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文献 范辉 +6 位作者 岳恒志 孙传顺 廖建伟 王珂 石拓 刘锦涛 何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9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纪周 王继伟 +1 位作者 李挺 王金让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纪周 王金让 谢小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新坚 程传虎 +4 位作者 肖俊强 赖海辉 汪欣 李相雁 廖燕庭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1.5T 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将SWI图像与MRI常规序列图像进行比较,评价SWI相对于常规序...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行1.5T 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将SWI图像与MRI常规序列图像进行比较,评价SWI相对于常规序列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血管畸形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0例,MR常规序列发现病灶18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16个,SWI发现25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2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13个;动静脉畸形(AVM)5例,SWI可显示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易与动脉区分;发育性静脉异常为21例(其中伴发其他血管畸形者3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结论:SWI在脑血管畸形诊断方面检出率高于其他MR常规序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T_2*加权血管成像与磁共振增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松 高燕 樊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T2*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磁共振增强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5例临床确诊脑血管畸形患者的MR常规、增强与SWAN表现,比较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SWAN和增强MR均能显示静脉畸形特征性&q...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T2*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磁共振增强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45例临床确诊脑血管畸形患者的MR常规、增强与SWAN表现,比较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SWAN和增强MR均能显示静脉畸形特征性"海蛇头"样改变;海绵状血管瘤SWAN呈结节状低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毛细血管扩张症SWAN呈斑点状低信号,增强MR表现为模糊晕状或毛刷样增强,中央可见点状强化静脉,SWAN能显示其反复出血及海绵状血管瘤形成。结论:SWAN联合增强检查对脑血管畸形尤其是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增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和CT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文会 王颖 +1 位作者 王琦 张雪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82-684,共3页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脑血管畸形中较常见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烟雾病磁共振成像及CT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7
作者 王文献 范辉 +4 位作者 岳恒志 袁丹 程敬亮 任翠萍 张炎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8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检查,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3
8
作者 彭旭红 张雪林 许尚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1例。 10例行CT检查 ,16例行MRI检查 ,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1例。 10例行CT检查 ,16例行MRI检查 ,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病灶多见 ,周围无或轻度水肿 ,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 ,钙化占 72 .7% ,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 ;MRI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 ,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 ,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 ;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 ,MRI呈类似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 信号 ,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 ,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 ,结合CT和MRA可明确诊断 ;脑外型者易误诊 ,对CT和MRI表现类似的中颅窝脑膜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脑内 MRA检查 病灶 增强扫描 MRI表现 混杂 外型 高密度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的MRI及MRA诊断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伟国 李晓阳 +2 位作者 陈金华 李允先 许兴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及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及6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作了常规MR成像及MR血管成像,MRI采用SET1和Turbo...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及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及6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作了常规MR成像及MR血管成像,MRI采用SET1和TurboSET2加权序列,MRA采用2D-FLASH及3D-FISP序列,6例海绵状血管瘤MRA仅使用2D-FLASH序列。所有成像以环形激化头线圈在1.0TMR仪上完成。结果:T1及T2加权成像畸形血管表现为无信号的流空区,AVM的内部结构及继发改变MRI能很好显示,FISP-3D成像,17例显示供血动脉,11例引流静脉在2D-FLASH成像时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在T1及T2加权像上表现典型,FISP-3DMRA未发现有病变血管显示。结论:MRA能显示AVM的三维解剖结构,采用不同的成像方法,能完整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瘤巢的关系,MRA和MRI联合使用有利于对血管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结构作出全面评价。T1及T2加权成像能对脑海绵状血管瘤作出明确诊断,MRA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少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8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与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每组64例。手术组于显微镜下切除畸... 目的:研究与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每组64例。手术组于显微镜下切除畸形的血管并清理血肿,栓塞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功能。结果:栓塞组完全栓塞率低于手术组,大部分栓塞率高于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小部分栓塞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生活功能为一级的患者比例高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类似,但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功能和防止手术后遗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 疗效及安全性 生活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江涛 杨华 范玉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5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OVMS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7例。对照...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OVMS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功能分级标准(ADL)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4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功能ADL分级中,Ⅰ、Ⅱ级占比分别为58.21%和31.34%,均高于对照组的29.85%和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OVMS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生活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可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疗效 生活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VEGF、LP、Ang1、Ang2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轲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7期20-21,35,共3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瘦素(L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治疗的OVMS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OVMS)出血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瘦素(L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治疗的OVMS出血患者共计88例,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A组(n=44)和B组(n=44),B组给予传统畸形血管切除术,A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统计临床疗效,比较两组VEGF、LP、Ang1、Ang2变化情况。结果A组(95.45%)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79.55%)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后VEGF、LP、Ang2水平明显降低(P<0.05),Ang1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B组相比,A组VEGF、LP、Ang2水平明显更低(P<0.05),Ang1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OVMS出血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对血管内皮功能及LP、Ang1、Ang2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 临床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瘦素 血管生成素
下载PDF
脑海绵状血管瘤3.0T常规MRI与SWI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亚男 张体江 +5 位作者 刘衡 江林 廖大伟 张国明 朱克文 彭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CA)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评价SWI在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A患者的常规MRI(T1WI、T2WI)、SWI资料。53例均行常规MRI、SWI,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数据采用...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CA)常规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评价SWI在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A患者的常规MRI(T1WI、T2WI)、SWI资料。53例均行常规MRI、SWI,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直径为数值型变量,用均数±标准差(x珋±s)描述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个数在Excel 2003做直方图描述。结果 T1WI检出病灶共55个,T2WI检出60个;15例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38例在T1WI、T2WI上表现为网状高、低混杂信号,32例T2WI灶周具有典型"黑环征"。SWI检出病灶84个;53例SWI显示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7例合并静脉畸形,表现为"水母头"样低信号或强化。SWI显示病变范围比T1WI、T2WI范围更大,微病灶显示更多。CA最大瘤体直径SWI与T1WI、T2W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较常规MRI能检出更多微小病灶,提高病灶显示率,在脑CA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脑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畸形的神经眼科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娟 杨婷婷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背景颅内血管畸形可因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或本身占位性病变压迫视路而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眼科改变,但因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外仅有该病神经眼科表现的个案报道,尚缺乏系统临床研究。目的了解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神经眼科表现。方... 背景颅内血管畸形可因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或本身占位性病变压迫视路而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眼科改变,但因该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外仅有该病神经眼科表现的个案报道,尚缺乏系统临床研究。目的了解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神经眼科表现。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神经眼科症状及体征、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等。结果100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中出现神经眼科表现者20例,占20%。20例伴有神经眼科改变的患者中,仅1例以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其余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而就诊。主要的神经眼科表现为视野缺损,占50%;视力下降占45%;瞳孔异常占35%。其他表现包括视神经萎缩1例,占5%;视盘水肿1例,占5%;动眼神经麻痹1例,占5%。CT和MRI检查发现,有眼科症状的20例患者中脑动静脉畸形者12例,占60%,病灶分别位于枕叶4例、顶枕叶3例、颞叶3例、额叶1例和中脑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7例,占35%,病灶分别位于顶叶、枕叶、扣带回、海绵窦、颞叶、顶颞叶和桥脑,各1例;小脑静脉瘤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占5%。20例患者中14例伴颅内出血,占70%,出血部位分别位于蛛网膜下腔6例和脑出血8例。结论颅内血管畸形患者可有不同的神经眼科表现,多由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应引起眼科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诊断 神经眼科 临床表现 磁共振 视野
下载PDF
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急诊手术中的诊断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伟 张斌 刘文庆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090-109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患者3DCTA资料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比较,评价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3D-CTA诊断41例动静脉畸形(AVM),能清楚显示主要的供血动脉、畸形团的位置与大小及引流静脉等详细情况。但对细小的供血动脉显示不佳。8例急诊手术的患者,3D-CTA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的结果一致。结论 3D-CTA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AVM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不能及时行DSA检查的患者,3D-CTA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更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术后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吉嘉炜 徐铭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58-359,365,共3页
脑血管畸形术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术中麻醉管理最重要的是维持循环稳定性,避免BP过高引起颅内畸形及愈合后血管再次破裂,避免BP过低导致母体脑血流供应不足以及胎盘血流量减低导致的胎儿窘迫。连续蛛网膜下隙麻醉(continuous spinal a... 脑血管畸形术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术中麻醉管理最重要的是维持循环稳定性,避免BP过高引起颅内畸形及愈合后血管再次破裂,避免BP过低导致母体脑血流供应不足以及胎盘血流量减低导致的胎儿窘迫。连续蛛网膜下隙麻醉(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CSA)通过微导管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隙,具有起效快、自身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势。通过此病例介绍对脑血管畸形术后行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的特殊性及CSA的优势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畸形 剖宫产术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畸形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赵均峰 孙正伟 +1 位作者 李闯 张宪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1期167-168,共2页
目的研究总结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颅内血管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情况下,经股动脉行穿刺插管至病变位置,利用Onyx胶栓塞治疗,观察畸形血管栓塞情况... 目的研究总结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颅内血管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情况下,经股动脉行穿刺插管至病变位置,利用Onyx胶栓塞治疗,观察畸形血管栓塞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性栓塞8例(40.00%),大部分栓塞9例(45.00%),小部分栓塞3例(15.00%)。其中I级患者治愈性栓塞率75.00%明显高于其他级的治愈性栓塞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4例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脑梗死、1例并发少量颅内出血、2例治疗中畸形血管出血),但均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Onyx胶栓塞应用于颅内血管畸形治疗中能明显提高畸形血管的栓塞效果,值得推广使用,但需要特别注意正确应用栓塞技术及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YX胶 颅内血管畸形
下载PDF
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宗军 陈君坤 李苏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56例患者的MRI和MRA资料回顾性分析,以评价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 目的:通过对56例患者的MRI和MRA资料回顾性分析,以评价MRI和MR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和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2例静脉畸形和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继发的脑实质改变,17例AVM的引流静脉被显示。在MRA图像上43例AVM的供血动脉、畸形结节和2例静脉畸形的血管改变显示清晰,11例AVM的引流静脉被显示,3例小AVM的畸形血管在MRA的原始图像上显示。对10例治疗后的AVM,MRI和MRA做出了正确评价。结论:MRI和MRA结合应用能对脑血管畸形作出正确诊断和较准确的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16层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体江 朱克文 +4 位作者 范奇文 彭岚 关晶 骆科进 先正元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技术进行扫描范...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回顾性分析31例脑血管病患者CTA检查。结果CTA检出脑血管异常30例,CTA检出颅内动脉瘤22例(共25个),动静脉畸形6例,硬脑膜动脉静脉瘘1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3%,对脑血管病总符合率96.8%。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显示脑血管畸形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地诊断脑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及脑血管畸形出血等急症病人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