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钟康惠 唐菊兴 +4 位作者 刘肇昌 寇林林 董树义 李志军 周慧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95-1311,共17页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东缘 昌都-思茅构造带 陆内裂谷作用 古地貌 活动型沉积组合 岩浆作用
下载PDF
东北亚断陷盆地系与北美西部盆岭省伸展作用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建业 李思田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1,共5页
与北美西部盆岭省相比,东北亚断陷盆地系是一独具特色的大陆裂陷作用区。该断陷盆地系发育于晚中生代期间,以巨大的规模、复杂的动力学背景和伴有一套大陆边缘扩张型火山岩组合为特征。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发育于宽裂陷作用背景之下,盆... 与北美西部盆岭省相比,东北亚断陷盆地系是一独具特色的大陆裂陷作用区。该断陷盆地系发育于晚中生代期间,以巨大的规模、复杂的动力学背景和伴有一套大陆边缘扩张型火山岩组合为特征。东北亚断陷盆地系发育于宽裂陷作用背景之下,盆地拉伸率较低,但沉降较深,蕴藏有巨大的能源资源,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煤和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新陷盆地系 陆内裂陷作用 盆岭 伸展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古元古代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欢 罗金海 +3 位作者 任战利 陈冠旭 李亦飞 尤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6-1198,共13页
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出露铁马河辉绿岩。铁马河辉绿岩相对贫CaO、MgO和K2O;富集FeOT、TiO2和Na2O。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不显示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右倾型;高场强元素无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 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出露铁马河辉绿岩。铁马河辉绿岩相对贫CaO、MgO和K2O;富集FeOT、TiO2和Na2O。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不显示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右倾型;高场强元素无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富集,显示富集地幔源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辉绿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上交点年龄2018±16Ma,说明岩体形成于古元古代。样品具有低的(87Sr/86Sr)i值(0.7003~0.7064)和正的εNd(t)值(+5.14^+4.33),Nd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约2.0Ga)与LA-ICP-MS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暗示其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在2.0Ga期间的伸展背景与东部陆块一致,暗示整个华北克拉通在2.0Ga左右存在广泛的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 阴山地块 古元古代 辉绿岩 陆内裂解
下载PDF
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
作者 孙萍 杨红英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7期37-40,共4页
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裂谷型岩浆活动广泛,且广泛出露岩浆岩(主要是火山岩和侵入岩),针对该区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喷出岩与侵入岩均具双峰特征。岩石化学图解普遍具有张裂因... 晚三叠世,昌都-思茅构造带发育典型的裂谷地貌,裂谷型岩浆活动广泛,且广泛出露岩浆岩(主要是火山岩和侵入岩),针对该区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喷出岩与侵入岩均具双峰特征。岩石化学图解普遍具有张裂因子,结合其它地质资料指出陆内裂谷作用之后的构造环境是一个短暂挤压后的伸展环境。本文就侵入岩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思茅构造带 陆内裂谷作用 双峰特征 侵入岩
下载PDF
PROTEROZOIC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EVIDENCE FROM THE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ARY ROCKS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山 张本仁 +1 位作者 谢千里 郭孝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11期920-923,共4页
Ⅰ. INTRODUCTIONThe Proterozoic tectonic natu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ha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Qinling Belt and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South China) crato... Ⅰ. INTRODUCTIONThe Proterozoic tectonic natu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ha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Qinling Belt and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South China) cratons, where the Qinling Group plays a crucial role. Although there is a consensus that this group was mostly of the early Proterozoic age, much controversy still remains on its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PROTEROZOIC intracontinental rifting graywacke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191
6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汪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9,共13页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 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时限 裂陷槽 陆内裂谷 弱伸展坳陷 陆内前陆坳陷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46
7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4-310,共7页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5)走滑伸展盆地与被走滑断层改造的伸展盆地十分相似,许多伸展盆地被认为是拉分盆地,因此需要综合平面和剖面标志可靠地鉴别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球动力学模式 板块构造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7
8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6 位作者 姜华 张宝民 李秋芬 袁苗 翟秀芬 张黎 杨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受区域拉张... 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1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受区域拉张作用影响,形成近南北向展布两期陆内裂陷和灯影组两期台缘;2早寒武世中期—中奥陶世,受西北部碧口古陆多期隆升作用影响,该区发生强烈剥蚀,西北部强于东南部;3晚奥陶世—志留纪末,受广西运动挤压作用影响,该区再次发生强烈剥蚀,西南部强于东北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陆内裂陷的形成控制了灯影组两期台缘丘滩相储集层与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早寒武世中期,碧口古陆的隆升控制了孔明洞组颗粒滩相储集层围绕古陆周缘的分布。研究区纵向上应选择灯四段与孔明洞组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平面上九龙山构造圈闭与油气运聚期相匹配,是近期最为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古生代 构造演化 天然气勘探 陆内裂陷 碧口古陆 灯影组 孔明洞组 九龙山构造
下载PDF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3 位作者 赵呈祥 胡旭丽 史连昌 陈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6-1715,共10页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麦秀山群陆内裂谷伸展环境
下载PDF
龙岗古陆南缘光华岩群地质特征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欧祥喜 马云国 《吉林地质》 2000年第3期16-25,共10页
吉林省通化市北部光华乡一带 ,发育有一套由变质基性席状岩墙、变质气孔状玄武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含榴二云片岩、变质流纹岩为组合的中—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均有别于龙岗古陆内的太古宙上壳岩。具有陆内裂谷... 吉林省通化市北部光华乡一带 ,发育有一套由变质基性席状岩墙、变质气孔状玄武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含榴二云片岩、变质流纹岩为组合的中—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均有别于龙岗古陆内的太古宙上壳岩。具有陆内裂谷环境下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特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资料 ,与周围侵入岩的相互关系 ,结合本地区地壳演化历史综合分析认为 ,其形成时代当属早元古宙 ,建立光华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华岩群 席状岩墙 陆内裂谷 变质变形 早元古宙
下载PDF
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志 赵良政 廖群安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在江西上饶地区填图当中,基于岩浆活动、沉积体系分析和地貌景观及深部构造等信息,本文提出了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燕山陆内碰撞造山和中晚燕山陆内裂谷期、坳陷期及反转期两个阶段,主要构造转换的时间在... 在江西上饶地区填图当中,基于岩浆活动、沉积体系分析和地貌景观及深部构造等信息,本文提出了赣东北信江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燕山陆内碰撞造山和中晚燕山陆内裂谷期、坳陷期及反转期两个阶段,主要构造转换的时间在早白垩世早期与早中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碰撞造山 构造演化 信江盆地 盆地
下载PDF
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碎屑组分及源区背景
12
作者 龙建喜 周琦 +2 位作者 张遂 朱路艳 杨忠琴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统计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的陆源碎屑组分,并应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的物源主要来自火山弧源区和再旋回造山带,... 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统计黔东北松桃高地南华系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的陆源碎屑组分,并应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陆源碎屑的物源主要来自火山弧源区和再旋回造山带,伴随有火山活动;铁丝坳组的碎屑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投点在火山弧物源区,显示了近源剥蚀、搬运堆积的特征,两界河组的石英矿物屑含量比铁丝坳组高,趋向于再旋回造山带物源;碎屑组分中岩屑的岩性组合为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粗面岩、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长英质糜棱岩等,表明在铁丝坳组和两界河组沉积时期或沉积之前,研究区就已进入陆内裂陷和板内造山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为该地区雪峰运动的构造属性提供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铁丝坳组 两界河组 陆源碎屑 陆内裂陷 板内造山
下载PDF
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沙沟库都克闪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晓伟 崔方磊 +3 位作者 孙吉明 朱小辉 朱涛 白建科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对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沙沟库都克闪长岩进行系统的LA-ICP-MS测年、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41.9±1.3)Ma(MSWD=0.15),属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岩体以低TiO2、较高Al2O3、较低MgO、... 对新疆博格达造山带东段沙沟库都克闪长岩进行系统的LA-ICP-MS测年、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41.9±1.3)Ma(MSWD=0.15),属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该岩体以低TiO2、较高Al2O3、较低MgO、贫P2O5,较高的Na2O/K2O比值(1.93-2.65),ΣREE相对较低,ΣLREE/ΣHREE为4.17-5.70,Eu负异常不明显(δEu=0.79-0.8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Cs,Rb,Ba,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等)为特征。研究表明,该岩体可能为下地壳物质(源岩为底侵的玄武质岩石)受热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存在石榴子石+角闪石残留,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其动力学机制与石炭纪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或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代表的古大洋消减引起的陆内拉张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造山带 闪长岩 锆石U-PB测年 陆内裂谷 岩石成因
下载PDF
苏鲁地体南部高压变质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戚学祥 许志琴 齐金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6-484,共9页
苏鲁地体南部的高压变质带由中温高压变质岩片和低温高压变质岩片两部分组成,前一岩片自下而上依次为含砾白云石英岩、云母二长石英片岩、大理岩磷块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后一岩片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石英片岩钠长石英片岩。两岩片中... 苏鲁地体南部的高压变质带由中温高压变质岩片和低温高压变质岩片两部分组成,前一岩片自下而上依次为含砾白云石英岩、云母二长石英片岩、大理岩磷块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后一岩片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石英片岩钠长石英片岩。两岩片中片岩内的斜长石端员组成为钠长石,长石斑晶具有明显的火山晶屑特征,锆石具有岩浆成因韵律环带,其Th/U>0.5。此外,它们都具有高硅、高碱、低钙,轻稀土元素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元素亏损、分馏程度低,Eu强到中度亏损及Nb、P、Ti负异常的特征,在Si O2A·R图解上均位于碱性岩区,在铝饱和指数图解中分布在偏铝质过铝质区,在(K2O+Na2O)/CaO Zr+Nb+Ce+Y图解上落在A型岩区。这些特征说明其原岩为火山岩,其岩石类型为过铝质偏铝质碱性流纹岩类,其成因类型为A型。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判别图解反映其原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是新元古代Rodinia大陆裂解、扬子地块陆内裂谷形成过程中伴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变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陆内裂谷 苏鲁
下载PDF
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结构及深层油气意义
15
作者 柴顺琪 李传新 +2 位作者 卞从胜 高天 孙峥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3-1217,共15页
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南华纪,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广泛发育裂谷盆地,深部裂谷的存在对盆地晚期构造演化及深层油气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由于盆内少有钻井揭示南华系特征,因此对四川盆地... 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南华纪,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广泛发育裂谷盆地,深部裂谷的存在对盆地晚期构造演化及深层油气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由于盆内少有钻井揭示南华系特征,因此对四川盆地南华纪裂谷的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程度较低。以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为研究对象,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展开裂谷盆地几何学特征解析、运动学过程恢复,并在区域构造背景约束下初步探讨裂谷盆地成因机制。研究揭示:①川中地区南华纪时期发育NE向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狭长裂谷,其边界多呈“断超式”或“双断式”,内部发育堑垒结构和铲式断层;②该裂谷的构造演化分为裂谷盆地开启期、同沉积期和沉积超覆期3个主要阶段,南华纪裂谷形成演化对上覆沉积地层的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继而影响盆内多套源储组合与油气分布;③结合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四川盆地南华纪裂谷发育于板块俯冲碰撞后的陆壳减薄环境下,表现为陆内裂谷性质。其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断裂活动是影响寒武系碳酸盐岩热液溶蚀储层发育与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南华纪裂谷 陆内裂谷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美国基维诺自然铜矿床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正纲 《四川地质学报》 1998年第1期28-32,共5页
基维诺自然铜矿床生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丰富的铜质来自巨厚的裂谷火山岩系(橄榄拉斑玄武岩)。由挤压变形事件产生的断层-裂隙网络为含矿流体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在流体运移过程中,热冷两种流体混合,发生了冷却作用和水岩反应,为... 基维诺自然铜矿床生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丰富的铜质来自巨厚的裂谷火山岩系(橄榄拉斑玄武岩)。由挤压变形事件产生的断层-裂隙网络为含矿流体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在流体运移过程中,热冷两种流体混合,发生了冷却作用和水岩反应,为低硫的含铜流体沉淀自然铜提供了必需的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矿床 陆内裂谷 陆相火山岩系 断层-裂隙网络 还原环境
下载PDF
赣北地区地盆阶段特征及其形成环境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毕华 谭克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本文从区域地球物理场、建造、构造型相、地球化学等特征方面首次论述了赣北地区地盆阶段特征,并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赣北及其邻区在地盆阶段处于活动的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即绿岩带形成于陆内裂谷盆地中。
关键词 地盆阶段 绿岩带残块 陆内裂谷 形成环境 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晚古生代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鑫 朱志新 +4 位作者 郭瑞清 朱彦菲 李平 靳刘圆 陈邦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4-805,共12页
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出露的古元古代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多呈岩墙、岩株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来自EMI型地幔源区,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环境。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08.... 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出露的古元古代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多呈岩墙、岩株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绿岩来自EMI型地幔源区,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环境。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08.5±7.3Ma,属于早泥盆世。结合西昆仑造山带中一系列早古生代花岗质岩体,推测该辉绿岩的形成表明原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间应早于早泥盆世,代表了原特提斯洋构造旋回的结束,为探讨早古生代塔里木南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辉绿岩 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 陆内裂解
下载PDF
大杨树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19
作者 刘阳 陆胜 赵焕利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探究大杨树盆地的演化过程,基于阿荣旗地区实测资料,分析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一套由玄武-玄武安山岩和英安-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二者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形成时代基本一... 为探究大杨树盆地的演化过程,基于阿荣旗地区实测资料,分析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一套由玄武-玄武安山岩和英安-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二者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玄武-玄武安山和英安-流纹岩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3±2、117. 68±0. 60 Ma,岩石中Si 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 80%~57. 10%、65. 46%~72. 58%。玄武-玄武安山岩的δEu为0. 74~0. 98,Sr、P、Ti弱亏损,英安-流纹岩的δEu为0. 34~0. 68,强烈亏损Sr、P、Ti。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时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陆内裂谷,该裂谷控制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
下载PDF
阴山—燕山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沉积特征及盆地构造属性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许欢 柳永清 +1 位作者 刘燕学 旷红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106,共19页
阴山—燕山地区广泛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保存了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对于土城子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很大争议。文中对前人关于土城子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 阴山—燕山地区广泛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保存了土城子组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对于土城子组的沉积特征、盆地属性和大地构造背景仍存很大争议。文中对前人关于土城子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依据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入手,研究和分析了土城子组盆地演化规律和构造属性。研究表明,土城子组垂向上经历了冲积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冲积扇的沉积环境变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显示土城子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包头—呼和浩特、北京延庆、凌源3个沉积中心,古水流流向呈现分区性,分别向3个沉积中心汇聚,表明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阴山—燕山地区存在大青山、冀北和辽西3个泛盆。物源分析显示砾石成分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辽西地区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冀北地区主要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岩和碳酸盐岩,大青山地区变质岩为主。从各地基底岩性可以看出,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下伏髫髻山组火山岩发育,古生代沉积岩出露较广,冀北地区则主要为前寒武系碳酸盐岩、花岗岩和晚古生代花岗岩,以及中生代火山岩,大青山地区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主,以上各地区盆地基底的岩性与砾石成分的分区性形成了很好的对应。砾石中老地层物质组分向上增加、新地层物质组分向上减少的特征则反映了揭顶剥蚀的特点,二者共同说明土城子组是在盆地基底差异性隆升的条件下剥蚀沉积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上部的巨型-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厘定为风成沉积,这一特殊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产物也属于盆地基底隆升的结果。阴山—燕山与周边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发现说明,土城子组为伸展背景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燕山地区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土城子组 沉积相 物源 古水流 隆升 陆内裂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