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染色条件优化及染色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葛艳辉 赵林 周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聚磷菌在强化生物除磷中起关键作用,与聚磷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胞内聚合物有PHAs、糖原和poly-P。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有很多。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对多聚物PHAs和poly-P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对厌氧阶段生成的PHB颗粒的染... 聚磷菌在强化生物除磷中起关键作用,与聚磷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胞内聚合物有PHAs、糖原和poly-P。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有很多。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对多聚物PHAs和poly-P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对厌氧阶段生成的PHB颗粒的染色,尼罗蓝染色法比苏丹黑染色法特异性高;好氧阶段生成的多聚磷酸盐的染色方法中,DAPI染色法和奈瑟氏新方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聚磷菌 胞内聚合物 PHB POLY-P
下载PDF
泥龄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羽华 李勇 +1 位作者 潘丹华 吕佩嵘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4,共5页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以乙酸钠为主要碳源,在长泥龄条件下驯化出稳定的除磷系统,逐渐缩短泥龄,考察了在5个不同泥龄(分别为20、15、10、6、3 d)条件下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泥龄...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以乙酸钠为主要碳源,在长泥龄条件下驯化出稳定的除磷系统,逐渐缩短泥龄,考察了在5个不同泥龄(分别为20、15、10、6、3 d)条件下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泥龄条件下胞内聚合物的代谢含量与释磷、吸磷含量有着密切关系;而短泥龄条件下系统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胞内聚合物的代谢量更多,同时有利于提高单位污泥胞内聚合物含量;泥龄6 d时聚磷菌具有最佳的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龄 聚磷菌 生化代谢 胞内聚合物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抑制低C/N废水生物除磷效能的机制探究
3
作者 邢晓轲 邢鹏 谷俊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磺胺二甲嘧啶(SMZ)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难降解光谱类抗生素,广泛存在的SMZ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构成严重威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是污水厂普遍采用的技术,而SMZ对EBPR的影响的报道至今匮乏。本论文在中温和低有机质进水条件下考察了SMZ含量... 磺胺二甲嘧啶(SMZ)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难降解光谱类抗生素,广泛存在的SMZ对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构成严重威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是污水厂普遍采用的技术,而SMZ对EBPR的影响的报道至今匮乏。本论文在中温和低有机质进水条件下考察了SMZ含量对EBPR工艺的影响,并探究了SMZ去除效率、污染物及营养盐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分析内聚物变化特征及微生物代谢规律揭示了高浓度SMZ抑制EBPR的作用机制。SMZ对EBPR的影响具有含量依赖性,低于1.0 mg/L SMZ未对EBPR产生显著影响,而高浓度SMZ抑制了EBPR对污染物和OP的去除。高浓度SMZ抑制了典型周期内COD的消耗、厌氧释磷及好氧吸磷。高浓度SMZ促进了胞外聚合物但降低了胞内聚合物PAH含量但促进了糖原质代谢。研究结果为EBPR处理含SMZ废水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EBPR 内聚物 厌氧释磷
下载PDF
碳源对低温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赫俊国 姜涛 +3 位作者 杨晓南 左金龙 吕炳南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化液回流比为150%~250%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速率差异较大.乙酸钠每克MLSS释磷与反硝化吸磷速率分别为6.3和2.8 mg.h-1,而丙酸钠以及混合基质时每克MLSS释磷速率分别为3.44和5.56 mg.h-1,每克MLSS反硝化吸磷速率分别为2.05和3.81 mg.h-1.另外,不同碳源时厌氧阶段聚磷菌合成PHA的组成差别较大,丙酸钠能够促进PH2MV比例,从而提高反硝化聚磷菌对硝态氮电子受体的利用效率.脱氮除磷效率和硝态氮利用率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乙酸钠、丙酸钠混合基质更适宜于低温污水的反硝化除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A2O工艺 胞内聚合物 低温
下载PDF
胞内聚合物在絮凝体与丝状菌污泥中的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鲁铭 高廷耀 周增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研究了两种反应器 (间歇式反应器和连续流反应器 )在使用两种有机基质 (葡萄糖和乙酸钠 )的条件下 ,污泥膨胀发生及与胞内聚合物形成的关系 .得到结论 :丝状菌降解化学需氧量COD的速率和形成胞内有机聚合物的速率较慢 ,且整个过程几乎... 研究了两种反应器 (间歇式反应器和连续流反应器 )在使用两种有机基质 (葡萄糖和乙酸钠 )的条件下 ,污泥膨胀发生及与胞内聚合物形成的关系 .得到结论 :丝状菌降解化学需氧量COD的速率和形成胞内有机聚合物的速率较慢 ,且整个过程几乎速率不变 ;胞内有机聚合物形成量比絮凝体污泥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体 胞内聚合物 污泥膨胀 丝状菌 污水处理 生化处理 微生物生长
下载PDF
SBR污水处理工艺中磷的转化及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钱萌萌 陈静 +4 位作者 康紫薇 丁佳慧 王健 杨伟华 王倩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0期17-19,共3页
采用厌氧-好氧SBR反应器(A/OSBR)处理含磷废水,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磷的转化过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对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影响并不明显。TP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发生。反应器中污泥胞... 采用厌氧-好氧SBR反应器(A/OSBR)处理含磷废水,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磷的转化过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对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影响并不明显。TP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发生。反应器中污泥胞内聚合物主要以PHB的形式存在,PHV和PH2MV含量相对较低。而温度对PHB在好氧阶段的消耗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A/O SBR 胞内聚合物 活性污泥
下载PDF
洛克沙胂对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健 包先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2,共4页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厌氧/好氧交替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探究了不同浓度洛克沙胂对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洛克沙胂对生物除磷效果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洛克沙胂将严重抑制生物除磷效果,当洛...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厌氧/好氧交替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探究了不同浓度洛克沙胂对污水生物除磷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洛克沙胂对生物除磷效果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洛克沙胂将严重抑制生物除磷效果,当洛克沙胂的质量浓度为90mg/L时,生物除磷效率仅为62.6%,是空白对照组的63.5%。高浓度洛克沙胂将抑制聚磷菌(PAO)中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导致好氧阶段PHA分解产能较低,影响PAO对磷酸盐的超量吸收。此外,高浓度洛克沙胂会促进糖原质的降解,提高聚糖菌(GAO)的相对丰度而降低PAO的相对丰度,并且对PAO中的关键酶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生物除磷 胞内聚合物 厌氧/好氧
下载PDF
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快速吸收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暄 季民 +2 位作者 王景峰 杨造燕 刘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2-327,共6页
采用单级SB R反应器,分别对葡萄糖、乙酸钠配水及实际城市污水进行厌氧快速吸收试验,研究了以非稳态理论为基础的厌氧快速吸收新工艺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有机物的厌氧快速吸收效果。结果表明,3种水质均可获得良好的厌氧吸收效果:... 采用单级SB R反应器,分别对葡萄糖、乙酸钠配水及实际城市污水进行厌氧快速吸收试验,研究了以非稳态理论为基础的厌氧快速吸收新工艺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有机物的厌氧快速吸收效果。结果表明,3种水质均可获得良好的厌氧吸收效果:好氧5h,厌氧1h,3种水质的厌氧C O D去除率分别为80%~90%、80%~85%及60%左右。通过对磷酸盐、细胞内糖的变化及有机物厌氧吸收效果的分析,确定内糖(糖原)为该工艺厌氧吸收有机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对该工艺中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基本特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 厌氧快速吸收 胞内储存物质 好氧颗粒污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