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学锋 肖颖彬 +1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3,31,共2页
目的 总结 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2月手术治疗 15 7例体重 3.0~ 10kg ,(7.6± 1.6 )kg的VSD患儿。全组中 12 6例在心脏跳动中行VSD修补 ,31例在停跳下完成 ,直接缝合 4 1... 目的 总结 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2月手术治疗 15 7例体重 3.0~ 10kg ,(7.6± 1.6 )kg的VSD患儿。全组中 12 6例在心脏跳动中行VSD修补 ,31例在停跳下完成 ,直接缝合 4 1例 ,补片修补 116例。 4 8例合并畸形均同期矫治。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 4例 (2 .6 %)。随访 15 3例除 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重低于 10kg的VSD患儿亦能安全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g以下婴幼儿 室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VSD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光梅 李聚禧 +5 位作者 李泽均 吴勋宁 谭宁 周育华 雷春芳 梁妮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脏不停跳法)和对照组(心脏停跳法)。两组分别在术前、停机即刻、术后6h、术后24h四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磷...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脏不停跳法)和对照组(心脏停跳法)。两组分别在术前、停机即刻、术后6h、术后24h四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移酶(腾r)含量、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两组CK、CK—MB、AST、cTnI转机后均升高,CK、CK—MB、AST停机即刻、术后6h,对照组高于实验组,24h逐渐恢复。对照组停机即刻至24hcTnI均高于实验组,两组高峰期均出现于术后6h,术后6-24h两组相比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不停跳手术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 人工 心肌保护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高原体外循环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少勇 李素芝 +2 位作者 郭灵常 陈忠东 易映红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 -1 (ET -1 )与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6月至2 0 0 2年 8月在高原地区 (3 70 0m)开展CPB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4例 ...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 -1 (ET -1 )与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6月至2 0 0 2年 8月在高原地区 (3 70 0m)开展CPB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4例 (非肺动脉高压 1 0例 ,肺动脉高压 1 4例 ) ,围术期内检测ET -1、NO的动态变化 ,结合肺动脉压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与非肺动脉高压组相比 ,肺动脉高压组在围术期内血浆ET -1、NO含量变化差异显著 ,ET -1 /NO与肺动脉压的改变密切相关 ;结论 :高原地区CPB可引起ET -1 /NO含量变化 ,且与肺动脉高压关系密切。ET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术 围手术期 血浆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大剂量立止血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赵作君 郑军生 +3 位作者 王爱民 李红 王为浩 李刚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观察应用大剂量立止血于心内直视手术术后24h的胸腔引流量。方法 :将32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5例 )。观察组开胸前肌肉注射立止血2KU ,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立止血1KU ,停机后持续静脉滴注立止血2KU至术毕... 目的 :观察应用大剂量立止血于心内直视手术术后24h的胸腔引流量。方法 :将32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17例 )和对照组 (15例 )。观察组开胸前肌肉注射立止血2KU ,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立止血1KU ,停机后持续静脉滴注立止血2KU至术毕。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减少35 % (P<0.01)。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大剂量立止血 ,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止血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胸腔引流量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经验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保存 张成鑫 +1 位作者 葛圣林 董文鹏 《安徽医学》 2022年第9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血压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明 万于华 +5 位作者 刘季春 喻本桐 吴起才 刘升 万力 陈干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肺转流术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预补钾用量的探讨
7
作者 张德奎 王明华 +2 位作者 姜新民 潘玉梅 宋作瑞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73-74,84,共2页
对93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预补钾用了3种方法,1,34例按<1mmol/kg预补钾量,一次性加入预充液,心脏复跳时,血K^+>4.1mmol/L7例,2,25例按1~1.5mmol/kg预补钾量,分次加入预充液,心脏复跳时血K^+>4.1mmol/L14例;3,34例按1.6~... 对93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预补钾用了3种方法,1,34例按<1mmol/kg预补钾量,一次性加入预充液,心脏复跳时,血K^+>4.1mmol/L7例,2,25例按1~1.5mmol/kg预补钾量,分次加入预充液,心脏复跳时血K^+>4.1mmol/L14例;3,34例按1.6~2.0或>2.0mmol/kg预补钾量,将其2/3~4/5的量加入预充液,余量加入5%小苏打液内,转流30min后,持续氧合器内滴入,心脏复跳时,血K^+>4.1mmol/L30例,作者认为使用第3种方法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内手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临床分析
8
作者 吴锋耀 冯绮云 +4 位作者 罗世伟 杨焱焰 陆健君 文振乾 李中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7期512-513,共2页
目的应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对心脏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术中不使用心脏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机器血,灌注流量为0.2~0.5L/min,灌注压... 目的应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对心脏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术中不使用心脏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机器血,灌注流量为0.2~0.5L/min,灌注压力为40~55mmHg,使心脏在术中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结果麻醉与灌注满意,阻断主动脉前后的血气酸碱分析、电解质的测定无明显变化,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不停跳瓣膜置换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心肌再灌注 心肌保护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6
9
作者 肖颖彬 陈林 +9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刘梅 彭莉 陈劲进 陈柏成 刘兵 刘晓莉 胡卫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手术野显露 ,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 1 0 32例 ,男 5 0 3例 ,女 5 2 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71 4例 ,心脏瓣膜病 31 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 2 .33% (2 4/1 0 32 )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 2 .7% (1 9/71 4) ,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 1 .6 % (5 /31 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作用 ,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浅低温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陈柏成 陈进劲 刘兵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指标表达水平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谭今 刘胜中 +3 位作者 于涛 向波 蒋露 黄克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30-3433,346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血中炎症指标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其他病...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血中炎症指标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SSI组、对照组,每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其他病史、围术期等临床情况。检测血中降钙素原(PCT)水平,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临床数据数量化赋值后,进行SSI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PCT、WBC、CRP水平。结果 SSI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液制品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12h血糖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心功能NYHA≥Ⅲ级、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外循环时间≥90min、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二次开胸止血、血液制品用量>2.5L、术后高血糖(空腹血糖≥140mg/dL)、ICU时间≥72h与SSI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SSI组术后1天、3天时炎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240min、切口皮下层连续缝合、术后高血糖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SSI的患者血中PCT、WBC、CRP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SSI的诊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危险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 炎症 手术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建国 宋来春 +1 位作者 陶凉 陈绪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诊断、外科手术时机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24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组,其中血培养阴性组158例,男8...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诊断、外科手术时机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240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组,其中血培养阴性组158例,男88例、女70例,年龄(51.3±10.1) 岁;血培养阳性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48.9±9.8) 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赘生物、被破坏的瓣膜,切除瓣环邻近的坏死组织,同期行心瓣膜置换术或心内修补术。术后住ICU进行常规监护,给予强心、利尿、对症治疗,足量应用抗生素4~6周。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4例,1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血培养阳性组死亡1例,血培养阴性组死亡3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其余患者均康复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其中2例死亡,1例于手术后2年死于脑梗塞,1例于术后3年死于脑出血。结论 血培养阴性IE炎患者应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病情,给予足够的量和时间,积极手术治疗,降低院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阴性 心脏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1872-1873,共2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进行正中切口手术。结果无早期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进行正中切口手术。结果无早期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膈神经麻痹、二次开胸、切口感染及严重肺部并发症。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熟练的心外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右腋下小切口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荣 张艳晖 王睿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4期36-37,共2页
笔者报道了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手术配合特点及注意事项。加强术中监测;有效地清除手术野积血;维持中心温度稳定;防止气栓等是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术 术中护理
下载PDF
平衡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记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平衡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及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常... 目的:探究平衡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及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常规超滤,观察组行平衡超滤。对比两组不同时刻[体外循环前(T_(0))、超滤后即刻(T_(1))、术后24 h(T_(2))、术后48 h(T_(3))、术后72 h(T_(4))]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肺功能{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肺动脉压(PAP)},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T_(0),两组IL-6、IL-10、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水平在T_(1)、T_(2)、T_(3)、T_(4)均高于T_(0),且观察组T_(2)、T_(3)、T_(4)的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的IL-10水平均高于T_(0),且观察组T_(1)、T_(2)、T_(3)、T_(4)的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水平在T_(1)、T_(2)、T_(3)、T_(4)均高于T_(0),且观察组T_(2)、T_(3)、T_(4)的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儿P(A-a)O_(2)、P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P(A-a)O_(2)均高于T_(0),但观察组P(A-a)O_(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PAP均低于T_(0),且观察组P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机体会出现炎症反应,平衡超滤技术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机体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超滤技术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同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方 邓云坤 +5 位作者 张大国 李红 王家英 杨素萍 杨静 刘曼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 4 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 ,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2h、2 4h及 4 8h等时点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 4 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 ,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2h、2 4h及 4 8h等时点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 ,同时记录心电图 (E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血浆CRP、CK MB、cTnT、cTnI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即刻上述指标明显升高 (P <0 0 5or 0 0 1) ,术后 12h达峰值 ;12例患者术后 4 8hCRP、CK MB、cTnT、cTnI仍显著高于正常 ,其中 2例死亡 ,7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和 /或严重心律失常 ,3例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 :术后 12hcTnI>10 0 0 μg/L组与cTnI <10 0 0μg/L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6 6 7%和 12 1%。 结论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明显升高 ,术后 4 8h仍未恢复正常或术后 12hcTnI超过 10 0 0μg/L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损伤 心律失常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西宁地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附40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强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4 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处于空跳、慢跳状态下 ,浅低温 33℃± ...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 :4 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保持心脏处于空跳、慢跳状态下 ,浅低温 33℃± 1℃ ,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 ,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无空气栓塞、无其它脏器损伤、术毕即可拔管 ,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 :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为一种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心肌保护方法 ,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云坤 韦方 +5 位作者 张大国 向道康 杨世虞 阎兴治 刘秀伦 舒义竹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每组各24例,常规建立心肺转流(CPB),平行循环后不降温及不主动复温,阻断腔静脉,不阻断...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每组各24例,常规建立心肺转流(CPB),平行循环后不降温及不主动复温,阻断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mmHg,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E组在心内直视手术开始前予艾司洛尔1~2mg/kg静脉注射后,以0.3%的浓度静滴维持心率在30~50次/分。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取动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心胸比值(C/T)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前两组间CRP、CK—MB、cTnT、cTnI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CK—MB、cTnT、cTnI浓度在CPB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E组于术后6小时达峰值,术后24小时降至正常水平,C组于术后12小时达峰值,术后48小时降至正常值,同一时点比较,E组明显低于C组(P<0.05 or 0.01)。结论 艾司洛尔用于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使酶峰提前,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损伤 血清标志物 心功能
下载PDF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韦方 邓云坤 +4 位作者 张大国 李红 杨素萍 杨静 刘漫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h、24h及48h等时点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h、24h及48h等时点取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浓度变化,同时记录心电图(E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血浆CRP、CK-MB、Tn-T、Tn-I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即刻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 or 0.01),其中38例于术后12h达高峰,术后48h降至正常水平,9例患者CRP、CK-MB、Tn-T、Tn-I于术后即刻开始持续升高(P<0.01),术后48h仍显著高于正常,其中2例死亡,7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和/或严重心律失常;相关分析显示术后死亡及不良事件发生与血清Tn-T、Tn-I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和0.68,P<0.001)。结论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明显升高,并于术后12h达峰值,其持续升高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 手术期 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T Tn-T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同期行Cox-Maze Ⅳ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和预后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果 王继相 +3 位作者 佘凯 熊伟 白上林 刘炫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923-926,共4页
目的对心内直视术同期行Cox-MazeⅣ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价,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108例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心内直视术... 目的对心内直视术同期行Cox-MazeⅣ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价,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108例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心内直视术同期行Cox-MazeⅣ迷宫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行心脏基础病变手术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的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患者术后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52例中,术后3个月房颤转复窦性心律为47例(90.38%),术后6、12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降为45例(86.54%)、44例(84.62%);对照组56例中,术后3个月房颤转复窦性心律为12例(21.43%),6、12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分别降为10例(17.86%)、7例(12.50%);以此计算并比较两组每个时点的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几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LVEDd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vs 3.57%,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同期行Cox-MazeⅣ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近期疗效和预后均优于仅行心脏基础病变手术患者,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Cox-MazeⅣ迷宫术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