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4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
作者 罗俊 燕纯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密切相关 ,而且IMT增厚是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经...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密切相关 ,而且IMT增厚是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经验实验室精细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IMT测值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病事件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IMT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亚临床 颈动脉内膜 独立危险因素 非侵入性 检测手段 替代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忠 马根山 +4 位作者 黄峻 雍永宏 朱铁兵 杨志健 曹克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应用B型超声检测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0 .8m...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应用B型超声检测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0 .8mm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5 6 %比 11% ,P <0 .0 5 ) ;颈动脉超声阳性对预测早发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5 5 .7% ,特异性为 88.9% ,准确性为 87.2 % ;3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平均内膜中膜厚度高于 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多因素分析发现 ,颈动脉超声阳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7.19,95 %CI:1.92~ 2 1.37,P =0 .0 0 7)。结果提示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升高 ,颈动脉超声阳性对诊断早发冠心病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早发冠心病的价值 超声检测 早发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通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被引量:53
3
作者 陈海云 何超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 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内膜中膜厚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日间收缩压SD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n=76)和高BPV组(n=82),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SD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BPV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双侧颈动脉IMT高于低BPV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和日间收缩压SD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独立于平均血压,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立羽 白丽虹 王爽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G、T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40/44),优于对照组的52.3%(23/44)(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脂指标,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颈总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翼飞 詹维伟 +8 位作者 洪洁 顾卫琼 杨义生 桂明辉 唐金凤 王卫庆 刘建民 赵咏桔 宁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68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2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MMM)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的IMT.结果(1)CCA-IMT在IGT组及IFG+IGT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肥胖组(P值分别为<0.01及<0.05),但前两组之间及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IMT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相关研究显示,在所有IGT患者中(包括IFG+IGT),CCA-IMT与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及腰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ICA-IMT与年龄、TC及ISI呈显著正相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3)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CCA-IMT及ICA-IMT值与TC、LDL-C、BMI、腰围及ISI值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初发的IGT患者中颈动脉IMT值已有显著升高,而在校正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没有观察到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中心性肥胖在内的各种代谢异常状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由此预示IGT是早期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T IGT 患者 糖耐量受损 颈动脉内中膜 人群 BMI 代谢指标 LDL-C 腰围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晓辉 贺春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7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7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程度;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冠心病各组在左侧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率上存在差异(P <0 .0 5 ) ,而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越重。以颈动脉斑块分级计分大于1、2和3分为标准预测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 8.5 %、73.2 %和74 .6 %。结论 以上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冠状动脉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林泽鹏 舒平春 +2 位作者 廖志坚 王小庆 刘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加辛伐他汀(黙沙东制药有限公司,40 mg,睡前)组(n=32)和常规药物加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 mg,睡前)组(n=33),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血脂及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Tcm-MIBI摄取分数的改变。结果辛伐他汀组及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显著下降,而99Tcm-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增加;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幅度及9Tcm-MIBI摄取分数增加幅度较辛伐他汀组大。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下降(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在PCI术及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并进一步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存活心肌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艳 曹桂莲 陈爱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特点,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178±0.214 mm和0.806±0.356比3.17±2.44 mm和1.02±1.51,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值分别为0.56±0.14和0.41±0.12(P<0.01);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59±0.12和0.50±0.11(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技术在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3
10
作者 黄辉 朱正球 +5 位作者 栾云 王晗 张玫玫 刘牛 吴林琳 殷立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利用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uf PWV)技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As),动态评价血管弹性变化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方法:检测对照组正常人59例(118条颈动脉)和As风险组患者75例(149条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再... 目的:利用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uf PWV)技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As),动态评价血管弹性变化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方法:检测对照组正常人59例(118条颈动脉)和As风险组患者75例(149条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再利用uf PWV技术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BS)和收缩末期脉搏波速度(ES)。两组均进一步分为A组(IMT 0.049 cm及以下)、B组(IMT 0.050~0.069 cm)、C组(IMT 0.070 cm及以上)3个亚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风险组与对照组比较,IMT、BS及E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A组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IMT在0.040~0.054 cm时,ES与IMT呈线性相关(r=0.585,P<0.001);IMT在0.055 cm及以上时,ES达到可能存在的阈值而保持相对稳定。结论:uf PWV技术可发现IMT尚未明显增厚的早期颈As,并可通过ES的变化动态评估早期As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速超声成像脉搏波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陶鹏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16-418,42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其分为IMT正常组(n=38)、IMT增厚组(n=43)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45),检测3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 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尿酸水平,并分析其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Hcy、hsCRP、Cys C、TC、LDL-C、肌酐、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Hcy、hs-CRP、Cys C、TC、LDL-C、肌酐、尿酸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5);3组患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T与血清Hcy、hs-CRP、Cys C、TC、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3、0.810、0.792、0.342、0.549,P<0.05),与HDL-C、肌酐、尿酸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25、0.213、0.1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hs-CRP、Cys C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cy、hs-CRP、Cys C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胱抑素C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马骏 齐华林 +3 位作者 许晨 丰伟 胡小涛 李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5例和健康对照者 15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评价慢性炎症状态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5例和健康对照者 15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评价慢性炎症状态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发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取对数值 )与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792 ,P <0 .0 0 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因素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对数转化 )、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磷、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和甘油三酯。结果提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晶 耿清 +3 位作者 刘永泉 曲延民 王忠卿 林淑芝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9期850-851,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血脂水平正常、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血脂水平正常、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个月。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不同斑块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脂质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入院时减少,而纤维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入院时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阿托伐他汀 血脂水平正常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邹春鹏 吴笑英 +5 位作者 黄品同 尹贻梅 金慧佩 孙海燕 赵雅萍 王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48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48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B)。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ITIITI为病例1组,IMT≥0.9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GHb)、颈动脉IM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p与年龄、GHb、LDL和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p与年龄r=0.811,P=0.000;p与GHbr=0.764,P=0.000;B与LDLr=0.732,P=0.000;B与颈动脉IMTr=0.729,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高脂血症 颈动脉 弹性 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9
15
作者 肖静珍 肖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竹梅 赵水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之一 ,超声能无创地检测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但高血压与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的认识。采用高分辨力超声仪 ,检测 37名无靶器官受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33名对照者...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之一 ,超声能无创地检测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但高血压与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的认识。采用高分辨力超声仪 ,检测 37名无靶器官受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33名对照者的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 ,包括测量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斑块。高血压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0 .82± 0 .0 3mmVS 0 .6 0± 0 .0 2mm ,P <0 .0 0 1) ,其斑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亦明显增加 (P <0 .0 0 1) ,而 2组间的血管内径并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IMT增厚 ,且斑块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增加 ,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同时支持超声能在高血压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之前发现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东平 李淮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7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梗死组斑块阳性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者血清hs-CRP、IMT及同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r值分别为0.67、0.58)。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发病的预测及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不稳定斑块 颈动脉彩超 超敏-C反应蛋白 内一中膜厚度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程纯 吴士尧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5 0例冠心病和 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斑块及血流参数 ,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5 0例冠心病和 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斑块及血流参数 ,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 ,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 ;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中膜厚度 血流参数 普伐他汀
下载PDF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盖永浩 宋树良 +1 位作者 吴世慧 宋庆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生理学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例和正常人3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超声-生理学指标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生理学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例和正常人3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超声-生理学指标对照分析,确定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指标。结果①观察组左右侧CCA主干和分叉部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②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扩张系数(Dc)和顺应系数(Cc)较对照组均减低,扩张系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颈动脉主干IMT与PSV、EDV、MV、Dc之间成负相关,与相应脉压(PP)、收缩压(SBP)、CCA的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动脉壁僵硬度(wall stiffness)β之间成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检查IMT、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MV降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PSV/EDV)升高,PI和RI升高,超声-生理学指标Dc和Cc减低,僵硬度的增加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动脉粥样硬化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重复性评价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颖 勇强 +8 位作者 梁立荣 王淼 解武祥 孙佳艺 陈百玲 李治安 王薇 武阳丰 霍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评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病变队列研究中,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重复性,论证其作为主要研究指标的可靠性... 目的评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前病变队列研究中,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重复性,论证其作为主要研究指标的可靠性。方法抽取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不同超声仪各检查1次,评价仪器间IMT检测重复性;2个中心各抽取2名超声医生,分别独立对共15例受检者进行重复检查,评价检查者自身及检查者间重复性;抽取20份图像,同一阅读者重复阅读2次,参考阅读者阅读1次,评价阅读者自身及阅读者间重复性。所有图像均行中心阅读测量。结果平均IMT的测量均差(meandifference,MD)在仪器间、检查者自身问、不同检查者间、测量者自身间、不同测量者间分别为(0.028±0.017)mm、(0.048±0.052)mgn、(0.035±0.022)mm、(0.030±0.032)mm、(0.081±0.043)mm;最大IMT的上述测值依次为(0.047±0.029)mm、(0.090±0.09)mm、(0.055±0.044)mm、(0.062±0.053)mm、(0.085±0.050)mm。结论平均IMT测量重复性优于最大IMT,且测量点越多,重复性越佳。与国外资料相比,本课题颈动脉超声测量IMT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可重复性 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