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天枢”“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感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吉毛先 郭孟玮 +6 位作者 高誉珊 蓝莹 王珊 王一凡 覃颖 张红林 任晓暄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和"大肠俞"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肠道压力值和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大肠俞组,每组10...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和"大肠俞"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的肠道压力值和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大肠俞组,每组10只。采用新生期母子分离、醋酸灌肠和结直肠扩张联合制备IBS模型。9周鼠龄时,天枢组和大肠俞组分别对双侧"天枢"和"大肠俞"进行电针干预,隔日1次,每次20min,共5次。通过改良的腹部回撤反射法评估肠道敏感性和动力,即记录肠道起始收缩波潜伏期、90s内收缩波个数、90s内收缩波峰峰值;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肌层M3受体及黏膜层5-羟色胺(HT)3A受体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肠道起始波潜伏期缩短,90s内收缩波个数增多,90s内收缩波峰峰值增大(P<0.01),M3和5-HT3A受体阳性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天枢组和大肠俞组潜伏期延长、峰峰值变小(P<0.01),天枢组收缩波个数减少(P<0.01),天枢组和大肠俞组M3和5-HT3A受体阳性表达减少(P<0.01)。与天枢组相比,大肠俞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收缩波个数增多(P<0.05),M3和5-HT3A受体阳性表达增强(P<0.05,P<0.01)。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穴均能调整IBS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感性,且电针"天枢"穴的调节效应优于"大肠俞",其机制可能与调整结肠内M3受体和5-HT3A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结肠M3受体 5-羟色胺3A受体 肠道敏感性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动力和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覃颖 郭孟玮 +5 位作者 蓝莹 王一凡 王珊 吉毛先 任晓暄 朱文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合谷"和"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道敏感性和动力的影响,探讨其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和足三里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 目的:比较电针"合谷"和"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道敏感性和动力的影响,探讨其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新生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和足三里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醋酸灌肠结合结直肠扩张的方法制备IBS模型。两穴位组从第9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隔日1次,共5次。通过Bristol便型分类法及改良的腹部回撤反射(AWR)法评估肠道动力和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黏膜层及肌层5-羟色胺3A受体(5-HT3AR)的阳性表达。结果:造模后,3个造模组的Bristol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Bristol评分明显上升(P<0.01),AWR潜伏期明显缩短、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1),结肠黏膜层和肌层5-HT3AR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两穴位组的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1),AWR潜伏期明显延长、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P<0.01,P<0.05),结肠黏膜层和肌层5-HT3AR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合谷组比较,足三里组的Bristol评分明显降低(P<0.01),AWR潜伏期明显缩短、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5),结肠黏膜层5-HT3AR表达明显升高(P<0.01),肌层5-HT3AR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合谷""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IBS模型大鼠肠道高敏感性和动力异常,改善腹痛和腹泻的症状,且"合谷"穴治疗腹痛即肠道敏感性的效果更佳,而"足三里"穴治疗腹泻即肠道动力的效果更好,说明穴位存在效应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5-羟色胺3A受体 肠道敏感性 肠道动力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血液学及肠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石亮 杨健 徐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196-2199,共4页
目的:观察方药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方药补中益气汤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观察组加补中益气汤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抽取血液测定血清内P物质(Substance P)、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通过肠镜下取结肠黏膜组织,运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蛋白酶激活受体-2水平,同时进行肠敏感度的评定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优于对照组(77.78%)(P<0.05)。2组肠道敏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P、SS水平及肠黏膜PAR-2表达均降低,而血清NPY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弱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口服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 肠敏感度 血清内P物质 血浆生长抑素 神经肽Y 蛋白酶激活受体-2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变化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宝琪 张燕红 李伊倩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肠道菌群改变、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组(15例)...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同发病状态肠道菌群改变、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优势菌敏感性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急性组(15例)、慢性复发组(35例)和慢性持续组(27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粪便菌群结构,并用平板计数其菌落数量,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优势菌群数量及优势菌药物敏感率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大肠埃希菌株数、双歧杆菌株数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648、31.624、61.372,P均<0.001)。大肠埃希菌计数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比值比较:急性组高于慢性复发组(t=2.205、P=0.032;t=6.422、P<0.001),慢性复发组高于慢性持续组(t=3.515、P=0.001;t=7.477、P<0.001),慢性持续组高于对照组(t=4.450、P<0.001;t=15.257、P<0.001);双歧杆菌计数比较:急性组低于慢性复发组(t=6.197、P<0.001),慢性复发组低于慢性持续组(t=14.033、P<0.001),慢性持续组低于对照组(t=8.062、P<0.001)。急性组、慢性复发组和慢性持续组可能细菌感染(优势菌)率依次降低,分别为66.67%(10/15)、8.57%(3/35)和14.80%(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P<0.001)。优势菌中占比较大(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首选敏感抗菌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万古霉素,其敏感率均为100%(9/9和5/5),其次分别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77.78%(7/9)和80.00%(4/5)。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和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780、196.452、16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敏感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加减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肠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宫临征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加减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血液学指标、肠敏感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IB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和聚卡波非钙口服,观察组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加减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血液学指标、肠敏感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IB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和聚卡波非钙口服,观察组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5-HT、SP、SS水平、腹痛、腹胀、便秘评分明显降低,NP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通过调节体内5-HT、SP、SS、NPY水平,降低腹痛、腹胀、便秘评分,提高IBS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补中益气汤 血液学 @肠敏感度
下载PDF
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苏 胥婧 彭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肠道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热敏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热敏灸组大鼠以高乳糖饲料喂饲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热敏灸组同时给予艾灸足三里和神阙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评估3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肠道功能(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和结肠蠕动波个数),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值均明显降低,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延长,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增多,血清GAS和MTL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腹部抬起值与背部拱起均明显升高,首次排出活性炭黑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结肠蠕动波个数明显减少,血清GAS和NTL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SP和S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热敏灸可以通过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胃肠道动力,调节血清GAS、MTL、SP、SS含量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肠易激综合征 大鼠 肠道功能 内脏敏感性 胃肠激素
下载PDF
五种不同基源石斛对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丽娜 刘贤武 +1 位作者 徐芳 杨崇玲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叠鞘、金钗、铁皮、马鞭和鼓槌石斛对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OFR)、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的关系。方法:制备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测定胃组织内SOD、MDA、NO和PGE2含量... 目的:研究叠鞘、金钗、铁皮、马鞭和鼓槌石斛对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氧自由基(OFR)、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的关系。方法:制备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测定胃组织内SOD、MDA、NO和PGE2含量。结果:石斛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无水乙醇诱发的小鼠胃粘膜损伤,使小鼠胃粘膜损伤过程中胃组织中升高的MDA含量降低,使降低的SOD活性和NO水平回升,对胃组织中PGE2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石斛对小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石斛抗氧化作用有关,叠鞘石斛可能与促进NO水平恢复正常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胃粘膜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Antibiotics,gut microbiota,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What are the relations? 被引量:14
8
作者 Zarina Mamieva Elena Poluektova +4 位作者 Valery Svistushkin Vasily Sobolev Oleg Shifrin Francisco Guarner Vladimir Ivashk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12期1204-1219,共16页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in which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defecation or a change in bowel habits(constipation,diarrhea,or both),and it is often accomp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is a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in which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defecation or a change in bowel habits(constipation,diarrhea,or both),and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symptoms of abdominal bloating and distension.IBS is an important health care issue because it negative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laces a considerable financial burden on health care systems.Despite extensive research,the etiology and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y of IBS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Propose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its pathogenesis include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changes in the immune system,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impaired gut motility,and emotional disorders.Recently,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IBS.Microbial dysbiosis within the gut is thought to contribute to all aspects of its multifactorial pathogenesis.The last few decades have also s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impa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gut microbiota.Moreover,antibiotic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BS.Extensive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at antibacterial therapy induces remarkable shifts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at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IBS.This suggestio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data from cohort and case-control studies,indicating that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B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on this issue and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 between antibiotic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TIBIOTICS intestinal barrier Gut motility Gut sensitivity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宁守斌 金晓维 +4 位作者 唐杰 朱鸣 曹传平 赵杰 毛高平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传统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一直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双气囊小肠镜为小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0年5月期间165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接受双气... 传统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一直较低,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双气囊小肠镜为小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0年5月期间165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63例、49例和53例患者同时分别接受腹部CT、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双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和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68.5%对39.7%和46.9%,P〈0.01),但与胶囊内镜(69.8%)相比无明显差异;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上述三项检查方法明显升高(99.1%对42.5%、52.8%和80.6%,P〈0.01;100%对68.8%、69.2%,和45.5%,P〈0.01),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但特异性较低,而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胶囊内镜和其他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小肠肿瘤的初步筛查,对筛选出的可疑病灶可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镜 肠肿瘤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波 蓝程 周旭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8-983,共6页
目的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7只。模型组用0.2 mL含400条旋毛虫幼虫的生理盐水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 目的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小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7只。模型组用0.2 mL含400条旋毛虫幼虫的生理盐水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感染后第14、28和56日,取回肠末端和近端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感染后第56日,检测小鼠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肠道传输时间、每2 h的粪便粒数和Bristol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测定不同肠段Cajal间质细胞中c-kit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感染后第56日,模型组小鼠肠道炎症完全消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WR评分显著增高(P<0.01),肠道传输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小鼠每2 h的粪便粒数、湿重和Brist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各肠段Cajal间质细胞中C-kit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改变可能是肠道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CAJAL间质细胞 肠道动力 内脏敏感性
下载PDF
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乐忠宏 崔婷婷 +2 位作者 王朏朏 王小春 赵晓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I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首次就诊的T2DM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益生菌组(Pro,n=80)及对照组(Con,n=45)。Pro组在服用二甲双胍降糖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I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首次就诊的T2DM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益生菌组(Pro,n=80)及对照组(Con,n=45)。Pro组在服用二甲双胍降糖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若血糖控制不达标则加用那格列奈。Con组服用二甲双胍,若血糖控制不达标则加用那格列奈。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糖控制情况、Matsuda指数变化、肠道主要菌群数目变化、血糖达标率和不良反应率。Pearson相关分析治疗后Matsuda指数与肠道主要菌群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与Con组比较,Pro组治疗后FPG和HbA1c降低,FIns和Matsuda指数升高(P<0.05),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水平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柔嫩梭菌水平升高(P<0.05)。Pro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高于Con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ro组治疗后Matsuda指数与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柔嫩梭菌数目呈正相关(P<0.05),与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数目呈负相关(P<0.05)。Pro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率低于Con组(P<0.05)。结论 添加益生菌治疗T2DM可升高IS并改善肠道菌群,有利于血糖控制,不增加治疗期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胰岛素敏感性
原文传递
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陆军 于岩瀑 +1 位作者 高树中 马玉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对各组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方面,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均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组优于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结论: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能够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且隔药灸脐法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脐疗 结肠运动 肠道敏感性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儿肠道菌群对大鼠酸敏感离子通道3表达的影响及在肠道动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军梅 蔡洁 +3 位作者 朱克然 李文亚 桂明 袁丽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儿肠道菌群对大鼠体内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肠道动力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FC患儿和健康儿童的粪便制成粪菌液。...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儿肠道菌群对大鼠体内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肠道动力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FC患儿和健康儿童的粪便制成粪菌液。构建伪无菌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处理组予FC患儿粪菌液,对照组予健康儿童粪菌液灌胃处理,腹部回撤反射(AWR)法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计算小肠推进率,16SrDNA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大鼠和FC患儿的肠道微生物,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ASIC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FC患儿及FC粪菌植入伪无菌大鼠均有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减少(均P<0.05),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大鼠小肠推进率(52%比74%)及内脏敏感性(78 mmHg比63 mmHg)均明显降低(均P<0.05);处理组大鼠小肠ASIC3 mRNA(0.003 1±0.000 8比0.012 4±0.002 5)和蛋白质(0.013 2±0.001 9比0.072 1±0.008 7)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肠组织中ASIC3 mRNA(0.002 8±0.000 7比0.009 4±0.001 1)和蛋白质(0.038 2±0.004 5比0.089 7±0.009 4)表达均明显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FC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且FC患儿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肠道ASIC3的表达,影响肠道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 肠道菌群 内脏敏感性 肠道动力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芍药苷治疗内脏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瑜 彭成 +1 位作者 朱力阳 谢晓芳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内脏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肠道连续6天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分别建立冰醋酸或芥末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灌胃曲美布丁或芍药苷高、中、低剂量药液,每天1次连续3天,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内脏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肠道连续6天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分别建立冰醋酸或芥末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灌胃曲美布丁或芍药苷高、中、低剂量药液,每天1次连续3天,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记录大鼠结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结果:曲美布丁及芍药苷中剂量给药后大鼠肠敏感性显著改善,明显降低两种模型大鼠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阈值,降低结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及峰面积。结论:芍药苷可通过降低肠道敏感性,改善结肠电生理活动来治疗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肠易激综合征 肠敏感性 肠肌电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超 徐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5期5649-5654,共6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物质的一种,近些年发现除了在中枢系统外,在胃肠也有大量的表达,对肠神经系统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肠道动力调节和维持内脏敏感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肠道的研究进展,联系肠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物质的一种,近些年发现除了在中枢系统外,在胃肠也有大量的表达,对肠神经系统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肠道动力调节和维持内脏敏感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肠道的研究进展,联系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相关发病机制,讨论其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相关作用,为临床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肠动力 内脏高敏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勇 肖爱娇 +4 位作者 李林 张伟 黄河 周娟娟 康明非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60只动物进行随机分组: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艾灸组(24只)、RU38486组(12只),空白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造...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60只动物进行随机分组: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艾灸组(24只)、RU38486组(12只),空白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刺激。其余3组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造模,连续21d;第22d后造模成功后,艾灸组艾灸"命门"穴,40min/次,每日1次,共14d,根据红外成像技术显示"命门"穴是否处于热敏态,将艾灸组再分成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各组按施加因素进行处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检测AWR评分为3分时所需的注水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热敏灸组和非热敏灸组大鼠干预结束后体重、食量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RU3846组体重、食量和小肠推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敏灸组与非热敏灸组体重、食量和小肠推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非热敏灸均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吸收功能,且热敏灸疗法优于非热敏灸疗法;热敏灸治疗IBS可能是通过兴奋糖皮质激素,从而激活HPA轴的负反馈作用从而治疗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肠易激综合征 小肠推进率 内脏敏感性
下载PDF
粪菌移植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硕鑫 张涛 +6 位作者 卢鑫 王舒萍 黄旭平 尹梦影 杨玉伟 毛志华 陈远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75-2887,共13页
【背景】粪菌移植是近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不但能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神经及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均有不错的疗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掌握国内外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科研... 【背景】粪菌移植是近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不但能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神经及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均有不错的疗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掌握国内外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通过CiteSpace对2011-2021年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国家、期刊、被引情况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4905篇文献,目前全球粪菌移植研究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学者的总发文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心度和篇均被引频次较低,说明受关注程度及学术影响力不足,在发文质量上还有待提高;Gastroenterology是国内外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是中国学者发文量最多的期刊;粪菌移植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粪菌移植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与肠内疾病(炎症性肠病、艰难梭菌感染)和肠外疾病(如抑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粪菌移植在未成年人中的应用、对胰岛素敏感度的影响、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的应用及粪菌移植更加精确的治疗策略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粪菌移植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逐渐从肠内疾病向肠外疾病扩展,未来把粪菌移植更加精确地应用到更多疾病的治疗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 胰岛素敏感性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原文传递
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金选 曹德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96.7%...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疼痛频率的有效率与治疗组相当,治疗组其他各单症状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大便紧迫感与腹胀方面(P<0.01)。结论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总体疗效,其中对疼痛时间、大便形状、大便紧迫感和腹胀等肠道敏感性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肠易激综合征 治疗效果 肠道敏感性
下载PDF
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19
作者 罗建华 朱侣明 +3 位作者 陈圣文 邱秦文 谢鑫 杨娇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疑似小肠肿瘤疾病患者中,阳性32例,阴性3例。32例阳性患者中,小肠脂肪瘤15例,小肠平滑肌瘤12例,腺瘤5例。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度为94.29%、敏感度为96.88%,CT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度为71.43%,敏感度为75.00%,CT小肠造影高于CT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66.67%,CT常规扫描特异度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12.5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肿瘤患者,与CT常规扫描相比,CT小肠造影检查准确度、敏感度更高,诊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常规扫描 CT小肠造影 小肠肿瘤 准确度 敏感度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肠道感觉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飞雪 李延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87-290,共4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不仅作为一种神经营养物质,对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维持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功能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BDNF在中枢的感觉调节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不仅作为一种神经营养物质,对神经元发育及功能维持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对神经元的功能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BDNF在中枢的感觉调节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BDNF有致痛及致敏感性作用。肠道系统大量表达BDNF及其受体,提示BDNF可能通过与对中枢感觉调节相似的机制来调节肠道的感觉。近期许多学者在此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肠道感觉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感觉 肠道感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