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黏液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菲菲 彭丽媛 +2 位作者 张学斐 杨莎莎 韩剑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69-4775,共7页
哺乳动物肠道中存在多种防御机制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同时预防自身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分泌的黏液是多种防御机制中的第1道防线。黏液层通过自身的持续性分泌将细菌与上皮细胞分离并促进细菌的清除,从而减少肠道炎症和肠源性感... 哺乳动物肠道中存在多种防御机制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同时预防自身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分泌的黏液是多种防御机制中的第1道防线。黏液层通过自身的持续性分泌将细菌与上皮细胞分离并促进细菌的清除,从而减少肠道炎症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近期研究发现,致病微生物进化出了绕过这种黏液保护系统的机制。本文通过对肠道黏液屏障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建立肠道共生菌群、防御致病微生物移植和入侵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为更好地理解黏液屏障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液 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炎症
下载PDF
细菌对肉鸡肠粘液的粘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玉龙 许梓荣 尤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 5 92 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部位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 ,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的抗粘附作用。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肠道部位 ...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 5 92 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部位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 ,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的抗粘附作用。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肠道部位 ,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均有不同的粘附作用 ,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 5 92 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则相近 ;在相同的肠道部位 ,所试益生菌的粘附能力大于病原菌 ;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的粘附有不同的阻断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病原菌 肠粘液 粘附 阻断
下载PDF
肠道益生菌A.muciniphila抗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学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典 胡卓伟 张晓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8-777,共10页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是2004年从人类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肠道细菌,其降解黏蛋白的特性使其成为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关键微生物。A. muciniphila作为疣微菌门唯一能被培养的肠道菌代表,在宏基因组分析中相对容...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是2004年从人类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肠道细菌,其降解黏蛋白的特性使其成为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关键微生物。A. muciniphila作为疣微菌门唯一能被培养的肠道菌代表,在宏基因组分析中相对容易被检测到。尽管它被鉴定出来的时间不久,但近年来由于其肠道定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迅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并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大量证据表明其在肠道中的定殖与宿主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A. muciniphil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定殖环境,并对A. muciniphila与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尤其着重于该菌与宿主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本文总结了影响该菌在宿主内定殖的因素,以期为以A. muciniphila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肠道微生物 代谢疾病 肠道黏液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对病原菌粘附肉鸡肠粘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玉龙 许梓荣 尤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研究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 研究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排斥作用,其中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排斥较强,而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则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肠粘液 病原菌 粘附 排斥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曦 汪仕良 +2 位作者 王凤君 陶凌辉 赵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 (EN)三组。 EN和 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和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检...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粘液成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 30 %体表面积 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 (C)、静脉营养 (PN)及肠道营养 (EN)三组。 EN和 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和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检测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并采用粘液组化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肠道杯状细胞的分泌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烧伤前。杯状细胞结构受损 ,粘液分泌量下降 ,酸性粘液明显减少 ,而中性粘液明显增多。两组相比 EN组大鼠杯状细胞结构较完整 ,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 PN组 ,且酸性粘液也明显增多。 结论 :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结构受损 ,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 ,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 ,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 ,促进肠粘液合成 ,维护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静脉营养 肠粘液 杯状细胞 大鼠 烧伤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曦 汪仕良 +3 位作者 王凤君 赵云 陶凌辉 尤忠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组 )、静脉营养组 (PN组 )及肠道营养组 (EN组 ) ,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液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 (C组 )、静脉营养组 (PN组 )及肠道营养组 (EN组 ) ,EN组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在此基础上动态观察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及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烧伤后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中蛋白质、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粘液层厚度、粘液中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均明显高于PN组 ,而粘液中蛋白质含量两组相差不显著。 结论 严重烧伤后杯状细胞合成粘液的能力下降 ,肠粘液层变薄 ,粘液成分改变。与静脉营养相比 ,肠道营养可减轻伤后杯状细胞受损程度 ,促进肠粘液合成 ,维持肠粘液化学成分的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烧伤 大鼠 肠粘液屏障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对病原菌粘附肉鸡肠粘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玉龙 许梓荣 尤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两歧双歧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肠粘液糖蛋白经两歧双歧杆菌处理后,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作用受到抑制,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十二指肠、空肠粘液上的粘附率未见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病原菌 粘附 肉鸡 肠粘液 肠道部位 糖蛋白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疗效研究
8
作者 王赫 李宪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3期51-51,5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肠穿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手术相关感染发病...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肠穿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手术相关感染发病率、电解质失衡发生率、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肠穿孔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术中负担和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肠穿孔 老年人 肠黏连
下载PDF
太赫兹波对肠黏液的光谱检测
9
作者 单翌 赵红卫 +2 位作者 刘勇超 黄广建 朱亦鸣 《红外》 CAS 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
主要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人体正常肠组织表面黏液与癌变肠组织表面黏液进行检测。分别获得了不同样品在0.2 THz^0.8 THz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研究发现,新鲜正常肠组织表面黏液的太赫兹吸收与水的吸收接近,这提示水的贡献是主... 主要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人体正常肠组织表面黏液与癌变肠组织表面黏液进行检测。分别获得了不同样品在0.2 THz^0.8 THz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研究发现,新鲜正常肠组织表面黏液的太赫兹吸收与水的吸收接近,这提示水的贡献是主要的。同时,癌变肠组织表面黏液在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强度上普遍比正常肠组织表面黏液样品高,这表明该技术在癌组织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生物组织检测和临床医学如肿瘤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肠癌 肠黏液 频谱分析 吸收系数 折射率指数
下载PDF
肠粘液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对肠癌预后价值的探讨
10
作者 焦伟 秦千子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了解肠粘液中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对直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4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经术中取癌灶粘液及远端正常肠粘液 ,经 EL ISA法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 :同一直结肠癌患者远离癌灶的正常肠粘液... 目的 :了解肠粘液中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对直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43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经术中取癌灶粘液及远端正常肠粘液 ,经 EL ISA法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 :同一直结肠癌患者远离癌灶的正常肠粘液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癌灶组 (P<0 .0 1) ,提示癌灶部分肠组织中单个核细胞分泌 TNF- α活性受到抑制 ,正常远端肠组织因肿瘤负荷导致内源性 TNF- α升高 ,而晚期患者 TNF- α活性明显低于早期患者。结论 :检测肠癌患者肠粘液 TNF- α的水平 ,可作为肠癌疗效评价及病情预后观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肠粘液 结肠癌 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肠黏液屏障在肠道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冰 于岩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1764-1771,共8页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 肠黏液屏障是覆盖在肠上皮表面的由黏蛋白构成的凝胶型网状结构.MUC2是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特殊结构能保障黏液屏障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性.杯状细胞能通过基础及调节分泌途径生成黏蛋白来维持和更新肠黏液层,肠道菌群也是黏液的组成、厚度及黏液屏障通透性功能形成的关键因素.肠黏液屏障能防止腔内细菌接触上皮,发挥抗感染作用,调节肠道免疫与外来刺激之间的平衡.而黏液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肿瘤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或许会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液屏障 黏蛋白 杯状细胞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动物肠道屏障功能对肠道菌群变化的调控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小凤 郭雁君 +4 位作者 蒋惠 郭丽英 周希琴 胡亚平 吉前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5-8,32,共5页
动物肠道屏障系统是机体同外界环境接触并且相互作用的最大区域,也是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门户。因此,完整和高效的动物肠道屏障系统对调控肠道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至关重要。通过介绍肠道屏障系统的构成,综述了不同肠道屏障系统对肠道菌群变... 动物肠道屏障系统是机体同外界环境接触并且相互作用的最大区域,也是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门户。因此,完整和高效的动物肠道屏障系统对调控肠道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至关重要。通过介绍肠道屏障系统的构成,综述了不同肠道屏障系统对肠道菌群变化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肠道黏液层 肠道上皮层 肠道免疫层
下载PDF
基于肠道屏障探讨“脾主为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安琪 吴玉琦 +1 位作者 姚海强 万瑾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屏障与“脾主为卫”的功能异曲同工,肠道屏障的破坏与UC互为因果,从肠道屏障的角度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做出新的科学阐释。现代医学尚缺乏对UC的有效治愈方法,药物治疗仍存在不良反应大、停药后加重、易复发等缺点。而中医基于“脾主为卫”理论的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恢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黏膜愈合,且无上述不良反应,对于促进UC的愈合以及防止其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屏障 肠道黏膜免疫 肠道黏液层 肠道菌群 中医药 脾主为卫 益气健脾
下载PDF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克服口服吸收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涛兴 彭辉 +4 位作者 许应超 张凡 梁德胜 郭锋 钟海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2-398,共7页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是采用纳米递送系统。纳米递送系统口服后必须克服多重屏障才可能被有效吸收,其中一个对吸收有重要影响的屏障是黏液屏障。本文针...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是采用纳米递送系统。纳米递送系统口服后必须克服多重屏障才可能被有效吸收,其中一个对吸收有重要影响的屏障是黏液屏障。本文针对肠道黏液的性质特点,综述了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研究进展,探讨了黏液穿透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包括聚乙二醇(PEG)、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HPMA)、两性离子以及基于仿生功能化概念的纳米递送系统。本文旨在为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制剂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药物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 黏液屏障 仿生功能化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后生元与肠道黏液屏障在结直肠癌中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金清 李雅茹 +2 位作者 张思琪 温俊斌 伦永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124,共7页
微生态失衡会影响宿主肠道黏液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上皮细胞通过分泌黏蛋白形成双层黏液层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环境和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黏蛋白的表达和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而饮食... 微生态失衡会影响宿主肠道黏液屏障功能,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发生。结肠上皮细胞通过分泌黏蛋白形成双层黏液层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环境和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黏蛋白的表达和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而饮食模式的变化又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通过菌群疗法(包括粪菌移植)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改善微生态失调相关病理学表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的饮食模式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细菌代谢物(后生元)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维持肠道黏液的组成和黏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肠道黏液屏障的功能,降低肠道炎症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后生元 黏蛋白 肠道黏液屏障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肠黏液屏障与烧伤后肠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丹 苏森 +1 位作者 魏燕 彭曦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8-793,共6页
肠黏液层是宿主先天防御的第1道防线,并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能量,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和维护肠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肠黏液合成、分泌、加工与修饰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肠黏液屏障对烧伤后肠道损伤修复的影响及特殊营养素对烧伤后... 肠黏液层是宿主先天防御的第1道防线,并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能量,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和维护肠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肠黏液合成、分泌、加工与修饰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肠黏液屏障对烧伤后肠道损伤修复的影响及特殊营养素对烧伤后肠黏液屏障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营养 肠道菌群 肠道稳态 肠黏液合成 肠黏液分泌
原文传递
人体消化道黏液流变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丁华 黎介寿 +1 位作者 李宁 颜国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为探讨人体消化道黏液流变学特性 ,采用 L ow- Shear30同心圆筒黏度计对 5 0例正常人体消化道黏液进行了流变学性能测试 ,获得了正常人体消化道黏液的流变学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低剪切速率下大肠黏液的表观黏度大于小肠黏液及胃液 ,但... 为探讨人体消化道黏液流变学特性 ,采用 L ow- Shear30同心圆筒黏度计对 5 0例正常人体消化道黏液进行了流变学性能测试 ,获得了正常人体消化道黏液的流变学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低剪切速率下大肠黏液的表观黏度大于小肠黏液及胃液 ,但消化道黏液的表观黏度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迅速下降 ,表现为剪切稀化性假塑性非牛顿流体 ;当剪切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消化道黏液的表观黏度趋近一常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消化道黏液流变学 生物流变学 剪切速率 大肠黏液
下载PDF
基于“脾恶湿”理论探讨肠黏液屏障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关系
18
作者 王若冲 孟楚川 +4 位作者 李景 罗润招 梁垚 马淑然 刘雷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脾恶湿”理论,探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AKK)在构建和调节肠黏液屏障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AKK相关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以AKK对肠黏液屏障的调节机制为基础,阐述中医对肠黏液屏障的认识,并结... [目的]基于中医“脾恶湿”理论,探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AKK)在构建和调节肠黏液屏障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AKK相关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以AKK对肠黏液屏障的调节机制为基础,阐述中医对肠黏液屏障的认识,并结合“脾恶湿”理论分析AKK与“脾”的关系,基于此讨论中医药治疗相关肠道疾病的思路。[结果]AKK对肠黏液屏障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体现“脾为湿土”的特性,可通过降解黏蛋白,参与细胞通讯,增加肠黏液层厚度,增强肠上皮细胞完整性;病理状态下,“脾虚生湿”引起的菌群紊乱会导致AKK减少,进而引发肠黏液屏障损伤。中医药可通过“厚肠”法健脾,从而调节AKK,恢复肠道菌群与肠黏液屏障的稳态关系。[结论]AKK在构建和调节肠黏液屏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相关肠道疾病具有潜力,但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其药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肠道黏液屏障 肠道菌群 脾恶湿 脾虚生湿 厚肠法 卫气 黏蛋白
下载PDF
猪的肠道黏液屏障
19
作者 车思艳 王妮 吴苗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1-690,共10页
肠道是猪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对其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在对肠道的研究中肠道屏障一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肠道屏障由多层复杂的结构组成,包括肠上皮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上皮细胞上覆盖的黏液层、定植在黏液中的共生微生物和其他... 肠道是猪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对其生命质量至关重要,在对肠道的研究中肠道屏障一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肠道屏障由多层复杂的结构组成,包括肠上皮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上皮细胞上覆盖的黏液层、定植在黏液中的共生微生物和其他免疫相关成分,这些结构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肠道黏液层是肠道屏障的纽带,能隔离病原体侵入肠上皮,减轻食物残渣或食糜的机械摩擦,促进受损肠上皮的愈合,同时为肠道内免疫活性物质提供反应条件,并为共生微生物提供能量和定植场所。本文综述了猪的肠道黏液层的组成和功能,论述了肠道黏液屏障对仔猪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对母猪妊娠后期便秘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同时讨论了饲粮营养成分对猪肠道黏液屏障的调控作用,旨在明确黏液屏障调控在猪肠道健康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黏液层 屏障功能 营养调控
下载PDF
肠道黏液层中MUC2、sIgA在婴儿食物过敏中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
20
作者 代妮妮 高亚娟 +2 位作者 孙晋波 张娟 李在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食物过敏婴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粪便黏蛋白2(MUC2)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情况,探究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婴儿52例为食物过敏组,同期选取非过敏性疾病...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食物过敏婴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粪便黏蛋白2(MUC2)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情况,探究其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门诊就诊的食物过敏婴儿52例为食物过敏组,同期选取非过敏性疾病婴儿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粪便MUC2、sIgA水平的差异。结果食物过敏组男23例、女29例,对照组男女各2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添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组中粪便MUC2及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7.81±14.91μg/mL比25.33±14.29μg/mL;182.4(150.2~202.7)μg/mL比147.7(131.4~157.9)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随访第2、4周时,食物过敏组患儿的粪便MUC2水平逐渐下降,但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sIgA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粪便MUC2、sIgA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粪便MUC2及sIgA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P<0.001),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结论粪便MUC2及sIgA水平在两组患儿之间均存在差异,随着食物过敏患儿临床症状的好转,粪便MUC2水平有下降趋势、sIgA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可能作为诊断食物过敏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肠道黏液层 黏蛋白2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