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钱军 申才良 田大胜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对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脊髓型颈椎病而行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2例,通过术前和术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D&qu... 目的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对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脊髓型颈椎病而行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2例,通过术前和术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D"值和椎间高度,并对各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即刻颈椎生理曲度"D"值平均增加6.17±2.53mm,椎间高度平均增加3.21±1.27mm,两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年。随访中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都有丢失,但丢失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能明显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且术后随访期间能长期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 颈椎曲度 椎间高度
下载PDF
三种方法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新伟 邓明高 +5 位作者 陈德玉 袁文 鲍达 郭永飞 贾连顺 赵定麟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术中不同撑开技术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  1995 .7— 2 0 0 1.3月间施术的颈椎病患者 5 4例 ,按照术中椎间隙牵开方法的不同分为徒手牵开组、Cage牵开组及牵开器牵开组等三种。分别测量各组术...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术中不同撑开技术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的影响。方法  1995 .7— 2 0 0 1.3月间施术的颈椎病患者 5 4例 ,按照术中椎间隙牵开方法的不同分为徒手牵开组、Cage牵开组及牵开器牵开组等三种。分别测量各组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值 ,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牵开器牵开法及Cage牵开法较徒手牵开法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增加值大 ,且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术中牵开技术可影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的恢复 ,牵开器牵开法对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 椎间高度 颈前路减压术 椎间隙牵开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海燕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2015年10月-2017年1月行PELD...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2015年10月-2017年1月行PELD手术治疗41例LDH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于患者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统计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腰椎ODI指数,并测量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指数和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LD手术,出院时和术后1、3、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指数、ROM值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其椎间隙高度指数已呈明显下降、ROM值已明显升高,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17,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85.37%。结论PELD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可靠,但手术后期可出现椎间隙高度明显丢失、活动度明显增加,提示术后远期有腰椎不稳定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手术 髓核摘除 腰椎活动度 椎间隙高度 退行性变
下载PDF
3D打印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恢复的半年随访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3 位作者 张义龙 明颖 孙志杰 孙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3,共5页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 背景: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物材料植入过程中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且不同生物材料机体免疫、应激反应亦有明显差异。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30-7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2),均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中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及同种异体骨。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 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检测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术后6个月统计轴性症状。试验获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研究组31例发生螺钉松动1例、植入物移动1例,对照组32例中发生螺钉松动3例、免疫排斥3例、植入物移动2例、植入物塌陷1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术后1,3 d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01);④两组术后1周、6个月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可减少并发症,促进颈椎曲度、椎间高度恢复,提高颈椎稳定性,且机体应激反应、轴性症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颈椎病 3D打印 椎间融合器 颈椎曲度 椎间高度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撑开力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建伟 贾连顺 +7 位作者 谭军 陈德玉 周许辉 陆健 倪斌 陈雄生 袁文 肖建如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撑开力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用特制能测定撑开扭力的颈椎前路撑开器在 3组患者颈椎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中测定 3种状态下撑开椎间时的扭力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分析。结果 撑开扭力随着撑开的高度先平稳...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撑开力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 用特制能测定撑开扭力的颈椎前路撑开器在 3组患者颈椎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中测定 3种状态下撑开椎间时的扭力变化 ,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分析。结果 撑开扭力随着撑开的高度先平稳增加 ,完全撑开后急剧增加。不同病例组间撑开扭力的增幅绝对值不等但变化规律相似。结论 构成颈椎前路椎间撑开阻力的主要因素是颈椎的韧带结构 ,撑开起始扭力平稳增加 ,完全撑开扭力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次全切除 椎间高度 颈椎前路撑开器 撑开扭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及前凸恢复程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宇雷 李富平 +5 位作者 西信 曾至立 麻彬 谢宁 于研 程黎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比较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及微创TLIF(minimally invasive-TLIF,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前凸角的差异。方法以2013年1月—2016... 目的比较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TLIF)及微创TLIF(minimally invasive-TLIF,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前凸角的差异。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TLIF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采用Open-TLIF(Open-TLIF组),34例采用MIS-TLIF(MIS-TLIF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部、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椎间隙前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隙后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计算ADH、PDH以及SL手术前后差值。结果Open-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大于MIS-TLIF组(t=14.619,P=0.000;t=10.021,P=0.000)。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Open-TLIF组为6~24个月,平均12.6个月;MIS-TLIF组为6~24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组内术后腰部及腿部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术前及术后2周、6个月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融合良好。两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ADH、PDH、S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PDH以及SL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ADH、PDH、SL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Open-TLIF和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均相似,术后椎间隙高度和前凸角均较术前增高;但MIS-TLIF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开放术式 微创术式 椎间隙高度 前凸角 腰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雷仲民 孙佩宇 张翔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Wallis系统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2008年8月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共36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21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并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进行随访,依照... 目的:探讨Wallis系统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2008年8月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共36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21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并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进行随访,依照JOA评分及手术节段相邻上下椎间隙高度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均获得随访。根据JOA评分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2周时为72.3%、6个月时为73.5%;手术节段相邻上下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6个月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治疗符合其适应症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且可避免融合技术引起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治疗 治疗结果 椎间隙高度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曲度与矢状面参数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周乾坤 牛国旗 +4 位作者 赵保印 程嘉伟 周功 陈辉 刘路坦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13-818,共6页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会导致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颈椎的灵活性,仅通过某一颈椎矢状面参数测量的结果不一定具有说服力。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C2-C7 Cobb角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责任椎间隙高度、...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会导致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颈椎的灵活性,仅通过某一颈椎矢状面参数测量的结果不一定具有说服力。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C2-C7 Cobb角与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以及责任椎间隙高度、椎间成角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男38例,女37例,年龄60~67岁,平均(64.2±2.1)岁。根据C2-C7 Cobb角测量数据分为两组。评价影像学结果,Jackson应力切线法测量的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倾斜、T1斜度、胸廓入口角、C2-C7矢状面垂直轴、C7斜度、责任椎间隙的活动度、高度和角度。结果:在颈椎矢状面参数中,除胸廓入口角与C2-C7 Cobb角无相关性,其他参数和C2-C7 Cobb角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1斜度与C2-C7 Cobb角的相关性最强。C4/5、C5/6、C6/7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成角与C2-C7 Cobb角显著相关。但在C3/4节段,只有椎间成角随C2-C7 Cobb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颈椎矢状面各参数是衡量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重要参考数据,颈椎椎间高度和椎间成角均影响颈椎曲度的变化。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评估颈椎正常弯曲度时,除胸廓入口角,其他颈椎矢状面参数与C2-C7 Cobb角相当;但椎间成角比椎间高度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面 椎间高度 椎间成角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邓波 李旭东 +1 位作者 罗小中 颜学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分为冗余组和非冗余组,其中非冗余组74例,男38例,...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分为冗余组和非冗余组,其中非冗余组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62.00±10.4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09±2.22) kg·m^(-2);最大狭窄节段分别为L_(2)-L_(3)12例,L_(3)-L_(4)38例,L_(4)-L_(5)20例,L_(5)-S_(1)4例。冗余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63.36±8.73)岁,BMI为(22.63±2.60) kg·m^(-2);最大狭窄节段分别为L2-L33例,L3-L49例,L4-L527例,L5-S14例。仰卧位行MRI检查,观察矢状位马尾神经的走形以及形态。分析比较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腰椎滑脱及黄霞韧带肥厚发生率;同时测量最狭窄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椎间隙层面正中矢状径,椎体层面正中矢状径以及狭窄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11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2例患者发生RNRs,发生率为36.2%。两组性别、年龄、BMI、术前腰腿痛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持续时间、腰椎滑脱率以及黄韧带肥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椎间隙层面正中矢状径、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体层面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椎间隙层面正中矢状径是腰椎管狭窄症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冗余征 椎间高度 椎间孔高度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撑开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建伟 贾连顺 +3 位作者 谭军 陈德玉 周许辉 陆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中撑开的扭力变化,分析撑开扭力的构成原因,为椎间撑开有关问题提供量化依据。方法:用特制的能测定撑开扭力的颈椎前路撑开器,在41例三组病人颈椎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中测定3种状态下撑开椎体时的扭力变化,统计分...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手术中撑开的扭力变化,分析撑开扭力的构成原因,为椎间撑开有关问题提供量化依据。方法:用特制的能测定撑开扭力的颈椎前路撑开器,在41例三组病人颈椎前路次全椎体切除术中测定3种状态下撑开椎体时的扭力变化,统计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撑开扭力随着撑开的高度先平稳增加,前柱完全撑开时扭力急剧增加。不同病例组撑开的扭力增幅绝对值不等,但曲线类型相似,颈椎外伤病人最大撑开扭力较颈椎退变病人明显低(P<0.01)。结论:撑开扭力增幅曲线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增加,术中应逐步撑开,颈椎骨折时撑开力应相应减小,撑开扭力增幅明显增加的高度为合适椎间撑开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撑开 在体研究 椎体次全切 颈椎外科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前路减压不同撑开高度影响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3 位作者 郭永飞 王新伟 徐建伟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不同撑开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8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平均分为6组,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5组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均行颈椎体次全切除后用自行研制的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分别撑开0、2、4... 目的评价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不同撑开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48具小牛颈椎标本随机平均分为6组,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5组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均行颈椎体次全切除后用自行研制的颈前路可调式融合固定器分别撑开0、2、4、6、8mm,测量各组标本在受到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的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总体位移和应变变化。结果撑开高度为4、6mm时颈椎的总体位移和应变明显下降,如果继续增加撑开高度,颈椎稳定性并不随之增加。结论单椎体次全切除后撑开高度为4~6mm可获得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重建 椎间高度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媛君 莫中军 +3 位作者 都承斐 赵衍斌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C2~7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C5~6节段分别植入高度为5、6、7、8 mm的融合器,施加1.5 N·m力矩使颈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C2~7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C5~6节段分别植入高度为5、6、7、8 mm的融合器,施加1.5 N·m力矩使颈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并探究融合器高度变化对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小关节应力、椎间压强等的影响。结果融合器高度每增加1 mm,手术节段的角度值平均增加0.68°。植入融合器后C5~6 ROM范围小于0.44°。融合器高度差异对C4~5的ROM影响大于C6~7,对非融合节段ROM的影响小于7.3%。融合器高度差异对非手术节段ROM、小关节应力、相邻节段椎间压强的影响较小。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随融合器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6、7、8 mm融合器模型的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远高于5 mm融合器模型。结论对于需要植入融合器的患者,建议植入物高度比原椎间隙高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滑脱腰椎的椎体稳定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瑜琪 王金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39-6344,共6页
背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和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永久腰椎融合的作用。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稳定性的恢复。方法:腰椎滑脱症最常采用Wiltse分型将其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 背景: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序列和椎体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永久腰椎融合的作用。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融合及植入物内固定后椎体稳定性的恢复。方法:腰椎滑脱症最常采用Wiltse分型将其分为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以及病理性,将腰椎侧位X射线片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程度分为5级,根据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分型和分级以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结果与结论:坚强融合内固定,植入物与椎体间是刚性连接,常用来稳定脊柱、矫正畸形,骨融合率较高,减少了假关节形成。动态融合内固定是用弹性材质或微动装置分散坚强内固定负荷传导,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及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动态非融合内固定能改变脊柱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阻止脊柱运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其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峡部关节缺损部位直接修复植骨,适用于青壮年有症状不伴有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滑脱患者。腰椎滑脱症选择哪种材料植骨和植骨部位以及哪种入路方法融合和植入物内固定可以得到理想的融合内固定效果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未达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腰椎滑脱症 椎体稳定性 腰椎前凸角 椎间隙高度 植入物内固定 腰椎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渗漏椎间盘高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剑峰 沈文东 +2 位作者 张军强 刘亦凡 汤月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81-185,190,共6页
背景: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初步表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会加速渗漏椎间盘的退变。目的:探讨PKP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渗漏椎间盘高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骨质疏... 背景: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初步表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会加速渗漏椎间盘的退变。目的:探讨PKP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渗漏椎间盘高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212例。根据是否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分为渗漏组(28例)及未渗漏组(184例)。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1 d与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高度系数及椎间盘腹侧高度,同时测量并计算术后1 d、术后12个月渗透组患者渗漏到椎间隙的骨水泥高度与椎间盘高度的比值(骨水泥渗漏高度/椎间盘高度),分析骨水泥渗漏与椎间盘高度退变的相关性。结果:未渗漏组患者随访时间14.2~20.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2±3.5)个月;渗透组患者随访时间12.5~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8±4.9)个月。术后12个月未渗漏组患者平均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高度系数及椎间盘腹侧高度均大于渗漏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渗漏组患者椎间盘高度减少及椎间盘高度减少率均大于未渗漏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术后12个月渗漏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高度/椎间盘高度与椎间盘高度减少率均呈正相关(r=0.879、0.959,P<0.001)。结论:PKP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会加剧渗漏椎间盘退变进程。此外,渗漏骨水泥高度/椎间盘高度比值越大,椎间盘高度减少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间隙渗漏 椎间盘高度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玉召 曹鎏 +5 位作者 王铀 罗飞 钟浩 赵志明 张岩峰 苟瑞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察比较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颈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同种异体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Cag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3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髂骨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呈依次下降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髂骨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和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Odom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Cage及自体髂骨应用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采用自体髂骨者损伤大、痛苦较多,采用Cage者可能发生金属反应,而采用同种异体骨者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同种异体骨 CAGE 自体髂骨 骨融合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L_(4/5)椎间隙影像测量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培培 马亚超 +5 位作者 凃志鹏 解放 姚洲 王哲 胡学昱 罗卓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测量L_(4/5)椎间隙影像参数,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共269人符合纳入标准,列入本研究,测量L_(4/5)椎间高度、终板长度和椎间高度指数。[结果] 269例中,男137例,女132例。将... [目的]测量L_(4/5)椎间隙影像参数,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共269人符合纳入标准,列入本研究,测量L_(4/5)椎间高度、终板长度和椎间高度指数。[结果] 269例中,男137例,女132例。将其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性的椎间高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中年组和老年组两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性的终板长度均小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性的椎间高度指数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各年龄组间比较,男女两性别的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椎间高度、终板长度和椎间高度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老年组与青年和中年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椎间高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年龄与终板长度呈正相关(r=0.197, P=0.037),年龄与椎间高度指数呈显著负关相(r=-0.588, P<0.001)。相比之下,年龄与椎间高度指数相关性的r值最大。[结论] 60岁以前,L_(4/5)椎间高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但在60岁以后,L_(4/5)椎间高度显著下降,椎间高度指数可更好地反映L_(4/5)的年龄变化与性别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高度 椎间高度指数 L_(4/5)椎间隙 年龄 性别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峰 王祥强 杨祖清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 对比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后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 目的 对比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后效果差的原因,分析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颈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92、7.114、4.552,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椎间高度分别为(4.92±1.51)mm和(4.26±1.32)mm,都明显低于术前的(3.72±0.42)mm和(3.78±0.93)mm (t值分别为10.495、6.114,P均〈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间高度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要高(t=4.52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7.6%和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9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发生咽喉疼痛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相对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促进恢复椎间高度,改善颈椎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椎间高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前路次全切钛网植骨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锋 万杰 +1 位作者 魏国文 吴小海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观察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对进行了颈前路次全切除,钛网骨植骨和内固定治疗的35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观察其手术前后mJOA评分、VAS评分,通过测量... 目的观察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对进行了颈前路次全切除,钛网骨植骨和内固定治疗的35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观察其手术前后mJOA评分、VAS评分,通过测量术前、随访期间、术后的测量颈椎生理弧度Cobb角和椎间高度,并对每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35例均得到随访,除外2例病人术后出现吞咽困难、1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年均获得植骨融合,且椎间高度均有较好的恢复和维持。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能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 钛网 高度 生理弧度
下载PDF
腰椎MRI和CT在椎间隙高度测量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石磊 李俊杰 +3 位作者 郭峰 张韩华 王月鹏 徐云峰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MRI和腰椎CT在测量椎间隙高度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腰椎MRI和CT检测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的L_(3~4)、L_(4~5)、L_(5)~S_(1)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MRI和腰椎CT在测量椎间隙高度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腰椎MRI和CT检测椎间隙高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的L_(3~4)、L_(4~5)、L_(5)~S_(1)椎间隙高度。结果MRI检测L_(3~4)、L_(4~5)、L_(5)~S_(1)3个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MRI受诸多因素影响,可出现测量椎间隙高度大于腰椎CT测量数据,不能准确反映椎间隙真实高度,推荐以腰椎CT测量数据作为术前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隙高度 MRI CT 正中矢状位
下载PDF
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高度改变和中长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兴盛 赵继荣 王想福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58-262,302,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256例,行PLDD治疗,激光输出功率10 W,脉冲时间1 s,脉冲间隔时间1 s。...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256例,行PLDD治疗,激光输出功率10 W,脉冲时间1 s,脉冲间隔时间1 s。术后随访6、18和60个月,比较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变化、手术前后疼痛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cnab疗效评分法,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术前、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8和60个月满意率(Mcnab评分优良者)分别为90.3%和86.2%。结论 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效果好,同时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椎间隙高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