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142电离氢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增 陈培生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5年第4期30-38,共9页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2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在30角分的尺度范围内)总光度...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2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在30角分的尺度范围内)总光度1.1×104L⊙,红外连续发射在12μm和100μm有着较大的延伸,热而小的尘埃微粒的平均色温是170K,冷而大的尘埃平均色温为29K,尘埃粒子密度随着对于最大值位置的偏移而迅速下降,HⅡ区内尘埃是严重衰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发射 复合体
下载PDF
ON2中区OH1665 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的新观测
2
作者 俞志尧 姜佩芳 +1 位作者 蒋栋荣 向德琳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9年第20期141-145,共5页
利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中区OH1665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进行观测,发现了新的成分。并且结合模型对中区的OH1665MHz右旋偏振饱和脉泽谱线频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恒星 脉泽源 星际分子 分子云 射电观测 薄盘模型 右旋偏振饱和脉泽
下载PDF
变光天体回光测距之现状
3
作者 赵君亮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恒星周围的星际尘埃云能反射星光而为观测者所窥见,这一现象称为回光,而对变星回光的观测研究可用于变星距离的绝对测定,包括尺度距离和速度距离。对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迄今所得到的若干测距结果,以及有关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 造父变星 星际云 回光 距离测定
下载PDF
分子云浓核的密度和磁场
4
作者 郑兴武 黄永锋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71-278,共8页
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对OrionB云中的39个分子云浓核,从它们观测的源半径和分子线线宽,推求它们的数密度和磁场.得到平均磁场110μG,平均密度为8×104/cm3.这些计算值与观测结果一致.对于R>0.2pc的分子云浓核,利用均匀磁... 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对OrionB云中的39个分子云浓核,从它们观测的源半径和分子线线宽,推求它们的数密度和磁场.得到平均磁场110μG,平均密度为8×104/cm3.这些计算值与观测结果一致.对于R>0.2pc的分子云浓核,利用均匀磁化球模型推求磁场和数密度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云 星际磁场 浓核 密度 OrinoB云
下载PDF
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作用的多波段研究
5
作者 陈阳 姜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共15页
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的物理作用,与当前超新星遗迹领域一些热门问题如热混合型X射线形态、高温气体的过电离现象、遗迹伽玛射线的强子辐射等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它已成为检视超新星遗迹加速宇宙线的上佳探针.这篇综述介绍了上述问题的相关... 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的物理作用,与当前超新星遗迹领域一些热门问题如热混合型X射线形态、高温气体的过电离现象、遗迹伽玛射线的强子辐射等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它已成为检视超新星遗迹加速宇宙线的上佳探针.这篇综述介绍了上述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我们的有关工作,如遗迹与分子云作用判据的归纳、分子谱线观测分析、反弹激波机制的引入、对过电离现象的率先解释、强子伽玛射线辐射"逃逸质子的累积性扩散模型"的建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 激波 星际介质 分子云 X射线 伽玛射线
原文传递
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的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文中 张燕平 +3 位作者 范玉林 崔建华 张同杰 李抒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研究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形成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星系中分子云的较差自转模型.在演化中除了分子云之间的碰撞外,模型还考虑了分子云在恒星盘的背景引力场中所受的引力和分子云之间的相互自引力.其中分别考虑分... 为了研究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形成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星系中分子云的较差自转模型.在演化中除了分子云之间的碰撞外,模型还考虑了分子云在恒星盘的背景引力场中所受的引力和分子云之间的相互自引力.其中分别考虑分子云之间的短程力(随机碰撞模型)和长程力(引力不稳定性模型).通过对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得到了以下结果:对于较差自转模型,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的聚合形成中起了关键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加速和加大分子云的成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巨分子云 引力不稳定性 数值模拟方法 较差自转模型 形成机制 演化过程
下载PDF
电离氢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增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1996年第1期85-85,共1页
本论文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S142SharplessHⅡ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各HⅡ区的特性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本论文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S142SharplessHⅡ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各HⅡ区的特性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尘埃中VSG的丰度作出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折,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第一章对红外天文学研究及其特点作出了分析,并集中介绍了HⅡ区的有关情况;第二章给出了IRAS红外天文卫星及其数据资料的一些情况;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给出了ISSA图像资料的处理和各HⅡ区的征对性分析及所得结论。文中图像分析所用的一些辅助工具(如用于ISSA定位分析的IRAF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的转换程序等)出于作者之手,另外,本文分析所用红外天空巡天图由IPAC提供,而红外发射强度图、红外色温和光深分布图以及有关统计分析则隶属于作者的图像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A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复合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