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 标记在苹果属种间杂交一代的分离方式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孟军 Shin.,UK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19,共6页
以富士苹果和山定子及二者的种间杂交F1代为试材,对RAPD标记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F1代的分离方式可归为3类,即呈孟德尔分离、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和异常分离。呈孟德尔分离的情况有:不分离(代表... 以富士苹果和山定子及二者的种间杂交F1代为试材,对RAPD标记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F1代的分离方式可归为3类,即呈孟德尔分离、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和异常分离。呈孟德尔分离的情况有:不分离(代表了父母本中相应RAPD标记的5种组合:AA×AA、AA×Aa、Aa×AA、AA×a、a×AA)、1∶1分离(代表了父母本中相应RAPD标记的2种组合:Aa×a、aa×Aa)和3∶1分离(代表了父母本中相应RAPD标记的1种组合:Aa×Aa)。异常分离的标记包括:F1代出现双亲均不具备的标记、分子量在不同F1个体间变化的标记,以及隔代遗传的标记。据对200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离标记分别占45.5%、45.0%、8.0%和1.5%;双亲共有标记中74.7%不发生分离,单亲特有标记中57.1%~79.6%发生正常分离;富士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33.3%,而山定子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只占4.3%,表明富士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的比例要高于山定子。对异常分离的RAPD标记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种间杂交 RAPD标记 分离方式
下载PDF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杂交不亲和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种间杂交及F_1代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云锦凤 王照兰 杜建才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1期32-35,48,共5页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同属于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均为异源四倍体,两个种的杂交为地理上远缘的种间杂交。试验采用将母本穗人工去雄后与相邻种植的父本穗套袋的方法获得了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正反交的种间杂交种子。对亲本及杂种F...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同属于禾本科小麦族披碱草属,均为异源四倍体,两个种的杂交为地理上远缘的种间杂交。试验采用将母本穗人工去雄后与相邻种植的父本穗套袋的方法获得了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正反交的种间杂交种子。对亲本及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F1代杂种仍是四倍体,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所含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具有同源性,但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杂种F1代 细胞学分析 披碱草 老芒麦
原文传递
白菜与甘蓝的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红 冯午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3-210,共8页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白菜与甘蓝的种间不亲和性,并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杂种后代。对杂种后代进行形态观察、核型研究、同工酶分析和回交试验。杂种后代的形态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较偏向父本。二倍体杂种有明显的生...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白菜与甘蓝的种间不亲和性,并获得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杂种后代。对杂种后代进行形态观察、核型研究、同工酶分析和回交试验。杂种后代的形态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较偏向父本。二倍体杂种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19。四倍体杂种生长发育较迟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38。杂种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为“偏母本的互补型”,并在二倍体杂种中出现新的酶带。杂种后代高度不育,用白菜花粉回交二倍体杂种有低度的育性,用甘蓝花粉回交则不育。回交试验与同工酶分析的结果给我们以启示,应是由于杂种细胞质基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种间杂交 杂种后代
下载PDF
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员 刘本坤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 选用 4个油菜雄性不育系和三种类型十字花科芸薹属种 ,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 ,杂种一代的营养优势表现和杂种营养优势的生理基础以及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芸薹属种间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并具有细胞质遗传效应。通过杂交制种可以获得大量的杂种应用于生产。十字花科种间杂种营养优势十分显著 ,杂种的部分生理性状也表现出明显优势 ,杂种的品质性状适合食用或饲用。利用这种方法广泛筛选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食味、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优势强的新类型杂交蔬菜和饲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芸薹属 种间杂种 营养优势 油菜
下载PDF
辣椒(Capsicum spp.)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方荣 陈学军 +2 位作者 缪南生 万新建 胡新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5-61,共7页
综述了辣椒的起源(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分类(有5个栽培种:Capsicum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C.pubecens和若干野生种)、遗传演化背景、种间杂交障碍(单向不亲和性、种子败育、胞质雄性不育)、染色体倍性控制以... 综述了辣椒的起源(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分类(有5个栽培种:Capsicum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C.pubecens和若干野生种)、遗传演化背景、种间杂交障碍(单向不亲和性、种子败育、胞质雄性不育)、染色体倍性控制以及辣椒分子育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遗传资源 分子育种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员 李栒 Tom Osborn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0-1015,共6页
为了揭示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分离规律 ,用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作母本与甘蓝型油菜 10 47自交系杂交 ,杂种F1人工自交或用 10 47自交系花粉回交 ,然后将亲本、杂种F1、F2 和BC1代用 16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 为了揭示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分离规律 ,用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作母本与甘蓝型油菜 10 47自交系杂交 ,杂种F1人工自交或用 10 47自交系花粉回交 ,然后将亲本、杂种F1、F2 和BC1代用 16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 98条带 ,其中双亲共有的带 35条 ,四川黄籽特异带 30条 ,10 47特异带 33条。带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芥甘杂种后代中来自 10 47的遗传物质比来自四川黄籽的遗传物质更能传递给后代 ,这种趋势与杂种后代植株的育性无关 ,在回交后代中四川黄籽的遗传物质比在自交后代中丢失更快。并对造成芥甘种间杂种后代分离扭曲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种间杂交 杂种后代 RAPD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交亲和性及F_1植株形态 被引量:11
8
作者 戚存扣 傅寿仲 浦惠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7-33,共7页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Br.)种间杂交亲和性及F_1植株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杂交亲和性显著低于双亲种内杂交亲和性。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为0.76;种内杂交亲和指数,N×N为14.91,Ca&...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Br.)种间杂交亲和性及F_1植株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杂交亲和性显著低于双亲种内杂交亲和性。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为0.76;种内杂交亲和指数,N×N为14.91,Ca×Ca为5.66。尽管种间杂交结角率为62.17%,但空角率高达73.50%,而且平均每角结籽数(1.22粒)显著低于种内杂交组合(N×N为16.93,Ca×Ca为5.69)。种间杂交的正反交亲和性有明显差异,N×Ca和Ca×N组合的亲和指数分别为1.42和0.04;空角率分别为47.81%和95.48%;平均每角种子数分别为2.59和0.06粒。种间杂交亲和程度,正交(N×Ca)强于反交。杂种F_1植株形态为双亲中间型但偏向于埃芥,F_1植株营养生长旺盛,但雄蕊外形不正常,表现不孕,回交有可能克服该种问杂种F_1的不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菜 种间杂交 亲和性
下载PDF
Ogura胞质大白菜与羽衣甘蓝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祝朋芳 魏毓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0-1092,共3页
以Ogura改良胞质大白菜(Brassicacamperstrisssp.pekinensis)为母本,与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phala)进行种间杂交。结果表明,上述种间生殖隔离严重,常规花期杂交不结实,蕾期多次重复授粉可有效克服不亲和障碍,花粉管生长基本正常... 以Ogura改良胞质大白菜(Brassicacamperstrisssp.pekinensis)为母本,与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phala)进行种间杂交。结果表明,上述种间生殖隔离严重,常规花期杂交不结实,蕾期多次重复授粉可有效克服不亲和障碍,花粉管生长基本正常。授粉后补充6-BA和NAA无显著效果。种间F1染色体数为2n=19,为预期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羽衣甘蓝 种间杂交 亲和性 染色体
下载PDF
高山杜鹃与大喇叭杜鹃种间杂交过程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解玮佳 李世峰 +5 位作者 李树发 宋杰 彭绿春 蔡艳飞 陆琳 黎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2-2437,共6页
以高山杜鹃‘Nova Zembla’为母本,大喇叭杜鹃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利用荧光显微镜对杂交组合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并统计其杂交的田间坐果率。结果显示:(1)授粉后1d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其萌发率在授粉后1~5d内显... 以高山杜鹃‘Nova Zembla’为母本,大喇叭杜鹃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利用荧光显微镜对杂交组合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并统计其杂交的田间坐果率。结果显示:(1)授粉后1d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其萌发率在授粉后1~5d内显著增长,其后增长缓慢,到第12天萌发率最高达37.36%。(2)花粉萌发后花粉管生长速度由慢变快,授粉后2d花粉管进入花柱,7d进入子房,10d进入胚珠;实验中杂交花粉管与胚珠虽有结合,但与胚珠结合率低,授粉后12d仅7.42条花粉管进入胚珠。(3)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伴有大量异常现象,表现为授粉后柱头细胞、花粉管、花柱引导组织、子房组织、胚珠中的胚囊等部位依次出现胼胝质沉积反应,花粉管生长中出现的膨大、先端沉积胼胝塞而中途停止生长、螺旋扭曲、粗细不均、杂乱生长或螺旋膨大且逆向生长等异常。(4)该实验杂交的田间坐果率为零。研究表明,高山杜鹃‘Nova Zembla’与大喇叭杜鹃杂交不亲和,杂交后花粉管生长的异常行为可能是种间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且受精前障碍与受精后障碍可能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Nova Zembla' 大喇叭杜鹃 种间杂交 花粉管生长 坐果率 亲和性
下载PDF
克服大豆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胡金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5-282,共8页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 本试验利用结荚习性不同的3个栽培大豆(G.max)作母本,以株高不同的2个野生大豆(G.soja)和2个半野生大豆(G.gracilis)作父本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和8个回交组合,研究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亚有限性栽培种作母本;选用植株较矮、百粒重较大的野生种作父本将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野生亲本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从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等不良性状来看,选用半野生大豆作亲本更为有效。只有从直立、半直立植株的后代中才有可能分离出稳定的直立型材料。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似乎效果不明显。在F_3代进行选择性回交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代直立、半直立型植株的分离频率和百粒重。只要亲本选配适当,仅需一次回交即可克服种间杂种蔓生、小粒的不良性状。我们从一次选择性回交的后代中已获得栽培型、百粒重20克以上,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野生 种间杂交 回交 育种
下载PDF
白菜甘蓝种间杂种后代细胞质遗传及其利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午 邓岳芬 +1 位作者 李懋学 张新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7-273,共7页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和胚培养获得了白菜与甘蓝的正反交杂种,对2种杂种后代进行了形态、染色体、同工酶分析。试验证明,这一对正反交杂种表现了细胞质遗传现象。利用甘蓝×白菜杂种与白菜(小青口)回交,试图通过回交将该杂种... 利用杂交授粉后子房离体培养和胚培养获得了白菜与甘蓝的正反交杂种,对2种杂种后代进行了形态、染色体、同工酶分析。试验证明,这一对正反交杂种表现了细胞质遗传现象。利用甘蓝×白菜杂种与白菜(小青口)回交,试图通过回交将该杂种的甘蓝核基因置换掉,而仍保持回交后代的甘蓝细胞质基因组,迄今已获得回交5代种子。对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品尝,表现出质地嫩脆,味道较甜。回交4代植株的结球性和株型已稍似小青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种间杂交 细胞质 遗传
下载PDF
魔芋杂交新品种选育的研究——Ⅰ. 魔芋的杂交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克颐 杨代明 江巨鳌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4-58,共5页
l987~1990年通过对花魔芋、东川魔芋,白魔芋3个魔芋种的种间和种内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花魔芋,东川魔芋,白魔芋是雌蕊先熟型异花授粉作物,在附属器释放微臭气味时,雄蕊成熟散粉前1~5d进行种内和种间人工授粉,结实率可达100%。花魔芋是... l987~1990年通过对花魔芋、东川魔芋,白魔芋3个魔芋种的种间和种内杂交试验,结果表明,花魔芋,东川魔芋,白魔芋是雌蕊先熟型异花授粉作物,在附属器释放微臭气味时,雄蕊成熟散粉前1~5d进行种内和种间人工授粉,结实率可达100%。花魔芋是完全自交不育,白魔芋的人工自交可育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杂交育种 种间杂交 种内杂交
全文增补中
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后代花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婉 石俊 +2 位作者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紫薇 紫薇 种间杂种 挥发物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光宇 郑惠玉 +1 位作者 韩春凤 纪锋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9,共6页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模、回交改良时期及决选世代等方面的种间杂交选育新技术。直接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育成“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1990年通过吉林省的品种审定并出口创汇。利用种间杂交新技术创造出主茎有效节数25个以上、单株荚数150个以上以及蛋白质含量50%左右的直立型育种中间材料;育成一批大粒高产优良新品系,现已进入省区试或省预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种间杂交 大豆
下载PDF
大白杜鹃与露珠杜鹃杂交亲和性及其杂交果实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解玮佳 王继华 +4 位作者 彭绿春 宋杰 陆琳 徐红林 李世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以大白杜鹃为母本,露珠杜鹃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测算露珠杜鹃与大白杜鹃的花柱长度比进行杂交可行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露珠杜鹃花粉管的生长状况确定杂交亲和性,并对温室和露天两种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的纵横径动态变化情... 以大白杜鹃为母本,露珠杜鹃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测算露珠杜鹃与大白杜鹃的花柱长度比进行杂交可行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露珠杜鹃花粉管的生长状况确定杂交亲和性,并对温室和露天两种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的纵横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露珠杜鹃与大白杜鹃的花柱长度比为0.98,推测两种杜鹃杂交容易成功。露珠杜鹃花粉管在授粉后9 d进入大白杜鹃胚珠并完成受精,证实两种杜鹃杂交亲和。温室和露天条件下的杂交果实形态成熟时间均约180 d,其中,授粉后0~9 d为第1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9~105 d为第1次迅速生长期,授粉后105~135 d为第2次缓慢生长期,授粉后135~180 d为第2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相似,但横径的生长动态曲线较纵径平缓。温室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纵横径大小明显高于露天条件下的杂交果实。研究认为,大白杜鹃与露珠杜鹃杂交亲和,杂交果实生长动态曲线为"双S"型,其形态成熟时的纵横径大小与其栽培条件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种间杂交 杂交亲和性 杂交果实 发育动态
下载PDF
几种蔷薇和‘月月粉’与现代月季杂交亲和性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泽翻 韩倩 +4 位作者 林毅雁 崔娇鹏 刘恒星 赵世伟 赵惠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以报春刺玫、单瓣黄刺玫、‘月月粉’和疏花蔷薇等抗性强、早花的蔷薇属资源作为父本,以大田栽培的现代月季作为母本进行杂交育种试验。结合前期育种工作,筛选出杂交亲和的组合有22个:‘Eyeopener’×报春刺玫、‘Berk Shire’×... 以报春刺玫、单瓣黄刺玫、‘月月粉’和疏花蔷薇等抗性强、早花的蔷薇属资源作为父本,以大田栽培的现代月季作为母本进行杂交育种试验。结合前期育种工作,筛选出杂交亲和的组合有22个:‘Eyeopener’×报春刺玫、‘Berk Shire’×单瓣黄刺玫、‘Sally Holmes’×单瓣黄刺玫、‘Partidge’×单瓣黄刺玫、‘Partidge’×报春刺玫、‘Partidge’ב月月粉’、‘Partidge’×疏花蔷薇、‘Cambridgeshire’×单瓣黄刺玫、‘Robin Red-breast’×报春刺玫、‘Summer Sunrise’×报春刺玫、‘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报春刺玫、‘Petal Pushers’×报春刺玫、‘Laura Ford'×单瓣黄刺玫、‘Jill Dando'×单瓣黄刺玫、‘Jill Dando'×报春刺玫、‘Twenty-fifth'×报春刺玫、‘Phea Sant'×报春刺玫、‘Grouse'×单瓣黄刺玫、‘Grouse'×报春刺玫、‘Summer Sunset’×单瓣黄刺玫、‘Anna Zinkeisen'×单瓣黄刺玫、‘Anna Zinkeisen'×疏花蔷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花粉萌发 杂交组合 杂交种
下载PDF
甘薯近缘野生种资源的杂交亲和性评价及利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谢一芝 吴纪中 +3 位作者 戴起伟 张黎玉 尹晴红 邱瑞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 .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 9.33% ,其中与六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高 ,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 ;与四倍体I .l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 .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 9.33% ,其中与六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高 ,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 ;与四倍体I .l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4 .2 2 % ;与I .leucantha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0 .75 %。甘薯与近缘野生种杂交 ,其后代的结薯性出现广泛的分离 ,甘薯与六倍体I.trifida的杂交后代结薯率高于与其它低倍体的野生种。在甘薯栽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杂种后代。利用六倍体I.trifida与甘薯栽培品种杂交和回交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苏渝 30 3和渝苏 2 97等甘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近缘野生种资源 杂交亲和性 种间杂交 育种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种间可交配性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兴梁 孟金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5-390,T001,共7页
在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中,杂种胚乳不甚发育并提前形成细胞,杂种胚发育缓慢,消耗早育的胚乳组织后便停滞在心形期或鱼雷形期.反交时胚乳早期发育旺盛,但在发育中期不能形成细胞并逐渐退化解体;杂种胚从原胚阶段即有退化现象发... 在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中,杂种胚乳不甚发育并提前形成细胞,杂种胚发育缓慢,消耗早育的胚乳组织后便停滞在心形期或鱼雷形期.反交时胚乳早期发育旺盛,但在发育中期不能形成细胞并逐渐退化解体;杂种胚从原胚阶段即有退化现象发生,并可持续到鱼雷形期,胚退化时常伴有胚柄细胞的解体.甘蓝型油菜母本基因型对杂交的生殖过程有显著影响.对受精的影响表现在其柱头与异种花粉的亲和性不同,以Rucabo作母本时表现与反交相似的高亲和性和高受精率.以84014A作母本时近半的胚珠中发生体质不育现象.而华油8号作母本时产生的杂种胚和胚乳在后期的发育相对正常,可形成少量有生命力的杂种种子.文中提出通过杂交重组创造出种间受精率高,又具结实潜力的“桥梁品系”,以经济有效地克服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的不可交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埃塞俄比亚芥 种间杂交 胚胎学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与白菜正反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丹 王文和 史滟澦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荧光技术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与白菜(B.pekinesis)种间正反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与白菜正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能正常萌发,多数花粉管沿花柱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且受精方式有珠... 利用荧光技术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与白菜(B.pekinesis)种间正反杂交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芥菜型油菜与白菜正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能正常萌发,多数花粉管沿花柱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且受精方式有珠孔受精、合点受精和中部受精,少量花粉管生长不正常,出现花粉管顶端膨大扭曲,花粉管分支等异常现象;反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时柱头乳突细胞产生强烈胼胝质反应,影响花粉管生长,只有少量花粉管通过花柱到达胚珠完成受精。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正反杂交后杂种的胚胎发育,正交杂种胚胎发育较早,胚和胚乳生长较正常,杂种胚一般均能发育至成熟;反交杂种胚发育至心型期便不能继续发育,胚乳也停滞在游离核阶段并最终败育。综合分析表明,芥菜型油菜与白菜正反杂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受精不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芥菜型油菜 花粉管 胚胎发育 种间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