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随着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能力的增强,区域组织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东盟与欧盟关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研究东盟与欧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东盟与欧盟关系从区域到跨区域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区域...
随着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能力的增强,区域组织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东盟与欧盟关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研究东盟与欧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东盟与欧盟关系从区域到跨区域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区域间双边和跨区域多边共存模式对发展东盟与欧盟关系的重要性及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与欧盟
区域间关系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视角下国内中欧班列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海曦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随着其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可以发现,中欧班列相关文献数量年均增长约70%,但发表在影响力较高期刊的文献占比还相对较低。从地理视角看,中国学者对中...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随着其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可以发现,中欧班列相关文献数量年均增长约70%,但发表在影响力较高期刊的文献占比还相对较低。从地理视角看,中国学者对中欧班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测算班列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范围,二是分析班列开行地区间的竞争博弈,三是优化班列运输网络的空间布局,四是分析班列的区域影响及其差异性。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尚未紧跟实践,对整体改革的研究仍较缺乏,研究地域有待拓展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快推进理论构建,多出系统性、针对性对策建议,在更大空间尺度内深耕细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优势区域
区际关系
区域影响
原文传递
博弈视角下皖江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3
作者
秦广虎
夏莹莹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5-67,共3页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关系
协同
博弈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边与多边: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
3
4
作者
肖斌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间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间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间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
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间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间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间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成为跨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与多边
东盟与欧盟
区域间关系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典区际经济传递理论的演进:一个文献述评
被引量:
4
5
作者
吴传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区际经济传递"是一个重要的区际经济关系命题。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开丰富了该理论。西方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内容和效应的阐述,中国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动因、类...
"区际经济传递"是一个重要的区际经济关系命题。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开丰富了该理论。西方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内容和效应的阐述,中国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动因、类型、实质和空间模式的分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经济关系
经济传递
理论演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斌
机构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文摘
随着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能力的增强,区域组织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已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东盟与欧盟关系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本文以研究东盟与欧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东盟与欧盟关系从区域到跨区域的演变过程,证明了区域间双边和跨区域多边共存模式对发展东盟与欧盟关系的重要性及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东盟与欧盟
区域间关系
演变
Keywords
ASEAN-EU
evolvement
interregional
relationship
分类号
D814.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视角下国内中欧班列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海曦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6-1144,共9页
文摘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随着其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可以发现,中欧班列相关文献数量年均增长约70%,但发表在影响力较高期刊的文献占比还相对较低。从地理视角看,中国学者对中欧班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测算班列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范围,二是分析班列开行地区间的竞争博弈,三是优化班列运输网络的空间布局,四是分析班列的区域影响及其差异性。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尚未紧跟实践,对整体改革的研究仍较缺乏,研究地域有待拓展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快推进理论构建,多出系统性、针对性对策建议,在更大空间尺度内深耕细作。
关键词
中欧班列
优势区域
区际关系
区域影响
Keywords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
regions
with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terregional
relationship
regional
impacts
分类号
F53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博弈视角下皖江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3
作者
秦广虎
夏莹莹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5-67,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及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编号:11YJC790094)成果
文摘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际关系
协同
博弈论
Keywords
regiomd
economic
interregional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game
theory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边与多边: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
3
4
作者
肖斌
机构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7-23,共7页
文摘
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间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间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间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成为跨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关键词
双边与多边
东盟与欧盟
区域间关系
演变
Keywords
Bilater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
,
ASEAN
and
EU
interregional
relationship
分类号
F11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典区际经济传递理论的演进:一个文献述评
被引量:
4
5
作者
吴传清
机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摘
"区际经济传递"是一个重要的区际经济关系命题。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开丰富了该理论。西方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内容和效应的阐述,中国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动因、类型、实质和空间模式的分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
区际经济关系
经济传递
理论演进
Keywords
inter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Economic
Transmission
Theoretical
Evolution.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肖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理视角下国内中欧班列研究进展与述评
陈海曦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3
博弈视角下皖江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秦广虎
夏莹莹
《铜陵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边与多边:东盟与欧盟区域间关系的演变
肖斌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经典区际经济传递理论的演进:一个文献述评
吴传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