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校园流行语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春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7-69,共3页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它主要通过旧词新解、谐音借字等方式构成,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这些新奇怪异的流行语是在社会文化背景和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 校园流行语的内容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它主要通过旧词新解、谐音借字等方式构成,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这些新奇怪异的流行语是在社会文化背景和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对学生构成了双重影响。部分流行语规范度比较低,对语言的纯洁和运用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流行语 背景 规范度
下载PDF
《龙龛手镜》疑难注音释义札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郑贤章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8,96,共6页
辽代僧人行均所撰写的《龙龛手镜》是我国字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具特色的一部字书。不仅收录了大量罕见的疑难俗字,而且也收录了大量疑难的注音与释义。《龙龛手镜》的注音释义来源非常广泛,疑难的注音释义较多。以前我们比较多地研... 辽代僧人行均所撰写的《龙龛手镜》是我国字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具特色的一部字书。不仅收录了大量罕见的疑难俗字,而且也收录了大量疑难的注音与释义。《龙龛手镜》的注音释义来源非常广泛,疑难的注音释义较多。以前我们比较多地研究了它的编撰方式、体例、引书及疑难俗字,对于其存有的疑难注音释义研究不够。论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探讨,考证了一批疑难注音释义,总结出了字书疑难注音释义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龛手镜》 字书 注音 释义
原文传递
甲骨文“[王殳]舟”类卜辞校补
3
作者 邓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系统清理了甲骨文中“枚舟、杸舟、[王殳]舟、[朱殳]舟、[束殳]舟”类内容涉及25版甲骨,共38条卜辞,有所关联的甲骨和卜辞甚多。它们是殷墟第一期甲骨中的一组非常重要的卜辞,由于甲骨断损,不少卜辞残泐较甚,导致文献通读困难,众家考释... 系统清理了甲骨文中“枚舟、杸舟、[王殳]舟、[朱殳]舟、[束殳]舟”类内容涉及25版甲骨,共38条卜辞,有所关联的甲骨和卜辞甚多。它们是殷墟第一期甲骨中的一组非常重要的卜辞,由于甲骨断损,不少卜辞残泐较甚,导致文献通读困难,众家考释意见分歧。试图通过研读拓本、照片等原始资料,系联同文卜辞,考察甲骨文例,进而对该组卜辞进行校补,以助力学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释文 补释
下载PDF
宋代楚辞要籍题解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6期73-77,38,共6页
宋代楚辞学的繁荣 ,首先表现为义理探求的研究特征 ,代表著作为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洪氏校订原文 ,阐扬义理 ,为后人探寻屈原之生命意识张本。《楚辞集注》被后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彻底以文学眼光来看待、... 宋代楚辞学的繁荣 ,首先表现为义理探求的研究特征 ,代表著作为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洪氏校订原文 ,阐扬义理 ,为后人探寻屈原之生命意识张本。《楚辞集注》被后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著作 ,彻底以文学眼光来看待、诠释楚辞。其次表现为研究类型的丰富多彩 ,各有创获 ,如晁补之对楚辞及骚体作品的编集 ,杨万里对《天问》、《天对》的互相发明 ,钱杲之对《离骚》结构的分析 ,吴仁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楚辞 著作 题解
下载PDF
郭店楚简与商周古文字考释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平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1期1-3,90,共4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利用郭店楚简考释商周古文字的成果和方法,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商周古文字 考释
下载PDF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方义桂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 解读 形象
下载PDF
试论罗汝芳对《论语》的易学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明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5,94,共8页
作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罗汝芳在《论语》诠释过程中,在本体论和工夫论两个层面展开了对《论语》经文的重新释读,他以《易》之'生生'释'仁',以《易》之'生生之理'释'学而时习之',以《易》之'复'&#... 作为泰州学派的传人,罗汝芳在《论语》诠释过程中,在本体论和工夫论两个层面展开了对《论语》经文的重新释读,他以《易》之'生生'释'仁',以《易》之'生生之理'释'学而时习之',以《易》之'复''生'释'克己复礼',将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和以孔子言行为载体的《论语》贯通起来,这在无论是在'论语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汝芳 易经 论语 诠释
原文传递
读北大秦简《从政之经》札记五则
8
作者 王中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在注释方面存在释义不确的地方。如,简5壹“安静毋苛”之“苛”,当训作“扰”;简8壹“廉毋刖”之“刖”,读为“刿”,当训作“割伤”;简9贰“术(怵)狄(惕)之心”之“术狄”读为“怵惕”,当训作“畏惧,恐惧”;简20...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在注释方面存在释义不确的地方。如,简5壹“安静毋苛”之“苛”,当训作“扰”;简8壹“廉毋刖”之“刖”,读为“刿”,当训作“割伤”;简9贰“术(怵)狄(惕)之心”之“术狄”读为“怵惕”,当训作“畏惧,恐惧”;简20壹“老弱独槫(转)”之“槫”,当读为“专”,训作“孤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秦简 异文 训释
下载PDF
金文考释二则 被引量:4
9
作者 孟蓬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从构形和辞例出发,对金文中的“ ”字和“ ”字进行了考释。作者认为.“ ”字即“ ”字的异构,其本义为“明”;“ ”字即“ ”字异构,其本义为“ ”。“ ”在金文中除本义外,还可用为“绍”和“劭”的假借字。
关键词 古文字 金文 考释
下载PDF
职务发明权属再研究——《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解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家宏 张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44-147,共4页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量”和“质”上对职务发明中“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约定优先原则,但其没有从发明本身与单位的关系上作进一步的明确和限定,以致职务发明的适用范... 《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量”和“质”上对职务发明中“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约定优先原则,但其没有从发明本身与单位的关系上作进一步的明确和限定,以致职务发明的适用范围仍显宽泛。因此,为平衡当事人利益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应建立申报等系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发明 解释 约定优先 申报制度
下载PDF
伊斯兰慈善理念的实践与诠释——“乜帖”文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海宝明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
"乜帖"是穆斯林了却心愿的一种形式。有主命乜帖、副功乜帖、随心乜帖之分。穆斯林给阿訇的"海的叶"也属于乜帖的范畴。关于乜帖伊斯兰教的经训有诸多阐述。伊斯兰教认为出散乜帖是穆斯林的义务,是使穆斯林财产得... "乜帖"是穆斯林了却心愿的一种形式。有主命乜帖、副功乜帖、随心乜帖之分。穆斯林给阿訇的"海的叶"也属于乜帖的范畴。关于乜帖伊斯兰教的经训有诸多阐述。伊斯兰教认为出散乜帖是穆斯林的义务,是使穆斯林财产得以纯净的一种形式。我国华北地区的回族穆斯林还有"过乜帖"和出散乜帖肉的习俗。乜帖与伊斯兰教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乜帖 慈善 实践 诠释
下载PDF
实践与阐释:大理白族“绕三灵”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志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7,共9页
"绕三灵"是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白族为主的各族群众沿袭千年的年度盛会。它不仅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是文化阐释的结果。以婚外性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只展现了"绕三灵"盛会某个时期某些人的活动。让定期参与者来展... "绕三灵"是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白族为主的各族群众沿袭千年的年度盛会。它不仅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是文化阐释的结果。以婚外性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只展现了"绕三灵"盛会某个时期某些人的活动。让定期参与者来展现、表达、描述他们自己的实践,对学界有关"绕三灵"的过度阐释进行反思,是全面理解"绕三灵"当下内涵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白族 “绕三灵” 实践 阐释
原文传递
“红船精神”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冰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5-41,共7页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气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解读红船精神的内涵: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实质上是勇于革命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实质上是为了实... 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气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解读红船精神的内涵: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实质上是勇于革命的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实质上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勇于实践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实质上是崇高的人文精神、敢于牺牲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船精神 内涵 马克思主义 解读
下载PDF
殷敬顺《列子释文》直音例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春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5-46,共2页
《列子释文》直音例释中有很多反切与直音,本文对其中的直音进行了重点探讨,发现这些直音特点作用各异,文章为此进行了分类阐释。
关键词 殷敬顺 《列子释文》 反切 直音
下载PDF
The Quantum Mechanics <i>Needs</i>the Principle of Wave-Function Collapse—But This Principle Shouldn’t Be <i>Misunderstood</i> 被引量:2
15
作者 Sofia D. Wechsler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2021年第1期42-63,共22页
The postulate of the collapse of the wave-function stands between the microscopic, quantum world, and the macroscopic world. Because of this intermediate position, the collapse process cannot be examined with the form... The postulate of the collapse of the wave-function stands between the microscopic, quantum world, and the macroscopic world. Because of this intermediate position, the collapse process cannot be examined with the formalism of the quantum mechanics (QM), neither with that of classical mechanics. This fact makes some physicists propose interpretations of QM, which avoid this postulate. However, the common procedure used in that is making assumptions incompatible with the QM formalism. The present work discusses the most popular interpretations. It is shown that because of such assumptions those interpretations fail, <em>i.e.</em> predict for some experiments results which differ from the QM predictions. Despite that, special attention is called to a proposal of S. Gao, the only one which addresses and tries to solve an obvious and major contradiction. A couple of theorems are proved for showing that the collapse postulate is necessary in the QM. Although non-explainable with the quantum formalism, this postulate cannot be denied, otherwise one comes to conclusions which disagree with the QM. It is also proved here that the idea of “collapse at a distance” is problematic especially in relativistic cases, and is a misunderstanding. Namely, in an entanglement of two quantum systems, assuming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one of the systems (accompanied by collapse of that system on one of its states) collapses the other systems, too without the second system being measured, which leads to a contra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Mechanics Wave-Function Collapse interpretations Elements of Reality
下载PDF
高校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迥异内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同样是教学法,高校中文教师所着力的与中小学语文教师所琢磨的,有霄壤之别。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在"怎么教"上下功夫,这是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和目的决定的。而高校中文教学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讲什么"上。在高... 同样是教学法,高校中文教师所着力的与中小学语文教师所琢磨的,有霄壤之别。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在"怎么教"上下功夫,这是由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和目的决定的。而高校中文教学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讲什么"上。在高校,同一门课程被不同的教师讲得内容大相径庭是被允许的,而"讲什么"最应该体现的是讲授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富于启迪性和富于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解读 高校中文教学 中小学语文教学 差异性
下载PDF
释上博藏竹书《从政》甲篇第19简的■和誽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上博藏竹书第二册《从政》甲篇第19简的"■"当读为刿,意即伤害;所谓"■"字当释为誽,誽或当如本字解,或当读为毁。"饥寒而毋刿,从事而毋誽/誽(毁)"是说饥寒时不伤害别人,从政行事不要言语不正(毁谤别人)。
关键词 楚简 从政 (會攵)
原文传递
王维《竹里馆》的不同理解与英译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王维的《竹里馆》虽然短小精悍,却展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对于这首诗的不同理解与英译,代表了对王维思想境界与诗歌创作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王维一生也是在顺境中度过的;另一种观点认为,... 王维的《竹里馆》虽然短小精悍,却展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对于这首诗的不同理解与英译,代表了对王维思想境界与诗歌创作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王维一生也是在顺境中度过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展示的是诗人极端孤寂哀愁的心境,而王维一生是在官场的险恶环境中度过的,充满了孤独、寂寞和愤懑。无论从王维研究、翻译研究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角度来看,对《竹里馆》的理解与英译进行梳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里馆》 理解 英译 创译
下载PDF
中古佛经词义抉要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昭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东汉以来中古佛经词语恃怙、字、得、目士、一时三月。
关键词 佛经 词语 释义
下载PDF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解答《周易》古经的一些问题——读《易》札记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春峰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5-18,共14页
正确认识《周易》古经之成书及其作为文本的思想文化史意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周易》的基本面貌春秋时已定型。《周易》编纂成书时,已使用、也才使用了两个基本卦符。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体现出"数"的机械性... 正确认识《周易》古经之成书及其作为文本的思想文化史意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周易》的基本面貌春秋时已定型。《周易》编纂成书时,已使用、也才使用了两个基本卦符。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体现出"数"的机械性。六十四卦两两之间是互覆或互变的关系,爻辞相互呼应,甚至共用,体现了编纂者的有意安排。卦爻辞并非随意写就,不能低估其含寓的思想水平与教诫意义。就殷商数字卦而言,张政烺先生的解读存在一定失误。《周易》古经应没有乘、承、应、二五同功而异位等观念,《左传》《国语》无"用九"、"用六",说明当时没有大衍筮法。《彖传》与《大象》从不同角度发展了象数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诠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编纂 数字卦 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