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 被引量:36
1
作者 许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共7页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还未对"deverbalization",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个口译过程中"显而易见"的翻译阶段做出科学解释。本文在追溯"deverbalization"的理论根源、归纳总结国内外译界对此问...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还未对"deverbalization",即"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个口译过程中"显而易见"的翻译阶段做出科学解释。本文在追溯"deverbalization"的理论根源、归纳总结国内外译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基础之上,剖析了"deverbalization"所面对的实质性问题,并结合认知心理学中语言理解和认知语义学中"认知常量"的相关理论,模式化了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理解过程中的语义表征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进一步阐明了"deverbalization"过程中"意义"的存在形式、界定了该过程与口译理解的界限、规范了该过程的认知特征和发生机制,最后点明了对"deverbalization"进行认知诠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认知 deverbalization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话语理解 认知语义
原文传递
文本诠释与话语分析——教育政策社会学方法论初探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海平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7,33,共7页
在诠释学与话语范式的影响下,教育政策社会学者将政策视为文本和话语,并形成了方法论的诠释取向和话语分析取向。方法论的诠释取向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过程及行动者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论的话语分析取向则... 在诠释学与话语范式的影响下,教育政策社会学者将政策视为文本和话语,并形成了方法论的诠释取向和话语分析取向。方法论的诠释取向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过程及行动者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论的话语分析取向则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政策话语对行动者行动的形塑作用,以及政策话语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话语分析 教育政策社会学 方法论
下载PDF
论教科书的诠释:三重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小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8,共7页
教科书价值发挥的大小、使用效果的优劣依赖教科书主体的不断理解、解释、表达与创造,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教科书的诠释。教科书的诠释遵循三重逻辑:知识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基础与依托、价值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立场与导向、教学逻辑是教... 教科书价值发挥的大小、使用效果的优劣依赖教科书主体的不断理解、解释、表达与创造,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教科书的诠释。教科书的诠释遵循三重逻辑:知识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基础与依托、价值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立场与导向、教学逻辑是教科书诠释的进路与旨归。当前,教科书诠释存在一定的误区:“文本复原”和“无限扩展”式的诠释、“低级红、高级黑”式的诠释、“娱乐至死”“上纲上线”式的诠释。纾解教科书诠释的困境,要从忠实和创生取向转向相互调试,实现对教科书诠释的价值引领;从教师理解走向主体对话,促进教科书诠释主体间的视域融合;从文本解读走向话语分析,构建规范的教科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诠释 理解 教科书话语
下载PDF
我国法律语言中“其他”一词的语篇语义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于梅欣 王振华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2,共10页
法律语言既有精确性又有盖然性。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其他"一词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观,分析"其他"一词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特征,系统地探究该词在我国现行刑法... 法律语言既有精确性又有盖然性。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其他"一词具有这方面的典型特征。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观,分析"其他"一词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特征,系统地探究该词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意义及其与司法解释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研究发现:1)该词具有犯罪情节、犯罪主体、犯罪方法、犯罪行为和犯罪对象五种语义趋向,并呈现出饱和型、增强型和主导型语义韵模式,具有中性或消极语义韵特征;2)该词在语篇层面上具有双重识别意义,引发消极评价意义,嵌入丰富的概念意义;3)该词所在的刑法语篇与其司法解释语篇在逻辑语义关系上是扩展关系,具有解释、延伸和提升三种次级关系。本文认为,采用语篇语义观对"其他"一词进行司法解释,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其进行扩大或限制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语言 刑法语篇 其他 司法解释 语篇语义观
原文传递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楼淑娟 何少庆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口译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多模态话语符号通过相互协同、强化、补充、调节,共同实现话语意义;基于有效原则和适配原则,根据多模态话语系统的特点,选择和设计口译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口译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多模态话语符号通过相互协同、强化、补充、调节,共同实现话语意义;基于有效原则和适配原则,根据多模态话语系统的特点,选择和设计口译教学模态;同时在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构建教师、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等教学四素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互动教学系统,从而提高口译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口译教学 话语符号 立体互动
下载PDF
多重宇宙论并接的交互主体性阐释——兼论“做”民族志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同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9,共9页
阐释法曾被用以应对科学民族志方法论危机。它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也给激进后现代主义留下了认识论上解构的后门,使民族志变为"写"文化甚至走向不可知论。完善它,须明确人类学家与田野对象为交互主体,语言为介质,其本体则是并... 阐释法曾被用以应对科学民族志方法论危机。它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也给激进后现代主义留下了认识论上解构的后门,使民族志变为"写"文化甚至走向不可知论。完善它,须明确人类学家与田野对象为交互主体,语言为介质,其本体则是并接的多重宇宙论。当代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强调多重宇宙论比较,但不能武断"异文合并"以求纯化。阐释实为同一世界多元文化主体的话语权实践,仅从认识论上强调"裸呈"田野对象叙事或不同主体视角,并不能消除权力不对等。在此意义上,民族志并非"写"而是"做"出来的,"做"得好坏,不仅与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水平有关,更与阐释的权力实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交互主体 多重宇宙论 话语权 “做”民族志
下载PDF
语境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金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语境简单说就是言语所处的环境,它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有两种:解释作用和制约作用。语境的解释作用是指语境为某一语篇的理解提供解释。其主要表现有:(1)确定指示词的所指;(2)推导话语含义;(3)识别隐喻、反复、反... 语境简单说就是言语所处的环境,它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有两种:解释作用和制约作用。语境的解释作用是指语境为某一语篇的理解提供解释。其主要表现有:(1)确定指示词的所指;(2)推导话语含义;(3)识别隐喻、反复、反语等修辞手段。语境的限制作用是指语境对某一语言单位在语篇中的意义的选择和确定所起的限制作用。其主要表现有:(1)推导语境意义;(2)排除歧义;(3)消除意义模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理解 语篇 作用 意义
下载PDF
谈口译教学与技能训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天力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文从口译教学中多以语言训练为主,将口译教学与语言强化操练等同起来的现状,论述了翻译有其内在的思维运行机制,翻译机制有内在规律,训练掌握这种规律才是翻译教学的根本任务。强调口译教学应当注重技能训练,教授学生理解口译的发生... 本文从口译教学中多以语言训练为主,将口译教学与语言强化操练等同起来的现状,论述了翻译有其内在的思维运行机制,翻译机制有内在规律,训练掌握这种规律才是翻译教学的根本任务。强调口译教学应当注重技能训练,教授学生理解口译的发生转换过程,从而将技能变为自觉方式,达到口译的娴熟和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教学 技能训练 翻译机制 语篇意义 教学翻译 交替传译
原文传递
法庭口译话语特征研究——以运动员孙杨CAS兴奋剂仲裁案口译为例
9
作者 刘春伟 曹轶玮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孙杨兴奋剂仲裁案的听证会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体育仲裁事件。过程中的口译质量问题一度成为口译和涉外法律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法庭口译的质量要求为基准,以听证会的话轮和话语特征为研究对象,剖析法庭质证过程中的口译质量问题与... 孙杨兴奋剂仲裁案的听证会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体育仲裁事件。过程中的口译质量问题一度成为口译和涉外法律研究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法庭口译的质量要求为基准,以听证会的话轮和话语特征为研究对象,剖析法庭质证过程中的口译质量问题与存在原因。本研究旨在帮助译员熟悉范式、降低负荷、提供策略,促进法庭口译研究和人才培养,响应加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口译 话语特征 认知负荷
下载PDF
“化西为中”:晚清画报的西方叙事与本土诠释
10
作者 孙加龙 《终身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在救亡图存、强国保种的语境下,晚清画报以“开通风气”为宗旨,刊载大量西方文化科技、社会风物等题材图画,为未出国门的读者勾勒了西方形象,构筑起普通民众对于西方社会的想象空间。经由画报呈现的西方形象,掺杂了办报人与画师的理解... 在救亡图存、强国保种的语境下,晚清画报以“开通风气”为宗旨,刊载大量西方文化科技、社会风物等题材图画,为未出国门的读者勾勒了西方形象,构筑起普通民众对于西方社会的想象空间。经由画报呈现的西方形象,掺杂了办报人与画师的理解和演绎,这种创作理路是办报人群体对域外社会普遍关注与矛盾心理的直接反应。画报对域外社会的书写范式,成为近代知识精英与政府“开民智”“造新民”话语策略的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画报 西方想象 本土诠释 话语策略
下载PDF
静水流深:百年中国蒙学读物研究回顾与展望
11
作者 李姗泽 孙广颖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中国蒙学读物研究,是诠释传统蒙学思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充分条件,也是探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过程和经验启示。20世纪以来,蒙学读物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批判基础上内容重构阶... 中国蒙学读物研究,是诠释传统蒙学思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充分条件,也是探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过程和经验启示。20世纪以来,蒙学读物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批判基础上内容重构阶段、视角转换基础上价值重审阶段、回溯基础上现代转化阶段。研究主题历经蒙学读物内容适切性评价与审思、价值追问、流布与现代关联研究的变化;研究方法亦有经验归纳法、文献研究法、诠释学方法的主次变换;逐步构建了研究基本框架。研究成果日渐丰厚,但经过系统梳理、总结发现尚存一定程度的“失语”困境、研究方法层次意识和综合抽象深度不足的忧虑,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在推进蒙学读物本真诠释和学术话语连接研究、建构综合且有层次蒙学读物研究方法体系、提升研究者的传统文化涵养和学术研究素养三方面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学读物 历史溯源 价值审思 本真诠释 话语连接
下载PDF
文学阐释学:文化研究的挑战及其视域拓展
12
作者 颜桂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27-36,共10页
20世纪以来,众多新型理论观念纵横驰骋于文学阐释场域之中,持续制造了巨大的理论震荡。文化研究的崛起,不仅对文学阐释学构成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赢得了开阔的阐释视野和强大的思想能量。文化研究的多元阐释观念和阐释方法... 20世纪以来,众多新型理论观念纵横驰骋于文学阐释场域之中,持续制造了巨大的理论震荡。文化研究的崛起,不仅对文学阐释学构成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赢得了开阔的阐释视野和强大的思想能量。文化研究的多元阐释观念和阐释方法同时也诱发出“过度阐释”“强制阐释”等问题。文化研究究竟是一种“强制阐释”,抑或是对阐释的有效拓展?显然,并不能将文化研究简单等同于“强制阐释”,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意义重大。文化研究表明,强大的阐释能力对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的理论更新和话语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方面,文化研究不仅推动了当代学界对文学阐释学的批判性反思;另一方面,文化研究促使我们将意义问题和文学阐释学置于更广阔的知识谱系中加以考察,进而推进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的话语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学 文化研究 理论挑战 强制阐释 视域拓展 话语重构
下载PDF
语言文明观念阐释、话语实践与政策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小兵 《中国语言战略》 2022年第1期12-21,共10页
语言文明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明建设包括通过语言治理保障语言交际秩序,推行雅文运动提升典雅语言能力,提出本土术语和原创性的知识体系来承载文明成果。在宏观层面,健全法治以保障语言文明行为,倡导... 语言文明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明建设包括通过语言治理保障语言交际秩序,推行雅文运动提升典雅语言能力,提出本土术语和原创性的知识体系来承载文明成果。在宏观层面,健全法治以保障语言文明行为,倡导德治以传播语言文明意识;在中观层面,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文明话语推广工作;在微观层面,每一位市民都应当成为文明话语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明 观念阐释 话语实践 政策构建
下载PDF
汉英口译语篇建构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德忠 刘晓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我国译员在建构目的语语篇方面有按照译入语规范建构目的语语篇的自由权力,但是有时也会有制约的因素,所以致使有的目的语语篇不甚合乎译入语规范,这往往是由意识形态、源语话语模式、文化倾向性造成的。这就要求培养译员的过程中除了... 我国译员在建构目的语语篇方面有按照译入语规范建构目的语语篇的自由权力,但是有时也会有制约的因素,所以致使有的目的语语篇不甚合乎译入语规范,这往往是由意识形态、源语话语模式、文化倾向性造成的。这就要求培养译员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加强学生双语能力、拓宽双文化视野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特有的翻译思维模式和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捕捉源语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细微差别和各种文化倾向性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语篇 源语语篇 目的语语篇 译入语规范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英语口译与语域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娟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从口译的特征出发,探讨了口译与语域的关系问题,强调了语域在口译中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口译过程中口译人员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口译与语域的关系,使信息的发送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 口泽 语域 话语范围 话语方式 话语基调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百年文本诠释与意义生产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红娟 姚新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5,229,共13页
马列经典著作的诠释是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与建构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共产党宣言》的诠释从宏观式解读到组织化、系统化的阐释,再到宣讲、影视、话剧等方式演绎,实现了由单质、平面化向多维、立体式诠释样态的跃迁,由文本... 马列经典著作的诠释是意识形态话语生产与建构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共产党宣言》的诠释从宏观式解读到组织化、系统化的阐释,再到宣讲、影视、话剧等方式演绎,实现了由单质、平面化向多维、立体式诠释样态的跃迁,由文本注释式的诠释逐渐向理论诠释、观念诠释延展。《共产党宣言》文本诠释的主题根据实践需求不断变化,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迁衍。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宣言》文本诠释的话语、理论、思想与不同时期的中共意识形态指向互证互文、相互形塑,不断建构出符合时代主题的聚合性和政治性意义,发挥着话语支撑、社会动员、信仰塑造等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经典著作 文本诠释 意义生产 意识形态话语
原文传递
海子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五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2,95,共13页
海子在抒情诗写作领域所显示的杰出艺术才能已为世人所公认,从艺术评价标准的角度而言,海子的抒情诗写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海子对于自己雪莱或叶赛宁式的浪漫主义"诗歌王子"的身份并不满意,他渴望成为歌... 海子在抒情诗写作领域所显示的杰出艺术才能已为世人所公认,从艺术评价标准的角度而言,海子的抒情诗写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海子对于自己雪莱或叶赛宁式的浪漫主义"诗歌王子"的身份并不满意,他渴望成为歌德或但丁那样的诗歌的"王",这与海子认识到抒情诗所具有的诸多局限性而对抒情诗产生某种轻视态度有关,并由此萌发了史诗创作的热烈追求。这种对于史诗的热烈追求在海子身上体现为一种浓郁的"史诗情结"。海子这种十分浓烈的史诗情结并非一种"突兀"的创作心态现象,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整个诗坛的史诗情结的一种回波余响。而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是,海子的史诗创作实践,即其创作成果(史诗文本)作为一种诗体在艺术特性层面上的"合法性",在"第三代"诗人那里遭到了范围较广的质疑乃至嘲讽。这实际上更能凸显出海子史诗创作的独特风貌、品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创作 史诗情绪 文化阐释 死亡意识 死亡态度 死亡话语 时间情愫 焦虑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与传播话语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冬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98-103,143,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与传播话语是表述观念和建构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传播和理解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它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话语秩序中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延展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作为沟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与传播话语是表述观念和建构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传播和理解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它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话语秩序中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延展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作为沟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认同的重要载体,它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因此,要推动文本话语向实践话语转换,根据不同的话语语境综合运用多种话语言说方式,引导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创新话语策略,引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阐释与传播 话语 价值
下载PDF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Linguistics 被引量:1
19
作者 Andreas Musolff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5年第3期35-51,共17页
Metaphor use is characterised by conceptual variation that can be explained with reference to culture-specifi c discourse traditions.Cognitively oriented metaphor analyse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cultural relativity ha... Metaphor use is characterised by conceptual variation that can be explained with reference to culture-specifi c discourse traditions.Cognitively oriented metaphor analyses that are interested in cultural relativity have so far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production side of metaphors and their misunderstanding by ESL learners.This study,by contrast,focuses on variation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cross groups of ESL/EFL users from 31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Its data consist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administered in 10 countries,which gave students the task of applying the metaphor of the"body politic"to one’s home nation.The results show systematic variation between four interpretation models for this metaphor,i.e.NATION AS GEOBODY,NATION AS FUNCTIONAL WHOLE,NATION AS PART OF SELF and NATION AS PART OF INTERNATIONAL/GLOBAL STRUCTURE,as well as some evidence of polemical and/or political elaboration.The two main versions,i.e.NATION AS GEOBODY and NATION AS FUNCTIONAL WHOLE,were represented across all cohorts but exhibited opposite frequency patterns across Chinese v.Western cohorts,with the former favouring GEOBODYbased,the latter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s.This fi nding provides evidence of culture-specifi c variation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as well as in metaphor production),specifically with regard to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ource concepts.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can thus contribute to a cognitive metaphor analysis in general and especially to the"cultural linguistics"approach to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politic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ltural linguistics discourse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as Lingua Franca interpretation METAPHOR METONYMY variation
原文传递
语篇翻译在景区英文解说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竹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5-57,共3页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这就对我国的旅游景区英文解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区英文解说的目的在于充分传达文化信息,吸引外国旅游者,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根据景区英文解说的特点以及解说中应考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这就对我国的旅游景区英文解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区英文解说的目的在于充分传达文化信息,吸引外国旅游者,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根据景区英文解说的特点以及解说中应考虑的因素,认为在景区英文解说中应以语篇翻译为基础,使景区英文解说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解说 语篇翻译 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