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四库提要》的集部注释思想
1
作者 周金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4-88,104,共6页
《四库全书》收录了百余种集部注本,《四库提要》对这些著录和存目的注本进行了评价。以《四库提要》为中心,集中考察其集部注释思想,认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重视版本、校勘和编集的古籍整理原则;二是反对穿凿、重视考据的注释思想... 《四库全书》收录了百余种集部注本,《四库提要》对这些著录和存目的注本进行了评价。以《四库提要》为中心,集中考察其集部注释思想,认为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重视版本、校勘和编集的古籍整理原则;二是反对穿凿、重视考据的注释思想;三是注重注释体例;四是注意考察注本的地位和影响。这些思想观点至今对古籍整理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其不足,则反映了时代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集部 注释思想 注本 乾嘉学派
下载PDF
从古代中印文化交流角度解读史书著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龙芊良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90-93,共4页
中国和印度的交往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学术界有"商代说"、"西周说"、"战国说"等很多的推测,在中印两国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史家对于交流有不同的记载,从搜集、阅读史书中记载中印文化交流史实的角度,... 中国和印度的交往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学术界有"商代说"、"西周说"、"战国说"等很多的推测,在中印两国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史家对于交流有不同的记载,从搜集、阅读史书中记载中印文化交流史实的角度,探究史书作者的著述意图,解读作者记载的目的,领悟多本史书带给人们不同中印文化交流记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 文化交流 著述解读
下载PDF
秦继宗《书经汇解》对《书集传》之驳正——兼论《书集传》在晚明之影响
3
作者 林相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6-62,共7页
秦继宗《书经汇解》博取《书经大全》“小注”与晚明时人解《书》之说,围绕蔡沈《书集传》以发论。《书经汇解》虽承认《书集传》在明代之一尊地位,但认为其传文反有使经文不明之处,故广择众说以辨其讹误、补其未备。通过《书经汇解》... 秦继宗《书经汇解》博取《书经大全》“小注”与晚明时人解《书》之说,围绕蔡沈《书集传》以发论。《书经汇解》虽承认《书集传》在明代之一尊地位,但认为其传文反有使经文不明之处,故广择众说以辨其讹误、补其未备。通过《书经汇解》对《书集传》之驳正,我们不仅能对《书集传》之谬失窥之一隅,而且对《书集传》在晚明之地位及影响也可略得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经汇解》 《书集传》 驳正 补备 影响
下载PDF
《论语集注》音义初探
4
作者 王学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朱子 陆德明 经典释文
下载PDF
古籍整理与方言的关系
5
作者 钟文 林伦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古籍中因方言的存在而造成了异文和疑难词语的问题;第二部分讨论了古籍训诂应该重视方言的研究成果的问题。总之,本文旨在论述古籍整理与方言(包括古代和现代)研究的重要关系,不重视0方言研究的成...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古籍中因方言的存在而造成了异文和疑难词语的问题;第二部分讨论了古籍训诂应该重视方言的研究成果的问题。总之,本文旨在论述古籍整理与方言(包括古代和现代)研究的重要关系,不重视0方言研究的成果,就难以很好地做好古籍的校勘和训诂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方言 异文 训诂
下载PDF
《韩诗外传》编排体例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祚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9-105,共7页
《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非常独特:几乎每章皆引《诗经》语句作为主题句,并围绕所引《诗》句中的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在大多数卷次内,章次的编排按所引《诗》句在《... 《韩诗外传》的编排体例非常独特:几乎每章皆引《诗经》语句作为主题句,并围绕所引《诗》句中的关键词或《诗》句比喻引申意义来组织前人论说、故事、佳言懿行等阐释材料,构成一章的内容;在大多数卷次内,章次的编排按所引《诗》句在《诗经》完整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考索揭示这种编排体例,对正确认识此书的释《诗》性质,追寻其卷次增改的踪迹,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外传》 编排体例 《诗经》说解 汉代 韩婴
下载PDF
预约合同认定的理论难题与实践破解 被引量:6
7
作者 谢鸿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6,共16页
最典型的预约合同约定当事人均承担将来缔约的义务,其实质是当事人自我设定强制缔约义务,即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限制将来的契约自由。预约合同规则的重点是构成要件和缔约义务的效力强度。《民法典》第495条规定的是双务预约合同,但也可... 最典型的预约合同约定当事人均承担将来缔约的义务,其实质是当事人自我设定强制缔约义务,即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限制将来的契约自由。预约合同规则的重点是构成要件和缔约义务的效力强度。《民法典》第495条规定的是双务预约合同,但也可适用于其他预约合同类型。合同编司法解释第6条增设了预约合同本身须为合同的要件,既与司法解释第3条相呼应,也符合合同拘束力来源的现代理论。预约合同约定的将来缔约期限应为合理期限。双方仅约定将来一定期限内磋商谈判的,也可能构成预约合同,双方均承担基于诚信原则合理磋商的义务。意向书等缔约阶段性文件是否构成预约合同,取决于约定的具体内容。订立认购书等文件的原因若为标的物尚不存在或依法无法出售,双方已对标的、数量等主要内容达成合意时,可认定双方之间成立正式合同。预约合同的内容再详尽,也不能直接被认定为本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合同 本约 意向书和备忘录 《民法典》第495条 合同编司法解释第6条
原文传递
《诗经原始》成败之我见 被引量:7
8
作者 蓝华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诗经原始》是近代诗经学的一部名作,也是云南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价值在于: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但它也有一些倒退,这与作者的封... 《诗经原始》是近代诗经学的一部名作,也是云南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价值在于: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但它也有一些倒退,这与作者的封建卫道思想和生活见闻的局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书评 美学 方玉润 封建思想
下载PDF
石声汉在农学遗产整理与翻译方面的贡献 被引量:7
9
作者 孔令翠 曾洁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石声汉先生虽然不是学农学史也不是学翻译出身,但他积极响应政府要整理农学遗产的号召,立刻转攻农学遗产整理。他在整理过程中分析与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农学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研究的同时将《氾胜之书今释》和《齐... 石声汉先生虽然不是学农学史也不是学翻译出身,但他积极响应政府要整理农学遗产的号召,立刻转攻农学遗产整理。他在整理过程中分析与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农学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研究的同时将《氾胜之书今释》和《齐民要术概论》这两部重要的农学典籍英译,是我国最早将其译介给世界的农学典籍翻译家之一,可谓名副其实的让农学遗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今天,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包括农学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因而颇有必要研究曾经为推动中国文化遗产走出去的先驱者留给我们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遗产 氾胜之书今释 齐民要术概论 石声汉
下载PDF
朱熹复原理解论系统之重构——两种“以意逆志”理解实践和阐述的结合
10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0,共12页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文辞实指的穿凿释义,同时又进行摆脱理念说教的动态结构分析,其中特别强调通过“兴”去把握诗篇文本的空隙,从而复原诗之本义。第二层次是超文本层面的理解,即在把握诗篇结构、文本之意的基础上,反复熟读涵泳,以求感通圣人之志。这两种紧密关联的“以意逆志”理解活动,使文本理解的实与虚贯通条畅,且从基本文意的理解上升到超文本层次的精神升华。朱熹这个四维度、双层次的理解论,可谓将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实乃集古代文学理解论体系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论 朱熹“ 以意逆志”说 讽诵与超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 《诗经》解读
下载PDF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的重新阐释,有助于《诗经》阐释中读者主体地位的形成;以《诗》说《诗》,重视《诗》的“熟读涵詠”和“兴”的体验方式,丰富了《诗经》文本的文学内涵,也突出了诗歌涵养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诗经》“六义”的辨识和以“文势”论《诗》,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后世诗学“辨体”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阐释 淫诗说
下载PDF
好读《诗》更求甚解 每达诂必有会心——论许总《诗经诗解》对《诗经》学研究的贡献
12
作者 黄立一 《天中学刊》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反思历史兴亡,关注社会现实,重寻传统文化之基;四是以诗解《诗》,赓续七绝论诗传统,解《诗》绝句风神绝妙。从学术发展的视野来看,许先生的著作不仅有鲜明的个人治学特色,对当代《诗经》学的推进也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诗解》 经学传统 文学意蕴 现实关怀 解《诗》绝句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8,共10页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说从《诗经》批评实践出发,不仅会通“诗言志”和理学家的性情论等理论资源,而且以“气”的哲学观念为本,突出了“情”与“景”、“心”与“物”不可分离的本源性的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传统情感诗学的价值与意义。“兴观群怨”是中国《诗经》学和诗学史上的重要命题,王夫之对这一命题阐释的意义在于,它以“情”为中心,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从“现量”说的意义上阐释“兴”,因而赋予了这一命题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诗学 《诗经》阐释 “《诗》者 幽明之际” “诗以道情” “兴观群怨”
下载PDF
魏源今文《诗》学评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传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魏源的《诗古微》是其今文《诗》学的代表作。魏氏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区分作诗者之心、采诗编诗者之心、说诗者之义、赋诗引诗者之义等数者。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文本的多义性,且文本信息的解码是无法由作者来确定的,而取决于接受的各种... 魏源的《诗古微》是其今文《诗》学的代表作。魏氏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区分作诗者之心、采诗编诗者之心、说诗者之义、赋诗引诗者之义等数者。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文本的多义性,且文本信息的解码是无法由作者来确定的,而取决于接受的各种具体环境。在这一总体思想指导下,魏源探求齐、鲁、韩三家《诗》的传承关系,通过辨章源流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以求诗人作诗之义。这些都为后世的《诗经》研究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今文经学 《诗经》 三家诗 毛诗
下载PDF
纬书的《诗经》阐释与诗学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6,共7页
纬书作为汉代经书的辅助性撰述,在《诗经》阐释和诗学理论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纬书对《诗》的理解,贯穿着天人合德的星象政治思维,对《诗》意的曲解十分明显,但由于注意到"天道幽微"的《诗》意展现对于人伦社会的警示作用... 纬书作为汉代经书的辅助性撰述,在《诗经》阐释和诗学理论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纬书对《诗》的理解,贯穿着天人合德的星象政治思维,对《诗》意的曲解十分明显,但由于注意到"天道幽微"的《诗》意展现对于人伦社会的警示作用,为《诗》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升了《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神话叙事是纬书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亦包含着某种历史文献价值。纬书所提出的重要诗学观点,如"诗者,天地之心","诗含五际六情","诗者,持也","圣人作乐,不可以自娱"等,对于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诗经》 阐释 诗学理论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可以看成是儒家经典的一个总汇,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所以成为儒家诗学阐释的内在根据,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阐释传统 《诗经》阐释 中国古代诗学
下载PDF
王质和他的《诗总闻》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桂敏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王质的《诗总闻》首创总闻体 ,丰富了解《诗》体式 ,在言《诗》中废序不观 ,其所论诗旨与《小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词语训释中 ,多体察细密 ,并十分注重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
关键词 王质 《诗总闻》编排特点 《体式》 《诗经》 《诗小序》 注释
下载PDF
“思无邪”考论——兼论孔门断章取义解《诗》传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駉》篇实为颂马诗的背景,“思无邪”本义当理解为“祝愿骏马繁多”。而孔子之意则是“思想纯正”,既指《诗经》作者感发惩创、劝善惩恶的创作意图,也指其对读者道德层面的感发与引导作用,体现了孔门解《诗》断章取义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春秋“赋《诗》断章”之风与儒家重现实功用、重伦理教化理念的综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诗经·鲁颂·駉》 《论语·为政》 孔门解诗 断章取义
下载PDF
杨简释《易》的路径及其省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承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4,共9页
杨简解《易》,以"一"摄"多",以"己"融"形",以"心"解"理",但最终归结为以"道心"解《易》,将"道心"贯注于《易》卦辞、爻辞及其他经文中,《易》涉及所... 杨简解《易》,以"一"摄"多",以"己"融"形",以"心"解"理",但最终归结为以"道心"解《易》,将"道心"贯注于《易》卦辞、爻辞及其他经文中,《易》涉及所有事象,其通其阻、其喜其忧、其福其祸、其吉其凶,无不与"道心"关联,从而对《易》的解释注入了新的方法和精神,并开启易学的心学方向。但是,杨简解《易》实践中所显露的主观化、简单化、随意化等倾向,于《易》义理之真实呈现多有遮蔽,而于一般性文本解释实践则需三致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释《易》 路径 省察
下载PDF
《毛诗正义》“六义”观论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棚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毛诗正义》 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