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尔士对雅柯布森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伟荣 贺川生 曾凡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皮尔士符号学对雅柯布森语言学思想具有极大影响。皮尔士符号学直接影响了雅柯布森在交际理论、失语症、语言索引性、语言像似性、翻译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他们间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皮尔士在世界语言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皮尔士 雅柯布森 符号三分法 释义理论 语言学史
下载PDF
译释论视角下的《离骚》四种英译本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敏 《现代语文》 2018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本文以韦努蒂"译释论"中的能指与所指这对核心概念作为典籍翻译的评价标尺,分析国内外《离骚》四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下的三个层面。经过系统的对比与评价,本文认为杨宪益的译文突出了《离骚》的文学性,许渊冲的译文突出了... 本文以韦努蒂"译释论"中的能指与所指这对核心概念作为典籍翻译的评价标尺,分析国内外《离骚》四个英译本在该理论框架下的三个层面。经过系统的对比与评价,本文认为杨宪益的译文突出了《离骚》的文学性,许渊冲的译文突出了《离骚》的诗体特征,二者的艺术性较强,但科学性较弱;孙大雨的译文突出了《离骚》的本色,但在文体上略逊一筹;相对于其他译本,霍克斯的译本很好地融合了原文本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较好地阐释了外语文本的能指与所指,并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集聚经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释论 能指 所指 离骚
下载PDF
从释意理论看口译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龚龙生 《中国外语》 CSSCI 2008年第2期80-84,90,共6页
本文从释意理论探讨了口译研究。释意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确立以来,以其逐步完善的理论架构和独特的理论视角,一度成为西方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引领西方口译研究走入了以从业人员研究为主的全新阶段,也对中国口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 本文从释意理论探讨了口译研究。释意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确立以来,以其逐步完善的理论架构和独特的理论视角,一度成为西方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引领西方口译研究走入了以从业人员研究为主的全新阶段,也对中国口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理论对翻译本质的界定、对口译程序及对象的分析以及对口译教学的创见对当今的口译实践和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对释意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基本观点、创新贡献及发展前景做一综合评介,以期推动理论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意理论 释意学派 产生背景 发展脉络 基本观点 创新贡献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一项权利如何成为可能?--以隐私权的演进为中心 被引量:28
4
作者 方新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立法者在法律条文中对权利的类别进行详细的列举和类型划分将会极大地减轻法官的裁判证立负担,但是权利只是法律保护主体利益的工具之一,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有可能运用权利的工具予以保护。同时,没有取得权利名分的利益也并不意味着在法... 立法者在法律条文中对权利的类别进行详细的列举和类型划分将会极大地减轻法官的裁判证立负担,但是权利只是法律保护主体利益的工具之一,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有可能运用权利的工具予以保护。同时,没有取得权利名分的利益也并不意味着在法律上得不到保护。当今社会正处于权利爆炸的时代,面对社会民众五花八门的权利诉求,法官应该运用法学独有的解释论方法进行司法冷处理,不能动辄创设法律上没有规定的新权利类别。惟有如此,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对界分才能够维持,权利概念的核心价值才不至于因为权利的通货膨胀而贬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利益 名分 解释论立法论
原文传递
民法学如何讲道理?以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轶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2,共18页
中国民法学历经“公理”年代和“真理”年代后,迎来了“道理”年代。欲讲好道理,首先需要明确讲的是什么问题的道理,问题不同,不仅道理不同,道理的道理也不同。其次需要确定是为着什么样的目的来讲道理,目的不同,道理就不同,道理的道理... 中国民法学历经“公理”年代和“真理”年代后,迎来了“道理”年代。欲讲好道理,首先需要明确讲的是什么问题的道理,问题不同,不仅道理不同,道理的道理也不同。其次需要确定是为着什么样的目的来讲道理,目的不同,道理就不同,道理的道理也不同。这是民法学讲道理的两个前提性问题,对应着最低限度的学术共识。从立法论角度出发讨论我国民事立法应否认可债权合同与物权合同的区分,属于民法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讨论者的前见不同,结论就会不同。从解释论角度出发讨论我国民事立法是否认可债权合同与物权合同的区分,也属于民法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讨论者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尊重法典,尊重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学问题 立法论 解释论 债权合同 物权合同
原文传递
“解释论”语境下担保物权实现的非讼程序——兼评《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197条 被引量:14
6
作者 毋爱斌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93,共13页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非讼程序,由于立法简略,实践中各地法院操作混乱,亟需从解释论上予以回应。在解释论上,该程序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同时,在审查中应当保障担保人、债务人的陈述权。经...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非讼程序,由于立法简略,实践中各地法院操作混乱,亟需从解释论上予以回应。在解释论上,该程序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同时,在审查中应当保障担保人、债务人的陈述权。经该程序作出的许可拍卖、变卖裁定在性质上为"对物之执行名义",法院只能对该裁定指向的特定担保财产进行拍卖、变卖。在非讼审查过程中,如就担保物权的有效成立、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等实体问题出现争议时,由争议主体向有管辖权法院提起诉讼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物权实现的非讼程序 解释论 许可拍卖、变卖裁定
原文传递
股东出资义务“常态加速到期理论”之反思——兼论对不诚信认缴出资行为的可行规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郗伟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8,共14页
当公司未解散也未破产时,股东出资义务可否加速到期关系到公司及股东、债权人之利益。股东虽然只对公司债权人间接担责,但是基于派生关系债权人获得公司责任财产仍源于股东。从解释论角度观之,股东出资义务“常态加速到期理论”在有限... 当公司未解散也未破产时,股东出资义务可否加速到期关系到公司及股东、债权人之利益。股东虽然只对公司债权人间接担责,但是基于派生关系债权人获得公司责任财产仍源于股东。从解释论角度观之,股东出资义务“常态加速到期理论”在有限责任对价、契约履行期限、非破产清算补资担责、情势变更等方面殊值商榷;从立法论角度观之,股东出资义务“常态加速到期理论”不具有正当性、不必要且其启动标准不可行。对不诚信认缴出资行为的规制,现行法已经提供若干可用制度,完全不必引入副作用极大的常态加速到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资义务 加速到期 解释论 立法论 不诚信认缴
原文传递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卫红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7,95,共3页
口译记忆是影响口译加工及其效果的一项重要的认知过程,对口译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所创建的释意理论为依据,结合图式在口译中的作用,从认知学角度剖析口译记忆机制,摸索记忆规... 口译记忆是影响口译加工及其效果的一项重要的认知过程,对口译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法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所创建的释意理论为依据,结合图式在口译中的作用,从认知学角度剖析口译记忆机制,摸索记忆规律,以期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认知 口译记忆 释意理论 图式
原文传递
论合同生效要件之证明责任分配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东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 民法教义学中,合同履行请求权至少应包括合同生效要件。其中,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学说及实践中已无异议;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并无"符合"与否的问题,而只有"违反"如何的问题。私法自治原则要求,证明责任分配在参与民法外部体系的构建时,将合同效力要件规定为"效力阻却要件",交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所以,应对《证据规定》第5条规定之"生效要件"作目的性限缩。此种以证明责任为解释目标的进路,表明证明责任分配也是法规范之关联脉络的一种,解释论亦应以证明责任分配为解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特别生效要件 合同一般生效要件 效力阻却要件 证明责任分配 解释论
原文传递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释意性的语料库研究——以“应该”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鑫 胡开宝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9,96-97,共6页
本文基于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3.0版,以情态动词"应该"的英译为例,考察了记者招待会汉英交替传译的释意性。研究表明,记者招待会口译对"应该"一词的处理体现为"释意翻译"和"语言翻译"交替使用,... 本文基于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3.0版,以情态动词"应该"的英译为例,考察了记者招待会汉英交替传译的释意性。研究表明,记者招待会口译对"应该"一词的处理体现为"释意翻译"和"语言翻译"交替使用,但其释意性程度显著高于同类主题的政府报告笔译;就"意义"的传递而言,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对"应该"的释意翻译主要体现在语用功能的再现和语境意义的对等。本文认为,口笔译在释意性程度上的不同主要源于两者在时间压力、交际环境和源语冗余度三个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意理论 释意性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 语料库 “应该”
原文传递
作为物质型人格权之“基因权”的理论证立与法律保护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少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30,共9页
基因技术令人体研究利用进阶至分子层面,基因作为物质自人体析出。基因是人生命的自然基础,道德意义显著;在社会系统中深具独特的文化意涵,关乎人的尊严自由;基因人身利害关系重大,之上存在独立的人格利益,应以单独的"基因权"... 基因技术令人体研究利用进阶至分子层面,基因作为物质自人体析出。基因是人生命的自然基础,道德意义显著;在社会系统中深具独特的文化意涵,关乎人的尊严自由;基因人身利害关系重大,之上存在独立的人格利益,应以单独的"基因权"进行保护"。基因权"客体乃物态基因,系物质性人格要素,且与人体直接密切相关,侵权后果亦具客观性,契合物质型人格权特性,应定性为新型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基因法律制度间接原则,亟待完善。在后民法典时代,应秉持自由与管制并重、伦理与法律共治、审慎必要的理念,首先开展法典解释,构造"基因权";同时,实施框架式实验性特别立法,以特别法建构"基因权"要素、运行、救济等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权 物质型人格权 民法典 解释论
下载PDF
文化视角对释意派口译理论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丽娜 李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时代趋势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提出了巨大需求,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文化因素对该理论每一环节的积极作用,阐明口译是翻译... 时代趋势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提出了巨大需求,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文化因素对该理论每一环节的积极作用,阐明口译是翻译文化而不单是语言的观点,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重视能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并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理论 文化视角 释意派理论
下载PDF
反思“提取公因式”:论法典总则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峰铭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8,共16页
“提取公因式”方法单方面强调总则内容对既有部门法实践的依赖,忽视了我国语境下总则内容的体系性、多元性和理想性特征,因而是有缺陷的。我国法典化实践所期待的法典总则本质上是关于既有部门法实践的解释性理论,意在建构部门法实践... “提取公因式”方法单方面强调总则内容对既有部门法实践的依赖,忽视了我国语境下总则内容的体系性、多元性和理想性特征,因而是有缺陷的。我国法典化实践所期待的法典总则本质上是关于既有部门法实践的解释性理论,意在建构部门法实践所隐含的独特实践形式及其内在价值目的。作为解释性理论的法典总则包含监管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两个部分,监管性内容旨在为法律官员的立法和司法适用提供指引和约束,操作性内容旨在与分则内容相互配合直接作为裁判依据评价公民行为。总则制定应当采取建构性解释的方法,首先为既有部门法实践赋予相匹配且道德最佳的内在价值目的,以之作为监管性内容的核心;然后根据该内在价值确定操作性内容的基本概念框架,并结合立法者试图贯彻的其他社会性价值和法治价值确定操作性内容的具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总则 提取公因式 部门法内在价值 解释性理论 建构性解释
下载PDF
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浩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1,共16页
随着轻罪立法的不断扩张以及着眼于轻罪规范的不同属性,在已有刑法解释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明确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与解释方案。一方面,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对于轻罪规范的解释具有指引作用;另一方面,轻罪规范的解释方案旨在有效实现... 随着轻罪立法的不断扩张以及着眼于轻罪规范的不同属性,在已有刑法解释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明确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与解释方案。一方面,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对于轻罪规范的解释具有指引作用;另一方面,轻罪规范的解释方案旨在有效实现轻罪规范的适用立场。轻罪规范的适用应当坚持轻缓立场,合理限缩轻罪规范的处罚范围,注重解释论层面的体系建构。在坚持轻缓立场的基础上,具体层面的解释论内容包括一般法益论层面的法理限缩;具体法益论层面倾向于限缩轻罪规范处罚范围的法益界定;整体法秩序层面保持不同规范的体系协同;对轻罪规范涉及的一些影响构罪范围的要素予以合理限定。面对轻罪规范不断设置的当下现状与未来趋势,在刑法适当参与社会治理的语境下,应当积极寻求轻罪立法与轻罪司法之间的动态平衡,寻求解释论层面的相应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立法 轻罪规范 解释论 法益论 整体法秩序
原文传递
论认知补充在释意翻译理论中的支柱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丹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认知补充在释意翻译理论中的支柱作用 :认知补充是释意翻译理论的合理内核 ;认知补充使释意理论区别于其他翻译理论 ;
关键词 翻译理论 认知补充 释意理论 翻译实践 认知环境
下载PDF
口译研究范式与释意理论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在回顾口译研究的内容、方法、发展阶段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探讨释义理论的贡献及不足,指出虽然基于释义理论的"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三段式口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口译本质,指导了口译实践和教学,但是释义... 在回顾口译研究的内容、方法、发展阶段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探讨释义理论的贡献及不足,指出虽然基于释义理论的"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三段式口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口译本质,指导了口译实践和教学,但是释义理论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如一味强调意义却忽略了文本结构与形式、低估了听者的理解力、只关注成功的口译、否认"不可译"等。最后预测口译研究重实证、跨学科、重视口译过程和译员等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 释义理论 发展趋势 贡献与不足 未来趋势
原文传递
论我国刑法语境下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解释路径--以单一正犯体系为出发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6,197,共11页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并将“共同犯罪”局限于故意的场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过失共同犯罪的适用。包括刑法第25条第1款等条文中的“共同犯罪”,应在区分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共犯立法体例下进行理解,以处理故意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并将“共同犯罪”局限于故意的场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过失共同犯罪的适用。包括刑法第25条第1款等条文中的“共同犯罪”,应在区分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共犯立法体例下进行理解,以处理故意共同犯罪的情形。而刑法第25条第2款强调的并非是过失共同犯罪以单独犯论处,而是各参与者在单一制共犯立法体例下,全部按正犯处理。故意共同犯罪和过失共同犯罪均是共同犯罪原理统摄下的共同犯罪形态,在同一部刑法中将故意和过失的共同犯罪形态分别置于区分制和单一制下,没有超出共同犯罪的可能立法范围,是在罪刑法定原则下进行的合目的性解释。肯定过失共同犯罪的适用,能够回应风险社会下频发的过失共同犯罪现象,体现功能主义刑法观指导下刑法解释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共同犯罪 区分制 单一制 解释论
下载PDF
我国抽象危险犯立法的整体考察及法益分析
18
作者 刘浩 《比较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5,共14页
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表述中缺乏实害结果或者危险结果的内容,其存在立法推定的危险要件设置。在对我国刑法关于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整体考察后可以发现,抽象危险犯的数量较多且法定刑相对较重,其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应当在解释论层... 抽象危险犯的构成要件表述中缺乏实害结果或者危险结果的内容,其存在立法推定的危险要件设置。在对我国刑法关于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整体考察后可以发现,抽象危险犯的数量较多且法定刑相对较重,其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应当在解释论层面围绕不同的法益内容予以目的解释,从而合理限缩抽象危险犯的处罚范围与处罚力度。抽象危险犯的安全法益与秩序法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个人法益对不同类型的抽象危险犯具有不同的平衡内容。一方面,需要以传统的个人法益进行目的解释的指引,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其他法益内容间的价值协调。除了在定罪方面外,在对抽象危险犯的量刑中应坚持比例原则意义上的罪刑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法 抽象危险犯 安全法益 秩序法益 个人法益 解释论
原文传递
登记对抗主义废止论以物权变动模式二元并置的内在矛盾为中心
19
作者 张凇纶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8,共18页
公示(登记)对抗主义与公示生效主义,两种模式并存于同一法律体系,是不合理的立法举措。原因在于,在立法论的角度,为不同物权变动模式提出匹配标准相当困难;在解释论的层面,又存在难以解决的制度困境与逻辑冲突,动产抵押制度以及《民法... 公示(登记)对抗主义与公示生效主义,两种模式并存于同一法律体系,是不合理的立法举措。原因在于,在立法论的角度,为不同物权变动模式提出匹配标准相当困难;在解释论的层面,又存在难以解决的制度困境与逻辑冲突,动产抵押制度以及《民法典》第414条集中凸显了这一困境。单论这两种物权变动模式,二者可谓难分高下,各有优劣;但若将我国登记制度以及登记机构的管理成本纳入考量,那么放弃登记对抗主义堪称最优选择。我国应当考虑借助解释论来实现登记对抗主义的废除。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的登记应被解释为行政管理措施,动产的登记则不被解释为登记对抗主义,而被解释为动产交付的例外保障机制;不动产一旦登记,则此后权利之流转均应扩张适用《民法典》第385条采登记生效;而未登记之不动产,则通过排除第577条和第154条之失权后果作为反面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记对抗主义 登记生效主义 民法典 登记机构 解释论
原文传递
数字环境下文本与数据挖掘版权例外规则构建
20
作者 樊祜玺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5,共10页
文章阐释文本与数据挖掘(TDM)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汇总输出各阶段行为的著作权侵权定性,分析TDM的合理性及其在我国的适法困境,包括个人使用条款的主体和目的限制,适当引用条款的目的和数量限制,教学研究条款的目的、主体和数量... 文章阐释文本与数据挖掘(TDM)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汇总输出各阶段行为的著作权侵权定性,分析TDM的合理性及其在我国的适法困境,包括个人使用条款的主体和目的限制,适当引用条款的目的和数量限制,教学研究条款的目的、主体和数量限制,以及媒体和图书馆条款的作品范围和目的限制。结合域外TDM版权规制模式及其特点,提出我国TDM版权例外规则构建策略,即选择适宜的TDM版权规制模式,构建具体的TDM版权例外规则,明确数据内容权利人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与数据挖掘 TDM 合理使用 版权例外 版权规制 解释论 数字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