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路径寻绎
1
作者 段栋峡 余青青 《宁夏党校学报》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诞生于西方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的一种理性认知。然而,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有着异质性的东方文化,在文化发展层面也凸显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内在逻辑。多维度解构东方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在时间维度上寻... 诞生于西方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的一种理性认知。然而,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有着异质性的东方文化,在文化发展层面也凸显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内在逻辑。多维度解构东方语境下的文化内涵,在时间维度上寻译,在空间维度上探索,在逻辑坐标上致思,"三位一体"不断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国际化和科学化,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文化现代化 文化国际化
下载PDF
“多元交互主义”与文化纠偏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翼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15,共6页
"多元交互主义"是张东荪所提出的起独特的整合作用的学说。于"多元"中求"和谐",是张东荪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也是中国智慧传统的一种表现,骨子里是一种中国精神,外在表现是"古今中外"思想,... "多元交互主义"是张东荪所提出的起独特的整合作用的学说。于"多元"中求"和谐",是张东荪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也是中国智慧传统的一种表现,骨子里是一种中国精神,外在表现是"古今中外"思想,尤其是西方思想皆为所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复归了中国的智慧精神、完整的知识内涵和全面的理性精神,以广义的形式纠正了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中科学和理性狭隘化的偏颇,成为文化"纠偏"运动中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交互主义 广义的知识 交互视域 外来文化中国化 中国文化世界化
下载PDF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
3
作者 黄江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9期127-129,共3页
翻译是架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世界文化新格局形势下,优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中国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大部分译者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专业化水... 翻译是架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世界文化新格局形势下,优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中国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大部分译者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完成较高要求的翻译工作。对于人才培养输出的高校而言,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专业化翻译人才。高校应认真分析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论、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专业化翻译人才,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 翻译的价值意义 翻译人才培养
下载PDF
“再中国化”: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岳川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6,共6页
西方的"去中国化"使"汉字文化圈"萎缩,"再中国化"则是当代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强国的关键在"文化输出",文化的崛起在于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体系,实现民族... 西方的"去中国化"使"汉字文化圈"萎缩,"再中国化"则是当代中国文化世界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强国的关键在"文化输出",文化的崛起在于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体系,实现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面对半个多世纪的西方"去中国化"战略,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提出"再中国化"战略,实现文化元素的再中国化、生活的再中国化与精神的再中国化,以"再中国化"推进民族文化的崛起,进而实现中国文化世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输出 去中国化 再中国化 文化强国 文化世界化
原文传递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糜艳庆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66-69,共4页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该成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其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要"以面向国...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该成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其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要"以面向国际和跨文化的理念为中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多元文化及双向跨文化交际的理念,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及中国文化缺失;建立由核心课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ESP)和选修课程(文化与交际)构成的课程体系;推行由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跨文化交际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当前文物工作的四种错误倾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辰生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5,共4页
谢辰生先生在全国人大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关于《当前文物工作的四种错误倾向》的发言,在文物界内外引起广泛的反响,有的业外期刊已先行发表,受到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热议和好评。最近谢辰生先生提出希望在《中国文物... 谢辰生先生在全国人大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大会上关于《当前文物工作的四种错误倾向》的发言,在文物界内外引起广泛的反响,有的业外期刊已先行发表,受到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热议和好评。最近谢辰生先生提出希望在《中国文物科学研究》上将其发言全文发表以饗读者。其实,这"四种错误倾向"的存在和提出,已是上世纪90年代和世纪之交期间的事情。但是,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值得有关方面高度关注。今天的现实情况比诸十多年前并无多少好转,有的问题甚至表现得更为严重。谢老在发言中又针对当前现实作了深刻的补充论述。为此,本刊尊重谢老意见,将谢老发言的全文登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法文物价值经济化文物工作产业化文物管理市场化文物产权国际化
原文传递
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走向: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王琦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2期1-16,共16页
1995年,王宁教授率先提出“后理论时代”的理论走向问题,以“多元共生”来概括后理论时代的基本特征。之后,“后理论”研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20多年来,王宁教授持续深入地思考了相关命题。借王宁教授出席“201... 1995年,王宁教授率先提出“后理论时代”的理论走向问题,以“多元共生”来概括后理论时代的基本特征。之后,“后理论”研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20多年来,王宁教授持续深入地思考了相关命题。借王宁教授出席“2018年中国比较文学青年学者论坛”的机会,笔者就“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走向”问题对他做了深度访谈。王宁教授界定了“后理论时代”的概念、内涵和特征,阐述了后理论时代对于中国文论国际化走向和理论建构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翻译是推动中国文论国际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强调在后人类语境下开展后人文主义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理论时代 中国文论国际化 文学与文化研究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