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骨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
1
作者 鞠晓华 马春明 +3 位作者 杜晓东 刘向平 李国涛 吴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0-582,601,共4页
目的: 观测顶骨孔的位置形态,探查与顶骨孔相通的骨管及穿行顶骨孔的结构。方法: 观测完整颅骨外板处顶骨孔的数目、直径及位置,计数颅盖骨的内板处顶骨孔数目,探针探查内外板处顶骨孔的相通情况,通过解剖尸头观察顶骨孔穿行结构... 目的: 观测顶骨孔的位置形态,探查与顶骨孔相通的骨管及穿行顶骨孔的结构。方法: 观测完整颅骨外板处顶骨孔的数目、直径及位置,计数颅盖骨的内板处顶骨孔数目,探针探查内外板处顶骨孔的相通情况,通过解剖尸头观察顶骨孔穿行结构。结果: 外板处顶骨孔左右侧每侧平均为1.85个,平均直径左侧为0.55mm,右侧为0.71mm,距正中线距离左侧为8.8mm,右侧为10.0mm。距左右两侧外耳门连线的冠状轴距离左侧为84.2mm,右侧为68.1mm。内板处顶骨孔平均15.82个,外板处无顶骨孔的顶骨,内板处顶骨孔平均21个。内外板顶骨孔部分内外相通,部分与板障管相连,有血管和(或)纤维条索穿行其中。结论: 颅骨外板处顶骨孔多位于正中线10mm范围内,在百会穴后60~80mm处。穿行顶骨孔的纤维条索可加固颅内外软组织与顶骨的连结,穿行的血管可为调节颅内外及板障血流提供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骨孔 板障管 内板 外板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正常和高血压大鼠脑动脉内弹性膜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丹令 沈金根 +2 位作者 范冷艳 吴晋宝 秦月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运用图像分析仪、光镜和电镜,对不同年龄组的40只自发性高血压和19只京都纯种大鼠的脑动脉内弹性膜(A_1)、管壁(A_2)和管腔(A_3)进行了观察测定,发现高血压鼠和正常鼠比较,脑动脉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内弹性膜变薄、折叠减少,部分断裂以... 运用图像分析仪、光镜和电镜,对不同年龄组的40只自发性高血压和19只京都纯种大鼠的脑动脉内弹性膜(A_1)、管壁(A_2)和管腔(A_3)进行了观察测定,发现高血压鼠和正常鼠比较,脑动脉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内弹性膜变薄、折叠减少,部分断裂以及中膜平滑肌的退变,内弹性膜与管壁的比值(RATE_1,即A_1/A_2)显著减小(P<0.01),而壁与腔的比(RATE_2,A_2/A_3)无显著变化.前者可能与高血压脑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有关,后者可能与高血压的失代偿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弹性膜 脑动脉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猛 张雷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动脉瘤的发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开展治疗研究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内弹力层破坏,血流...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动脉瘤的发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开展治疗研究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内弹力层破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剪切力和成角因素作用,血流应力的间接生物学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阐明颅内动脉瘤的成因方面的现行主要观点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动脉瘤病因学分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细胞 内弹力层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弹力膜缺损与内膜增厚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红 赵培真 +5 位作者 梁凤玲 杨瑞彪 武阳丰 韩晓男 吴锡桂 张振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7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内弹力膜缺损与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仪对北京地区102例意外死亡年轻人(15~39岁)冠脉近侧端进行了形态定量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同体三支冠脉的比较中内弹...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内弹力膜缺损与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图像分析仪对北京地区102例意外死亡年轻人(15~39岁)冠脉近侧端进行了形态定量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同体三支冠脉的比较中内弹力膜缺损程度以左前降支居首位,其次为右冠脉和左旋支。男重于女。内弹力膜缺损程度与内膜增厚呈正相关(r=0.87,P<0.01)。紧接内膜增厚高峰之后的年龄组第二弹力膜检出率最高,此后十年间内膜亦无明显进一步增厚。随年龄增长第二弹力膜检出率降低,内膜增厚程度加重。结论:内弹力膜缺损的量与内膜增厚的程度及速度关系密切;第二弹力膜的形成对减慢内膜增厚速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弹力膜 冠状动脉 形态定量研究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闵云 王学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椎体前后...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椎体前后边缘高度以及Cobb角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1.3%。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 椎板间植骨术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者冠状动脉内弹力膜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新山 吴华 岳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者(SCD)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nternal elastic lamina,IEL)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从2001-200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成年病例及其心脏标本40例,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死因分为SCD组(病变≥Ⅲ级)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者(SCD)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nternal elastic lamina,IEL)病变与内膜增厚的关系。方法从2001-200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成年病例及其心脏标本40例,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死因分为SCD组(病变≥Ⅲ级)和对照组(病变≤Ⅱ级的非SCD者),各20例。检查心脏及冠状动脉病变,于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制片,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双重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内膜和IEL的变化;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内膜和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SCD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膜厚度和IEL缺失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IEL缺失率与内膜厚度的关系:SCD组呈正相关(r=0.3860,P〈0.05),对照组无相关性(r=0.1681,P〉0.05)。结论SCD者冠状动脉内膜厚度与IEL缺失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内弹力膜 冠状动脉内膜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GSS内固定 椎弓根及椎板植骨
下载PDF
包皮内板游离移植技术在儿童阴茎分裂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军 唐耘熳 +2 位作者 毛宇 覃道锐 陈绍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包皮内板游离移植技术在儿童阴茎分裂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例阴茎分裂痣患儿,年龄6岁8个月至10岁4个月,平均8岁6个月,同时合并包皮过长4例,隐匿阴茎1例。5例均先沿阴茎头及内板黑色... 目的:探讨包皮内板游离移植技术在儿童阴茎分裂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例阴茎分裂痣患儿,年龄6岁8个月至10岁4个月,平均8岁6个月,同时合并包皮过长4例,隐匿阴茎1例。5例均先沿阴茎头及内板黑色素痣外缘2 mm将其完整切除,深度达皮肤全层,然后切取健康包皮内板皮片游离移植于阴茎头创面,同期行包皮环切术或隐匿阴茎矫正术。切取的黑色素痣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随访4~29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失访病例。伤口愈合佳,游离包皮内板存活良好,与阴茎头组织颜色相似,外形满意,阴茎头局部感觉无异常,无复发病例。病理结果示皮内痣1例,混合痣4例。结论:采用包皮内板游离移植技术治疗儿童阴茎分裂痣,取材方便,植皮区与周围皮肤色差小,外形满意,效果确切,是目前治疗儿童阴茎分裂痣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痣 阴茎 儿童 游离移植 包皮内板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文灿 朱星红 +2 位作者 肖桃元 糜建红 宋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方法 :运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对不同年龄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作了系统研究。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 ,内弹性膜折叠的幅度和数量均减小 ,弹性纤维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1) ...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的变化。方法 :运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仪对不同年龄的大鼠大脑中动脉弹性纤维作了系统研究。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 ,内弹性膜折叠的幅度和数量均减小 ,弹性纤维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1) ,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比值显著增加 (P <0 .0 1) ;2 4月龄以上组内弹性膜变薄 ,不均质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向内弹性膜穿过 ,内弹性膜内出现脂质 ,并有分层、断裂现象。结论 :弹性纤维的变化可能与年老后易发生脑血管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纤维 内弹性膜 大鼠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弹力膜缺损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华 岳霞 陈新山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4-9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冠心病猝死 冠状动脉 内弹力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