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化疗导管管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陈伟芬 程永红 +1 位作者 朱华 盖小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颈内静脉 置管 化疗 导管管理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患者不同部位植入输液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影新 刘飞 +1 位作者 赵璇 刘倩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7-921,共5页
目的对比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的优势和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的乳腺癌病例随访资料,比较植入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患者的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的优势和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的乳腺癌病例随访资料,比较植入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患者的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共纳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171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95例,经胸壁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6例。无失败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0)。截至随访日,上臂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胸壁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897)。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臂输液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保证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化疗周期、血管条件、患者自我需求后选择输液港植入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上臂输液港 贵要静脉 颈内静脉 护理
原文传递
颈内静脉穿刺的有关解剖 被引量:35
3
作者 孙华明 林焕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29,共2页
对31侧成人尸体右侧颈内静脉进行分段观测。颈内静脉上、下两段周围结构复杂。穿刺有一定危险,而中段较安全,为最佳的穿刺部位。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注射 静脉内插管法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吴文 聂昆 +3 位作者 夏婧 邵建林 钱传云 吴海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比较长轴平面、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收治的患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4~82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 目的比较长轴平面、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收治的患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4~82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三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三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穿刺点数量和置管成功率。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气胸、血肿和误穿动脉)。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短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长轴平面组,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穿刺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多,斜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少(P〈0.05);斜轴平面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长轴平面组和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结论与长轴平面和短轴平面比较,使用斜轴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降低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和缩短穿刺时间,是安全而有效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置管 超声斜轴平面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两种不同植入方式对比研究(附2897例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周涛 唐甜甜 +2 位作者 李云涛 李海平 耿翠芝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方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897例成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植入的操作方法,并比较两种植入术式的相关...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方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897例成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植入的操作方法,并比较两种植入术式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2897例中经颈内静脉穿刺共2718例(93.82%),其中经左颈内静脉穿刺1222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149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179例(6.18%),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77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02例。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98.68%)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88.83%)(χ2=80.814,P=0.000)。发生植入时并发症25例(0.86%,25/2897),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4.47%,8/179)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0.04%,1/2718)(χ2=106.54,P=0.000)。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9%vs.1.96%,P=0.077)。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血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vs.0.07%,P=0.697)。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临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常用技术。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为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静脉输液港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原文传递
2种颈内静脉导管护理方法的对比研究及导管相关感染因素探讨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一丹 刘云 +1 位作者 王华 费凤仙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 双腔导管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颈内静脉的影像学调查及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的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钱克俭 周爱云 +3 位作者 马龙先 陈世彪 王宗朝 赵为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和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 31例无劲、胸疾患的成年患者颈部核磁共振图像和 2 0位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 ,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七颈椎三个横截面的图像 ,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的前后关系、...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和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 31例无劲、胸疾患的成年患者颈部核磁共振图像和 2 0位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 ,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七颈椎三个横截面的图像 ,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的前后关系、动、静脉的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对 1 2 4例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穿刺。结果 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 ;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 (P <0 0 1 ) ;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 (P <0 0 1 )。本组 1 2 4例患者穿刺成功 1 2 3例 ,成功率 99%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 0 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 ;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具有定位明确、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影像学调查 颈总动脉旁 颈内静脉穿刺法 研究
原文传递
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8
作者 贺生 刘荣志 +3 位作者 范真 田顺亮 王海欣 徐国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 :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 5具 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颈内静脉外径左 ( 5.6± 1 .7)mm ,右 ( 6 .5± 1 .0 )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 ( 1 1 4&#... 目的 :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 5具 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颈内静脉外径左 ( 5.6± 1 .7)mm ,右 ( 6 .5± 1 .0 )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 ( 1 1 4± 8)° ,右 ( 1 45± 9)° ,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中点处 ,其交点平面以下颈内静脉长度为 ( 2 .7± 0 .5)cm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分别为 2 .4、1 .4和1 .8cm。结论 :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 ,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 ,变异较小。穿刺易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稍外侧进针 ,插管长度左侧为 7.0cm ,右侧为 6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崔功浩 魏欣甫 +2 位作者 陶建华 王彬 周连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38,共3页
在成人30具尸体标本,结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了颈内静脉下1/3段的行程及其毗邻结构,并测量了颈内静脉的口径。根据解剖观察所得资料,对305例息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胸锁关节上缘3~4cm,由胸锁乳... 在成人30具尸体标本,结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了颈内静脉下1/3段的行程及其毗邻结构,并测量了颈内静脉的口径。根据解剖观察所得资料,对305例息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胸锁关节上缘3~4cm,由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与胸骨头所形成陷凹处。插省长度右侧在13.3~14.3cm,左侧在15.8~16.8cm的范围内,以采用右侧插管为佳。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术 解剖学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万永慧 陈芊 邱艳茹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平均穿刺次数为1.09次,导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个月,最长达到1年。X线摄片显示导管均到达上腔静脉,所有置管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B超引导下从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不适宜从四肢血管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颈内静脉 PICC 置管 血管通路 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倩 赵璇 +6 位作者 王影新 程元甲 辛灵 叶京明 赵建新 段学宁 刘荫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5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对照同期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72例病例,分析经上臂植入中心... 目的探讨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25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对照同期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72例病例,分析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的临床适应证及技术操作细则。结果共完成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97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25例,经颈内静脉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2例。无失败病例,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5(42.8±4.8)min vs.35~50(42.4±4.6)min,t=0.342,P=0.733],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4.1%,P=1.000)。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人群,注意操作技术细则基础上,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贵要静脉 颈内静脉
原文传递
婴幼儿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评价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胡明 褚珺 +1 位作者 陈其民 李晨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2.8岁)。比较传统颈内静脉盲穿刺和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46例患儿中颈内静脉盲穿刺265例,平均需时7.6 min,一次穿刺成功201例(75.85%),发生穿刺并发症15例(5.66%);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181例,平均需时4.2 min,一次穿刺成功176例(97.24%),发生穿刺并发症3例(1.70%)。结论婴幼儿TIVAP植入术时采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超声检查 颈内静脉 穿刺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啟瑶 莫霖 +2 位作者 李霞 张萍 黄先巧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39,47,共7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选择最佳植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1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同植入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选择最佳植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1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Pubmed、EBM、Web of Science、OVID等数据库,搜索有关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的研究。检索时限从1982年至今,并分析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4篇,共879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导管阻塞[OR=0.36,95%CI(0.18,0.73),P=0.004]、导管断裂[OR=0.30,95%CI(0.12,0.74),P=0.009]、气胸[OR=0.30,95%CI(0.12,0.74),P=0.009]等并发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感染、血栓、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骨下静脉,且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锁骨下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强华 周钢 张国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解剖学比较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2种穿刺入路的优缺点,探讨临床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胸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静脉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每... 目的解剖学比较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2种穿刺入路的优缺点,探讨临床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胸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静脉穿刺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每组60例,穿刺操作由同一组医师进行。评价2种穿刺的学习曲线例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穿刺操作完成时间为(22.00±5.5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52%,学习曲线例数1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则分别为(11.60±2.67)min,93%和3例,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组总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58%,而锁骨下静脉组为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的难易度、安全性和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颈内静脉穿刺,抢救休克等危重患者需要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时首选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中心静脉穿刺 学习曲线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途径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黎明 安天志 +4 位作者 赵许亚 蒋天鹏 宋杰 葛金钊 周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在DSA引导下植入CV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植入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A组)、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组(B组)、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组(C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术中疼痛评分、围术期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VP,术中、术后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每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所致发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2例(2.1%,2/96)、C组中1例(1.7%,1/60)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其中C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经接触溶栓治疗后未能再通,B组患者经接触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A组及C组患者的导管错位、导管折曲发生例数较B组患者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5)。导管夹闭仅在B组出现2例;各组在导管破裂、静脉港翻转、伤口裂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CVP安全有效,且患者术中更舒适,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在植入CVP时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广荣 李洪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1-462,共2页
我科于2014年5、8月分别收治2例早产儿.1例男孩生后10min,主因早产(33周)、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入院,入院血糖2.2mmol/L,体重1662g,诊断早产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另1例男孩生后15min,主因早产(30周),呼吸快入院,体重1080g... 我科于2014年5、8月分别收治2例早产儿.1例男孩生后10min,主因早产(33周)、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入院,入院血糖2.2mmol/L,体重1662g,诊断早产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另1例男孩生后15min,主因早产(30周),呼吸快入院,体重1080g,X线片肺纹理毛玻璃样变,透光度减低.支气管充气征,诊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新生儿 颈内静脉 PICC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胸壁段腋静脉与PICC、颈内静脉置管准确性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玲 秦英 +3 位作者 王国蓉 江群 郭琴 高丽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颈内静脉和手臂静脉三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资料,比较三种置管途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相关并发症特点的差异。结果共1594例病例资料纳...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B超引导下经腋静脉、颈内静脉和手臂静脉三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病例资料,比较三种置管途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相关并发症特点的差异。结果共1594例病例资料纳入研究,其中PICC组484例,经颈内静脉置入的CVC 902例,经胸壁腋静脉置入的CVC 208例。三组病例资料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一次以上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一次以上送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颈内静脉CVC和腋静脉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6%(3例)、0.4%(4例)和5.3%(11例)。结论超声引导的胸壁段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送管成功率较高,与PICC、颈内静脉CVC相差不大,适合在有个体需求,有血管条件的肿瘤患者人群中开展。但应同时重点关注穿刺技术的精准性和并发症的预防以确保置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仪 腋静脉 PICC 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不同部位静脉变异度评估患者有效血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华东 张卫星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844-284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变异度对患者有效血容量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超声监测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变异度对患者有效血容量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超声监测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行补液试验,根据结果分为容量反应组(n=26)和容量无反应组(n=54),监测补液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果容量反应组患者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22.7±2.0)%vs (21.9±1.7)%]和横截面积变异度[(22.9±2.1)%vs (22.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44.5±6.8)%vs (2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11.9±2.8) mmHg vs (6.5±2.1) mm Hg;舒张压:(5.6±1.6) mmHg vs (4.2±1.4) mmHg]、24 h尿量[(0.9±0.3) mL/(kg·h) vs(0.6±0.2) mL/(kg·h)]及乳酸清除率[(62.7±11.8)%vs (36.5±7.6)%]比较,容量反应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与患者容量反应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上指导补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腋静脉 下腔静脉 股静脉 变异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预防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艳 李莉 秦碧勇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1923-1928,共6页
目的对已发表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 目的对已发表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预防PICC患者置管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Meta分析共有1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纳入,共有1 263例通过B超引导下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配合PICC导管置入手术和1 261例通过传统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配合PICC导管置入手术。Meta分析结果表明: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配合PICC导管置入比常规"偏头法"阻断颈内静脉配合PICC导管置入显著降低了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率[OR=0.24,95%CI(0.14,0.42),P<0.01]。结论通过B超引导采用压迫法阻断颈内静脉配合PICC导管置入,可降低PICC导管置入手术中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尤其是颈内静脉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在当前的证据下可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压迫法 颈内静脉 导管尖端移位 肿瘤化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敷料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鑫 王媛媛 +1 位作者 孙亚南 耿野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敷料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纱布敷料组和透明敷贴组,每组各40例。在透析结束后,纱布敷料组使用4层纱布覆盖穿刺点,无纺布医用胶布固定;... 目的探讨不同敷料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纱布敷料组和透明敷贴组,每组各40例。在透析结束后,纱布敷料组使用4层纱布覆盖穿刺点,无纺布医用胶布固定;透明敷贴组使用3M透明敷料覆盖并固定穿刺部位,比较两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导管缝合线断裂、穿刺点渗血、敷料松脱、导管滑脱、出口感染和医用胶布相关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透明敷贴组均明显低于纱布组敷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23.10±3.29)d比(17.20±3.29)d]和对敷料主观舒适度(22例比10例)比较,透明敷贴组明显优于纱布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敷贴较纱布敷料,舒适性好,可有效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透明敷贴 纱布敷料 颈内静脉置管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