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0
1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11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侯铁胜 纪方 吴岳嵩 王继芳 梁雨田 李重茂 沈惠良 李斯明 王爱民 胡小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记忆合金 三维内固定系统 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范智荣 苏海涛 +4 位作者 周霖 黄晖达 周俊德 江涛 刘子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21-2328,共8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等,然而目前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等,然而目前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择1名岁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股骨CT影像学资料,并将其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21.0中,得到原始股骨三维模型;将模型输出为STL格式文件并导入到Geomagic Wrap 2017软件中进行优化,构建股骨皮质骨与松质骨结构;将优化后的模型导入至Solidworks 2017软件中,通过布尔运算重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Pauwels角度分别设定为50°,60°和70°;使用Solidworks2017软件,按照临床上应用的内固定尺寸大小建模,建立3种内部固定模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正三角形空心螺钉、倒三角形空心螺钉);最后使用Abaqus 2017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数据计算,分析各模型股骨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近端应力主要分布在内侧股骨距附近,并向四周扩散,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应力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②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内固定装置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线附近螺钉中间表面,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应力最小,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大;③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位移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头顶端,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位移峰值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④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内固定装置位移峰值主要在螺钉顶部,其中正三角形空心螺钉组位移峰值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⑤结果表明,股骨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骨折 股骨颈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系统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与其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郭伟军 赵友明 +4 位作者 王新华 叶陆游 胡进 李庆龙 黄皆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不同数量(0~3枚)内侧柱支撑螺钉与其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螺钉使用情...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不同数量(0~3枚)内侧柱支撑螺钉与其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螺钉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无支撑螺钉组(36例),1枚支撑螺钉组(23例),2枚支撑螺钉组(19例)和3枚支撑螺钉组(12例)。Neer骨折分型:二部分骨折39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8例;其中3例合并脱位。4组患者术前性别、骨折类型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末次随访时4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术后患侧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不同数量支撑螺钉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骨折复位的作用。结果术后90例患者获12~56个月(平均21.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3枚、2枚、1枚支撑螺钉组及无支撑螺钉组的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76.7±11.6)分、(74.1±7.4)分、(66.8±10.7)分、(65.8±10.2)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分别平均为(1.4±1.0)mm、(2.9±1.2)mm、(5.3±3.2)mm及(6.7±3.3)mm。Constant评分3枚与2枚支撑螺钉组比较无差异,两者与1枚支撑螺钉组及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肱骨头高度丢失3枚与2枚支撑螺钉组、1枚支撑螺钉组及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2枚与1枚支撑螺钉组及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4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伴内侧粉碎性骨折或伴内侧骨缺损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恢复内侧骨皮质支撑较困难,此时可选择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且使用2枚或3枚内侧支撑螺钉即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志刚 甘霖 叶俊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余32例...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余32例则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小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但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更为显著,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颖 何伟 +1 位作者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倒置微创锁定接骨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周方 谭磊 +2 位作者 张志山 田耘 姬洪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比较倒置使用微创锁定接骨板(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倒置LISS或髓内固定系统治疗362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倒置L... 目的比较倒置使用微创锁定接骨板(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转子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倒置LISS或髓内固定系统治疗362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倒置LISS固定70例(倒置LISS固定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5—87岁,平均73.4岁。采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292例(髓内固定组),男125例,女167例;年龄14—96岁,平均74.7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结果倒置L1SS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平均为120min、100ml、12d,髓内固定组分别平均为80min、100ml、10d。倒置LISS固定组术后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髓内固定组术后1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3例发生肺栓塞。倒置LISS固定组63例、髓内组25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9个月。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倒置LISS固定组为平均为75分,优良率42.9%(27/63);髓内固定组为平均77分,优良率41.6%(107/257)。倒置LISS固定组术后7例出现螺钉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11.1%(7/63);髓内固定组2例发生髋螺钉退出、9例发生螺钉穿入髋臼,并发症发生率为4.3%(11/257)。髓内固定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倒置LISS固定组。结论倒置LISS和髓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转子部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二者无显著差异。倒置LISS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髓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Arthroplasty versus Internal Fixation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被引量:33
7
作者 Chen-Yi Ye An Liu +2 位作者 Ming-Yuan Xu Nwofor Samuel Nonso Rong-Xin 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1期2630-2638,共9页
Background:There is conflicting evidence as to whether the femoral head should be preserved or replac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In this article,we performed a systemati... Background:There is conflicting evidence as to whether the femoral head should be preserved or replac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In this article,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o compare the short-and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arthroplasty (AR) and internal fixation (IF).Methods:PubMed,Embase,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systematically up to January 2016.Al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directly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R and IF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racture were retrieved with no limitation on language or publication year.Results:In total,eight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ies involving 2206 patients were included.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ed that patients in the AR group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 (risk ratio:0.56,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8-0.80),re-operation (risk ratio:0.17,95% CI =0.13-0.22),revision rates (risk ratio:0.11,95% CI:0.08-0.16),and better function compared with their IF counterparts,and they were less likely to suffer postoperative pain.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rates of mortality,infection,and/or deep vein thrombosis between AR and IF were found.Conclusions:Based on our analysis,we recommend that AR should be used as the primary treatment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However,IF may be appropriate for those who are very f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OPLASTY internal fixation Femoral Neck fracture
原文传递
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杨欣建 马喜洪 +2 位作者 费军 黄坚 孙仕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目的 评价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 ,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 72例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路 (前路组 ,3 4例 )或后路 (后路组 ,3 8例 )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观察 ... 目的 评价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 ,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 72例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路 (前路组 ,3 4例 )或后路 (后路组 ,3 8例 )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观察 ,评判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神经功能分级等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 随访时间后路组 5个月~ 5年 11个月 ,平均 3年 8个月 ;前路组 2个月~ 4年 5个月 ,平均 2年 4个月。前路组除出血较多外 ,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明显优于后路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和P <0 .0 1)。ASIA分级 :后路组术前A级 6例 ,B级 7例 ,C级 11例 ,D级 14例 ;前路组术前A级 8例 ,B级 6例 ,C级 5例 ,D级 15例。两组术后ASI A分级 :后路组A级 3例 ,B级 6例 ,C级 8例 ,D级 12例 ,E级 9例 ;前路组A级 2例 ,B级 2例 ,C级3例 ,D级 13例 ,E级 14例。前路组ASIA分级平均增加 1.8级 ,而后路组仅增加 1.2级。 结论 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 ,以前路减压、Z -plate内固定及钛网技术为较佳治疗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疗效分析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1
9
作者 贺良 郭维光 孙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取6具人尸体新鲜股骨标本,制成有1cm骨缺损的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针和股骨髁支撑钢板两种内固定器材分别固定各骨折。对固定后的骨折进行应力测定,比较两种内固定物固定骨... 目的探讨提高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取6具人尸体新鲜股骨标本,制成有1cm骨缺损的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针和股骨髁支撑钢板两种内固定器材分别固定各骨折。对固定后的骨折进行应力测定,比较两种内固定物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2)对1995年8月到2000年12月收治的并可随访到的36例37肢体股骨髁上骨折(主要对其中的股骨髁支撑钢板16例16肢体,逆行带锁髓内针14例15肢体)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比较逆行带锁髓内针与股骨髁支撑钢板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结果(1)生物力学性能用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的骨折的抗压缩强度值低于用逆行带锁髓内针固定。用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的骨折的抗弯曲的强度值高于用逆行带锁髓内针固定。( 2 )临床结果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共有优秀26肢体,良好8肢体,可以1肢体,差2肢体。总体优良率91 9%。钢板类优良率94 7%,髓内针93 3%。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平均110°。结论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逆行带锁髓内针和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在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方面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髁支撑钢板 带锁髓内针 肢体 逆行 手术治疗 固定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朱书涛 刘洋 +1 位作者 张明辉 王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其中内固定组3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比较2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 [目的]分析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治疗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其中内固定组3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5例。比较2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内固定组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20个月。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内科并发症、内置物并发症较多,髋关节功能恢复稍差(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经皮穿针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姜春岩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探讨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固定针构型对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改善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 18对36根新鲜冷冻成人肱骨干标本配对分为 4小组 ,实验前对所有...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探讨应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固定针构型对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改善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 18对36根新鲜冷冻成人肱骨干标本配对分为 4小组 ,实验前对所有肱骨干标本进行双能骨密度检查以排除骨质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按统一标准制作肱骨近端 2部分外科颈骨折模型 ,之后使用 4根直径 2 5mm螺纹针对 2个小组进行统一方式的平行构型固定 ,对另外 2小组进行统一方式的扇形交汇构型固定。应用Instron5 5 6 6生物力学试验机对尸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 ,对比两种构型的抗剪切应力强度与抗扭转应力强度。结果 在抗剪切应力方面两种固定构型没有明显的区别 (P =0 73) ,而在抗扭转应力方面平行构型固定则明显优于扇形交汇构型固定 (P =0 0 4 )。结论 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的结果 ,我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平行构型的方式穿针固定 ,若无法进行平行的固定或不能保证平行固定针之间的距离在 1cm以上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经皮穿针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向明 杨国勇 +6 位作者 邹义源 胡晓川 陈杭 邓明月 巩朝敏 李一平 东靖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33-1341,共9页
目的评价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hlios锁定钢板或Muh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锁定钢板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6.3... 目的评价Phlios锁定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Phlios锁定钢板或Muh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锁定钢板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6.3±5.8)岁;Neer分型2部分外科颈骨折7例,3部分骨折6例,4部分骨折4例,骨折脱位1例。Multiloc髓内钉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2±7.4)岁;Neer分型2部分外科颈骨折8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1例,骨折脱位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肩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钢板组VAS评分平均为(0.4+0.6)分(0—2分),ASES评分平均为(85.4±6.8)分(73-96分)、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3.4±7.3)分(71~94分)、外旋角度平均为30.8°±10.0°(10°~50°)、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5±0.5)个月(2~3个月);髓内钉组VAS评分平均为(0.2±0.4)分(0-1分)、ASES评分平均为(89.7±5.6)分(80~98分)、Constant-Murlev评分平均为(88.5±6.8)分(76~98分)、外旋角度平均为40.3°±7.9°(20°±50°)、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2±0.5)个月(1.5-3个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其中钢板组1例术后1年发生肱骨头部分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髓内钉组1例术后9个月发生大结节吸收,并发症发生率为(5.3%,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部分骨折,髓内钉组内旋摸背水平、外旋角度、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钢板组,而两组的前屈上举和外展角度相似。结论Ph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继锋 黄卫兵 +4 位作者 夏平光 徐峰 刘曦民 王庆 陈庄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8-469,共2页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 目的评价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5月~2001年5月我科收治的25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平均随防时间为10个月,根据Baird等评分标准,优17例,良4例,总体优良率为84%。结论Pilon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尽可能采用内固定治疗,尽量避免一期关节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手术治疗 关节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高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Pilon fractures: a new class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被引量:24
14
作者 TANG Xin TANG Pei-fu +8 位作者 WANG Man-yi Lu De-cheng LIU Mo-zhen LIU Chang-jian LIU Yi SUN Li-zhong HUANG Liao-jiang YU Li ZHAO You-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487-2492,共6页
Background Operative decision-making of Pilon fractures are of great challenges until n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uidance of the four-column theory in decision-mak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 Background Operative decision-making of Pilon fractures are of great challenges until n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uidance of the four-column theory in decision-making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ilon fractures and its resul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en cases (107 patients) of Pilon fractures classified by the four-column theory and treated by ORIF, were reviewed. According to the four-column classification scheme, lateral column of 85 cases, posterior column of 66 cases, medial column of 77 cases, and anterior column of 61 cases are involved. Among all the 110 cases, single column of 14 cases, two columns of 46 cases, three columns of 17 cases, and all of four columns of 33 cases are involved.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eight cases have been followed up. The average follow up time is 14.7 months, varying between 7 and 52 months.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is 3.6 months, ranging from 2.5 to 8.0 months. Reduction of 86.1% reviewed Pilon cases are good or acceptable according to Burwell and Charley's Radiology Evaluation System. Ankle function of 87.1% cases are excellent or good according to the AOFAS evaluation system. Conclusion As a simple and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the four-column classifi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reasonable operation decision-making and good prognosis of Pilon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fixation OUTCOME
原文传递
双臂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建 田宝方 +4 位作者 王文珠 郑卫东 冯立 杜宝印 田大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350-6354,共5页
背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出现的骨折,单纯外固定常难以实现彻底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术后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目前在... 背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出现的骨折,单纯外固定常难以实现彻底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术后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经X射线检查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治疗组,患者均在入院8 h内进行彻底清创、复位骨折断端并进行有限内固定、固定双臂外固定架及Ⅰ期缝合,待损伤局部条件允许行Ⅱ期植皮、邻近肌皮瓣或游离皮瓣闭合修复创面。观察其修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44例同期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组56例患者中,疗效优35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对照组44例患者中,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可显著降低单纯内固定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肢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外固定器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
下载PDF
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永安 禹宝庆 +2 位作者 周建华 敖荣广 瞿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649-5654,共6页
背景:对于年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减少创伤,保护好创伤部位的局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双下肢长度和... 背景:对于年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螺钉内固定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何减少创伤,保护好创伤部位的局部血运,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学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对双下肢长度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浦东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采用牵引床下透视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经皮微创组;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采用切开复位股方肌骨瓣移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肌骨瓣移植组。观察2组的疗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和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1)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2)经皮微创组优良率为90%,肌骨瓣移植组为93%,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07,P>0.05);(3)经皮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骨瓣移植组(P<0.01),而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1年双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4)结果提示,牵引床下经皮微创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年轻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闭合复位满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各型年轻股骨颈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加压空心螺纹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4
17
作者 辛景义 曹红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治疗32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46岁。根据Garden股骨颈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1... 目的探讨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治疗32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1-59岁,平均46岁。根据Garden股骨颈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10例。根据患者术前x线及CT检查所示股骨头移位方向,将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分为:成角嵌插移位(11例)、旋转分离移位(15例)、外展嵌插移位(6例)三种类型。对于旋转分离和成角嵌插移位型骨折采用前方进针法,于股动脉外侧旁开1.5cm处在X线透视下垂直向股骨头内锤入1-3枚直径3-3.5mm的克氏针,进针深度约2-3em,克氏针向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复位。外展嵌插移位型骨折采用侧方进针法,于大转子外侧向近端倾斜10°-15°锤入1-3枚3-3.5mm直径的克氏针至股骨头内,向近端用力撬拨,使嵌插的骨折分离并复位,如仍不能复位,再于股骨干部垂直穿入l枚克氏针作为对抗针辅助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拧入空心钉固定。结果32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最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0例经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min;出血量20-50ml,平均30ml。术后Garden指数评价29例为解剖复位,1例为可接受复位。30例闭合复位患者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28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时间为6个月;1例术前为旋转分离移位患者于术后15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论使用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率和骨折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为 朱道平 +3 位作者 严宏伟 陈洋 许凯 张成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老年人 股骨骨折
下载PDF
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顺行固定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永清 高庆 +9 位作者 毕红宾 战颖 赵志辉 杨志强 郝晓辉 尹鸣熹 綦凤桐 熊超 白滨 郭科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总结多向锁定股骨带锁髓内钉(multi-interlocking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MIFIN)顺行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MIFIN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3例患者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2... 目的总结多向锁定股骨带锁髓内钉(multi-interlocking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MIFIN)顺行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MIFIN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3例患者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21-78岁,平均35.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新鲜骨折40例,陈旧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8例。AO分型:A1型12例,A2型11例,A3型7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3例;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33例。结果43例患者中,除3例陈旧性骨折和9例髓腔较小的患者经扩髓后穿入MIFIN外,余31例均未扩髓穿钉。术后1~4周,行无痛膝关节功能锻炼。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3-57个月,平均33.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4.3-25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5-97分,平均85.2分;其中优26例,良7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6.74%(33/43)。正位X线片示下肢力线外翻〈4°8例,4°~6°30例,〉6°5例。侧位x线片示膝关节伸直位均在0°;屈曲超过90°38例,70°-90°3例,45°-70。2例。结论顺行MIFIN固定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可避免两次膝关节开放手术的损伤,降低膝关节粘连、功能障碍和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钢板和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连华 王浩 +4 位作者 张妍 蔡艳红 张浩 刘智 孙天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70-6977,共8页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其中4个半随机试验,11个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针固定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高(OR=0.37(0.19,0.59),P=0.00)。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91,无显著性发表偏倚。再手术发生上交锁髓内针治疗的风险增高(OR=0.28(0.14,0.57),P=0.00),Egger’s检验P=0.69。肩部撞击发生率髓内针固定要显著高于钢板固定(OR=0.13(0.05,0.35),P=0.00),肱骨干骨折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导致并发症、再手术风险增高。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人工假体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针 钢板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