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被引量:78
1
作者 胡纪萃 《中国沼气》 1999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构造特点与工作原理,并提供了IC厌氧反应器液体内循环的简化计算方法。
关键词 厌氧 IC反应器 液体循环 沼气提升管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芳芳 伍健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当COD为6000 mg.L-1时,氨氮对产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的浓度为1500 mg.L-1,IC50为4000mg.L-1,毒性周期的最大产甲...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当COD为6000 mg.L-1时,氨氮对产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的浓度为1500 mg.L-1,IC50为4000mg.L-1,毒性周期的最大产甲烷速率为92 mL.h-1,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13.17%;去除高浓度氨氮废水后,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毒性实验中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小,产甲烷活性恢复得就越快、越完全。此外,研究表明,适当提高系统的碱度和污泥浓度可以降低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菌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IC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产甲烷菌 毒性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葡萄糖配水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静 陆正禹 +2 位作者 胡纪萃 冯亮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0年第4期16-19,共4页
内循环 (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少、投资省等突出优点的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作者以葡萄糖配水为水样进行了小试试验 ,探索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 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 ... 内循环 (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少、投资省等突出优点的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作者以葡萄糖配水为水样进行了小试试验 ,探索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 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 6kgCOD·m-3d-1时 ,能够形成不连续内循环 ,随着容积负荷的提高 ,循环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 ,然后为零 ,此时容积负荷约为 15kgCOD·m-3d-1;2 当进水溶解性COD为 80 0 0~ 110 0 0mg·L-1时 ,出水溶解性COD为 4 80~ 160 0mg·L-1,水力停留时间约为 5 4h ,容积负荷达到 31 4~ 4 5 0kgCOD·m-3d-1,内循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厌氧反应器
下载PDF
厌氧反应器的酸化及其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于雷 彭剑峰 +1 位作者 宋永会 徐东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4,共5页
随着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内循环反应器(IC)等厌氧反应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其启动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酸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酸化问题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厌氧反应器的推广。针对厌氧酸化问题的产... 随着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内循环反应器(IC)等厌氧反应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其启动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酸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酸化问题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厌氧反应器的推广。针对厌氧酸化问题的产生及危害,着重讨论了厌氧酸化后物理、化学和生物恢复方法,以期为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稳定化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厌氧消化 酸化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内循环反应器
下载PDF
IC反应器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慧芳 买文宁 +1 位作者 梁允 杨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采用IC反应器处理维生素制药废水,废水水质COD为9000mg·L-1,BOD为3500mg·L-1,pH为3~4。通过中试启动研究,结果表明,当IC反应器接种污泥浓度为17g·L-1时,启动试验成功,启动周期为91d,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稳定。
关键词 维生素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启动 颗粒污泥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sludge granulation during anaerobic treatment of high-strength leachate via a full-scale IC reactor with external circulation system 被引量:12
6
作者 Tao Wang Zhenxing Huang +3 位作者 Wenquan Ruan Mingxing Zhao Youlian Shao Hengfeng Mi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27-234,共8页
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internal circulation(IC) reactor coupled with an external circul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treat high-strength leachate from a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incineration plant, in which ... 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internal circulation(IC) reactor coupled with an external circul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treat high-strength leachate from a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incineration plant, in which an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was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C reactor achieved excellent treatment performance under high organic loading rates(OLR) of 21.06–25.16 kg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3? day). 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biogas yield respectively reached 89.4%–93.4% and 0.42–0.50 m3/kg COD.The 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ludge granulation. Protein wa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in sludge EPS, and its content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from 21.6 to 99.7 mg/g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VSS) during the reactor operation. The sludge Zeta potential and hydrophobic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tein/polysaccharide ratio in EPS, and they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from-26.2 m V and 30.35% to-10.6 m V and 78.67%,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microbial aggregation.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 D-E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in-like EPS substances in the sludge granulation. Moreov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EPS proteins varied during the reactor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 LEACHATE Sludge granulatio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xternal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内循环(IC)反应器运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雷 周婷婷 +1 位作者 荣文兵 曾添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8,196,共4页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受抑制,导致VFA累积,容易酸化。通过改变模拟废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添加缓冲溶液,酸化的反应器可得以恢复。颗粒污泥培养阶段,负荷提升不宜过快,研究发现,当COD处理效率超过80%,出水VFA低于4mmol/L,运行稳定时,以原负荷20%的量增加,污泥颗粒迅速增长。经连续运行,最终污泥颗粒粒径大多数在1.5-2.5mm,呈黑褐色,沉降性好,产气及气固分离性能良好,容积负荷高达40kgCOD/(m^3·d),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颗粒污泥培养 负荷 酸化
下载PDF
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酸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慧芳 买文宁 赵雅光 《河南科学》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IC反应器内酸化的原因,并对IC反应器内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VFA值升高、产气率减少,采用间歇进入清水洗出反应器内大... 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IC反应器内酸化的原因,并对IC反应器内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VFA值升高、产气率减少,采用间歇进入清水洗出反应器内大量的挥发酸的办法,可使酸化后的反应器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酸化 恢复 启动
下载PDF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锴 买文宁 郭成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4-7,40,共5页
介绍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IC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内循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kg/(m3·d),处理啤酒废水时的COD容... 介绍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IC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内循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kg/(m3·d),处理啤酒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达到了15~30kg /(m3·d),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生物处理 内循环反应器 颗粒污泥 水力模型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强制性内循环快速启动IC厌氧反应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甘县辉 汪永辉 +1 位作者 齐郾新 刘建国 《四川环境》 2002年第4期2-4,共3页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处理工程中的关键。本文对IC厌氧反应器分别进行强制性内循环启动和常规启动实验。结果表明 ,强制性内循环启动的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内循环缓冲 pH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启动厌氧反应器是厌氧处理工程中的关键。本文对IC厌氧反应器分别进行强制性内循环启动和常规启动实验。结果表明 ,强制性内循环启动的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内循环缓冲 pH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创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最终只用了 5 4天就完成整个启动 ,比常规方式启动缩短近一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 IC反应器 污泥处理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及其在处理制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一山 《纸和造纸》 2018年第6期32-36,共5页
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类有机物,这类物质降解转化为多糖及单糖后,经过厌氧处理容易转化为沼气。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IC厌氧反应器在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时,若能采用IC反应器,不仅使废... 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类有机物,这类物质降解转化为多糖及单糖后,经过厌氧处理容易转化为沼气。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IC厌氧反应器在处理工业及生活污水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时,若能采用IC反应器,不仅使废水得以治理,还能够获得一定量的沼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造纸废水 厌氧技术 沼气
原文传递
常温下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颗粒污泥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国敏 马邕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常温下用自配葡萄糖废水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特性。IC反应器进水浓度为3 000 mg COD/L,水温为14.5~26℃,25 d内形成了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反应器启动... 在常温下用自配葡萄糖废水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特性。IC反应器进水浓度为3 000 mg COD/L,水温为14.5~26℃,25 d内形成了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反应器启动完成后,反应器中>2 mm的颗粒污泥增加到6.6%,<0.3 mm的颗粒从57.7%减少到39.4%;VSS浓度从24.7 g/L上升到48.2 g/L;VSS/SS从34.4%增加到72.8%。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粒径成正比,0.3~3 mm的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介于34.05~109.75 m/h之间,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初始接种污泥几乎没有产甲烷活性,与第30 d的初期颗粒污泥相比,成熟的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提高了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颗粒粒径 沉降速度 产甲烷活性
下载PDF
酸化大豆蛋白废水的厌氧处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科 吴连成 +1 位作者 金涛 王敏璞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对有机质浓度高,成分单一,蛋白质、总氮浓度较高,易酸化,且已酸化程度较高的大豆蛋白废水,确定以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池为主的处理工艺,在原废水ρ(COD)为11809-15040mg/L时,总出水浓度192-350mg/L,去除率达到96.2%-97.5%。新的内循环... 对有机质浓度高,成分单一,蛋白质、总氮浓度较高,易酸化,且已酸化程度较高的大豆蛋白废水,确定以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池为主的处理工艺,在原废水ρ(COD)为11809-15040mg/L时,总出水浓度192-350mg/L,去除率达到96.2%-97.5%。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池具有高度小、结构简单、污染物去除率高的特征,COD运行负荷达6.0-7.5kg/(m^3·d),COD去除率达88%-93%。当COD运行负荷5.0-7.0kg/(m^3·d)时,该池内循环管道形成了连续的较强内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颗粒污泥
原文传递
新型IC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罕 蒋文化 +1 位作者 顾礼炜 马三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50,共4页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结果表明:采用快速提升负荷至5 kg/(m3·d)并稳定运行19 d这一启动方式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负荷提升中后期,出水pH高于进水pH。IC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的最大容积负荷为25.2 kg/(m...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结果表明:采用快速提升负荷至5 kg/(m3·d)并稳定运行19 d这一启动方式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负荷提升中后期,出水pH高于进水pH。IC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的最大容积负荷为25.2 kg/(m3·d),此时COD去除率下降到86%。稳定运行期,当进水COD达到22.4 mg/L,出水COD稳定在1650~1950 mg/L,COD去除率高达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餐厨垃圾废水 快速提升负荷 高VFA含量
下载PDF
内循环脱氮反应器处理炼化反渗透浓水的工程应用
15
作者 陆彩霞 尉勇 +5 位作者 赵剑涛 师晓光 刘来峰 邢哲 谢陈鑫 王连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处理后出水TN为1.89~14.0 mg/L,平均4.65 mg/L,显著低于《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表1中B标准对于TN≤15 mg/L的排放要求;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低,平均为18.6 mg/L;后续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出水COD平均为35.4 mg/L,可稳定控制在50 mg/L以下,综合处理效果好。同时,该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水处理直接成本为1.36元/m3,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脱氮反应器 反渗透浓水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对IC厌氧反应器运行的抑制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芳芳 伍健东 +1 位作者 周兴求 牛晓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1,共4页
在中温(35±1)℃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研究氨氮对IC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超过3036mg/L时对反应器的运行有抑制作用,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氨氮对系统的IC50为4500mg/L;系... 在中温(35±1)℃条件下,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研究氨氮对IC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超过3036mg/L时对反应器的运行有抑制作用,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氨氮对系统的IC50为4500mg/L;系统运行过程中VFA低于400mg/L,pH值和碱度分别维持在7.21~7.62之间和2356~3065mg/L之间;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12.67%。在毒性恢复实验中,7d后COD去除率恢复到93.01%;恢复期系统VFA逐渐降低,从第6d开始维持在152~162mg/L之间;出水碱度和pH值维持在1769~2298mg/L和7.09~7.27之间,系统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IC反应器 运行特性
下载PDF
IC反应器的工程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超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205-206,225,共3页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的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负荷高、效率高、能耗低、占地少、投资省和运行稳定等优点。文章介绍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IC反应器的应用现...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的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负荷高、效率高、能耗低、占地少、投资省和运行稳定等优点。文章介绍IC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IC反应器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工程应用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中低温下IC反应器的启动及污泥颗粒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源 马邕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33,共4页
在中低温下用葡萄糖废水作基质来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9~28℃的条件下,反应器经67d完成启动,在第22天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 在中低温下用葡萄糖废水作基质来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9~28℃的条件下,反应器经67d完成启动,在第22天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的粒径不断增大。为确保稳定运行,应控制出水pH值为6.1~6.8、HRT为6~8h、容积负荷为3.58~7.95kg.COD/(m^3·d)、出水VFA〈200mg/L,最终的产气量稳定在约35L/d,在进水COD为2000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能一直保持在80%以上。启动完成后,反应器内粒径〉0.3mm的颗粒污泥所占比例为41.2%,粒径〉0.9mm的中型颗粒污泥也从零增加到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启动 容积负荷 挥发酸 厌氧颗粒污泥 颗粒粒径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external circulation on sludg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tart-up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建南 王淀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425-429,共5页
The start-up of external circulationadded internal circulation(IC) reactor was finished in 26 d, 32 d fewer than that of IC reacto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ed external circu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 The start-up of external circulationadded internal circulation(IC) reactor was finished in 26 d, 32 d fewer than that of IC reacto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ed external circu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nular slud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ular sludge taken from the two tested laboratory-scale reactors during start-up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ed external circulation can enhance biomass granulation, accelerate granul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end of start-up, the granular size of sludge in external circulation-added IC reactor greatly increases with a size distribution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sludge in IC reactor. The granular sludge originated from external circulationadded IC reactor contains more extracellular polymers and has a greater settling velocity than that from IC reactor. Methanogenic activity of the granular sludge from the external circulationadded IC reactor started 26 d ago reaches 358.23mL·g -1 ·d -1 , 1.66 and 1.20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sludge from the IC reactor started 26 d and 58 d ago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circulation 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or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sludge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处理白酒厂酿造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艳侠 任鹏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实验室装置和现场中试装置,以阜阳某白酒厂酿造废水为进水,研究在不同温度、气体速率、压力、循环管径截面积之比等因素影响下IC反应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器内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循环量对COD、... 采用实验室装置和现场中试装置,以阜阳某白酒厂酿造废水为进水,研究在不同温度、气体速率、压力、循环管径截面积之比等因素影响下IC反应器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不同因素对反应器内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循环量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及出水SS浓度有很大影响。在压力持续时间15天、速率0.8 m/s、升流管与回流管截面积之比(A_1/A_2)≤0.5、温度55℃时,内循环量最佳、IC反应器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出水SS最低,出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反应器 内循环 去除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