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酸化及其恢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娟 买文宁 沈小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安徽某制药厂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生产性IC反应器产生酸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冲击发生后,首先是反应器底部向上3 m处污泥含水率发生较小变化,其次为出水挥发酸(VFA)的急剧升高,再次是出水COD的变化,出水pH... 对安徽某制药厂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生产性IC反应器产生酸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冲击发生后,首先是反应器底部向上3 m处污泥含水率发生较小变化,其次为出水挥发酸(VFA)的急剧升高,再次是出水COD的变化,出水pH反应滞后且变化细微;出水VFA中各酸含量发生变化,污泥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采用循环水冲洗、出水回流、逐步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地使反应器恢复正常运行,历时近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酸化 恢复措施
下载PDF
IC+A/O工艺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二明 王会平 王白杨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针对某制药公司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工艺)+A/O工艺进行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ρ(COD)为3 500 mg/L、ρ(SS)为300 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7.9%、92.5%。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8978... 针对某制药公司生产废水的特点,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工艺)+A/O工艺进行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在进水ρ(COD)为3 500 mg/L、ρ(SS)为300 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7.9%、92.5%。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A O 制药废水
原文传递
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典型风格的研讨(Ⅰ)
3
作者 张国强 程劲松 +2 位作者 徐钦祥 李志强 陶锐 《酿酒》 CAS 2009年第4期84-86,共3页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和各香型及黄淮地区各名酒酒样的香味组合含量、组分相互间量比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确认了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香味组分含量及量比关系明显有别于其它酒类,...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和各香型及黄淮地区各名酒酒样的香味组合含量、组分相互间量比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确认了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香味组分含量及量比关系明显有别于其它酒类,的确独树一帜、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兼香型 口子窖酒 风格 探讨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气-液-固三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敏华 甘瑶琼 +1 位作者 耿中峰 李永辉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5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气-液-固三相流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迭代时间对内循环形成过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反应器内Z方向上流体力学特性及三相分离器对颗粒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液相...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气-液-固三相流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迭代时间对内循环形成过程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反应器内Z方向上流体力学特性及三相分离器对颗粒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液相及固相内循环均成功形成,CFD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IC反应器的研究;且Z方向上,一级反应室及二级反应室内固相及气相体积分率随轴向高度增大变化不大,而在径向上存在较大波动;一级提气管内液相、固相及气相轴向速度均比二级提气管内大,气含率及固含率也较大,一级厌氧反应室起到主要的水处理作用;三相分离器及气液分离器的设计对于反应器效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 reactor)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三相流 气-液-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