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药结构影响爆破效果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志呈 王成端 《爆破》 CSCD 1991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以铅柱为爆破介质做了偶合连续装药药包与孔底留有间隙与不留间隙,以及不偶合连续装药与间隔装药药包与孔底留有间隙与不留间隙的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药结构中极大地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是药包与孔底之间的间隙。同时,作者还... 本文以铅柱为爆破介质做了偶合连续装药药包与孔底留有间隙与不留间隙,以及不偶合连续装药与间隔装药药包与孔底留有间隙与不留间隙的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药结构中极大地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是药包与孔底之间的间隙。同时,作者还得到与现有理论计算不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药结构 爆破效果 装药 爆破
下载PDF
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蓄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红俭 刘鹏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90,99,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铅蓄电池充电机效率低,电压电流精度差,充电时间长,不能自动控制,容易造成过充或欠充,对电池伤害大等缺点,提出以DSP为控制核心,采用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和三电平结构直流变换技术的蓄电池限流式变电压间歇充电系统,... 为了解决传统的铅蓄电池充电机效率低,电压电流精度差,充电时间长,不能自动控制,容易造成过充或欠充,对电池伤害大等缺点,提出以DSP为控制核心,采用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和三电平结构直流变换技术的蓄电池限流式变电压间歇充电系统,通过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控制主电路输出恒定电压,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按低于出气点电压设计各阶段电压,计算出恒压充电和停充的时间,避免过量充电和缩短充电时间。在充电后期,根据电压变化率减小趋于零的特点,作为定义和判断充电终结的条件,控制充电结束,以防过充电,缩短充电时间。系统经多次模拟与仿真,结果表明其具有充电方式合理、高效,蓄电池损害小,开关管耐压低、控制方式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控制 三电平 限流 变电压 间歇充电
下载PDF
基于间歇式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运营模式探索 被引量:5
3
作者 付翔 王玉刚 +1 位作者 龙成冰 刘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5年第4期716-720,共5页
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由于充电设施不足和电池技术存在难题所导致的推广难的问题,针对公交车的特定运行条件,对纯电动公交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基于间歇式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运营模式.间歇式充电运营模式主要方法是通过增加运营车... 为了解决纯电动汽车由于充电设施不足和电池技术存在难题所导致的推广难的问题,针对公交车的特定运行条件,对纯电动公交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基于间歇式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运营模式.间歇式充电运营模式主要方法是通过增加运营车辆的方法来延长车辆间歇时段的充电时间,从而得出增车数与配备最小动力电池之间的关系式,使得车辆所配备的动力电池和所需充电设备减少.结合武汉公交实例,将间歇式充电运营模式与传统公交运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式充电运营模式,车辆的整车质量、动力电池容量、每公里耗电量和公交运营成本明显减小,增大了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公交线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模式 间歇式充电 纯电动公交 增车数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后备用VRLA电池充电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勇 赵俊 陈伦维 《蓄电池》 2018年第2期82-86,共5页
说明了浮充电方式用于后备电源的特点,以及VRLA电池和开口富液式电池在浮充电状态下的区别。并且,从反应原理上说明了传统的浮充电方式并不适合VRLA电池特性,以及导致VRLA电池浮充寿命短的根本原因。解释了间歇充电方式比浮充电方式更... 说明了浮充电方式用于后备电源的特点,以及VRLA电池和开口富液式电池在浮充电状态下的区别。并且,从反应原理上说明了传统的浮充电方式并不适合VRLA电池特性,以及导致VRLA电池浮充寿命短的根本原因。解释了间歇充电方式比浮充电方式更适合于后备用VRLA电池的原因,以及间歇充电方式对于提升VRLA电池在后备应用中可用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LA电池 富液式电池 浮充充电 间歇充电 后备电源 自放电
下载PDF
复杂运营环境下快充型公交充电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丹 任志伟 +2 位作者 孙可 陈锡祥 郑伟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纯电动公交车已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如何实现快速及时的电能补给同时避免电网系统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受到影响是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考虑复杂运营环境中影响充电策略的多种因素基础上,利用双层优化模型和滚... 纯电动公交车已逐渐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如何实现快速及时的电能补给同时避免电网系统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受到影响是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考虑复杂运营环境中影响充电策略的多种因素基础上,利用双层优化模型和滚动优化方法,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以充电费用和电池损耗成本为目标的快速充电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预测层根据日前公交车期望满载率、交通指数和分时电价等预测数据给出纯电动公交车日前充电计划,下层模型调度层根据实时运营数据对日前充电计划进行滚动优化。MATLAB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优化纯电动公交车充电过程,提高纯电动公交车快速充电的经济性,同时降低大量纯电动公交车集中充电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公交车 有序充电 双层优化模型 间歇充电 滚动优化 充电成本
下载PDF
提高高比电阻粉尘除尘器除尘效率的研究
6
作者 王志明 谷庆生 杨书华 《电力设备》 2005年第9期25-28,共4页
由于中国锅炉燃煤飞灰比电阻高,在电除尘器阳极板上容易出现反电晕现象而造成除尘效率下降。EPIC-Ⅱ电除尘器电源控制系统通过分析二次电压波形,采用间歇供电方式自动调节充电比,可达到最大电晕电压且使反电晕最小。同时EPIC-Ⅱ控制系... 由于中国锅炉燃煤飞灰比电阻高,在电除尘器阳极板上容易出现反电晕现象而造成除尘效率下降。EPIC-Ⅱ电除尘器电源控制系统通过分析二次电压波形,采用间歇供电方式自动调节充电比,可达到最大电晕电压且使反电晕最小。同时EPIC-Ⅱ控制系统还引入了降功率振打,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率。文中以华能威海电厂3号电除尘器为例,详细描述了反电晕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及EPIC-Ⅱ控制系统在电除尘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表明优化充电的间歇供电和降功率振打是抑制反电晕的较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 反电晕 间歇供电
下载PDF
基于H_(∞)非线性控制器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副边控制设计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赵靖英 张振远 张珂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577,共12页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变电压间歇充电的快速充电模式,提出一种基于H_(∞)非线性控制器的SP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系统副边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SP型MCR-WPT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拓扑输出电压特性,确定副边控制策...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变电压间歇充电的快速充电模式,提出一种基于H_(∞)非线性控制器的SP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系统副边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SP型MCR-WPT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拓扑输出电压特性,确定副边控制策略,并针对副边DCDC变换器设计H_(∞)非线性控制器;然后利用多目标多约束算法(NSGA-Ⅱ)对实现变电压间歇充电的控制器参数进行自动寻优,有效提高了闭环系统的上升时间、稳态误差及对参数扰动的鲁棒性;之后,对Buck变换器进行抗干扰仿真和系统变电压间歇充电特性仿真,仿真结果证明系统能够实现变电压间歇充电,并具有强鲁棒性和良好的动态响应;最后,设计系统的输出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H_(∞)非线性控制器及其参数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压间歇充电 无线电能传输 H_(∞)非线性控制器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电池充电系统设计
8
作者 孙帅 付婷婷 宋小娜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 以具有结构简单、电气隔离等优点的反激变换器为电池充电电源,分析反激变换器电路的连续和断续模式工作原理,通过设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实现电池的恒流充电模式和恒电压充电模式,也可实现两种充电模式的切换。实验结果证明了反激变换器的连续工作模式和断续工作模式的正确性,验证了应用于电池充电电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切换时间小于1 ms,电压波动小于1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DC)-DC电路 反激变换器 连续模式 断续模式 电压电流双闭环 恒流充电 恒电压充电 电池充电系统
下载PDF
不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方案预防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婷婷 高静 +4 位作者 柏丁兮 刘锐芮 陈昕羽 张露露 罗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9期1389-1397,共9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方案(IPC)预防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旨在为探讨精准化的IPC使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使用方案(IPC)预防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旨在为探讨精准化的IPC使用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关于住院患者使用IPC预防DVT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并根据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预测各使用方案优劣并进行排序,绘制倒漏斗图以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个原始研究,包括1359例住院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降低DVT发生率:不同IPC使用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每次240 min,每天2次”(SMD=-1.17,95%CI:-1.63~-0.71)、“每次40 min,每天2次”(SMD=-1.09,95%CI:-1.42~-0.77)和“每次120 min,每天1次”(SMD=-0.94,95%CI:-1.50~-0.38)IPC使用方案均优于临床常规使用方案“每次30 min,每天1次”。排序结果显示:“每次240 min,每天2次”IPC使用方案在降低DVT发生率、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方面均优于其他方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次240 min,每天2次”使用方案效果较好为最优推荐。结论当前证据显示IPC使用方案为“每次240 min,每天2次”时对住院患者预防DVT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方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10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和血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云 孙国珍 +2 位作者 邱家雯 高敏 何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26-31,42,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间歇充气加压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共8个数据库,获取以间歇充气...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间歇充气加压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共8个数据库,获取以间歇充气加压措施干预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4软件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Egger′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0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充气加压组(RR=0.35,95%CI:0.23~0.53,P<0.01)、间歇充气加压联合梯度压力弹力袜组(RR=0.42,95%CI:0.31~0.57,P<0.01)、间歇充气加压联合抗凝药物组(RR=0.38,95%CI:0.20~0.72,P<0.01)的VTE发生率分别低于常规组(或梯度压力弹力袜组)、常规组(或梯度压力弹力袜组)、抗凝药物组;间歇充气加压组预防VTE的效果差于抗凝药物组(RR=3.48,95%CI:1.66~7.28,P<0.01);间歇充气加压组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5,95%CI:0.11~0.60,P<0.01)。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可以加快肿瘤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VTE发生,但单独应用并不能取代抗凝治疗,建议联用其他干预措施以降低VT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 肿瘤 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 血流影响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PWM反馈控制的蓄电池快速充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力 《仪表技术》 2011年第7期22-24,共3页
文章根据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原理,利用PWM波形控制充电电压的开断和大小,同时对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监控,并引入反馈控制,实现变电压间歇式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系统选用Atm ega 8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PWM波驱动三极管及功... 文章根据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原理,利用PWM波形控制充电电压的开断和大小,同时对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和电压进行实时监控,并引入反馈控制,实现变电压间歇式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系统选用Atm ega 8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利用PWM波驱动三极管及功率MOSFET管,通过PWM波占空比来控制充电过程,最后给出了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 变电压间歇快速充电 ATMEGA8单片机
下载PDF
煤矿井下单轨吊车蓄电池智能充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晓艳 李振璧 《煤矿机电》 2012年第5期48-50,54,共4页
针对煤矿井下蓄电池充电系统的不足,设计了基于改进型变电压间歇快速充电法的蓄电池单轨吊车智能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集成于机车内,与整机控制系统共享一块ARM芯片,经试验验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能有效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等优点。
关键词 变电压间歇快速充电法 模糊 PID双模控制 ARM处理器 智能充电系统
下载PDF
车地一体化间歇式供电系统工程化方案
14
作者 刘禺贝 赵云云 崖尚松 《技术与市场》 2021年第7期6-9,共4页
针对现有有轨电车间歇式充电模式平均效率低、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均能效,提出了车地一体化间歇式供电系统工程化优方案。首先对有轨电车运行、充电特性及充电拓扑进行研究,对供电系统能量利用进行量... 针对现有有轨电车间歇式充电模式平均效率低、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均能效,提出了车地一体化间歇式供电系统工程化优方案。首先对有轨电车运行、充电特性及充电拓扑进行研究,对供电系统能量利用进行量化,并对充电装置和地面储能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配置要素进行研究,实现对地面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及经济高效运行,从而建立高效的车地一体化间歇性供电系统。最后,对优化后系统进行评估。以广州海珠试验段现有线路进行工程化验证,结果表明,对地面储能系统的优化,可以使充电站平均能效提升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式有轨电车 间歇式供电 充电装置 地面储能系统 平均能效
下载PDF
基于PIC12C672单片机的变电流脉冲充电器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智渊 《电源技术应用》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器,分析了它的主功率变换部分的原理,讨论了用 PIC12C672单片机实现变电流脉冲方式充电的设计。
关键词 密封铅酸蓄电池 变电流间歇脉冲充电 充电器 UC3842 PIC12C67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