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铝制备过程中增粘剂的选择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洪杰 姚广春 +3 位作者 张晓明 刘宜汉 孙挺 魏莉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研究了铝熔体中添加不同种类增粘剂后的增粘效果,并通过对制备泡沫体的宏观观测和微观检测,研究了铝熔体增粘方式对泡沫体结构的影响及各种增粘剂的增粘机理.结果表明:铝熔体中加入金属钙、镁、氧化铝和粉煤灰后,其物相组成发生改变,增... 研究了铝熔体中添加不同种类增粘剂后的增粘效果,并通过对制备泡沫体的宏观观测和微观检测,研究了铝熔体增粘方式对泡沫体结构的影响及各种增粘剂的增粘机理.结果表明:铝熔体中加入金属钙、镁、氧化铝和粉煤灰后,其物相组成发生改变,增粘剂存在形式和增粘机理不同,得到的泡沫体在结构上差别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增粘剂 氧化物 金属间化合物 泡孔结构
下载PDF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谷松 丁炳哲 +2 位作者 苗卫方 叶荔蕾 郭建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B091-B096,共6页
用球磨机分别对Ni-50at.-%Al和Ni-25at.-%Al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并对Ni_3Al预合金粉末进行高能球磨,观察了粉末的金相组织,测定了粉末的硬度、平均直径和晶粒尺寸,并作了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 用球磨机分别对Ni-50at.-%Al和Ni-25at.-%Al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并对Ni_3Al预合金粉末进行高能球磨,观察了粉末的金相组织,测定了粉末的硬度、平均直径和晶粒尺寸,并作了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经3h研磨,Ni-50at.-%Al混合粉末变成NiAl金属间化合物,其晶粒直径约5nm;经5h机械球磨,Ni-25at.-%Al混合粉末成为无序的亚稳定Ni固溶体,而Ni_3Al预合金粉末由Ll_2型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转变为fcc无序固溶体;球磨更长时间,则形成纳米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NI3AL NIAL 金属互化物
下载PDF
Nb元素影响TiAl金属间化合物键合特征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红丽 张伟 宫声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669-1675,共7页
采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Nb元素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及其对Ti,Al和O原子键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b元素对富Ti和富Al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体系电子结构及键合作用的影响不同.对于富Ti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体系,Nb原子取代Ti晶... 采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Nb元素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及其对Ti,Al和O原子键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b元素对富Ti和富Al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体系电子结构及键合作用的影响不同.对于富Ti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体系,Nb原子取代Ti晶格位置后,减小了Ti费米能级处的电子密度,削弱了Ti原子与O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增强了Al原子中s电子和O原子中p电子的相互作用.而Nb原子对富Al的TiAl金属间化合物体系中Ti/Al与O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小.同时,向TiAl金属间化合物中掺杂Nb元素,增大了TiO2的生成能垒,减小了Al2O3的生成能垒,有利于促进抗氧化膜Al2O3的生成.因此,添加合金化元素Nb有利于提高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这与实验报道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性能 Nb元素 电子结构 第一原理计算
下载PDF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铜基Sn-3.0Ag-0.5Cu焊点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鞠国魁 韦习成 +1 位作者 孙鹏 刘建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6-1942,共7页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lder/IMC界面或/和IMC/IMC界面,而且断口形貌逐渐由韧窝状断口为主向解理型脆性断口转变。SEM研究发现,时效过程中界面IMC不断长大、增厚并呈针状或块状从Cu/Solder界面向焊点心部生长,时效1000h的焊点中IMC分层明显。半焊点结构为Cu/Cu3Sn/Cu6Sn5/Solder,同时,在靠近铜基体的IMC中有Kirkendall空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Cu/Sn-3.0Ag-0.5Cu/Cu焊点 拉伸断裂 多层结构 柯肯达尔洞
下载PDF
模具钢表面激光原位制备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洪喜 唐淑君 +3 位作者 蔡川雄 张晓伟 王传琦 蒋业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通过控制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中Al、Mo含量,在H13钢表面原位制备了含γ′-Ni3Al强化相的激光熔覆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及物相结构。结果表明,4种成分的熔覆层均呈现出... 通过控制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中Al、Mo含量,在H13钢表面原位制备了含γ′-Ni3Al强化相的激光熔覆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及物相结构。结果表明,4种成分的熔覆层均呈现出平整致密、无明显缺陷的宏观特征。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中加入Al易于生成γ′-Ni3Al相,当Al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涂层中开始出现β-NiAl相,同时Fe主要以(Fe,Cr)固溶体形式存在,(Ni,Cr)固溶体极少。加入Mo后,涂层中几乎未见β-NiAl相;Al含量较少时,Mo主要与Fe结合形成Mo-Fe金属间化合物;当Al含量增加至开始出现β-NiAl相时,Mo便与Al结合形成AlMo3。同时Mo-Fe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也导致(Fe,Cr)固溶体较同等Al含量下未加入Mo时少,(Ni,Cr)固溶体含量较未加入Al时多。涂层摩擦系数均低于基体,最高显微硬度为基体的4.3倍,抗磨性提高了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激光熔覆 H13钢 NI3AL 金属间化合物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Ni_3Al合金热/机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玉怀 刘绍伦 赵希宏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论文对 Ni3Al高温合金进行了 45 0℃~ 990℃热 /机械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试验研究与宏微观分析。分别研究了相位角、保持时间、温度、频率对 Ni3Al合金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降低均会加速裂纹扩展 ;同相位... 本论文对 Ni3Al高温合金进行了 45 0℃~ 990℃热 /机械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试验研究与宏微观分析。分别研究了相位角、保持时间、温度、频率对 Ni3Al合金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 :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降低均会加速裂纹扩展 ;同相位热 /机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大于反相位热 /机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而且它们两者介于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等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之间 ;载荷保持加速裂纹扩展。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之上 ,针对 Ni3Al合金建立了一个热 /机械疲劳扩展速率线性累积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两个验证试验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该线性累积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疲劳 机械疲劳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 裂纹扩展速率试验 模型预测 NI3AL合金 飞机发动机
下载PDF
Ti-Ni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鹏 李军 +5 位作者 林崇智 杨柳 彭琳 王莹 肖聪 陈敬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46-2554,共9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Ti-Ni合金系中TiNi、Ti_2Ni和TiNi_3金属间化合物的平衡晶格常数、生成焓、内聚能、力学性质、德拜温度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TiNi、Ti_2Ni和TiNi_3金属间化合物均具有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Ti-Ni合金系中TiNi、Ti_2Ni和TiNi_3金属间化合物的平衡晶格常数、生成焓、内聚能、力学性质、德拜温度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TiNi、Ti_2Ni和TiNi_3金属间化合物均具有热力学稳定性且容易合金化生成,合金形成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TiNi_3、TiNi、Ti_2Ni;3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在能量上和力学上都是稳定的,结构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i_2Ni、TiNi、TiNi_3;TiNi和Ti_2Ni为延性相(延展性Ti_2Ni大于TiNi的),TiNi_3的延展性较差;3d电子是TiNi、Ti_2Ni和TiNi_3金属间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键电子,在这3种金属间化合物中,随着Ni相对含量的增加,平均成键电子数增多,共价键的比例增加,化学键的强度增强,金属性减弱,从而使得其弹性模量、硬度和德拜温度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 金属间化合物 电子结构 力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层状组织对双相TiAl合金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明伟 林栋梁 +3 位作者 陈达 石建东 邹敦叙 仲增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A416-A421,共6页
在TEM下原位观察了双相TiAl层状组织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发现裂纹尖端的钝化以及裂纹的扩展方式与裂纹和片层界面的夹角有关。当裂纹接近平行片层界面时,主裂纹前端有微裂纹产生,此时剪切带韧化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当裂纹垂直于... 在TEM下原位观察了双相TiAl层状组织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发现裂纹尖端的钝化以及裂纹的扩展方式与裂纹和片层界面的夹角有关。当裂纹接近平行片层界面时,主裂纹前端有微裂纹产生,此时剪切带韧化机制起主导作用。而当裂纹垂直于片层界面以及介于平行与垂直之间时,片层界面对扩展裂纹的阻碍、界面滑移造成的裂纹尖端钝化是层状组织韧化TiAl合金的主要原因。依据裂纹形核的位错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层状组织 裂纹扩展
下载PDF
Nb掺杂影响NiTi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9
作者 吴红丽 赵新青 宫声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20,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Nb元素掺杂对B2构型NiTi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的影响.点缺陷生成能的计算结果表明,Nb原子掺杂后,NiTi中产生Ni原子和Ti原子空位和反位点缺陷所需要的能量均明显升高;态...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Nb元素掺杂对B2构型NiTi金属间化合物电子结构的影响.点缺陷生成能的计算结果表明,Nb原子掺杂后,NiTi中产生Ni原子和Ti原子空位和反位点缺陷所需要的能量均明显升高;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b原子掺杂后与临近原子发生了明显的s-s,p-p和d-d电子相互作用,增加了与临近原子之间的电荷密度,有利于Nb与合金原子的成键.这些由Nb掺杂所导致的NiTi电子结构和键合特征的变化均有利于促进Nb与合金原子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合金原子的迁移,有利于提高NiTi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金属间化合物 点缺陷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原文传递
Mg-Nd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灿 韩培德 +2 位作者 张璐 张彩丽 许并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0-594,共5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Mg-Nd二元合金中各种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其基态能量,并从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两方面研究了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金属间化合物结合能的绝对值随N...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对Mg-Nd二元合金中各种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其基态能量,并从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两方面研究了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金属间化合物结合能的绝对值随Nd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MgNd结合能的绝对值最大,而Mg12Nd结合能的绝对值最小。这表明在Mg-Nd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中,MgNd的结构最为稳定,而Mg12Nd的稳定性最差。这一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在Mg-Nd合金相图中并没有出现Mg12Nd相。另外,还对这些结构的电子态密度进行了计算,从电子结构的角度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Nd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相稳定性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双相Ti-Al-V金属间化合物层状组织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颖 朱静 蔡其巩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A062-A066,共5页
利用TEM微区衍射方法对Ti—47.5Al—2.5V(at.—%)金属间化合物(α_2+γ)双相层状组织的显微结构及晶体学取向关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运用180°和非180°旋转孪晶的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界面的结构模型,试提出α_2+γ双相... 利用TEM微区衍射方法对Ti—47.5Al—2.5V(at.—%)金属间化合物(α_2+γ)双相层状组织的显微结构及晶体学取向关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运用180°和非180°旋转孪晶的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界面的结构模型,试提出α_2+γ双相在α-Ti界面处形核、长大,形成以α_2/γ/γ_t/α_2或α_2/γ/α_2/γ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层状组织 钛铝合金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porous intermetallics:Synthesis mechanism,pore structure,and material properties 被引量:4
12
作者 Yao Jiang Yuehui He Haiyan G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5期89-104,共16页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range ordered structure and combination of metallic and covalent bonds,showing intrinsic brittleness an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tability.The synthesis mecha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range ordered structure and combination of metallic and covalent bonds,showing intrinsic brittleness an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stability.The synthesis mechanism,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owder metallurgy porous intermetallic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rous materials,porous intermetallics have good thermal impact resistance,machinability,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imilar to metals,as well as good chemical corrosion resistance,rigidity and high-temperature property similar to ceramics.The mechanisms of preparation and pore formation of porous intermetallics mainly include four aspects:(1)the physical process based on the interstitial space between the initial particles and its evolution in the subsequent procedures;(2)the chemical combus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violent reaction between the initial powder components;(3)the reaction kinetics proces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usion rates of elements;(4)the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hase densities.The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to the pore structure description for porous intermetallics include mainly overall porosity,open porosity,permeability,maximum pore size,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ortuosity factor.In terms of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ous intermetallics,three-dimensional pore morphology scanning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eal the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s.The research on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orous intermetallics mainly focuses on 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activity,generalized oxidation resistivity at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corro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which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porous materials.In the fiel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rous intermetallics,it is expected to expand their applications by further reducing the pore size to the nanoscale level to improve the filtration accuracy or in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 Porous material Preparation mechanism Pore structure Materi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3003-H16铝合金卷材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旭东 祖立成 +3 位作者 王飞 张新宇 陈金生 秦俊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5,共10页
利用热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方法研究了3003-H16铝合金卷材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晶粒尺寸、二次枝晶间距和金属间化合物尺寸从铸锭心部至铸锭表层逐渐减小。当均匀化温度为590℃时,α-Al_(6)晶体内析出细... 利用热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方法研究了3003-H16铝合金卷材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晶粒尺寸、二次枝晶间距和金属间化合物尺寸从铸锭心部至铸锭表层逐渐减小。当均匀化温度为590℃时,α-Al_(6)晶体内析出细小颗粒状的Al_(6)Mn;随均匀化温度的提高,颗粒状析出相不断溶解并促进针棒状析出相长大;当均匀化温度为640℃时,针棒状析出相开始溶解,至650℃时完全溶解。金属间化合物Al_(6)(Fe, Mn)和Al_(6)Mn随均匀化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圆滑球化,部分Al_(6)(Fe, Mn)在均匀化过程中转变为Al_(6)(Fe, Mn)Si。3003铝合金热轧卷材的晶粒组织在厚度方向上存在不均匀性,冷轧和中间退火后有所改善。3003铝合金卷材中的化合物沿轧制方向成行排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其中大尺寸化合物的比例随加工率的增大逐渐降低。均匀化可以改善3003铝合金的成分和组织均匀性,改善合金的塑性。变形加工在提高3003铝合金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合金的塑性。中间退火过程中纤维状的变形组织转变为再结晶组织,消除了硬化现象,合金的塑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均匀化 析出相 变形加工 晶粒组织 再结晶
原文传递
Ce浓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永和 乔英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058-22061,共4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 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 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性能提供理论基础。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掺入使TiAl内部轨道杂化作用增强,共价性增强,成键方向性增加,硬度提高。Ce原子与Ti、Al原子之间成离子键,离子性增强,延性提高。随着Ce掺杂浓度的提高,TiAl延性和硬度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元素 电子结构
下载PDF
ZrX_(3)(X=Os,Ir,Pt,Hg)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质与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
15
作者 熊明姚 杨淑敏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采用QUANTUM ESPRESSO和ElaStic软件包计算了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包括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弹性常数(C_(11)、C_(12)和C_(44))、体积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维氏硬度(H_(V))、各向... 采用QUANTUM ESPRESSO和ElaStic软件包计算了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包括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弹性常数(C_(11)、C_(12)和C_(44))、体积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维氏硬度(H_(V))、各向异性指数(A^(U))、横向声速(v_(t))、纵向声速(v_(l))、平均声速(v_(m))和德拜温度(Θ_(D))。力学稳定性判据表明,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性能稳定。计算各向异性指数的结果表明,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各向异性指数分别为0.53,0.48,0.23和0.30。从Pugh标准来看,ZrX_(3)(X=Os,Pt,Hg)三种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韧性,而ZrIr_(3)表现出脆性。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维氏硬度分别为8.69、18.60、9.88和4.47 GPa。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德拜温度分别为330.33、406.09、322.72和189.67 K。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均表明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金属特性。通过电荷密度分布图分析了ZrX_(3)(X=Os,Ir,Pt,Hg)四种金属间化合物的电荷密度分布情况以及各个原子间的成键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弹性性质 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ubmerged arc brazing tin-based babbit 被引量:2
16
作者 Zhou Fangming Li Jing +1 位作者 Xu Donghao Shi Mingxiao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9年第2期45-49,共5页
The submerged arc braz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nect the tin-based babbit alloy with the steel matrix.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bmerged arc brazed Babbitt interfac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Q235 B steel was analyzed ... The submerged arc braz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nect the tin-based babbit alloy with the steel matrix.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bmerged arc brazed Babbitt interfac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Q235 B steel was analyzed by OM,SEM and EDS and the hardness properties of the joint interface layer were tested by MH-5 microhardness tester.the result of research shows that a layer of canine-shaped intermetallic compound with uneven thickness is formed at the interface,and the thickness is 10-20 μm.The interface layer includes two kinds of compound layers,namely the Fe Sn layer near the side of the steel substrate and FeSn layer near the side of the babbit.During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 process,Fe atoms in the steel matrix dissolve into the liquid babbit alloy and form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t the interface.The farther from the interface,the lower the Fe atom concentration.The growth of Gibbs free energy of Fe Sn is lower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above 780.15 K,and th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is much higher than 780.15 K,moreover th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of Fe Sn is higher.Therefore,in the subsequent cooling process,Fe Sn is first precipitated from the interface near the side of steel matrix and then FeSn is precipitated from the interface near the side of babbit alloy.Microhardness test showed that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laye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hardness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ased BABBITT alloy SUBMERGED arc brazing interfacial structur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hardness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Mg by Al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hydrogenation behavior of La_2Mg_(17) 被引量:2
17
作者 ZHANG Qing' an WANG Changchun SI Tingzh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7-351,共5页
The effect of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Mg by A1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La2Mg17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EMgl7 phase disappears after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Mg by Al. The LaE(Mgo.gAl... The effect of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Mg by A1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La2Mg17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EMgl7 phase disappears after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Mg by Al. The LaE(Mgo.gAl0.1)17 alloy contains La(Mg,AI)12 and La(Mg,Al)2. Further increasing the Al content, the La2(Mg0.8Al0.2)17 alloy consists of La(Mg,Al)12, La(Mg,Al)2, and Mg. The La(Mg0.93Al0.07)12 phase in the La2(Mg0.9Al0.1)17 alloy crystallizes with the ThMn12-type structure in space group 14/mmm (No. 139). The lattic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o be a = 1.03246(7) nm and c = 0.59410(6) nm. In the ThMn12-type structure, AI atoms occupy 8f site but the A1 content is limited. Moreover, the hydrogenation character- istics have also been compared. La2Mgl7 decomposes into LaH3 and MgH2 under hydrogen, but the La(Mgo.93Alo.o7)12 phase can be hydrogenated into LaH3, MgH2, and La3Al11 at 47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rystal structure hydrogenation characteristic X-ray diffraction
下载PDF
YFe_(10)Si_2晶体结构和磁结构中子衍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艳杰 李峻宏 +2 位作者 成之绪 陈娜 杜红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00-103,共4页
在室温下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名义成分为YFe10Si2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采用Rietveld方法对衍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样品由ThMn12型YFe10.2Si1.8和α Fe(Si)两相组成。在YFe10.2Si1.8中大部分Si原子占据8f晶位,其... 在室温下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名义成分为YFe10Si2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采用Rietveld方法对衍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样品由ThMn12型YFe10.2Si1.8和α Fe(Si)两相组成。在YFe10.2Si1.8中大部分Si原子占据8f晶位,其余进入8j晶位,Si原子不进入8i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衍射 金属间化合物 晶体结构 磁结构
下载PDF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MgB_2超导材料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祖昌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5年第5期40-43,共4页
2000年10月日本科学家发现了新型金属间化合物MgB2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Tc为39K,在非铜氧化物块状超导体中最高〔1〕,具有广阔应用前景,MgB2的发现立即使其成为当前超导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侧重从材料角度论述MgB2的晶体结构、应用上的... 2000年10月日本科学家发现了新型金属间化合物MgB2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Tc为39K,在非铜氧化物块状超导体中最高〔1〕,具有广阔应用前景,MgB2的发现立即使其成为当前超导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侧重从材料角度论述MgB2的晶体结构、应用上的优点和主要制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晶体结构 气相沉积
下载PDF
Nb掺杂对TiO_2/NiTi界面电子结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红丽 赵新青 宫声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794-7799,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Nb掺杂对TiO2/NiTi界面电子结构的影响.体系生成能的计算结果表明,4种TiO2/NiTi界面结构中,NiTi中Ti原子和TiO2中O原子相邻的界面,即Ti/O界面的生成能最大,结构最稳定.在Ti/...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Nb掺杂对TiO2/NiTi界面电子结构的影响.体系生成能的计算结果表明,4种TiO2/NiTi界面结构中,NiTi中Ti原子和TiO2中O原子相邻的界面,即Ti/O界面的生成能最大,结构最稳定.在Ti/O界面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态密度、电荷分布以及集居数的计算结果均表明:Nb原子取代界面上的Ti原子后,界面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且界面附近的基体和氧化层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加,有利于促进NiTi合金抗氧化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金属间化合物 TiO2/NiTi界面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