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48
1
作者 水中和 潘智生 +1 位作者 朱文琪 詹必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再生混凝土集料 ( RC集料 )和一种花岗岩集料配制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尤其是集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的某些结构细节。结果表明 ,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特征与集料的密实程度有关 ,过于密实 (天然集料 ...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再生混凝土集料 ( RC集料 )和一种花岗岩集料配制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尤其是集料和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的某些结构细节。结果表明 ,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特征与集料的密实程度有关 ,过于密实 (天然集料 )和过于疏松 (低标号混凝土 )的集料可引起界面区的多孔性或聚集粗大颗粒的水化产物 ,而适中密实程度的集料可形成较为密实的界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集料 微观结构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老混凝土中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ITZ)(Ⅰ)——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 被引量:45
2
作者 水中和 万惠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23,74,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 (EPXM)和电子能谱仪 (EDXA)对骨料颗粒和水泥浆体界面过渡区 (ITZ)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老混凝土中骨料 -水泥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成份分布。结果表明 ,老混凝土由于成熟度高 ,其 ITZ中...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 (EPXM)和电子能谱仪 (EDXA)对骨料颗粒和水泥浆体界面过渡区 (ITZ)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老混凝土中骨料 -水泥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成份分布。结果表明 ,老混凝土由于成熟度高 ,其 ITZ中水化物十分丰富 ,密实度高。ITZ内部和外部的水化产物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 ,表现在 Ca、K和 Fe等元素富集于 ITZ,而 Si元素在此区域的含量相对较低。对于特定的元素或物质在 ITZ中的富集现象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微观结构 itz 骨料颗粒 水泥浆体 富集现象
下载PDF
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陈惠苏 孙伟 Stroeven Piet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62,共12页
从力学性能、传输性能和收缩性能3个角度阐述了界面过渡区(ITZ)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其中力学性能主要从强度、刚度以及断裂力学性能3个方面,传输性能主要从扩散性能与渗透性能2个方面进行考虑.探讨了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有关界面研... 从力学性能、传输性能和收缩性能3个角度阐述了界面过渡区(ITZ)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其中力学性能主要从强度、刚度以及断裂力学性能3个方面,传输性能主要从扩散性能与渗透性能2个方面进行考虑.探讨了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有关界面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界面过渡区 混凝土 收缩性能 刚度 力学性能 强度 渗透性能 研究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孔结构及微观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49
4
作者 石妍 杨华全 +2 位作者 陈霞 李响 周世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基于RapidAir和MAP-BEI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分别以玄武岩、砂岩和灰岩为人工骨料的大坝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及界面特征.结果表明:配合比一定时,灰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多,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最小;砂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少,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 基于RapidAir和MAP-BEI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分别以玄武岩、砂岩和灰岩为人工骨料的大坝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及界面特征.结果表明:配合比一定时,灰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多,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最小;砂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少,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最大,工程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界面Ca(OH)2的富集程度受骨料化学属性及物理性能(如长期吸水率)影响.上述3种骨料-浆体界面Ca(OH)2的富集程度为砂岩>玄武岩>灰岩,界面过渡区厚度为砂岩>灰岩>玄武岩,砂岩界面性能最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种类 大坝混凝土 孔结构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ITZ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万惠文 徐金龙 +1 位作者 水中和 姜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9-32,共4页
采取降低水灰比 ,掺入适量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对再生集料表面进行处理等措施 ,通过 SEM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 (ITZ)的结构与性质。试验结果显示 :降低水胶比 ,掺入 2 0 %的粉煤灰和 2 .5 %高效减水剂 (对水泥 ) ,可使再生混凝土... 采取降低水灰比 ,掺入适量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对再生集料表面进行处理等措施 ,通过 SEM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 (ITZ)的结构与性质。试验结果显示 :降低水胶比 ,掺入 2 0 %的粉煤灰和 2 .5 %高效减水剂 (对水泥 ) ,可使再生混凝土 ITZ结合更加紧密 ,抗压强度得以提高。在同样条件下 ,采用 1% PVA溶液处理过的再生集料 ,有利于提高新拌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表面处理
下载PDF
骨料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董芸 杨华全 +1 位作者 张亮 林育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显微硬度(MH)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手段对砂岩、锈染砂岩、锈面砂岩、板岩及大理岩骨料界面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以上几种骨料的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显微硬度(MH)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手段对砂岩、锈染砂岩、锈面砂岩、板岩及大理岩骨料界面特性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以上几种骨料的界面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不同骨料界面区微结构相差很大,不同骨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影响了界面区水化产物的数量、形态、尺寸和生长发育特性;骨料的界面区显微硬度与界面区钙硅比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钙硅比越大则界面显微硬度越低;大理岩混凝土的起裂强度明显低于砂岩、板岩和锈染砂岩混凝土,且相同荷载条件下,大理岩混凝土的裂纹面积远高于其他骨料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界面特性 CT技术 显微硬度 钙硅比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不均匀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露一 郑志河 +1 位作者 邵慧权 范鹏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114,共4页
在新拌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混凝土内部的微泌水效应和宏观泌水作用会对处于不同位置的骨料周围区域内产生水分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界面过渡区的均匀性。利用显微硬度测试技术研究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不均匀特性。结果表明,单骨料上... 在新拌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混凝土内部的微泌水效应和宏观泌水作用会对处于不同位置的骨料周围区域内产生水分的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界面过渡区的均匀性。利用显微硬度测试技术研究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不均匀特性。结果表明,单骨料上、下以及侧面等不同界面处显微硬度值存在较大差别,其中上界面显微硬度值最大。表层骨料周围界面过渡区宽度略大于内部骨料界面过渡区;硅灰的掺加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不均匀性 显微硬度 硅灰
下载PDF
纳米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文贵 龙初 +1 位作者 罗智予 黄政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5-691,786,共8页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进行了裂纹演变规律和不同掺量的纳米硅溶胶、纳米碳酸钙改性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仪实时观测了不同水灰比(mW/mC=0.4,0.5和0.6)和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单轴受压加载过程中的裂纹开展信息,对... 对再生骨料混凝土(RAC)进行了裂纹演变规律和不同掺量的纳米硅溶胶、纳米碳酸钙改性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仪实时观测了不同水灰比(mW/mC=0.4,0.5和0.6)和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单轴受压加载过程中的裂纹开展信息,对不同纳米材料改性的RAC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并对其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AC的受压破坏大多为新老界面过渡区破坏,裂纹往往最先由此处开展,具体开裂位置取决于新老砂浆的相对强度;裂纹围绕再生骨料周边逐步向四周扩展和贯通,最终导致试块纵向劈裂破坏;纳米硅溶胶能够很好地改善RAC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提高RAC抗压强度,而纳米碳酸钙难以进入RAC的界面过渡区,很难有效改善界面孔结构,因此未能明显提高RAC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纳米材料 破坏机理 裂纹演变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再生粗集料混凝土界面微观结构的发展规律 被引量:18
9
作者 耿欧 陈辞 +2 位作者 顾荣军 郑靖靖 柴博士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分别制作相同配合比的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养护龄期为3,7,14,28d时,将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切割,取样,然后对其内部不同界面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同时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观察... 分别制作相同配合比的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在养护龄期为3,7,14,28d时,将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切割,取样,然后对其内部不同界面微观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测;同时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观察了加载后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内部裂纹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各个界面过渡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过渡区发展相对缓慢;再生粗集料中老砂浆新砂浆界面发展较快,老砂浆与新砂浆结合较好;再生粗集料中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为混凝土浇筑前已存在的界面,并且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微裂缝.再生粗集料混凝土3d抗压强度略高于普通混凝土,7,14,28d抗压强度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荷载作用下,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内部裂纹主要分布在天然粗集料新砂浆界面以及天然粗集料老砂浆界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集料混凝土 界面微观结构 界面过渡区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纳米改性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多尺度表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晶 王彬彬 赵思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从多尺度综合研究了纳米SiO_2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主要测试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抗压、抗折强度,在微观尺度上,采用纳米压痕对其界面过渡区进行了压痕模量及其频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 从多尺度综合研究了纳米SiO_2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主要测试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抗压、抗折强度,在微观尺度上,采用纳米压痕对其界面过渡区进行了压痕模量及其频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O_2后,无论水泥石还是混凝土,其早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尤为明显;纳米改性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缺陷显著减少,且形成了更高密度的C-S-H凝胶相,使其压痕模量与水泥石的压痕模量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纳米SIO2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下载PDF
骨料含量和界面区体积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双喜 韩震 +2 位作者 魏星 魏永起 喻乐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7,共7页
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界面区和砂浆所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混凝土粗骨料随机模型.把模型导入COMSOL软件,通过设定不同骨料含量和界面区体积,来探究这2种因素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影响.首先借助试验设计方法验证了... 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界面区和砂浆所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混凝土粗骨料随机模型.把模型导入COMSOL软件,通过设定不同骨料含量和界面区体积,来探究这2种因素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影响.首先借助试验设计方法验证了所建立的随机模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而确定了其模拟精度,并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随后展开了骨料含量和界面区体积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的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受骨料含量和界面区体积的影响;骨料含量的增加抑制了氯离子的扩散性能,表现为骨料的曲折效应;界面区体积的增加加速了氯离子的扩散性能,表现为界面效应;随着骨料含量的增加,界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含量 界面区 氯离子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细观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晓琴 杨名超 +2 位作者 肖明 程瑾俊 孙辅皓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10-1416,共7页
为了研究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SCC单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型,进行了不同骨料形状、不同骨料占比和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不同强度下单轴压缩模拟... 为了研究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SCC单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型,进行了不同骨料形状、不同骨料占比和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不同强度下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建立SCC离散元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其裂纹的产生、发展和破坏过程;不规则骨料颗粒比圆形骨料颗粒试件更能反映真实骨料分布,碎石骨料抗压强度更接近室内试验;ITZ强度对试件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ITZ强度大于砂浆强度80%时,试件抗压强度基本不受ITZ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细观模拟 离散元 单轴压缩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轻集料吸水率对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高展 魏琦 +1 位作者 丁庆军 张晓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0-724,共5页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硅谱(29Si NMR)和显微硬度计,定量表征了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水化硅酸钙(C-S-H)凝胶聚合度和力学性能,研究了轻集料吸水率对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力学性能和C-S-H凝胶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以此验证了预湿轻...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硅谱(29Si NMR)和显微硬度计,定量表征了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水化硅酸钙(C-S-H)凝胶聚合度和力学性能,研究了轻集料吸水率对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力学性能和C-S-H凝胶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以此验证了预湿轻集料的内养护效应.结果表明: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C-S-H凝胶聚合度和显微硬度均高于水泥石基体;轻集料吸水率越大,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C-S-H凝胶聚合度和显微硬度越高,预湿轻集料的内养护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集料 吸水率 界面区 显微硬度 C-S-H凝胶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GO-RC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凯 马浩辉 +1 位作者 杨丰硕 赵庭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0-238,共9页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氧化石墨烯(GO)对再生混凝土(RC)界面过渡区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骨料新砂浆和新砂浆旧砂浆2个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历1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氧化石墨烯再生混凝土(GO-RC)和普通...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氧化石墨烯(GO)对再生混凝土(RC)界面过渡区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骨料新砂浆和新砂浆旧砂浆2个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历1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氧化石墨烯再生混凝土(GO-RC)和普通再生混凝土(ORC)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GO在水化过程中的凝结核效应,提高了再生混凝土在各界面过渡区内高密度水化产物的数量,高密度水化硅酸钙的体积分数较ORC提高了7.02%~14.10%;界面过渡区内弹性模量提高了14.79%~17.74%,硬度提高了42.11%~60.80%.GO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抗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再生混凝土 冻融循环 界面过渡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混凝土重力坝宏细观断裂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卿龙邦 喻渴来 徐东强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02,共9页
基于经典的混凝土重力坝模型实验,将裂缝扩展区看作细观非均匀材料,建立了大坝宏细观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大坝断裂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裂缝扩展全过程的外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以及裂缝扩展路径,进而研究了骨... 基于经典的混凝土重力坝模型实验,将裂缝扩展区看作细观非均匀材料,建立了大坝宏细观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大坝断裂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裂缝扩展全过程的外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以及裂缝扩展路径,进而研究了骨料分布以及骨料含量对裂缝扩展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裂缝扩展全曲线与实验结果对比较好;不同骨料分布对峰值荷载及裂缝扩展路径影响较小,但对裂缝扩展全曲线的下降段影响较大,骨料体积含量为60%、80%两组模型的裂缝扩展路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扩展有限元 裂缝扩展 细观 界面过渡区
原文传递
用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的三相格构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建军 周欣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讨论了用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的三相格构模型.通过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并应用梁单元三角形网格,提出了预测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地考虑了混凝土中骨料、水泥浆基体和界面分布的基础上,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相应的... 讨论了用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的三相格构模型.通过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并应用梁单元三角形网格,提出了预测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合理地考虑了混凝土中骨料、水泥浆基体和界面分布的基础上,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良好吻合.另外,基于该模型,可分析界面层厚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混凝土相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性模量 三相格构模型 界面过渡区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骨料品种对混凝土界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杰 董芸 杨华全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基于显微硬度(MH)、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灰岩、玄武岩、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对混凝土界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灰岩>砂岩>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基于显微硬度(MH)、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等各种微细观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灰岩、玄武岩、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对混凝土界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灰岩>砂岩>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砂岩和灰岩是各种骨料中活性最强的,骨料不仅吸附大量离子,也释放离子,表明砂岩和灰岩骨料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种类 混凝土 界面性能 界面过渡区
下载PDF
钢纤维补偿收缩再生混凝土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伟 葛进进 +1 位作者 方张平 张阳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89-2794,共6页
利用钢纤维和膨胀剂制备补偿收缩再生混凝土,采用力学试验、SEM和变形测试等方法,对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和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时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长,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呈现先... 利用钢纤维和膨胀剂制备补偿收缩再生混凝土,采用力学试验、SEM和变形测试等方法,对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和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时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长,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劣化变化规律;再生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改善混凝土试件的破坏特征;利用膨胀剂水化反应产物的填充效应,提高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降低再生混凝土的自收缩,钢纤维和膨胀剂两者同时掺入再生混凝土中,可以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钢纤维 膨胀剂 界面过渡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荃 詹炳根 +2 位作者 杨磊 周万良 孙道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9-552,共4页
文章通过研究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与组成来分析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外加KOH条件下内掺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制作混凝土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用砂浆棒方法测定了混凝土的膨胀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用... 文章通过研究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与组成来分析粉煤灰抑制ASR的机理。外加KOH条件下内掺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制作混凝土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用砂浆棒方法测定了混凝土的膨胀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界面过渡区的形貌;用能谱分析(EDXA)测定了C-S-H凝胶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粉煤灰的掺入对ASR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粉煤灰与Ca(OH)2及水泥熟料水化生成的高Ca/Si比的C-S-H凝胶发生二次火山灰反应,消耗了大量的Ca(HO)2,同时生成大量低Ca/Si比的C-S-H凝胶,提高了对孔溶液中Na+和K+的吸收,降低了孔溶液中碱的质量浓度,从而起到抑制AS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硅酸反应(ASR) 界面过渡区 粉煤灰 C-S-H凝胶
下载PDF
基于材料试验和细观模型的混凝土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敏飞 封坤 +2 位作者 肖明清 郭文琦 周坤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1-809,共9页
基于材料试验和细观模型,以球体和椭球体模拟粗骨料,以薄壳模拟界面区,建立三维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研究了压力水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细观模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压力水在混凝土内渗透过程中的局部特征和总体规律,展现... 基于材料试验和细观模型,以球体和椭球体模拟粗骨料,以薄壳模拟界面区,建立三维混凝土三相细观模型,研究了压力水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细观模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压力水在混凝土内渗透过程中的局部特征和总体规律,展现了由于骨料随机分布所导致的“曲折效应”、“稀释效应”和“界面效应”;随着骨料体积分数的增加,以上3种效应被同时放大,骨料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应综合考虑3种效应的影响;在骨料形状、骨料体积分数和界面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有效渗透系数与砂浆的渗透系数呈正比例关系;混凝土试件侧面防水措施不足所导致的边界效应使得抗渗高度法试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根据试件模具的尺寸误差、拟加水压值来确定边界防水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渗性 三维细观模型 界面区 抗渗高度法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