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己二酸扩链改性聚醚的破乳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家业 陈和平 王晓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8-53,共6页
以己二酸为扩链剂对DA10聚醚进行了改性 ,并用渤海原油对改性产物进行破乳评价 ,然后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行了跟踪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最后通过测定原料与产物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研究了扩链产物的破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改性... 以己二酸为扩链剂对DA10聚醚进行了改性 ,并用渤海原油对改性产物进行破乳评价 ,然后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行了跟踪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最后通过测定原料与产物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研究了扩链产物的破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破乳剂的脱水性能明显增大 ,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 ,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油田化学剂 破乳剂 界面张力 己二烯 扩链改性 聚醚 破乳性能 结构
下载PDF
沈84-安12块调剖剂与驱油剂配伍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树霞 卢祥国 +2 位作者 王荣键 李强 张吉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针对辽河油区沈84块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特点,运用室内实验方法与物理模拟手段,考察了Cr3+对二元复合体系粘度、界面张力和阻力系数等特性的影响,其目的是评价Cr3+聚合物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以及Cr3+在改善二元... 针对辽河油区沈84块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特点,运用室内实验方法与物理模拟手段,考察了Cr3+对二元复合体系粘度、界面张力和阻力系数等特性的影响,其目的是评价Cr3+聚合物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以及Cr3+在改善二元复合体系性能方面作用。结果表明,Cr3+的加入对二元复合体系粘度和界面张力影响不大,但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却明显增加。这不仅显示出Cr3+聚合物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间良好的配伍性,还表明Cr3+可以使聚合物溶液在沈84块油田地质条件下形成"分子内"交联体系。该体系注入油藏后可达到增大流动阻力、增加注入压力的目的,对改善二元复合体系增油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Cr3+聚合物凝胶 粘度 界面张力 流动特性 配伍性 沈84-安12块
下载PDF
白油乳状液稳定性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靖 罗觉生 +1 位作者 王昌军 吴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531,共7页
乳状液的微观特征影响着油包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室内选用3#白油、26%CaCl_(2)水溶液、JH主辅乳化剂,采用超声分散乳化方法,配制得到油包水型白油乳状液。采用显微图像技术,研究了JH主辅乳化剂加量、油水... 乳状液的微观特征影响着油包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能。室内选用3#白油、26%CaCl_(2)水溶液、JH主辅乳化剂,采用超声分散乳化方法,配制得到油包水型白油乳状液。采用显微图像技术,研究了JH主辅乳化剂加量、油水比、有机土对白油乳状液微观特性的影响;以油水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以及界面扩张粘弹性等为参数分析了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结果表明:JH主辅乳化剂配比为4∶1,加量为4%,油水比为80∶20时,白油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呈球形液珠,直径为3.31~12.93μm;油水界面张力为0.559 mN·m^(-1);JH主辅乳化剂形成的油水界面膜强度大,白油乳状液稳定性好;有机土与JH主辅乳化剂的协同作用使白油乳状液和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稳定性 乳化剂 界面张力 微观特征 油基钻井液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相互作用对河间油藏油水界面张力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小兰 李华斌 +2 位作者 程柯扬 黄小会 乔林 《海洋石油》 CAS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任丘油田河间油藏油层及流体性质(90℃温度、矿化度为5 192.2 mg/L的采出水和5 682.6 mg/L的注入水、河间原油)的条件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石油磺酸盐CDS-1在有效浓度为0.01... 在任丘油田河间油藏油层及流体性质(90℃温度、矿化度为5 192.2 mg/L的采出水和5 682.6 mg/L的注入水、河间原油)的条件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石油磺酸盐CDS-1在有效浓度为0.01%-0.3%范围内,瞬时动态界面张力和平衡界面张力降低到10^-2mN/m数量级。向浓度为0.05%的CDS-1溶液中加入Na2CO3,瞬时动态界面张力和平衡界面张力变化不大,仍在10^-2mN/m数量级;与Na2CO3高浓度相比,当Na2CO3浓度为0.5%时,平衡界面张力和瞬时界面张力降低明显,瞬时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低至10^-3mN/m数量级。分别在浓度为0.05%的CDS-1溶液和0.5%Na2CO3/0.05%CDS-1二元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浓度在500-2 500 mg/L范围内)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M2500,瞬时动态界面张力和平衡界面张力无明显变化,仍在10^-2mN/m数量级。该实验结果为河间油藏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配方的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化学剂相互作用 界面张力特征
下载PDF
化学体系乳化性能和界面活性对渗流特征影响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士凯 施雷庭 +3 位作者 叶仲斌 袁晨阳 张虎 谭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为了厘清乳化性能和界面活性在化学体系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差异,分别采用乳化性能较弱、界面张力达10^(-3)mN/m的复合体系和乳化性能较强、界面张力达10^(-2)mN/m的复合体系进行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了两种体系的渗... 为了厘清乳化性能和界面活性在化学体系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差异,分别采用乳化性能较弱、界面张力达10^(-3)mN/m的复合体系和乳化性能较强、界面张力达10^(-2)mN/m的复合体系进行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了两种体系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乳化性能较强而界面活性较弱的复合体系,乳化性能较弱而界面活性较强的复合体系的油水相相对渗透率更大,等渗点偏右,残余油饱和度相对低4.4%;当驱替时间较长而达到高含水饱和度时,乳化性能较强而界面活性较弱的体系具有足够时间充分发挥乳化作用,具有更高的提高采收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乳化 复合体系 渗流特征 驱替时间
下载PDF
QH-1型填料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的应用──I.流体力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永华 郁威 +1 位作者 陈德宏 费维扬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通过对QH-1型扁环填料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中的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到了两相流动特性模型和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半经验关联式,并对QH-1型填料萃取塔连续相出口的夹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中,该填料仍... 通过对QH-1型扁环填料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中的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到了两相流动特性模型和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半经验关联式,并对QH-1型填料萃取塔连续相出口的夹带情况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中,该填料仍具有通量大、夹带少的优点,为该种填料在湿法冶金、医药、环保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H-1型 填料 界面张力 流体力学 化工过程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体系优化及转注时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芹 朱诗杰 施雷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聚合物驱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以及剩余油的启动难度,利用复合驱降低界面张力和流度控制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复配不同性能的复合体系进行室内驱油实验和转注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的流度控制能力和降低界面... 聚合物驱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以及剩余油的启动难度,利用复合驱降低界面张力和流度控制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复配不同性能的复合体系进行室内驱油实验和转注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的流度控制能力和降低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贡献比为1.2:1.0,利用水驱特征和不同节点后续水驱特征公式的差异,建立了快速判断聚合物驱后复合体系的最佳转注时机,即后续水驱阶段即将失效阶段转注复合体系时效果最佳;实验研究的条件下优化出的复合体系是以流度控制能力为主、降低界面张力范围是10^-1~10^-2 mN/m;聚合物驱结束后开始后续水驱0.14 PV是复合驱的最佳转注时机,适宜挖掘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二元复合驱 流度控制 界面张力 水驱特征 转注时机
下载PDF
最新变压器油IEC标准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萌 张金芳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2020年6月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最新的《电工液体—电力设备用矿物绝缘油》:IEC60296—2020标准(第5版),对IEC60296—2020标准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与2012年版(第4版)相比,第5版IEC60296标准有重大的技术变更,更加符合变压... 2020年6月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最新的《电工液体—电力设备用矿物绝缘油》:IEC60296—2020标准(第5版),对IEC60296—2020标准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与2012年版(第4版)相比,第5版IEC60296标准有重大的技术变更,更加符合变压器的技术进步。IEC60296—2020标准中增加了变压器油色号,界面张力和产气特性等技术指标,对变压器油中稠环芳烃(PCAs)的含量控制更为严格。与IEC60296—2020标准相比,中国GB2536—2011标准滞后17年,急需修订。就IEC60296—2020标准对变压器油的发展和对变压器油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几款符合IEC60296—2020标准的国产变压器油进行了介绍。IEC60296—2020标准的实施对促进国内变压器油技术与国际变压器油技术同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图0表3参考文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产气特性 稠环芳烃
下载PDF
稠油驱油体系乳化能力和界面张力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葛际江 王东方 +2 位作者 张贵才 蒋平 刘海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0-696,共7页
提出了定量表示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稠油难易程度的参数"乳化最小转速"。在55℃下测定了7种不同驱油剂与桩106-15-X18普通稠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和乳化最小转速,并对其中5种驱油剂-稠油体系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 提出了定量表示表面活性剂体系乳化稠油难易程度的参数"乳化最小转速"。在55℃下测定了7种不同驱油剂与桩106-15-X18普通稠油组成的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和乳化最小转速,并对其中5种驱油剂-稠油体系进行了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驱油剂-稠油体系乳化最小转速与其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没有对应性,而且,驱油剂-稠油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与其采收率也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乳化最小转速与采收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乳化最小转速的体系采收率高,即乳化能力高的体系驱油效果好,乳化能力低的体系驱油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油-水动态界面张力 乳化能力 乳化最小转速 驱油效果 稠油
下载PDF
全过程调剖技术与三元复合驱协同效应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永太 孔柏岭 李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702,718,共7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远高于聚合物驱技术,对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中国东部老油田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三元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时,出现明显的“低界面张力窜流”现象,导致三元复合体系渗流阻力系数小、注入压力低、产出... 三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远高于聚合物驱技术,对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中国东部老油田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三元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时,出现明显的“低界面张力窜流”现象,导致三元复合体系渗流阻力系数小、注入压力低、产出液聚合物浓度高的动态特征。以交联聚合物体系为调剖剂的化学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具有渗流阻力高、波及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克服和弥补低界面张力窜流现象,解决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的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全过程调剖技术和三元复合驱技术配套应用,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可以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取得优异的增油降水效果,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 全过程调剖 低界面张力窜流 阻力系数 动态特征
原文传递
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文祥 刘万林 张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2-475,共4页
采用仪器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比了BS(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无碱二元体系、碳酸钠弱碱三元体系和强碱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黏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表明,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且低于弱碱三元体系和强碱... 采用仪器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比了BS(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无碱二元体系、碳酸钠弱碱三元体系和强碱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黏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表明,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且低于弱碱三元体系和强碱三元体系;由于没有碱的加入,二元体系的黏度和黏弹性均高于两种三元体系。通过人造非均质岩心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可知,BS无碱二元体系的化学驱采收率比弱碱三元体系高2%(体积分数),比强碱三元体系高7.8%(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威森伯格数 黏弹性 二元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