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谋与胁迫:作为经济主体的媒体行为——基于新闻敲诈曝光的事件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金宇超
靳庆鲁
严青蕾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共22页
利用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曝光为准自然实验,本文研究媒体作为经济主体,可能存在与公司进行合谋,或中立的监督,抑或利用影响力对公司进行威胁等一系列自利行为.根据曝光日前的新闻报道,将公司分为与媒体"利益相关"组,被媒体...
利用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曝光为准自然实验,本文研究媒体作为经济主体,可能存在与公司进行合谋,或中立的监督,抑或利用影响力对公司进行威胁等一系列自利行为.根据曝光日前的新闻报道,将公司分为与媒体"利益相关"组,被媒体"利益攫取"组以及对照组.本文发现,市场在得知媒体的自利行为后,下调了"利益相关"公司组的评价,也对"利益攫取"组的判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上调.表现为曝光日"利益相关"("利益攫取")公司组平均为负(正)的市场反应.另外,在被媒体"利益攫取"的公司中,事件媒体所在地公司具有相对较小的事件日正向反应,甚至为负向反应,这说明被媒体威胁后,当地公司更可能妥协并与媒体"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合谋
利益攫取
新闻敲诈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价值创造还是私利攫取?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克兢
万清清
+1 位作者
杨国超
康艳玲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29,共26页
运用文本分析技术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数据库,从企业投资的视角出发考察反收购条款可能存在的价值创造假说和私利攫取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反收购条款的私利攫取假说成立,即设置反收购条款的企业管理层倾向于谋求“帝国建造”...
运用文本分析技术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数据库,从企业投资的视角出发考察反收购条款可能存在的价值创造假说和私利攫取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反收购条款的私利攫取假说成立,即设置反收购条款的企业管理层倾向于谋求“帝国建造”的过度投资而非享受“安逸生活”的投资不足;机制检验发现,反收购条款会加剧企业内部人控制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进一步地,当企业设置反收购效应较强条款、事前防御条款和巩固管理层职位条款时,反收购条款的私利攫取效应更为显著;在家族企业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存在价值创造效应,而在其他民营企业、股权分散企业或无实际控制人企业中设置的反收购条款却发挥着私利攫取效应.本文揭示了公司章程条款对实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路径,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推动公司治理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收购条款
企业投资
价值创造
私利攫取
内部人控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3
作者
肖继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在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转向注重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问题。而在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中 ,股权结构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证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以完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利益趋向效应
利益侵占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谋与胁迫:作为经济主体的媒体行为——基于新闻敲诈曝光的事件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金宇超
靳庆鲁
严青蕾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
出处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共2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012
71472114
+2 种基金
71625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630007)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21世纪报系新闻敲诈案的曝光为准自然实验,本文研究媒体作为经济主体,可能存在与公司进行合谋,或中立的监督,抑或利用影响力对公司进行威胁等一系列自利行为.根据曝光日前的新闻报道,将公司分为与媒体"利益相关"组,被媒体"利益攫取"组以及对照组.本文发现,市场在得知媒体的自利行为后,下调了"利益相关"公司组的评价,也对"利益攫取"组的判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上调.表现为曝光日"利益相关"("利益攫取")公司组平均为负(正)的市场反应.另外,在被媒体"利益攫取"的公司中,事件媒体所在地公司具有相对较小的事件日正向反应,甚至为负向反应,这说明被媒体威胁后,当地公司更可能妥协并与媒体"合作".
关键词
媒体
合谋
利益攫取
新闻敲诈案
Keywords
media
collusion
interest
grabbing
news
blackmail
分类号
F830.9 [经济管理—金融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价值创造还是私利攫取?
被引量:
9
2
作者
陈克兢
万清清
杨国超
康艳玲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出处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29,共2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802043,72141304,71702192,717720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8ZDA95,22ZDA031)
+3 种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22AGL013,21AGL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630006,20YJA790004)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B20084,B21038)
辽宁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项目(LN2019Q05)。
文摘
运用文本分析技术构建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数据库,从企业投资的视角出发考察反收购条款可能存在的价值创造假说和私利攫取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反收购条款的私利攫取假说成立,即设置反收购条款的企业管理层倾向于谋求“帝国建造”的过度投资而非享受“安逸生活”的投资不足;机制检验发现,反收购条款会加剧企业内部人控制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进一步地,当企业设置反收购效应较强条款、事前防御条款和巩固管理层职位条款时,反收购条款的私利攫取效应更为显著;在家族企业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存在价值创造效应,而在其他民营企业、股权分散企业或无实际控制人企业中设置的反收购条款却发挥着私利攫取效应.本文揭示了公司章程条款对实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路径,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推动公司治理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反收购条款
企业投资
价值创造
私利攫取
内部人控制
Keywords
anti-takeover
provisions
corporate
investment
value
creation
private-
interest
grabbing
insider
control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3
作者
肖继明
机构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摘
在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转向注重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问题。而在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中 ,股权结构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证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以完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利益趋向效应
利益侵占效应
Keywords
corporation
management
share
structure
interest
equalization
effect
interest
grab
effect.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6.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谋与胁迫:作为经济主体的媒体行为——基于新闻敲诈曝光的事件研究
金宇超
靳庆鲁
严青蕾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价值创造还是私利攫取?
陈克兢
万清清
杨国超
康艳玲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肖继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