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1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感知视角下的若干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再思考 被引量:86
1
作者 刘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近年来,不同类型大数据在地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者基于手机、社交媒体、出租车等数据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社会感知概念刻画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基于大量人的行为时空模式获取地理环境特征的的技术手段,该手段有助于重新... 近年来,不同类型大数据在地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者基于手机、社交媒体、出租车等数据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社会感知概念刻画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基于大量人的行为时空模式获取地理环境特征的的技术手段,该手段有助于重新审视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因而本文选择了空间分布和空间交互这两个基本地理概念以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这两个人文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展开讨论。大数据从微观个体和宏观群体两个层面同时感知空间分布和空间交互,可以定量分析其中的距离以及尺度效应。进而,由于小样本访谈人群和场所是定性研究的基础,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定量方法识别特定人群和场所并进行刻画,因此,社会感知手段为集成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构建混合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感知 空间分布 空间交互 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
原文传递
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研究综述 被引量:85
2
作者 陈露洁 徐式蕴 +4 位作者 孙华东 毕经天 宋瑞华 易俊 郭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97-2309,共13页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的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设备在多时间尺度下的交互作用,使得频率覆盖次同步、超同步、高频带的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问题逐渐凸显。该文将首先总结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的日益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设备在多时间尺度下的交互作用,使得频率覆盖次同步、超同步、高频带的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问题逐渐凸显。该文将首先总结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新特征,对谐振类和控制振荡类宽频振荡问题进行说明,然后对电力电子设备、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网络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对模态分析法、阻抗分析法等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性进行说明,最后提出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设备 宽频带振荡 振荡特征 动态交互作用 分析方法 振荡抑制
下载PDF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33
3
作者 肖晓春 林皋 迟世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4期123-130,共8页
针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中桩的分析模型、群桩效率和整个体系的分析方法等问题总结了其发展现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就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桩-土-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群桩效率 子结构法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交互分析方法和应用再论 被引量:58
4
作者 刘瑜 姚欣 +8 位作者 龚咏喜 康朝贵 施迅 王法辉 王姣娥 张毅 赵鹏飞 朱递 朱欣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3-1538,共16页
空间交互是理解地表人文过程的重要基础,与空间依赖一起共同体现了地理空间的独特性、关联性以及对嵌入该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空属性,因此对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为空间交互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使我... 空间交互是理解地表人文过程的重要基础,与空间依赖一起共同体现了地理空间的独特性、关联性以及对嵌入该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空属性,因此对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为空间交互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使我们在不同时空尺度感知和观察空间交互模式并对其动态演化特征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为揭示人类活动规律及区域空间结构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在探讨空间交互与地理空间模式关系的基础上,描述了利用地理大数据感知空间交互的方式和定量模型,介绍了空间交互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空间规划与交通、公共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大数据支持下空间交互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交互 大数据 模型 分析方法 应用 社会感知
原文传递
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秀丽 蒋晓 +1 位作者 赵丹琳 马凤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 目的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具身性进行研究,发现将具身认知引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的机会和意义;通过分析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并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结论具身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最本能的方式。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儿童的具身认知特性以及融合了物理实体和虚拟计算在内的复杂交互系统的特点。通过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儿童智能玩具的交互设计相结合,提出信息的多通道输入输出、交互行为的自然化和直觉化两个交互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儿童智能玩具 交互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交互设计方法在家具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唐蕾 林作新 张亚池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为了探索交互设计方法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基本方法、本质、目标、要素的层次展开了对比分析,剖析了交互设计与家具设计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交互设计方法在探究复杂行为,以及人—产品—环境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优势。将交互... 为了探索交互设计方法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基本方法、本质、目标、要素的层次展开了对比分析,剖析了交互设计与家具设计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交互设计方法在探究复杂行为,以及人—产品—环境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优势。将交互设计方法应用于家具领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方法 家具设计 适用性
下载PDF
两个密集频率成分重叠频谱的校正方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明 丁康 莫克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在离散频谱分析中当频率成分比较密集时,各频率成分的谱线相互重叠,产生干涉,使谱线的幅值和相位产生误差,此时无法直接使用比值校正法对频谱的幅值、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该文针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频率成分的密集频谱,分析了两个... 在离散频谱分析中当频率成分比较密集时,各频率成分的谱线相互重叠,产生干涉,使谱线的幅值和相位产生误差,此时无法直接使用比值校正法对频谱的幅值、频率和相位进行校正。该文针对具有两个相互重叠频率成分的密集频谱,分析了两个重叠频率成分在复频域的叠加情况,在不增加采样长度的条件下,通过向量分解和单频率成分的识别、校正方法,推导出其校正公式。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校正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对谱峰间距大于0.01个频率分辨率的两个有重叠干涉的频率成分进行精确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的校正,幅值误差小于0.02‰,频率误差小于0.00002个频率分辨率,相位误差小于0.003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频谱分析 密集频谱 谱线干涉 校正方法
下载PDF
边缘加劲板件有效宽厚比设计方法中的板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绪红 莫涛 +1 位作者 周期石 刘永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根据能量原理,建立了边缘加劲板件的弹性屈曲理论和卷边槽形截面薄壁构件的板组相关屈曲理论。通过屈曲理论分析,得到了非均匀受压边缘加劲板件的屈曲系数及其反映板组效应的约束系数,并将其引入新修订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本文根据能量原理,建立了边缘加劲板件的弹性屈曲理论和卷边槽形截面薄壁构件的板组相关屈曲理论。通过屈曲理论分析,得到了非均匀受压边缘加劲板件的屈曲系数及其反映板组效应的约束系数,并将其引入新修订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有效宽厚比设计方法中。本文介绍了50根冷弯薄壁型钢受压构件试验,并按修订后的规范方法进行了试件承载力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偏于安全。将考虑板组效应的有效宽厚比设计方法与国内外现行规范设计方法相比较,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加劲板件 有效宽厚比 板组效应 相关屈曲 能量法 型钢结构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与NO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清文 高宏 +3 位作者 黄昊 王义明 冯军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73-1375,共3页
Nanocrystalline TiO 2 particles fil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minent matrix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s due to its high biocompatiability, high protein loading and special binding ability. The direct elec... Nanocrystalline TiO 2 particles fil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eminent matrix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s due to its high biocompatiability, high protein loading and special binding ability.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of hemoglobin was achieved at nanosized TiO 2 film electrode, in which a well defined redox peak of hemoglobin could be observed. However, this peak decreased with the presence of NO, indica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hemoglobin was inhibited by the interation between hemoglobin and NO. While the further evidence revealed that such activity could be recovered after releasing NO from hemoglobin with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分子间相互作用 电化学方法 一氧化氮 纳米氧化钛涂层电极
下载PDF
CFG桩复合地基与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 被引量:20
10
作者 党昱敬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60,共8页
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通常将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结果与简化的倒楼盖法计算结果相比较,采用综合取值的设计方法,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性。通过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概念及机理的论述和探... 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通常将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结果与简化的倒楼盖法计算结果相比较,采用综合取值的设计方法,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性。通过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概念及机理的论述和探讨,并在已有实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和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原理进行分析,提出CFG桩复合地基与筏板基础设计时,按现有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理论并考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和土层厚度分布影响的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的改进方法。采用该改进方法对某实际工程的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该工程沉降观测值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共同作用 变形计算 改进方法
原文传递
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姜兆敏 王如云 黄金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7-450,共4页
对一维狭长半封闭水域中的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摄动方法求出了纯风暴潮增水ζS、天文潮增水ζT及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增水ζST的一阶近似解析表达式.通过三者表达式的分析,直观地讨论了浅... 对一维狭长半封闭水域中的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摄动方法求出了纯风暴潮增水ζS、天文潮增水ζT及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增水ζST的一阶近似解析表达式.通过三者表达式的分析,直观地讨论了浅水效应、非线性效应在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中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效应对增水水位起主要作用,非线性效应对增水的作用取决于波幅与水深比值的量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天文潮 非线性相互作用 摄动展开
下载PDF
物流一体化视角下城市群空间组织优化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8,41,共6页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组织 空间相互作用 熵值法
下载PDF
过渡区侧向喷流干扰的并行DSMC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梁杰 阎超 +1 位作者 杨彦广 杜波强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2-1018,共7页
在高空低密度环境,空间飞行器的控制面效率下降较快,反作用控制系统(RCS)作为改变飞行姿态或轨道的直接力系得到大量应用,为了精确预测高空RCS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效应,本文建立了直角与表面非结构网格混合结构的DSMC数值算法以及网格... 在高空低密度环境,空间飞行器的控制面效率下降较快,反作用控制系统(RCS)作为改变飞行姿态或轨道的直接力系得到大量应用,为了精确预测高空RCS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效应,本文建立了直角与表面非结构网格混合结构的DSMC数值算法以及网格自适应算法,保证了碰撞分子是在自适应后的亚网格内选取,提高了计算精度。采用静态随机负载平衡技术构建了并行DSMC代码,计算分析了不同压比条件下的三维平板模型侧向喷流与稀薄大气的干扰流场。计算的复杂流场结构和表面流动特征、分离长度与低密度风洞试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保持来流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喷流干扰区的分离长度及喷流透射高度随着喷流压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来流稀薄度的增加,来流对喷流的影响越来越弱,而喷流自身的影响区域却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干扰 流动分离 稀薄气体 DSMC方法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基于可用性理论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选 姚君 +1 位作者 牛伟鹏 刘志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索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以可用性理论为基础,分析用户对产品的知觉互动体验过程与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模块,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设计方法。结论可用性理论提供的用户与交互式产品之间知觉互动的思路,解决了传统认知互... 目的探索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方法。方法以可用性理论为基础,分析用户对产品的知觉互动体验过程与交互式产品的设计模块,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设计方法。结论可用性理论提供的用户与交互式产品之间知觉互动的思路,解决了传统认知互动方式带来的产品同质化弊端,使交互式产品的设计回归到关注用户与交互本身。通过设计实践检验,证实了基于可用性理论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性 知觉互动 产品设计 交互式产品 设计方法
下载PDF
Acoustic Calculation for Supersonic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新亮 傅德薰 +1 位作者 马延文 高慧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81-184,共4页
An approach which combines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with the Lighthill acoustic analogy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potential noise sourc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a Mach 2.25 flat plate boundary l... An approach which combines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with the Lighthill acoustic analogy theory is used to study the potential noise sourc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a Mach 2.25 flat plate boundary layer. The quadrupole sound sources due to the flow fluctuations and the dipole sound sources due to the fluctuating surface stress are obtained.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mation of the high shear layers leads to a dramatic amplification of amplitude of the fluctuating quadrupole sound 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quadrupole sound source, the energy of dipole sound sourc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relatively low frequency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nonliear interaction numerical method
下载PDF
Elastoplastic solutions for single piles under combined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s 被引量:16
16
作者 ZHANG Lei GONG Xiao-nan +1 位作者 YANG Zhong-xuan YU Jian-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16-222,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ingle piles under the combined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s, the solution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ubgrade reac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ultima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ingle piles under the combined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s, the solution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ubgrade reac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ultimate soil resistance was considered and the 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was assumed to be a constant.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ational program was developed using FORTRAN languag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btained solutions and the model test results was made to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obtained solution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bending momen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s and the pile length above ground, while decrease as the pile stiffness, the 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and the yielding displacement of soil increas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pile head condition controls the pile responses and the vertical load may cause the instability problem to the pile. In general,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pile responses independent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pile def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soil interaction combined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s ultimate resistance subgrade reaction method bendingmoment
下载PDF
CFD Investigations of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Using naoe-FOAM-SJTU Solver 被引量:14
17
作者 Jianhua Wang Decheng Wa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8年第3期443-458,共16页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includes the performance of ship resistance, seakeeping, propulsion, and maneuverability. It is a complex hydrodynamic problem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 With the purpose of direct...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includes the performance of ship resistance, seakeeping, propulsion, and maneuverability. It is a complex hydrodynamic problem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 With the purpose of directly 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a CFD solver named naoe-FOAM-SJTU is developed by the Computational Marine Hydrodynamics Lab(CMHL)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The solver is based on open source platform OpenFOAM and has introduced dynamic overset grid technology to handle complex ship hull-propeller-rudder motion system. Maneuvering control module based on feedback control mechanism is also developed to accurately simulate corresponding motion behavior of free running ship maneuver. Inlet boundary wavemaker and relaxation zone technique is used to generate desired waves. Based on the developed modules,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comput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several validation cases of free running ship maneuver in waves including zigzag, turning circle, and course keeping maneuv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benchmark data. Ship motions, trajectories, and other maneuvering parameters are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solver can be suitable and reliable in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Flow visualizations, such as free surface elevation, wake flow, vortical structures, are presented to explai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Large flow separation can be observed around propellers and rudd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RANS approach is not accurate enough for predicting ship maneuvering in waves with large flow separations an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 or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 computation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euvering in waves Overset grid method Hull-propeller-rudder interaction OPENFOAM naoe-FOAM-SJTU
下载PDF
基于生产工艺参数的橡胶沥青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小龙 李波 +1 位作者 刘祥 张正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0-645,共6页
为提高和改善橡胶沥青性能,探索不同生产工艺参数条件下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布氏黏度、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橡胶沥青黏度及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橡胶沥青黏... 为提高和改善橡胶沥青性能,探索不同生产工艺参数条件下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布氏黏度、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橡胶沥青黏度及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橡胶沥青黏度模型,并得到橡胶沥青最优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橡胶粉掺量是橡胶沥青黏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掺量越高,黏度越高;当温度较低时,橡胶沥青主要以物理反应为主,存在微弱的化学反应,而当温度较高时,橡胶沥青内部会发生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并在1 093.36cm-1和1 261.56cm-1处分别产生新的C—O—C和C—O—C官能团;相对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大分子含量(LMS)明显增大,温度越高、橡胶粉掺量越大,LMS也越高,而搅拌速率对其影响不明显,且LMS与橡胶沥青黏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 工艺参数 改性机理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蔡进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优良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意味着中国教... 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优良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意味着中国教育已进入从"低位"向"高位"发展的全面提高质量的"优质均衡"新阶段。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有质量的教育"必然要有"有质量的课堂"。而以"交往与对话"为核心的互动式教学,在激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等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体 互动式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崔铭伟 魏登峰 +5 位作者 高嘉喜 封子艳 易冬蕊 张书勤 张月明 曹学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5,共6页
目的建立低保守性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计算方法。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数值仿真方法,对含有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计算了轴向间距对带有相同腐蚀缺陷深度、长度,不同腐蚀缺陷深度、长度... 目的建立低保守性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计算方法。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数值仿真方法,对含有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计算了轴向间距对带有相同腐蚀缺陷深度、长度,不同腐蚀缺陷深度、长度,以及具有不同环向间距或不同轴向间距的交叉位置双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双腐蚀缺陷相互作用系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双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的计算中。结果当轴向间距超过一定数值时,双腐蚀缺陷因相互作用而消失,只有在轴向间距非常小或两轴向腐蚀接触时,双腐蚀缺陷才有可能达到或接近完全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范围内,双腐蚀缺陷的相互作用随轴向间距呈对数关系变化。当双腐蚀轴向投影完全重合时,腐蚀环向间距对双腐蚀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大;当双腐蚀轴向投影未完全重合时,环向间距对双腐蚀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当双腐蚀缺陷之间存在一定环向间距时,双腐蚀缺陷的相互作用随轴向间距先增大后减小。结论提出的相互作用系数概念能够解决交互影响双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的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腐蚀缺陷 剩余强度 非线性有限元法 完全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系数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