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 |
查明建
田雨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39
|
|
2
|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 |
冯建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3
|
|
3
|
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
冯建军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2
|
|
4
|
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 |
冯向东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3
|
|
5
|
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 |
杨春时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7
|
|
6
|
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 |
冯建军
尚致远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8
|
|
7
|
杨宪益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英译本《红楼梦》中的体现 |
张曼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46
|
|
8
|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
冯建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8
|
|
9
|
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
杨春时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10
|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 |
夏贵清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5
|
|
11
|
以尊重为核心的现代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
王守纪
杨兆山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0 |
35
|
|
12
|
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体间性 |
尹富林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0
|
|
13
|
走向“文化志”的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概念反思 |
张小军
木合塔尔.阿皮孜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4
|
|
14
|
临床判断:基于病人的真实世界 |
杜治政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7 |
31
|
|
15
|
语气词“哈”的情态意义和功能 |
崔希亮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9
|
|
16
|
师生关系:走向身体间性——师生主体间性的本体论建构 |
熊华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6
|
|
17
|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
李军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18
|
话语标记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探析 |
张博宇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
|
|
19
|
全纳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内涵和启示 |
丁勇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20
|
“否则”类连词的语法化梯度及其表现 |
曹秀玲
张磊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