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抗震计算时程分析法的计算要点 被引量:7
1
作者 孟宪建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6期65-66,共2页
介绍了时程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和计算步骤,并对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的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设计方法,以保证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关键词 时程分析法 结构抗震 层间位移 动力反应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永群 蒋利学 王卓琳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1,共8页
为评估不同年代多层砖房的抗震性能,根据构造柱设置情况将多层砌体结构分为5个抗震措施类别,以静力非线性方法为基础,并利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衡量不同破坏状态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性能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为考虑地震动的... 为评估不同年代多层砖房的抗震性能,根据构造柱设置情况将多层砌体结构分为5个抗震措施类别,以静力非线性方法为基础,并利用层间位移角作为衡量不同破坏状态的量化指标,提出基于性能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为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和结构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法生成200万个结构-地震动随机样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构层数、抗震措施、材料强度、抗震墙面积率等因素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层数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最大,材料强度、抗震措施和抗震墙面积率对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也有较大影响。基于易损性分析结果所建立的某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可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砌体结构 抗震措施 易损性 不确定性 层间位移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讨论与建议 被引量:8
3
作者 魏琏 王森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9,共5页
分析了我国JZ 102-79,JGJ 3-91,JGJ 3-2002,JGJ 3-2010等历次高规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规定限值的演变过程,对影响楼层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风荷载取值、是否考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是否考虑地下室、计算模型中一... 分析了我国JZ 102-79,JGJ 3-91,JGJ 3-2002,JGJ 3-2010等历次高规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规定限值的演变过程,对影响楼层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风荷载取值、是否考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是否考虑地下室、计算模型中一些假定和结构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等进行了讨论。在分析结构中上部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大部分是由结构构件底端转动引起的非受力位移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500的建议,并提出当采用阻尼器等减振措施满足舒适度要求时或考虑地下室竖向构件变形时层间位移角限值可适当放松的合理建议,可供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层间位移 受力层间位移 非受力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限值
原文传递
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受力与非受力层间位移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琏 王森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4,共7页
分析了层间位移角的内涵和组成,给出了弹性楼板假定下结构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板、斜柱、嵌固端等各种情况下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合两个工程案例,分析了竖向构件层间位移和受... 分析了层间位移角的内涵和组成,给出了弹性楼板假定下结构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板、斜柱、嵌固端等各种情况下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合两个工程案例,分析了竖向构件层间位移和受力层间位移沿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较大楼层的受力层间位移很小,由此可见,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主要目的实际上不是控制结构受力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高层建筑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合理取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说明,可供规范修订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层间位移 受力层间位移 非受力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限值
原文传递
既有规则多层砌体结构基于位移和延性的抗震性能评定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利学 王卓琳 +1 位作者 张富文 蒋璐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9,共8页
薄弱层剪切型破坏是规则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针对发生该类破坏的多层砌体结构,在非迭代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位移和弹塑性位移需求、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及其延性需求的计算公式。将... 薄弱层剪切型破坏是规则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针对发生该类破坏的多层砌体结构,在非迭代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位移和弹塑性位移需求、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及其延性需求的计算公式。将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及其延性需求与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可评定结构是否达到某抗震性能目标的要求,从而建立了规则多层砌体结构基于位移和延性的抗震性能评定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的规则多层砌体结构,"小震不坏"和"中震可修"的性能目标易于达到,而是否能达到"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水平;基于延性方法与基于强度方法的评定结果比较接近;一般当房屋层数为6层及以上、高宽比不小于1.8时,基于位移方法比基于延性方法要求更高,而当房屋层数为6层以下、高宽比小于1.8时,基于延性方法比基于位移方法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规则多层砌体结构 抗震性能评定 等效线性化方法 层间位移 位移延性系数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受力层间位移计算及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坤 史庆轩 +2 位作者 郭智峰 厉英强 王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6-92,共7页
通过分析剪力墙结构侧移模式及变形组成,将楼层位移分为受力层间位移及非受力层间位移,给出单片墙体受力层间位移弹性解析计算方法和剪力墙结构弹塑性阶段三种简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解析的方法分析剪力墙结构弹性阶段受力层间... 通过分析剪力墙结构侧移模式及变形组成,将楼层位移分为受力层间位移及非受力层间位移,给出单片墙体受力层间位移弹性解析计算方法和剪力墙结构弹塑性阶段三种简化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解析的方法分析剪力墙结构弹性阶段受力层间位移中剪切变形与弯曲变形的比重。分析单片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楼层处截面转角、层间位移、受力层间位移沿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剪力墙结构层间变形应以受力层间位移作为控制指标;层间位移计算中剪切位移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层间位移 受力层间位移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晓伟 苏明周 +3 位作者 石鲁 秦瑞 王迪涛 王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8-684,共7页
K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K-HSS-EBF)是指耗能连梁和支撑采用Q345钢,而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高强度钢(如Q460)。为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了5层、8层和12层算例,分别进行... K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K-HSS-EBF)是指耗能连梁和支撑采用Q345钢,而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高强度钢(如Q460)。为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了5层、8层和12层算例,分别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侧移分布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算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呈理想的渐进式梁铰屈服机构,并证明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钢框架 高强钢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多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法研究
8
作者 蒋家卫 荀郑 +1 位作者 赵凯 许紫刚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求解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均值与标准差是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工作。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间接计算结构在多地震动作用下均值响应的求解方法,即间接求解法(Indirectly Solution Average,ISA)。该方法以多地震动作... 求解多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均值与标准差是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工作。在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间接计算结构在多地震动作用下均值响应的求解方法,即间接求解法(Indirectly Solution Average,ISA)。该方法以多地震动作用下自由场响应均值为目标位移,采用倒三角荷载分布模式,经1次Pushover分析得到结构响应均值。采用ISA计算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调幅12个强度等级)下地铁车站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均值与标准差。将ISA计算结果与先进行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然后求取响应均值与标准差的直接求解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知2种方法得到的结构层间位移响应均值误差<2%,标准差误差基本<10%,验证了ISA计算精度,可为地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计算提供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 分析 地震动 地震易损性 层间位移
下载PDF
某站房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礼敏 钱基宏 张维嶽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对某站房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屋面和拱支撑的位移较大,屈服杆件集中在屋面,并且夹层结构层间位移超限,不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随后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了减震分析。对替换屋面杆件为阻尼器、在拱上支撑之间设置阻... 对某站房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屋面和拱支撑的位移较大,屈服杆件集中在屋面,并且夹层结构层间位移超限,不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随后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了减震分析。对替换屋面杆件为阻尼器、在拱上支撑之间设置阻尼器以及两者相组合的方式进行了比较。组合方式的减震效果最优。对25m夹层采用在端部柱间设置阻尼支撑的方式,层间位移减小显著,满足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层间位移 粘滞阻尼器 减震
原文传递
体育场看台结构设计中层间位移比浅析
10
作者 吴栾平 缪小春 +1 位作者 汤静 颜粟 《江苏建筑》 2016年第3期38-39,共2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GB 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3.4.3条及其条文说明,楼层位移比(或层间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4。在体育场看台设计中,计算软件显示,楼层位移比满足要求,层间位移比大于1.4,应判断为特别不规则...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GB 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3.4.3条及其条文说明,楼层位移比(或层间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4。在体育场看台设计中,计算软件显示,楼层位移比满足要求,层间位移比大于1.4,应判断为特别不规则结构。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位移比结果参数适合此类结构的判断依据,楼层位移比不适合此类结构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不规则结构 位移 层间位移 位移比 层间位移比
下载PDF
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RC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尧国皇 于清 郭明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41,57,共11页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建立了某30层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包括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建立了某30层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包括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塑性损伤演化。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地震波强度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了核心筒和楼板的损伤演化过程、框架应力和损伤发展过程、基底剪力时程曲线、楼层位移角包络曲线以及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能量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能够较为清晰地揭示这类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工作状态,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钢管混凝土框架-RC核心筒结构 塑性损伤演化 时程分析 基底剪力 层间位移
下载PDF
大震作用下高层不规则钢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金钊 高小旺 杨仁树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22-426,430,共6页
通过对不规则钢结构模型在多遇小震和大震作用下进行了三维和二维时程分析计算,并对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进行比较,提出大震作用下三维高层不规则规则钢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简化为二维平面结构计算的方法。
关键词 钢结构 弹塑性 地震 层间位移
下载PDF
剪力墙截断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杰 陈忠范 《山西建筑》 2007年第4期7-8,共2页
针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否可以不到顶的问题,通过ETABS软件建立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探讨了剪力墙截断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位移影响,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
下载PDF
局部肘节消能装置的减振机制分析及其优化控制
14
作者 兰炳稷 何浩祥 王宝顺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43,共12页
传统的肘节式位移放大机构可以增大阻尼器变形从而提高结构减振效率,但其需占据较大空间,且相关的基于小变形假设的位移放大系数理论公式不能反映放大系数时变特性,难以实现几何构造优化。为此,提出一种以黏滞阻尼器为阻尼元件的局部肘... 传统的肘节式位移放大机构可以增大阻尼器变形从而提高结构减振效率,但其需占据较大空间,且相关的基于小变形假设的位移放大系数理论公式不能反映放大系数时变特性,难以实现几何构造优化。为此,提出一种以黏滞阻尼器为阻尼元件的局部肘节消能装置,其具有占用空间小、布置灵活等特点。基于几何关系推导局部位移放大系数解析解,并对其进行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凸肘节消能装置的位移放大能力随下连杆与水平面夹角增大而增强,而局部凹肘节消能装置则与之相反;局部凸肘节消能装置的最优下连杆长度与装置高度之比位于[0.7,1.3]区间内,局部凹肘节消能装置的该比值约为0.7。根据改进D值法提出适用于框架结构的局部肘节消能装置层间位移放大系数计算方法。以消能装置在外部激励下最大侧移为基础,给出了针对层间位移放大系数的优化步骤,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局部肘节消能装置的可行性和几何优化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所提优化方法进行局部肘节消能装置设计,可有效增强其位移放大能力和振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振 肘节式位移放大机构 层间位移 位移放大系数 优化控制
原文传递
竹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继清 章丛俊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57-261,共5页
通过ANSYS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加支撑的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进行了支撑布置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布置支撑能够有效地减小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经过优化支撑布置后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我国规范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且经济效... 通过ANSYS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加支撑的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进行了支撑布置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布置支撑能够有效地减小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经过优化支撑布置后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我国规范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且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分析 竹结构 优化 层间位移角
原文传递
脉冲型地震动对隔震框架结构地震位移反应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安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52-456,共5页
脉冲型地震动有着不同于一般地震动的特征。采用Seismo Struct建立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模型,以集集地震中36条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隔震结构的支座位移、楼层最大位移、层间位移等位移反应,研究位... 脉冲型地震动有着不同于一般地震动的特征。采用Seismo Struct建立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模型,以集集地震中36条脉冲型地震动作为输入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了隔震结构的支座位移、楼层最大位移、层间位移等位移反应,研究位移反应与脉冲型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Arias强度、Housner强度、速度脉冲周期与自振周期的比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峰值速度PGV和强度类指标HI与隔震结构位移反应的相关程度显著,建议增加PGV为隔震框架结构抗震设计选用地震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框架 脉冲型地震 支座位移 层间位移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某高层建筑-箱型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17
作者 钱德玲 李英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0,共7页
文章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地震激励下的某超限高层建筑箱型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静力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确保其计算精度,并分别输入地震激励EL-centro波、Kobe波和... 文章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地震激励下的某超限高层建筑箱型基础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静力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确保其计算精度,并分别输入地震激励EL-centro波、Kobe波和上海人工波,分析箱型基础在不同激励下的层间位移、内力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箱基整体呈现出剪切变形模式,层间位移以底层为最大,轴力、剪力和弯矩也均是底层柱最大,因而箱基底层视为薄弱层;顶层由于围岩性质、上部结构嵌固以及地震耦合效应的影响,也容易成为薄弱部位;在地基-箱型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的刚度以及周围土体的约束,使箱基的整体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在设计地震加速度作用下其各个部位都能够处于正常工作的弹性阶段;箱基的中柱受到地震波耦合作用的影响要显著于边柱。分析结果为今后超限建筑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基础 ANSYS软件 动力响应 土-结构相互作用 层间位移 内力 薄弱层 抗震优化设计
下载PDF
内砖外加气块节能住宅地震反应分析
18
作者 邹卫 高连玉 《房材与应用》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内砖外加气砼砌块结构新体系融合了砌块墙和砖墙的双重优点,节能、经济、施工简单等。本文对七层内砖外加气砼砌块节能住宅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说明这类房屋可在地震区建造,应予大力推广。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体 地震反应 节能住宅
下载PDF
两层钢框架结构地震振动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展光 邵建华 刘汶津 《重庆建筑》 2021年第12期52-55,共4页
为了研究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该文设计制作了一个两层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3条地震波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钢框架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动力特性等力学性能。通过试验发现,钢框架在地震波作用下,整体性能保持良... 为了研究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该文设计制作了一个两层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3条地震波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钢框架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动力特性等力学性能。通过试验发现,钢框架在地震波作用下,整体性能保持良好;在加载的地震波加速度达到1.0g时,节点焊接处会出现明显裂缝;钢框架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应变随着地震波加载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底层的层间位移角都大于顶层,表明底层受地震影响更大;钢框架各构件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呈近似对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地震波 振动台 层间位移 应变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方法
20
作者 庄金钊 杨仁树 高小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根据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带刚性节点的十字型梁柱组合单元为计算模型,推导了钢框架结构构件内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sap2 0 0 0程序和有关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框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主... 根据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带刚性节点的十字型梁柱组合单元为计算模型,推导了钢框架结构构件内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sap2 0 0 0程序和有关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框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主要由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和在考虑P- Δ效应下的柱的变形2部分组成,其中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约70 %~75 % ,而考虑P- Δ效应下产生的柱变形约2 5 %~30 %。本文中推导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带有刚性节点的十字梁柱单元来计算钢框架的侧移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十字型梁柱 层间位移 P-Δ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