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族际通婚看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7-21,共5页
武陵地区的族际通婚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其族际通婚曲线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了该地区民族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族际通婚范围逐渐扩大、对象逐渐增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该地区民族关系由恶性循环逐渐向良性循环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 武陵地区 族际通婚 民族关系 演变过程
下载PDF
中国族际婚姻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中一 张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71,共11页
对比"五普"和"六普"中有关族际婚姻的数据,发现10年之间,55个少数民族族际婚姻的人口数上升了3.74%,但是平均每个民族的通婚民族个数下降了3%。多数少数民族通婚中的族际婚姻性别比有所上升,同时,族际通婚的少数民... 对比"五普"和"六普"中有关族际婚姻的数据,发现10年之间,55个少数民族族际婚姻的人口数上升了3.74%,但是平均每个民族的通婚民族个数下降了3%。多数少数民族通婚中的族际婚姻性别比有所上升,同时,族际通婚的少数民族女性户主率也都有所提升。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少数民族人口状况自身变动、人口流动加剧、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婚姻 变迁 五普 六普
下载PDF
赫哲人的族际婚姻——关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赫哲人族际婚姻的典型调查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俊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70,共5页
 调查发现,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与汉等民族普遍建立了民族混合家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全部实行族际通婚。赫哲族族际通婚家庭所生子女的族属均报为赫哲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民族混合家庭的增多...  调查发现,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与汉等民族普遍建立了民族混合家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全部实行族际通婚。赫哲族族际通婚家庭所生子女的族属均报为赫哲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民族混合家庭的增多对赫哲语功能的衰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量的赫汉民族混合家庭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说明赫哲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已达到相当融洽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族际婚姻 调查
下载PDF
农区蒙古族村落中的族际通婚及其演变——以烟台营子村为个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志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通过对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汉通婚状况的田野考察,归纳整理了村落中蒙汉两个民族从历史到当下的从族内婚姻到族际通婚的演变历程,分析当下该社区的语言转用,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硬找蒙汉兼通的介绍人"等现象,... 通过对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烟台营子村的蒙汉通婚状况的田野考察,归纳整理了村落中蒙汉两个民族从历史到当下的从族内婚姻到族际通婚的演变历程,分析当下该社区的语言转用,族际通婚过程中的"硬找蒙汉兼通的介绍人"等现象,探讨蒙汉通婚家庭中子女的族属选择的问题与原因。总体上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蒙汉婚姻缔结过程中村民们做出的文化选择予以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通婚 语言观 族属选择 日常生活经验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族际通婚的影响——以大理州白塔村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继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67-70,共4页
人口流动导致了白族族际通婚圈的扩大,并促使族际通婚者的择偶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白族择偶的标准向讲实际重内在的趋势转化。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白族 族际通婚
下载PDF
民族血缘交融:贵州省族际通婚研究——基于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丽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贵州省的族际通婚率在不断提高,族际通婚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并高于其他7个民族省(区)。在研究中发现,差异不大的人口规模、较好的民族分布格局、日益增强的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量少数...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贵州省的族际通婚率在不断提高,族际通婚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并高于其他7个民族省(区)。在研究中发现,差异不大的人口规模、较好的民族分布格局、日益增强的文化认同、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等因素促成了贵州融洽的民族关系,从而产生了较高的族际通婚率,而较高的族际通婚率巩固和推进了贵州各民族的交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通婚 民族交融 人口普查 贵州省各民族
原文传递
从村落通婚圈探究河西走廊民族交融的路径与内容
7
作者 徐黎丽 杨立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河西走廊东段G村的通婚圈逐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扩展至甘肃全省乃至于全国,通婚民族多元。村落通婚圈的扩大意味着各民族交往交流范围的扩大与交融程度的深化。G村民族交融深化的路径有二:一是与周边多民族村落族际通婚圈的不断扩大;二... 河西走廊东段G村的通婚圈逐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扩展至甘肃全省乃至于全国,通婚民族多元。村落通婚圈的扩大意味着各民族交往交流范围的扩大与交融程度的深化。G村民族交融深化的路径有二:一是与周边多民族村落族际通婚圈的不断扩大;二是人口大规模双向流动引起的族际通婚圈再次扩大。G村民族交融深化的内容有村中各民族人口生产生活一体、血脉相融、亲属关系互嵌及情感共鸣等。再看河西走廊中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藏族、汉族等民族族际通婚的情况,发现这一民族交融深化的路径和内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整个河西走廊民族交融深化的路径和内容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婚圈 族际通婚
原文传递
生计方式转型视域下香格里拉藏民族际通婚变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靖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4-88,共5页
族际交往是族际通婚的前提条件,族际通婚是族际之间深入交往的结果。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藏民生计方式发生转型。随着与其他民族之间交往的深入,交往空间的扩展,族际通婚率也不断提高,这是藏民们对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调适和... 族际交往是族际通婚的前提条件,族际通婚是族际之间深入交往的结果。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当地藏民生计方式发生转型。随着与其他民族之间交往的深入,交往空间的扩展,族际通婚率也不断提高,这是藏民们对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调适和适应的过程。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藏民族际通婚圈的扩展、藏民婚嫁习俗及择偶标准的变化、族际交往中藏民通婚民族的变化、藏民族际通婚家庭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生计方式转型视域下,香格里拉藏民族际通婚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方式 香格里拉 藏民 族际交往 族际通婚
下载PDF
藏汉通婚十年间的变迁(2000-2010)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中一 张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60,共4页
基于五普"和"六普"中有关藏汉通婚的数据,对藏汉通婚进行分析:10年间,藏汉通婚人数不断增加;藏汉通婚结构上,以藏族女性嫁给汉族男性为主,并且通婚提高了藏族女性的家庭地位。藏汉通婚的变迁趋势,与藏汉人口流动、城镇... 基于五普"和"六普"中有关藏汉通婚的数据,对藏汉通婚进行分析:10年间,藏汉通婚人数不断增加;藏汉通婚结构上,以藏族女性嫁给汉族男性为主,并且通婚提高了藏族女性的家庭地位。藏汉通婚的变迁趋势,与藏汉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因素有关。在姑且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的前提下,藏汉通婚不断普及的趋势将继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婚 藏族 变迁
原文传递
对民族关系的社会学考察——以云南昭通青岗岭乡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0,共10页
民族关系指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具有特定民族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青岗岭乡的居住格局、族际交往、族际通婚及其态度的社会学考察得知,混杂居模式和深入持久的族际交往有利于促进积极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宽容,而宗... 民族关系指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具有特定民族内涵的特殊社会关系。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青岗岭乡的居住格局、族际交往、族际通婚及其态度的社会学考察得知,混杂居模式和深入持久的族际交往有利于促进积极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宽容,而宗教信仰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深层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居住格局 族际交往 族际通婚
下载PDF
族际通婚与云南蒙古族的文化认同变迁--以通海兴蒙乡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族际通婚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多重关系。以云南通海兴蒙乡蒙古族为例,从族际通婚的角度研究其文化认同的建构。发现其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大致经历了元朝至明初时期、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三个阶段,形成了族际通婚为主... 族际通婚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多重关系。以云南通海兴蒙乡蒙古族为例,从族际通婚的角度研究其文化认同的建构。发现其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大致经历了元朝至明初时期、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三个阶段,形成了族际通婚为主、族内通婚为辅,到族内通婚为主、族际通婚为辅的演变过程。这与蒙古族在云南的社会境遇、民族关系有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其文化认同的情境性、边界性和层次性的变迁过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原则下,提倡各民族杂居的社会结构,为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兴蒙乡 族际通婚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多民族聚居区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菓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 本文基于云南涉藏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客观呈现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现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族际通婚比例越高;第二,族际交往广度越大,越可能发生族际通婚。族际交往广度越小,发生族内婚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族际通婚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和人际交往特征共同影响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第四,就业身份对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际交往特征变量均对流动人口是否族际通婚有显著影响,流动人口能较好地融入流入地社会对族际通婚有正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族际通婚 流动人口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族际通婚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琳 郎维伟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7,143,144,共12页
历史上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汉等民族之间不通婚的情况在方志中有所记载,现当代的一些调查资料也反映出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际交往日益频繁,当地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通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族际通婚现象日益普遍,数... 历史上川滇黔交界区域苗、彝、回、汉等民族之间不通婚的情况在方志中有所记载,现当代的一些调查资料也反映出这一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族际交往日益频繁,当地各民族之间逐渐开始通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族际通婚现象日益普遍,数量比例呈增长趋势,通婚半径也不断扩大。当地苗族、彝族、回族的族际通婚对象以汉族为主,且存在着民族、地区、性别等差异。从“族内婚”到大规模的“族际婚”,民族政策、外部环境、文化趋同等客观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民族心理这一主观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 苗族 彝族 回族 族际通婚
下载PDF
族群边界的形成、固化与思考——以朝鲜族族内婚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丽 全信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70-75,共6页
朝鲜族作为跨境民族,迁入中国东北后,在与其他族群互动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形成了与其他族群相区别的族群边界。为固守这一边界,朝鲜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族内婚,族内婚不仅成为维系族群边界的纽... 朝鲜族作为跨境民族,迁入中国东北后,在与其他族群互动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征,形成了与其他族群相区别的族群边界。为固守这一边界,朝鲜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族内婚,族内婚不仅成为维系族群边界的纽带,更是强化族群主观认同的心理方式。通过朝鲜族族内婚现象进一步反映出族群认同是族群边界得以稳定维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族群边界 固化 族内婚
下载PDF
族际通婚对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影响
15
作者 韩庆红 杨军昌 韦正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9,共7页
贵州各民族间族际通婚的历史悠久,其中以“汉父夷母”的族际婚姻形式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重大。族际通婚以各族间的人际往来为前提,与文化开放、文化交融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既有利于和谐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贵州各民族间族际通婚的历史悠久,其中以“汉父夷母”的族际婚姻形式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重大。族际通婚以各族间的人际往来为前提,与文化开放、文化交融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既有利于和谐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族际通婚缔造了良好的实体基础与社会人文基础,极大地提升了互嵌式民族社区的管理效率,为进一步深化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族际婚姻 贵州
原文传递
中越跨境族际婚姻的家庭语言生活模式与特点——以云南富宁县木央镇、田蓬镇为例
16
作者 陶文武 王朝梅 熊文国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6-34,共9页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富宁县木央镇、田蓬镇的跨境族际婚姻家庭语言生活模式与特点进行描写,发现中越边境跨境族际婚姻的家庭基于婚姻主体所掌握的语言不同,选择不同的语言作为交际策略。中越边境跨境族际婚姻的家庭语言...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富宁县木央镇、田蓬镇的跨境族际婚姻家庭语言生活模式与特点进行描写,发现中越边境跨境族际婚姻的家庭基于婚姻主体所掌握的语言不同,选择不同的语言作为交际策略。中越边境跨境族际婚姻的家庭语言生活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双语或多语混合使用;第二,掌握更多语言资源的中方家庭人员充当语码的转换者;第三,由肢体语言过渡到使用中方家庭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跨境婚姻 族际婚姻 家庭语言生活 苗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