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公司风险的治理效率检验
被引量:
5
1
作者
冉光圭
罗帅
方巧玲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9,共13页
以公司风险为切入点,以1999—2012年我国2 375家上市公司19 469个年度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检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并通过交互效应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前监事会治理效率微弱,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监事...
以公司风险为切入点,以1999—2012年我国2 375家上市公司19 469个年度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检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并通过交互效应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前监事会治理效率微弱,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监事会治理效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了治理监督的制度供给,优化了制度结构,获得了制度竞争带来的红利。(2)勤勉履职的独立董事有利于降低公司风险,表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董事具有经济合理性。(3)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两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说明从公司微观层面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存在职能冲突,并不利于降低公司风险。采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双头"监督模式难以从根本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督的有效性问题,最佳的选择是,允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同时并存、共同竞争,许可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监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监督模式
“双头”监督模式
独立董事
监事会
公司风险
治理效率
制度竞争红利
治理职能冲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秩序转型期的中美制度竞争——基于制度制衡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汪海宝
贺凯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81,6,共27页
在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军事制衡战略,在国际政治中,大国也以包容性制度制衡和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的形式进行战略互动与竞争。国际秩序转型更增强了主导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制度制衡。本文关注的研究问题是...
在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军事制衡战略,在国际政治中,大国也以包容性制度制衡和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的形式进行战略互动与竞争。国际秩序转型更增强了主导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制度制衡。本文关注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这样的崛起国会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而作为主导国或守成国的美国却实行旨在破坏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本文认为,制度红利的变化影响着国家对不同制度制衡战略的选择偏好,这是制度竞争过程中国家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随着美国在现有国际制度中享受的'制度红利'不断下降,它更有可能选择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包括退出现有多边机制以及建立对其有利的新的国际机制。相反,随着中国在现有国际机制中'制度红利'的增加,中国更有可能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通过两个案例,即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建立TPP期间所实行的'排他性制度制衡'以及中国成立亚投行期间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制度红利—制度制衡'的理论模型。制度制衡将成为21世纪国际秩序转型期间中美之间战略互动的一种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竞争
制度红利
制度制衡
国际秩序转型
中美战略竞争
特朗普政府
原文传递
题名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公司风险的治理效率检验
被引量:
5
1
作者
冉光圭
罗帅
方巧玲
机构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新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
出处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GL045)
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GDZT2010004)
文摘
以公司风险为切入点,以1999—2012年我国2 375家上市公司19 469个年度观测值为研究样本,检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并通过交互效应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前监事会治理效率微弱,导入独立董事制度后监事会治理效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了治理监督的制度供给,优化了制度结构,获得了制度竞争带来的红利。(2)勤勉履职的独立董事有利于降低公司风险,表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董事具有经济合理性。(3)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两者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说明从公司微观层面看,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存在职能冲突,并不利于降低公司风险。采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双头"监督模式难以从根本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监督的有效性问题,最佳的选择是,允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同时并存、共同竞争,许可公司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监督模式。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监督模式
“双头”监督模式
独立董事
监事会
公司风险
治理效率
制度竞争红利
治理职能冲突
Keywords
company
management
internal
supervisory
patterns
"double
"
supervising
model
independent
directors
board
of
supervisors
corporate
risk
governance
effect
institutional
competition
dividend
management
duty
conflict
分类号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秩序转型期的中美制度竞争——基于制度制衡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
31
2
作者
汪海宝
贺凯
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所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81,6,共27页
文摘
在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军事制衡战略,在国际政治中,大国也以包容性制度制衡和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的形式进行战略互动与竞争。国际秩序转型更增强了主导国与崛起国之间的制度制衡。本文关注的研究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这样的崛起国会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而作为主导国或守成国的美国却实行旨在破坏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本文认为,制度红利的变化影响着国家对不同制度制衡战略的选择偏好,这是制度竞争过程中国家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随着美国在现有国际制度中享受的'制度红利'不断下降,它更有可能选择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战略,包括退出现有多边机制以及建立对其有利的新的国际机制。相反,随着中国在现有国际机制中'制度红利'的增加,中国更有可能选择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战略。通过两个案例,即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建立TPP期间所实行的'排他性制度制衡'以及中国成立亚投行期间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制度红利—制度制衡'的理论模型。制度制衡将成为21世纪国际秩序转型期间中美之间战略互动的一种新形式。
关键词
制度竞争
制度红利
制度制衡
国际秩序转型
中美战略竞争
特朗普政府
Keywords
Sino-US
institutional
competition
institutional
dividend
institutional
balancing
a
transitional
international
order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公司风险的治理效率检验
冉光圭
罗帅
方巧玲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际秩序转型期的中美制度竞争——基于制度制衡理论的分析
汪海宝
贺凯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