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图像文字——卜辞与铭文的图像学考察
1
作者 韩丛耀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习近平主席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说过"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 习近平主席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说过"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我们知道,文字是文明形成的标志,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文字具有社会约定性;作为文明的载体,文字使信息能够保存和远传,使思想得以交流和积累。汉字携带着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超越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的层面,其形体结构本身自成为一个与历史进程、社会状况、思想观念有着深层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汉字从最初的入于图像到后来的出于图像、符号及其组合,保留和继承了图像的魔力,它是往古来今的密钥,能触碰出从前、幻化出未来。其中图像文字既葆有现实物象的痕迹性内容,又兼具人们精神世界的象征性特点,同时它又成为人们相似性书写的符号。该文在图像学视野下重点考察卜辞与铭文中的图像文字,并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食色祀戎等图像文字作一番图说和像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铭文 图像 文字 甲骨文
下载PDF
中国文明本土东部起源说新证——在“东亚文化交流和典籍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
2
作者 方汉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4-50,共7页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西来说 东部起源说 陶文 甲骨文字
下载PDF
浅析马叙伦的“六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文字学 “六书二系说” 金石刻辞文字 “三书说” 语源学
下载PDF
甲骨文语序问题札记二则 被引量:1
4
作者 喻遂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0,共3页
甲骨文“三十牛三”是“三十牛又三牛”、“三十牛又三”的省略形式,不是由数词修饰语部分后置而成。“中日”和“湄日”、“食日”、“昃日”同类,是修饰语在前的偏正结构,而不是“日中”的倒置。两种结构和汉藏语某些语言定语后置... 甲骨文“三十牛三”是“三十牛又三牛”、“三十牛又三”的省略形式,不是由数词修饰语部分后置而成。“中日”和“湄日”、“食日”、“昃日”同类,是修饰语在前的偏正结构,而不是“日中”的倒置。两种结构和汉藏语某些语言定语后置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语序 偏正结构 古代语法
下载PDF
甲骨文中虚词“隹”与“叀”的异同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琴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甲骨文中的虚词“隹”与“ ” ,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它们的词性较为复杂 ,可作副词、介词、助词 ,其语法意义也比较多样。尽管后来它们合并为一个虚词 ,但在甲骨文中 。
关键词 甲骨文 虚词 异同比较 词性 语法意义
下载PDF
“義”字源流考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建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2-76,共5页
汉字是汉民族丰富文化积淀的承载物,通过对汉字字源的探究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字义的扩张和引申的脉络。从汉字构形思维方式出发,对“”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以形说义,从文化角度对“”字的本义、引申义进行解读,逐层剖析其承载的文... 汉字是汉民族丰富文化积淀的承载物,通过对汉字字源的探究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字义的扩张和引申的脉络。从汉字构形思维方式出发,对“”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以形说义,从文化角度对“”字的本义、引申义进行解读,逐层剖析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 祭祀 词义 道德行为
下载PDF
殷契卜辞“易”字之义源及其流变考释
7
作者 刘鸣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对于历来存有争议的“易”字,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的观点以及今人杨树达、郭沫若等人的观点虽具有一定合理的成分,但仍不够尽人心意。最具有说服力的当属徐中舒的观点,他认为“易”字的初义应指“赐酒”、“赐予”。由“易”字... 对于历来存有争议的“易”字,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的观点以及今人杨树达、郭沫若等人的观点虽具有一定合理的成分,但仍不够尽人心意。最具有说服力的当属徐中舒的观点,他认为“易”字的初义应指“赐酒”、“赐予”。由“易”字初义徐又进一步引出“更换”、“变化”、“蜥蜴”等近三十个引申义来。就“易”字的“义变”而言,今天看来其是呈“先少后多再少”的动势发展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义源 流变
下载PDF
古文字材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8
作者 王飒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新出土古文字材料不断涌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改变过去只重视传统文献而不重视出土材料的倾向,积极将相关古文字材料及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来。出土古文字材料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理...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新出土古文字材料不断涌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改变过去只重视传统文献而不重视出土材料的倾向,积极将相关古文字材料及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来。出土古文字材料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拓展知识面,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中学阶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中学语文 甲骨文 简牍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起源问题重议——从甲骨文与中国文字起源发生说起 被引量:4
9
作者 木斋 祖秋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0-417,共8页
中国文学就文学体裁而言,最早起源于甲骨文记载的应用性散文,随后才是诗歌的产生。诗歌的产生和两大文学艺术文化类型密切相关,即与音乐和散文有关。两者之间,应该是先与散文有关,诗的因素是从甲骨文的反复记录和书写中萌生的,以后到周... 中国文学就文学体裁而言,最早起源于甲骨文记载的应用性散文,随后才是诗歌的产生。诗歌的产生和两大文学艺术文化类型密切相关,即与音乐和散文有关。两者之间,应该是先与散文有关,诗的因素是从甲骨文的反复记录和书写中萌生的,以后到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音乐的音律节奏引导了这种原本从散文文体中孕育出来的诗歌雏形,从而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无论是甲骨文还是礼乐制度,皆为帝王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与所谓下层民众并无关系。因此,无论是最早由甲骨文记载的应用体散文,随后一些的政令性散文、记载历史的散文《尚书》,还是与西周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诗经》,都同样是贵族政治制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起源 甲骨文
下载PDF
甲骨卜辞中的灾祸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亚琴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有很深重的忧患意识,这体现在他们创造的文字之中。在甲骨文中,关于灾祸的词很多,常见的有:灾、卜囗、止它、、齿、尤、蛊、艰。引起灾祸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上帝神明和祖先、天象、战争、疾病等。
关键词 甲骨卜辞 灾祸 用法 原因
下载PDF
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甲骨文的附丽艺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圣君 龚忠玲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6,95,共3页
传统文化在设计上的运用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话题。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为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构成形式、内包装的浮雕装饰及其形象的转换、材料的选用等注入新的生命和文化内涵 。
关键词 包装设计 传统文化 甲骨文 附丽艺术
下载PDF
蜀与殷商关系刍论——从甲骨文记载谈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胜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89,共3页
文献资料和大量地下考古资料证明,殷商时代的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甲骨文资料证明了殷商时代的蜀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殷商王朝已建立了联系。开始接触的时候,曾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之后则保持了友好交往。殷商派人到蜀地去,蜀也派使者到... 文献资料和大量地下考古资料证明,殷商时代的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甲骨文资料证明了殷商时代的蜀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殷商王朝已建立了联系。开始接触的时候,曾有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之后则保持了友好交往。殷商派人到蜀地去,蜀也派使者到中原。但在当时路途遥远、山水阻隔的条件下,双方的联系和交往较为松散,蜀对殷商王朝不存在藩属、服役、贡纳关系。双方虽互有影响,但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甲骨文 联系交往
下载PDF
“刻文骨”与“骨刻文”之性质推断与价值蠡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先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8,共7页
我国出土过很多甲骨,多是热卜类型,以致于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骨卜主要属于热卜类型。20世纪末以来,在山东省区域内发现了数量颇夥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刻文骨",其用途与性质则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冷卜遗物,其骨刻文为冷卜之兆象而... 我国出土过很多甲骨,多是热卜类型,以致于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骨卜主要属于热卜类型。20世纪末以来,在山东省区域内发现了数量颇夥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刻文骨",其用途与性质则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冷卜遗物,其骨刻文为冷卜之兆象而非古文字。理解了以上这一点,对于我们重估巫教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弥补龙山文化研究上一些"知识谱系"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文骨 骨刻文 冷卜 兆象
下载PDF
试由卜辞“今夕其雨获象”看殷商时期的地理气候状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东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就甲骨卜辞数次提到商王猎象和兕的记载,来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表意文字 地理气候
下载PDF
论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转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才高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由记事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并与语言音节相对应,这就是汉字的起源。在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称得上文字的符号是甲骨文。甲骨文与记事图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已成为了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后来演变成金文、大篆,金文和大篆的形体结... 由记事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并与语言音节相对应,这就是汉字的起源。在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称得上文字的符号是甲骨文。甲骨文与记事图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已成为了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后来演变成金文、大篆,金文和大篆的形体结构松散而不稳定,且地区差异大,尚未定形。汉字第一次成为规范定型的符号是秦代的小篆。汉字形体结构的最终定型是兴起于汉代的隶书。隶书以后,汉字形体结构再无多大变化,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下载PDF
甲骨文美感初探
16
作者 田伏礼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甲骨文的美感:1)甲骨文契刻时求美;2)甲骨文用笔、结体与结体类型、甲骨文的形式美、甲骨文的章法;3)甲骨文的象形字是如何展现美的;5)甲骨文的结构。
关键词 甲骨文 美感 契刻 结体 形式美 章法 象形 修辞
下载PDF
殷墟:人类文明的宝库
17
作者 暴希明 史钧竹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2-43,53,共3页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商都 甲骨文 青铜器 文化宝藏
下载PDF
“褱”形义考
18
作者 余沛壹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7-91,共5页
从“各”字说起,通过对比《尔雅》《释名》《方言》《说文解字》的相关说解,并辅以甲金文字材料,对“褱”之形义进行分析说明,并结合传世文献充分考察“懷”的“归至”义。“懷”表“归、至”绝非无中生有,这与其构件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尔雅》 《释名》 《方言》 《说文解字》 甲金文字 构件
下载PDF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李学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共2页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的礼仪,与约有康丁时的《殷契萃编》的一片卜辞,以及商末青铜器始尊的铭文,彼此基本相同。这个例子...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的礼仪,与约有康丁时的《殷契萃编》的一片卜辞,以及商末青铜器始尊的铭文,彼此基本相同。这个例子证明当时已存在比较成熟固定的礼制,即孔子说的"殷礼",中国的传统礼制并非到周代才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村东地甲骨 殷礼 甲骨学
下载PDF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63,共17页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词 汉字词 甲骨文 东巴文 图画 命名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