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题 被引量:5
1
作者 侯忠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四川渠县现存汉阙 6处 7尊 ,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其中《沈府君阙》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处 ,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书学价值。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 ,对《沈府君阙》阙主的官职名讳。
关键词 四川 渠县 汉阙 沈府君阙 官职名讳 碑亭记 书法艺术 史学价值 书学价值
下载PDF
从有关碑文资料看清代贵州的林业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大旬 王红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8-175,共8页
林业要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清代贵州由于实行严格的林业管理而获得了良好的生产成效。本文借助于清代遗留下来的有关碑文资料,对当时贵州加强林业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总结其成功的林业管理经验,为我们今天制定可持... 林业要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清代贵州由于实行严格的林业管理而获得了良好的生产成效。本文借助于清代遗留下来的有关碑文资料,对当时贵州加强林业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总结其成功的林业管理经验,为我们今天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文 林业管理 清代 贵州
原文传递
试论谢惠连的《祭古冢文》
3
作者 王人恩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15,共6页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它创造性地给两具无名古尸假托以"冥漠君"之号,开了后世祭悼失名古冢的祭文的先河,对后世同类祭文及碑铭的写作、尤其是对唐代薛稷的《唐杳冥君铭》和陈子昂的《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以及任孝恭的《祭杂坟文》和苏轼的《祭古塚文》的影响至为明显。而谢惠连的为人有瑕疵,但不害《祭古冢文》之在古代祭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惠连 《祭古冢文》 祭文 碑铭 影响
下载PDF
禹王碑辨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左慧元 左昂 尚冠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相传禹王碑是夏禹治水成功后亲自撰写刻立在南岳衡山的。禹王碑上镌刻难以辨识的 77个字符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探究。禹王碑被辗转摹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禹王碑的现世和流传是我国水文化史上一桩奇特而又耐人寻味的现象。
关键词 禹王碑 夏禹 衡山 水文化史
下载PDF
金元大庆寿寺高僧寻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包世轩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94-99,共6页
由庆寿寺塔院一块明碑列举的住持僧名号 ,结合多种文献碑文 ,对金元两代住持僧身世做了力所能及的考证 ,为北京佛教史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 大庆寿寺 碑文 住持僧 北京 佛教史 金代 元代
下载PDF
从文籍碑刻看宋元时期沅水上游书院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海江 胡雅清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南宋理宗时魏了翁贬谪湘西靖州,在此建立靖州鹤山书院;此时闽籍仕宦饶敏学正为官黔阳,兴修县学;元代又有粟姓乡贤捐建靖州广德书院,揭斯特撰文褒扬,由此可见南宋以来这里重视书院已蔚成风气。另外,靖州鹤山书院的落成时间,缪荃荪以为是... 南宋理宗时魏了翁贬谪湘西靖州,在此建立靖州鹤山书院;此时闽籍仕宦饶敏学正为官黔阳,兴修县学;元代又有粟姓乡贤捐建靖州广德书院,揭斯特撰文褒扬,由此可见南宋以来这里重视书院已蔚成风气。另外,靖州鹤山书院的落成时间,缪荃荪以为是魏了翁抵靖的第二年,据明抄本《靖州志》残卷所载《鹤山书院记》残文,当在其抵靖之年,最迟不会晚于当年的秋季。另外,有学者认为宋碑《沅州黔阳县重修县治记》之饶敏学为朱熹高足,据考应为"朱熹弟子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书院 文籍 碑刻
下载PDF
清代工商业行会规约的自治性评析——以苏州地区碑刻史料为视角
7
作者 孙斌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4-37,85,共5页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由律文引申出的自愿原则被官府作为审查与监督行会与行规的标准。这些都使得清代的行会规约体现出了很高的自治性。国家权力不过多介入商业社会,政府充分尊重商人们的自治精神,这在当下仍有其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行会规约 碑刻 自治
下载PDF
《遗山文集》原本讹误考
8
作者 狄宝心 陈艳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3,共3页
《遗山文集》原本中的文字有很多值得商兑的地方,其中有作者本人的失误,也有后世刊刻时因形、音、字序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讹舛。前贤虽已对此多有改订,然而忽略或误判之处仍不少。兹就《遗山文集》的碑、记部分新发现的一些问题专门择... 《遗山文集》原本中的文字有很多值得商兑的地方,其中有作者本人的失误,也有后世刊刻时因形、音、字序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讹舛。前贤虽已对此多有改订,然而忽略或误判之处仍不少。兹就《遗山文集》的碑、记部分新发现的一些问题专门择出,分析成因,区别对待,按原有次序胪列考述,凡15则,以期引起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遗山文集》 碑记 校勘
下载PDF
纪晓岚墓碑文研究
9
作者 刘树胜 艾洪涛 张国清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8,共5页
纪晓岚一生创作了许多墓碑文,有相当高的成就,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也为我们研究墓碑文体提供了素材。其创作手法与技巧,也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墓碑文 墓志铭 墓表 创作手法
下载PDF
《大元新开会通河记》考释
10
作者 贾建增 《运河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51-265,共15页
杨文郁所撰《大元新开会通河记》一文是研究元代大运河的重要材料,但传世文献所载此文错讹甚多。《大元新开会通河记》碑刻的发现,可补传世文献所载碑文之不足。通过对拓片与传世文献所载碑文的比对,还可以廓清这篇碑文的流传线索。《... 杨文郁所撰《大元新开会通河记》一文是研究元代大运河的重要材料,但传世文献所载此文错讹甚多。《大元新开会通河记》碑刻的发现,可补传世文献所载碑文之不足。通过对拓片与传世文献所载碑文的比对,还可以廓清这篇碑文的流传线索。《大元新开会通河记》详细记载了会通河的开凿始末,以及会通河管理机构、闸坝的营建等重要信息,为研究元代会通河的开凿与管理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元新开会通河记》 碑文考释 会通河
原文传递
晚明兵部侍郎杨应聘生平与史实述略
11
作者 陈昌云 《蚌埠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杨应聘于晚明政治军事生活影响颇大,然《明史》无传,生平事迹淹没多年。梳理新近出土墓志及相关实录县志资料,可详考其生平,主要经历移民后代、乌程县令、兵部职方、三边总督、兵部侍郎等五大阶段,一生最大功绩在于抗击外敌入侵,戎马一... 杨应聘于晚明政治军事生活影响颇大,然《明史》无传,生平事迹淹没多年。梳理新近出土墓志及相关实录县志资料,可详考其生平,主要经历移民后代、乌程县令、兵部职方、三边总督、兵部侍郎等五大阶段,一生最大功绩在于抗击外敌入侵,戎马一生中还有志文艺,传世诗文数十篇,是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应聘 生平 功绩 墓志
下载PDF
郏城马家与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12
作者 杨晓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4-75,共2页
针对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亲撰的《殿中少监马君墓志》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认为该志不但真实记录了韩、马两家数代通好的关系 ,也隐含着韩愈本人出仕之前的一段历史 ,可以弥补两《唐书》中有关史实记载的缺漏 。
关键词 韩愈 郏城马家 墓志
下载PDF
论蔡邕碑颂中《周易》典故的运用
13
作者 赵德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作为东汉后期的重要经师,蔡邕与当时的《易》学传人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东汉末年《易》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蔡邕碑颂中运用了大量的《周易》典故,并且能够根据碑主及表现事象的不同有所甄别。蔡邕碑颂中所用的《周易》典故,继承了《易... 作为东汉后期的重要经师,蔡邕与当时的《易》学传人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东汉末年《易》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蔡邕碑颂中运用了大量的《周易》典故,并且能够根据碑主及表现事象的不同有所甄别。蔡邕碑颂中所用的《周易》典故,继承了《易》经的忧患意识和变通观念;同时又反映出经学昌盛期尊师重教的风尚。蔡邕在碑颂中所用为《费氏易》,与当时的经学走势合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邕碑颂 《周易》典故 社会风尚 《易》学走势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关于慎刑的两篇稀有法律文献——《劝慎刑文》(并序)及《慎刑箴》碑铭注译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卓慧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宋代碑铭《劝慎刑文》(并序)和《慎刑箴》是两篇难得的中国古代法律史文献,现存于陕西碑林博物馆。两文反映了慎刑的法律思想,与宋初的重刑思想相对立,因此,值得刑法学界关注。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慎刑 法律文献 碑铭 注译 法律思想 法律史 博物馆 法学界 重刑
下载PDF
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新资料的发现与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副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公元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凌晨,在陇南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级强震。因震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缺少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至今仍存在对本次大震认识的模糊之处。笔者近年来利用地缘之便收集了20余条与该次地震... 公元1879年7月1日(清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凌晨,在陇南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级强震。因震区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缺少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至今仍存在对本次大震认识的模糊之处。笔者近年来利用地缘之便收集了20余条与该次地震相关的碑刻、题记史料。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大约在洋汤河流域的桥头、屯寨(今天池乡),极震区则要延展到四川九寨沟县郭元乡、武都两水镇及石门乡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9年武都-文县8级地震 碑刻 题记 历史资料
下载PDF
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志勇 齐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5-33,共9页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国以后国家政权主要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掌控,后族萧氏在辽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阜新发掘的辽代萧和家族墓,不仅为研究萧和家族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探讨辽代后族,...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建国以后国家政权主要由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掌控,后族萧氏在辽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阜新发掘的辽代萧和家族墓,不仅为研究萧和家族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探讨辽代后族,尤其是萧和家族在辽代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后族 萧和家族 辽史 碑刻资料
下载PDF
清代河南乡规民约碑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文甫 李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137,共8页
乡规民约是清政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由乡村里长首事主持,村民议定,报县批准,立碑公布。依据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两类,它将礼治与法治融为一体,以封建宗法礼教为指导思想,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 乡规民约是清政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由乡村里长首事主持,村民议定,报县批准,立碑公布。依据其内容可分为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两类,它将礼治与法治融为一体,以封建宗法礼教为指导思想,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赋予乡村基层政权行政与司法的权力,使其具有说服教育、禁止和处罚的功能,对于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剔除社会陋习,树立良好风尚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自身的弊端,终因无人监督而悄然销声匿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乡规民约 碑刻
下载PDF
唐朝碑刻异体字初探
18
作者 郝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7-80,共4页
异体字研究是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产生和应用,使得学者对其研究颇多。唐朝时期,异体字虽经过官方规范,但依旧存在,学界对其研究远不如之前深入。按照王宁先生的分类方法,对唐朝碑刻异体字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唐朝 碑刻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下载PDF
碑刻资料所见金代法律制度及其特色
19
作者 周鲲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金代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北方政权,自1115年建国至1234年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刻有文字的金代石刻不断被发现,为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石刻资料中透露出有关金代法... 金代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北方政权,自1115年建国至1234年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刻有文字的金代石刻不断被发现,为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石刻资料中透露出有关金代法律的一些信息,为研究金代法律史提供佐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碑刻 法律
下载PDF
新发现元代八思巴字碑刻“御赐忠毅公诏书碑”
20
作者 宋洪民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本文讨论山西临汾市尧庙博物馆最近从民间购得的一元代八思巴字石碑。碑上、下、左侧均已残缺。经研究,碑额确定为“御赐忠毅公诏书碑”,碑主是元代大臣郑鼎。因这是实物资料,可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这对于元朝史尤其对于郑鼎这一历史人... 本文讨论山西临汾市尧庙博物馆最近从民间购得的一元代八思巴字石碑。碑上、下、左侧均已残缺。经研究,碑额确定为“御赐忠毅公诏书碑”,碑主是元代大臣郑鼎。因这是实物资料,可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这对于元朝史尤其对于郑鼎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凸显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次,是其在语言文字学上的重要价值,即为研究元代汉语音韵学提供了可资比较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思巴字 碑刻 郑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