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1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0,共5页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核算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三种主要的核算方法。文章对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方法、应用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投出产出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燃料乙醇温室气体排放与能量投入/产出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岳国君 王满意 林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99-2603,共5页
介绍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和生物燃料系统分析模型的燃料乙醇温室气体排放及能量投入/产出研究结果,总结相关研究工作进展。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能量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对燃料乙醇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优化的指导原则、能源产品多元化... 介绍了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和生物燃料系统分析模型的燃料乙醇温室气体排放及能量投入/产出研究结果,总结相关研究工作进展。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能量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对燃料乙醇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优化的指导原则、能源产品多元化以及工厂布局与物流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料 温室气体 燃料乙醇 能量投入 产出 全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卢伟 张天柱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2期129-139,共11页
物质流动和循环的演化是社会代谢过程的表征,也是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真实反映。作为物质循环演化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实现物质闭环流动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领域的方法学... 物质流动和循环的演化是社会代谢过程的表征,也是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建设的真实反映。作为物质循环演化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实现物质闭环流动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研究对近年来国际国内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领域的方法学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目前,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元素流分析、物质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此外,一些学者也在研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引入了最优化建模和动力学建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循环利用 物质流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我国建筑业物化能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军 蒋立红 张智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8-1724,共7页
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较为准确地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在构建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完全分解方法构建了完全结构分解模型.该模型将建筑业物化能影响因素分... 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较为准确地研究建筑业物化能的影响因素,在构建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完全分解方法构建了完全结构分解模型.该模型将建筑业物化能影响因素分为列昂惕夫效应、强度效应和终端需求规模效应.采用该模型对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部门拆分的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产业部门划分粗略和统计数据不可靠等因素导致的误差,提高结果可靠性.22005—2010年建筑业物化能(以标准煤计,下同)增长了6.755×108t,终端需求规模效应显著拉动了建筑业物化能的增长,其贡献率高达188%;列昂惕夫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物化能增长,其贡献率为42%;强度效应则较为显著地发挥了削减物化能的作用,贡献率为-130%.3相比传统模型,完全结构分解模型消除了分解残差(-7.399×108t),从而提高了分析可靠性.从提高工程建设规划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和建筑维护,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造和智慧建造,促进建材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和发展高性能建材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建筑业物化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物化能 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 完全结构分解分析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与生命周期评价的集成电路产业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劲 王华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47-51,共5页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蓬勃发展,在国家经济与高科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投入产出与生命周期评价,分别使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7.0中的Eco-indicator 98与IMPACT 2002+2种评价模式作为量化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蓬勃发展,在国家经济与高科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投入产出与生命周期评价,分别使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7.0中的Eco-indicator 98与IMPACT 2002+2种评价模式作为量化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根据Eco-indicator98分析结果,集成电路产业的各项环境影响中,重金属污染最高,其次为能源消耗、夏季烟雾、温室效应等;而IMPACT 2002+的损害评价结果显示,人体健康危害为集成电路产业最显著的环境损害,其次为生态系统质量、资源消耗及气候变化。在评估能源消耗与气候变化影响时,2种模式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产业 投入产出法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八大区域间产品(服务)以及隐含的碳排放在区域之间流动和转移总量。研究发现,经济拉动作用收支方面,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南部沿海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总量大于其承接其他区域拉动作用的总量,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反之。区域间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收支方面,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碳排放转入量大于转出量,承接了其他区域的高碳负荷产业转移,其他六个区域情况相反。另外,本研究还采用万元碳排放量表示区域间经济拉动的碳负荷系数,来衡量经济拉动作用的碳环境友好程度,即碳效率。区域承接的拉动作用的碳效率从大到小顺序是:京津,西南,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北,南部沿海,中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EIO-LCA)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排放转移
下载PDF
需求视角的中国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施亚岚 崔胜辉 +2 位作者 许肃 林剑艺 黄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84-2692,共9页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中国1990—2010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完全排放矩阵,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氮氧化物排放在部门和不同需求间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情景模拟深入探讨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影响...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中国1990—2010年能源消费氮氧化物完全排放矩阵,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氮氧化物排放在部门和不同需求间的分布结构,并通过情景模拟深入探讨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氮氧化物排放的综合影响和拉动效应,以期探索中国氮氧化物减排的多元化途径.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0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从878万t上升到2398万t,历年来由工业部门拉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量的比重高达70%左右;由最终消费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下降,资本形成和出口拉动的氮氧化物排放比重逐年上升.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则从47.0 kg·万元-1降至6.0 kg·万元-1,其中,能源和交通部门的排放强度最高.通过情景模拟可以看出,提高最终消费比重,扩大内需有利于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尤其是对工业部门的减排效果显著.实现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在技术进步之外,积极寻求多元减排措施,以强化减排效果,突出能源和交通等重点部门的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建设,并通过扩大内需优化最终需求结构以促进工业部门氮氧化物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需求视角 最终需求结构 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完全排放强度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消费隐含的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王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632-5637,共6页
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核算了1997、2000、2002、2005和2007年5a的中国居民消费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其呈现增加趋势。2007年达到18.53亿t,相当于1997年的1.61倍,年平均增长4.89%.其次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 应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核算了1997、2000、2002、2005和2007年5a的中国居民消费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其呈现增加趋势。2007年达到18.53亿t,相当于1997年的1.61倍,年平均增长4.89%.其次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分析了碳排放效率变化、经济内在结构变迁、消费结构转变、人均消费水平变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变化等六项因素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效率因素和人均消费水平变化是驱动碳排放变化的两大主要力量,并且作用相反。碳排放效率的持续提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消费的隐含碳排放急剧增加的趋势,是减缓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人均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EIO-LCA) 结构分解分析 可持续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下载PDF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足迹的产业链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谷艾婷 吕佳 王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7-252,共6页
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分析其产品碳足迹的分布特征对于林产行业的国际贸易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计算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并对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分布进行... 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分析其产品碳足迹的分布特征对于林产行业的国际贸易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计算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并对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碳足迹总量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木家具(占总量的36%),而单位产品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纸制品(占整体的16%);针对林产品行业内部的产业链角度,碳足迹的主要流量发生在从用材林的种植和养护业到最终产品的制造;林产品产业行业外部,碳足迹的贡献则主要来自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石燃料开采业等行业,这2个行业碳足迹贡献分别占21%和18%;整体上,中国木质林产品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这与产业链外其他行业的碳贡献密不可分。研究表明,通过碳足迹在产业链上的分布可以有助于分析林产品碳排放的工作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碳足迹 温室气体 碳减排 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期评价模型的我国建筑物化能与大气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常远 王要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43,共8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研究建筑物化能消耗量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以建筑生命期为主线,建立并运行经济投入-产出生命期评价模型,比较和分析建筑物化能的来...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研究建筑物化能消耗量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以建筑生命期为主线,建立并运行经济投入-产出生命期评价模型,比较和分析建筑物化能的来源与组成,量化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对建筑物化能与大气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并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化能约占我国社会总能耗量的16%,因此对其研究不可忽视;各类能源在消耗过程中所释放的有害气体,是我国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若继续2002年的产业关联状况水平,2015年我国建筑物化能及其大气污染物在全社会总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中的比重将持续上升。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完善当前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我国广义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问题提供计算方法和数据支持,同时也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化能 大气影响 投入-产出生命期评价 节能减排
下载PDF
基于EIO LCA的铁矿石采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超 朱海玲 徐志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6,111,共5页
铁矿石采选过程是重要的能源消费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为更好的推进铁矿石采选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需要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对铁矿石采选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详细计算。为避免传统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 铁矿石采选过程是重要的能源消费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为更好的推进铁矿石采选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需要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对铁矿石采选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详细计算。为避免传统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截断误差,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EIO LCA)对铁矿石采选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最终获取1t铁矿石的能源消费强度为0.089tc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2.138tCO2-eq,主要源于煤炭,约占总排放量的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采选 投入产出全生命周期评价 能源消费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