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疫病三种接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5
1
作者 易图永 张宝玺 +2 位作者 谢丙炎 高必达 马新卫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比较离体叶片接种、切茎接种、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等 3种不同接种方法对 8个辣椒品种 (品系 )的影响 ,发现这 3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其中离体叶片接种法是从田间采集叶片进行室内鉴定 ,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多... 通过比较离体叶片接种、切茎接种、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等 3种不同接种方法对 8个辣椒品种 (品系 )的影响 ,发现这 3种方法均能用于鉴定辣椒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其中离体叶片接种法是从田间采集叶片进行室内鉴定 ,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多个品种 ,并且对植株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最适合对种质资源稀少的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切茎接种法操作简单 ,可以测量病斑的长度 ,反映病斑的扩展速度 ,适宜对抗性进行量化 ;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基本上模拟田间病害的发生过程 ,最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但工作量大 ,操作较复杂。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 ,采取适当的接种方法对辣椒品种进行抗疫病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接种方法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室内快速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韦洁玲 黄丽丽 +2 位作者 郜佐鹏 柯希望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腐烂病是我国苹果树上一种严重的树干皮层腐烂病害,本研究拟探索快速、可靠、稳定及操作简便的病害室内评价方法。在"富士"苹果离体叶片、嫩梢、果实和枝条上造成不同伤口,强致病菌株03-8接种,25℃保湿培养后调查发现,不接菌... 腐烂病是我国苹果树上一种严重的树干皮层腐烂病害,本研究拟探索快速、可靠、稳定及操作简便的病害室内评价方法。在"富士"苹果离体叶片、嫩梢、果实和枝条上造成不同伤口,强致病菌株03-8接种,25℃保湿培养后调查发现,不接菌对照有、无伤口均不发病;各种伤口接种病原菌均能发病,但伤口类型对病害影响很大。叶片正面较反面更有利于发病,叶片正面1针和10针的刺伤发病无明显差异;嫩梢叶痕接种较刺伤接种发病轻;果实表面针刺1针和10针及去除果皮造成伤口对发病影响大,差异显著;枝条烫伤接种后10d发病明显而其它材料在接种后1.5~2d即可发病。进一步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现接种完全展开叶、嫩梢和枝条均可以充分显示不同菌株之间的致病力差异,但前两者重复性好、试验周期短、鉴定效率高,且操作简便、材料易得,因此建议用离体叶片或嫩梢作为材料,针刺1针接种,25℃保湿培养2d后调查,作为室内准确、快速评价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筛选抗病材料、评价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药剂的防病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病斑直径 伤口 接种方法 苹果叶片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小飞 邹成佳 +3 位作者 崔丽娜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78-2082,共5页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最高为40.20%,为优势菌株;其次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为15.01%。选用优势菌株拟轮枝镰孢菌采用花丝注射法、籽粒注射法、花丝喷雾法3种方法进行了穗腐病接种方法筛选,结果表明,籽粒注射法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发病程度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种方法。采用此方法对西南主要推广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品种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无高抗品种,表现好的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农乐988,正红505和神珠7号等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人工接种 品种抗病性
下载PDF
甘蓝根肿病接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2 位作者 肖崇刚 任雪松 王小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分别比较了菌土接种、蘸根接种对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接种的发病最严重;在接种浓度试验中,浓度越高,发病越重;对不同的根肿菌进行接种比较发现重庆涪陵地区的根肿苗比成都地区根肿菌致病性强,以涪陵地区的根肿菌作为菌源,验证了2个... 分别比较了菌土接种、蘸根接种对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菌土接种的发病最严重;在接种浓度试验中,浓度越高,发病越重;对不同的根肿菌进行接种比较发现重庆涪陵地区的根肿苗比成都地区根肿菌致病性强,以涪陵地区的根肿菌作为菌源,验证了2个抗病材料99033,99037和2个感病材料99076,99046。并根据实践建立了一套新的田间单株病情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根肿病 接种方法
下载PDF
一种新的棉花黄、枯萎病快速接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彭姗 吕学莲 +2 位作者 高峰 李国英 李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3种不伤根的棉花黄、枯萎病接种方法,即全生育期的田间病圃鉴定法、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和土壤种植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灌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接种浓度为107个分生孢子.mL-1)全周期只... 3种不伤根的棉花黄、枯萎病接种方法,即全生育期的田间病圃鉴定法、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和土壤种植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灌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棉花苗期孢子悬浮液浸根法(接种浓度为107个分生孢子.mL-1)全周期只需要30d。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鉴定出棉花品种对黄、枯萎病菌的抗、感病性,还可以鉴定不同黄、枯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力。对比不同浸根接种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对结果的影响,发现浸根接种40min可加快发病,鉴定结果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接种方法 液体培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及抗性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周红梅 毛爱军 +3 位作者 张丽蓉 张峰 王永健 杨文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6-190,共5页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明确不同黄瓜种质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可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试验选用5份抗感枯萎病黄瓜... 黄瓜枯萎病是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建立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明确不同黄瓜种质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可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试验选用5份抗感枯萎病黄瓜材料及其杂交后代,以危害我国黄瓜生产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开展了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以及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浸根接种法,以1×106孢子/mL的接种液接种子叶期幼苗,在白天24~28℃,夜晚16~20℃的温室中培养,接种后10~14d即可正确区分品种之间的抗感性差异。该方法发病迅速,整齐度、重复性好,是较理想的黄瓜枯萎病接种方法。运用浸根接种法对以WIS2757和津研2号为双亲构建的F1、F2、F452个株系的各世代接种结果表明,WIS2757抗枯萎病,津研2号感枯萎病,F1群体抗枯萎病。根据F2群体和F4株系的抗病表现推断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符合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同时通过对Cu13和京育202及其F1的接种鉴定表明,Cu13抗枯萎病,京育202感枯萎病,F1群体表现中抗,初步认为抗病材料Cu13由多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接种方法 抗性遗传
下载PDF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晓娟 文成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3,35,共4页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 ,全省平均发病率在 10 %~ 4 0 %之间 ,重病年份 1998年高达 75 %。分离鉴定出 7个属的病原真菌 ,它们是 :串珠镰刀菌 (Fusariummoniliforme)、木霉菌 (Trichodermasp .)、离蠕孢菌 (Bipolarissp .)、禾谷镰刀... 四川省玉米穗腐病日趋严重 ,全省平均发病率在 10 %~ 4 0 %之间 ,重病年份 1998年高达 75 %。分离鉴定出 7个属的病原真菌 ,它们是 :串珠镰刀菌 (Fusariummoniliforme)、木霉菌 (Trichodermasp .)、离蠕孢菌 (Bipolarissp .)、禾谷镰刀菌 (F .graminearum)、丝核菌 (Rhizoctoniasp.)、青霉菌 (Penicilliumsp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黑曲霉 (A .niger)和毛霉菌 (Mucorsp .) ;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 ,分离频率高达 39.1%。分别采用牙签法、注射法和花丝喷雾法对玉米果穗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 ,结果以注射法的发病率适中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品种对镰刀菌穗腐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病原真菌种类 接种方法 抗性鉴定 四川
下载PDF
橡胶树几种根病的人工接种方法 被引量:23
8
作者 高秀兵 李增平 +1 位作者 李晓娜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626-630,共5页
以海南发生较严重的橡胶树褐根病、红根病、黑根病病原菌进行田间橡胶树根病接种方法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使用橡胶树病根根段、玉米粒培养基、橡胶树木屑菌棒制作成的3种接种体可以成功接种上橡胶树根病病原菌,其中以橡胶树木屑菌棒接... 以海南发生较严重的橡胶树褐根病、红根病、黑根病病原菌进行田间橡胶树根病接种方法的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使用橡胶树病根根段、玉米粒培养基、橡胶树木屑菌棒制作成的3种接种体可以成功接种上橡胶树根病病原菌,其中以橡胶树木屑菌棒接种体进行接种操作较为简便,对橡胶树褐根病、红根病、黑根病病原菌均适用,成功率较其它两种接种方法的高,分别为100%、33.3%、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根病 根病菌接种体 接种方法
下载PDF
5株根瘤菌接种紫花苜蓿的效果 被引量:22
9
作者 石茂玲 邓波 +2 位作者 刘忠宽 刘静 史经昂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5株耐盐型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537,ACCC17558,ACCC17617,ACCC17631和ACCC17676)为材料,采用包衣接种和液体菌剂拌种两种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包衣处理和不含根瘤菌的液体菌剂拌种处理为对照,在滨海盐渍区盐... 以5株耐盐型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537,ACCC17558,ACCC17617,ACCC17631和ACCC17676)为材料,采用包衣接种和液体菌剂拌种两种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包衣处理和不含根瘤菌的液体菌剂拌种处理为对照,在滨海盐渍区盐化潮土上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1)进行接种试验,筛选出高效菌株及最佳接种方式。结果表明,在盐碱化程度较大、缺乏根瘤菌的土壤中,包衣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明显优于液体菌剂拌种。另外,5株根瘤菌包衣接种效果差异明显,且苜蓿接种后单株地上部分干重、粗蛋白含量及单株根瘤数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菌株ACCC17558和ACCC17617接种效果最佳,可使苜蓿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总根瘤数、单株有效根瘤数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1.4%和164.4%、91.8%和99.6%、99.8%和100.7%、8.6%和12.3%,表明两菌株的接种效果优于其他菌株,是在盐碱土壤中与"中苜1号"紫花苜蓿最佳共生的高效根瘤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苜1号”紫花苜蓿 高效根瘤菌 盐碱土壤 接种方式
下载PDF
甘蓝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田仁鹏 康俊根 +3 位作者 耿丽华 颉建明 简元才 丁云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甘蓝枯萎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引起的土传病害,属于中国新发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夏秋甘蓝生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并且发病地域逐年扩大。抗病品种的使用是目前减少甘蓝枯萎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 甘蓝枯萎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引起的土传病害,属于中国新发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夏秋甘蓝生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并且发病地域逐年扩大。抗病品种的使用是目前减少甘蓝枯萎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而探索高效的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方法以准确鉴定甘蓝种质资源的相应抗性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前期病原物分离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来源于山西寿阳的强致病力株GLHW1作为病原,通过混合因子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3个接种方法,3个接种浓度及2个接种时期的接种效率及不同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接种效果的重要性影响依次为接种方法>接种浓度>接种时期,推荐给甘蓝育种者的接种程序是:在3叶1心期,将幼苗的根系浸入1×106cfu/ml孢子悬浮液中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枯萎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易润华 朱西儒 周而勋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 7种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试验 ,首次评价了各自优缺点 .结果认为 :“稻秆离体接种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 ,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发病速度适中、病情调查方便 ,病原菌容易控制 .其次是盆栽苗... 对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 7种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试验 ,首次评价了各自优缺点 .结果认为 :“稻秆离体接种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 ,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发病速度适中、病情调查方便 ,病原菌容易控制 .其次是盆栽苗接种法、叶片离体接种法 ,菌丝悬浮液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丝核菌 接种方法 评估
下载PDF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阮义理 胡务义 何万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2-85,共4页
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polysora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 6℃ ;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 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polysora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 6℃ ;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发芽率最高 ,其次为黑色和蓝色光 ,而黄、红、绿色光发芽最少。在适宜条件下 ,夏孢子经 7h发芽率达最高。夏孢子存活期 ,在 - 15℃时不到 5d ,12~ 2 0℃时鲜病叶为 10d ,风干病为 15~ 30d。喷雾毛笔刷、手指涂孢子悬浮液和手指擦干孢子粉 4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相似。玉米苗期到乳熟期接种的发病率可达 98%~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多堆柄锈菌 生物学特性 接种方法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缪巧明 王永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67-70,共4页
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7~14天作水稻叶面喷雾按种,或采用前一年度在病田采集的病粒及病粒上获得的厚垣孢子菌粉于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接种,均能使水稻发病,此项技术用于鉴定云南省生产用种46个,品种间... 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7~14天作水稻叶面喷雾按种,或采用前一年度在病田采集的病粒及病粒上获得的厚垣孢子菌粉于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接种,均能使水稻发病,此项技术用于鉴定云南省生产用种46个,品种间抗生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品种抗性 鉴定 水稻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室内快速评价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月莉 黄丽丽 +3 位作者 索朗拉姆 高小宁 陈银潮 康振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探索高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的苹果轮纹病室内评价方法,选用分离菌株Slq0803-1-1-1菌饼分别对离体富士苹果两年生枝条以及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4种材料进行接种,并对试验结果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有伤和无伤条件... 为探索高效、稳定且操作简便的苹果轮纹病室内评价方法,选用分离菌株Slq0803-1-1-1菌饼分别对离体富士苹果两年生枝条以及当年生嫩梢、叶片和成熟果实4种材料进行接种,并对试验结果和接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各接种材料接种无菌PDA块均不发病,接种病菌仅在有伤情况下致病;枝条烫伤接种发病最慢且病斑最小,嫩梢针刺1针接种较叶痕接种发病明显;1针及10针刺伤接种叶片正、反面,正面1针刺伤接种发病较快且一致;果实去除果皮接种较1针、10针刺伤后接种发病显著。用4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验证,发现4种离体材料均能验证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且结果与田间无伤接种当年生新梢一致。说明4种离体材料均可准确、快速评价苹果轮纹病,其中正面针刺1针接种叶片的方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菌 病斑直径 伤口 接种方法 苹果叶片
原文传递
甜瓜枯萎病接种方法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登明 张学军 +2 位作者 冯炯鑫 王叶筠 伊鸿平 《中国瓜菜》 CAS 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
分别采用灌根法、米饭粒接种法、蘸根法及胚根接种法对甜瓜枯萎病进行接种试验,拟为甜瓜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米饭粒接种法发病率最高,达到99%;胚根接种法最低,为10%;灌根法发病率为66.7%;蘸根法发病率为91%,且操作简单、精确,... 分别采用灌根法、米饭粒接种法、蘸根法及胚根接种法对甜瓜枯萎病进行接种试验,拟为甜瓜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米饭粒接种法发病率最高,达到99%;胚根接种法最低,为10%;灌根法发病率为66.7%;蘸根法发病率为91%,且操作简单、精确,最适合进行甜瓜枯萎病抗病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枯萎病 接种 蘸根法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涛 关大伟 +3 位作者 李俊 曹凤明 韦革宏 冯瑞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5-650,共6页
采用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淮海3省11个地区的22株大豆根瘤菌中筛选与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阜豆976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以根瘤菌结瘤数量、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和占瘤率为指标,... 采用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淮海3省11个地区的22株大豆根瘤菌中筛选与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阜豆976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以根瘤菌结瘤数量、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和占瘤率为指标,通过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与阜豆9765共生匹配效果好的根瘤菌6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结果表明:菌株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4302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2在结瘤能力、固氮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强于其它4株根瘤菌,说明B.japonicum 4302和S.fredii 4822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田间进行的根瘤菌拌种、喷施和种下接种的3种接种方式小区试验中,拌种处理在大豆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占瘤率和产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说明大豆根瘤菌的拌种方式更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根瘤菌 大豆 优良菌株 接种方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红侠 冯瑞华 +2 位作者 关大伟 李俊 曹凤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采用蛭石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土高原地区17个大豆品种上采集根瘤,对根瘤进行分离纯化、回接验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分离宿主和分离地点,选出代表菌株用于筛选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种植最大的大豆品种晋豆25相匹配... 采用蛭石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土高原地区17个大豆品种上采集根瘤,对根瘤进行分离纯化、回接验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分离宿主和分离地点,选出代表菌株用于筛选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种植最大的大豆品种晋豆2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喷施、拌种和种下接种不同接种方式效果比较试验。以瘤数、瘤干重、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为指标,通过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与晋豆25共生匹配效果好的根瘤菌10株;其进一步的耐旱试验和土壤盆栽复筛结果表明:菌株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 4345和Sinorhizobium fredii 4338在结瘤能力、固氮能力、竞争能力和耐旱性能方面最好,揭示B.liaoningense 4345和S.fredii 433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田间进行的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小区试验中,B.liaoningense 4345喷施处理在大豆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占瘤率和产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S.fredii 4338拌种和喷施较好,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适宜接种方式是喷施和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根瘤菌 大豆 耐旱 优良菌株 接种方式
下载PDF
用黄化子叶喷雾接种法鉴定黄瓜黑星病抗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保聚 李凤云 +1 位作者 苗则彦 王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6,共3页
利用黄化子叶喷雾接种鉴定黄瓜黑星病抗病性的具体方法是:将消毒后的黄瓜种子播在垫有湿纱布的培养皿中,20℃恒温黑暗培养5天后黄化子叶即长出。用喷雾法接种黄化子叶,孢子浓度为2×106个/mL,20℃黑暗培养4天后调... 利用黄化子叶喷雾接种鉴定黄瓜黑星病抗病性的具体方法是:将消毒后的黄瓜种子播在垫有湿纱布的培养皿中,20℃恒温黑暗培养5天后黄化子叶即长出。用喷雾法接种黄化子叶,孢子浓度为2×106个/mL,20℃黑暗培养4天后调查病情。经17个抗病性不同的品种验证,该方法与培养幼苗一真叶期喷雾法比较,同样准确、可靠。同时具有鉴定周期短、不受环境条件影响、接种症状表现明显、易于分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黑星病 抗病性鉴定方法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外植体处理及接种方式对大白菜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松 温孚江 魏毓棠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大白菜 外植体 接种方式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过程及接菌方法对其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宏民 张奂 +2 位作者 郝赤 王曙光 张仙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08,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分生孢子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表的萌发和侵染过程及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体表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多,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较少;刺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萌发较早,多数孢子在接菌后16h开始萌发,而嵴状突起结构区附着的孢子多数在20h开始萌发,在平缓结构区孢子萌发最迟。在嵴状突起结构区和刺状突起结构区,多数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直接以芽管侵入幼虫体壁,少数形成附着胞侵染寄主。此外玫烟色拟青霉3种不同接菌方法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和致病力大小明显不同,其中孢子培养液比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侵染速率快,接菌44h虫体表现出明显的感病症状,致死中时为3.18d;孢子悬浮液和孢子粉处理的小菜蛾幼虫,60h虫体出现感病症状,致死中时分别为4.20d和4.34d;而且致病力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接孢子粉的处理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达76.2%,而其他两种处理小菜蛾幼虫6d的死亡率仅为59.8%和58.5%。本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的体表结构影响玫烟色拟青霉孢子在寄主体表的附着、萌发和侵入,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最强,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和孢子培养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拟青霉 小菜蛾 体表结构区 孢子萌发与侵入 接菌方法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