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72
1
作者 周灿 曾刚 +1 位作者 宓泽锋 鲜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5-805,共11页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创新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韩兆安 吴海珍 赵景峰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55-2064,2101,共11页
基于中国2013-2018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的事实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地区创新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 基于中国2013-2018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的事实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地区创新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实用型和外观型创新的驱动作用显著强于对发明型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知识流动在数字经济驱动地区创新发展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且对不同创新类型的中介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数字经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地区差异,发达城市的数字经济创新效应显著高于经济水平落后城市;知识流动在同级别城市中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跨级城市,知识流动在经济落后城市中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城市。数字经济能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助力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强合作”与均衡发展,为中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重要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发展 知识流动
原文传递
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案例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陈劲 桂彬旺 陈钰芬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这一类特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流程;最后,结合某城市地铁交通控制... 本文提出了复杂产品系统这一类特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流程;最后,结合某城市地铁交通控制系统的开发案例,对提出的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流程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模块化开发 创新流程 案例研究
下载PDF
营改增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51
4
作者 毛捷 曹婧 杨晨曦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9,共8页
本文选取200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营改增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营改增显著降低了试点企业流转税税负,税负下降使得企业现金流改善,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助于企... 本文选取2003~201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营改增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营改增显著降低了试点企业流转税税负,税负下降使得企业现金流改善,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这一结论为我国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以激励企业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服务业企业把握营改增政策机遇、改善现金流管理、提升专业化分工、增强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创新 税负 现金流量 减税降费
原文传递
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动趋势——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周亮 张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49-1763,共15页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院755名院士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流动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求...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院755名院士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流动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求学、就业与工作地变更三种空间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院士出生地或籍贯集聚分布在经济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学历取得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与江苏等985、211高校聚集省区;初次工作地点在不同时代表现各异;最终工作地呈现向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聚集的特征。②求学(出生地-大学)流动由东部多个省份向北京、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近距离流动。毕业首次就业流动空间聚集程度小,且流向随院士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变化。③46.23%的院士有工作地变更流动趋势。变更一次的院士其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向东指向性和空间聚集性;变更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院士,除最后一次流动外无明显空间指向性。④流动指数分析表明,北京与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区既是强流入中心也是强流出中心,双向流动量大;而西藏、海南、澳门、内蒙古及广西等省份流动指数为0,属于附属型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人才 创新驱动 空间分布 人才流动 聚集特征
原文传递
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金玉然 戢守峰 于江楠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8,共9页
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1997-2016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III和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词"等指标开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视化科学计量... 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1997-2016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III和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词"等指标开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了20年间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探究了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热点包括"价值创造"、"开源"和"商业模式挑战"等;热点呈现出由20世纪末期的"信息技术",21世纪初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规模定制",发展到目前的"云制造"、"云计算"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演进趋势;AMIT R、TEECE DJ、CHESBROUGH H和VENKATRAMAN N等人的相应研究成果是本领域热点文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和"仿真研究"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热点。本研究可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发展,为学者明确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模式 创新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冲积流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魏奇锋 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3-137,共5页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知识流动 SCA理论模型
下载PDF
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30
8
作者 史焱文 李二玲 +2 位作者 李小建 娄帆 陈晓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122,共9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社会网络分析法 寿光 鄢陵
原文传递
创新网络知识流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 被引量:28
9
作者 孔晓丹 张丹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本文从网络嵌入性视角出发,以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专利数据为样本,使用多元分层回归方法实证检验网络结构嵌入性(中心度、结构洞)对知识流动和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网络关系嵌入性(联系强度)对这一调节效用的进一步的调... 本文从网络嵌入性视角出发,以上海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专利数据为样本,使用多元分层回归方法实证检验网络结构嵌入性(中心度、结构洞)对知识流动和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网络关系嵌入性(联系强度)对这一调节效用的进一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中知识流动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中心度正向调节知识流动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构洞倒U型调节知识流动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企业间的联系强度能正向调节结构嵌入性对知识流动和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结构嵌入性 关系嵌入性 创新绩效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祝尔娟 何皛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协同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也是京津冀实现转型突围的原动力。本文从协同基础、协同行动、协同成效和协同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京津冀协同创... 协同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也是京津冀实现转型突围的原动力。本文从协同基础、协同行动、协同成效和协同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大幅跃升,系统协同度逐步增强;协同基础雄厚,是中国创新要素集聚高地,但津冀与北京落差较大;北京创新要素溢出显著,三地主体日趋融合;空间呈现“中心—外围”格局,北京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协同环境尤其金融环境亟待改善。三地存在要素流动性差,创新链缺乏产业链支撑,北京对津冀技术辐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等短板。本文从构建多元化协作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技术交易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要素流动 创新联系格局 企业大数据
下载PDF
创业活力、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基于283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7
11
作者 许士道 江静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基于双创的视角,使用283个地级市的数据检验了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项会对经济发展效率产生逆向冲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创业活力显著促... 基于双创的视角,使用283个地级市的数据检验了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二者的交互项会对经济发展效率产生逆向冲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创业活力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而西部地区的创业活力对经济发展效率的作用不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东部地区创业活力与创新能力的交互项则对经济发展效率产生了抑制作用。分组检验表明,高水平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组合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面板门槛回归表明,当创业活力小于0.704时,创新能力抑制了经济发展效率,而当创业活力大于1.372时,创新能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活力 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效率 要素流动 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Intota和Alma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韩佳 汪莉莉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7,共6页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除了关注技术发展,积极进行系统更新换代外,更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对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探究,以便加快自身结构调整,实现管理高效,功能优化,最终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转变。本文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除了关注技术发展,积极进行系统更新换代外,更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对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探究,以便加快自身结构调整,实现管理高效,功能优化,最终完成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转变。本文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角度,结合对当前市场上两种图书馆管理系统Intota和Alma的深入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图书馆在选择下一代管理系统中需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平台 管理系统 服务创新 资源建设 流程优化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杜函芮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2,共10页
文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体互动与要素流动模型,分析了系统中作为内部制度资源与外部比较优势整合者的高校、以国家战略为指引的政府,以及以互利为基本行动逻... 文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体互动与要素流动模型,分析了系统中作为内部制度资源与外部比较优势整合者的高校、以国家战略为指引的政府,以及以互利为基本行动逻辑的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中介组织、联盟协会等的功能与合作机制,并逐一探讨人才、技术、资金、政策、服务、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方向与动力机制,基于政府与市场的再平衡视角提出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立足高校视角,提出通过推动政策有效供给、敏锐洞悉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优化配置海外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要素实现有序流动。最后,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价值塑造、结构优化与环境涵养三个维度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要素流动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互联网、创新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 被引量:23
14
作者 凌华 李新伟 +1 位作者 董必荣 王敬勇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创新要素的流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直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其对东中部地区... 基于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创新要素的流动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直接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其对东中部地区的推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影响创新要素流动可以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但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差异明显。在东中部地区,互联网通过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互联网对创新要素流动产生负向影响,导致该地区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要素 要素流动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结构
下载PDF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建萍 杨勇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8,共7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 ,并与此同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再造 价值流 市场链
下载PDF
城市群人口集聚促进域内企业创新吗 被引量:18
16
作者 蔡庆丰 王仕捷 +1 位作者 刘昊 舒少文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70,共19页
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否促进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仍有待检验。本文利用2007—201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结合专利申请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人口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效应进... 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跨行政区划的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否促进域内企业的创新活动仍有待检验。本文利用2007—2019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结合专利申请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人口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于城市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跨区域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域内企业创新,并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够弥补本地市场发展条件的不足,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人口集聚有利于城市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知识交流;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要素流动壁垒,促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不同城市间的分工深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创新。本文研究为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活动聚集、推动城市群协调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集聚 企业创新 要素流动 知识交流
原文传递
农业科技创新扩散、要素流动与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永林 李子奈 刘玲玲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1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概念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与要素流动相结合的思路 ,以此在机理上研究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落后、农业科技发展和实用低效率结合与农业发展落后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扩散 要素流动 规模经济 中国农业 科技发展 农业经济体制
下载PDF
高铁开通、人才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谭志雄 邱云淑 +1 位作者 李后建 韩经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139,共12页
高铁开通能够加速高素质人才流动,促进知识积累,增加创新产出。该研究借助空间双重差分法,运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沿... 高铁开通能够加速高素质人才流动,促进知识积累,增加创新产出。该研究借助空间双重差分法,运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创新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创新水平;同时,高铁开通通过加速高素质人才自由流动,带来地区间的相互学习、模仿与竞争,从而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通过加速人才流动促进大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但对中小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高铁开通对中部城市创新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促进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的创新发展,且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创新水平的正向作用远高于西部城市;人才流动是高铁开通影响东西部城市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机制,且该机制在解释高铁开通促进西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中作用更大。上述结论表明:未开通高铁城市应因地制宜加快高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对区域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西部开通高铁城市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欠发达城市应加强与周边区域开通高铁的中心城市、大城市的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大城市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提高本地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高铁开通 人才流动 空间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内的知识势差与知识流动机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米捷 郭彬 +1 位作者 陈怀超 范建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7,共10页
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对于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而其内部创新主体的知识位势分布特征是影响知识流动的关键因素。根据创新主体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扩散的方向,将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企业分为高知识位势企业、中间知识位... 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对于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升级有着重要意义,而其内部创新主体的知识位势分布特征是影响知识流动的关键因素。根据创新主体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扩散的方向,将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企业分为高知识位势企业、中间知识位势企业和低知识位势企业。通过构建三方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知识流动行为、消极参与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知识广度势差有利于创新生态系统内的知识流动,而过大的知识深度势差则不利于知识流动行为的产生;知识吸收转化能力和内部知识流动的通畅性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向知识流动良性循环的路径演化;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行为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故应在合作形成的初期就避免消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由于核心企业或行业领导者与新创企业或集群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知识势差,使得知识的转移与吸收过程变得艰难,中间知识位势主体此时则扮演了知识流动中介和辅助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位势 知识流动 演化博弈
下载PDF
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1 位作者 陈必坤 赵蓉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63,共5页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知识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