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资产评估内在矛盾的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澜飚 《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2-35,共4页
资产评估自身存在着一种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其实来源于资产评估产生时的经济学依据和实际资产评估操作上的会计学依据。由于这两种依据在收益这个资产评估的核心概念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使得资产评估的两个重要依据存在着逻辑上的不一致。
关键词 资产评估 内在矛盾 收益 会计资产计量
下载PDF
日本民族主义与“东亚共同体”设想的内在冲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戈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5,共4页
日本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建设,并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亚洲领袖。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意识导致日本难以做到以平等的姿态与中国和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和平与繁荣的东亚新秩序,这成为该设想难以变成现实的主要症... 日本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建设,并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亚洲领袖。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意识导致日本难以做到以平等的姿态与中国和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和平与繁荣的东亚新秩序,这成为该设想难以变成现实的主要症结。近代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后,极端的民族主义就日益凸显出来,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内的专制,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亚洲邻国的轻蔑和对欧美强国潜在的对抗意识。今天,日本极端的民族主义影响没有彻底清除,不能适应东亚经济政治区域化的历史要求。日本非科学的、缺乏民主和世界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其"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存在着内在冲突,给日本的东亚政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民族主义 特征 内在冲突
下载PDF
再论“族群”概念与解决民族内部矛盾的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志利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81,共6页
自从族群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族群与民族、族群意识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再次对“民族”与“族群”概念、民族意识与族群意识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接着对美国和我国所采取的族群政策的变化... 自从族群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族群与民族、族群意识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再次对“民族”与“族群”概念、民族意识与族群意识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接着对美国和我国所采取的族群政策的变化进行了一番仔细比较分析;对解决族群矛盾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只有淡化“族群意识”,加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遵循族群发展的自主性和客观规律才能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族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族群 族群意识 民族内部矛盾
下载PDF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原型情节
4
作者 徐江清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苔丝》中的情节以《圣经》中的善恶冲突情节为原型。善恶冲突情节在作品中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外部冲突”、“内心冲突”和“隐含冲突”。苔丝和安吉尔各自的“内心冲突”是作品中冲突情节的最重要类型。原型情节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 《苔丝》中的情节以《圣经》中的善恶冲突情节为原型。善恶冲突情节在作品中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外部冲突”、“内心冲突”和“隐含冲突”。苔丝和安吉尔各自的“内心冲突”是作品中冲突情节的最重要类型。原型情节的运用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善恶冲突 内心冲突 内涵 可读性
下载PDF
从森林夜行看好小伙布朗的二重身——心理接受冲突
5
作者 李纳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围绕清教主题是其创作特点,此外他还比较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文章在呈现当时狂热的清教信仰的同时,主要从好小伙布朗的森林黑夜之行...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围绕清教主题是其创作特点,此外他还比较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文章在呈现当时狂热的清教信仰的同时,主要从好小伙布朗的森林黑夜之行所表现出来的内心冲突来探讨他二重身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布朗 清教 心理冲突 二重身
下载PDF
《漫漫长夜》的写作特色剖析
6
作者 张伟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7-80,共4页
评述《漫漫长夜》一剧的写作特色,探讨作者用以揭示现代人的疏离感的写作手法,并从该剧的信息层和表达层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该剧的人物刻画和主题思想,旨在说明《漫漫长夜》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三一剧”。
关键词 三一剧 疏离感 内心冲突 信息层和表达层
下载PDF
诗化正义——欧美涉法文学的审美特征
7
作者 孙亦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欧美涉法文学作品不仅表现了人类社会法律文化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上,带来了独特的诗意想象和强有力的情感冲击。涉法文学的审美特征表现为运用诗意化的手段达到宣传理想正义的目的、运用内心冲突和陌生化手法来... 欧美涉法文学作品不仅表现了人类社会法律文化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在人们的审美心理上,带来了独特的诗意想象和强有力的情感冲击。涉法文学的审美特征表现为运用诗意化的手段达到宣传理想正义的目的、运用内心冲突和陌生化手法来展现人性中善与恶的矛盾,来唤醒读者已经麻木的审美知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化 内心化 陌生化
下载PDF
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潜规则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 宋朝统治集团只怕从未公开宣称"本朝重文轻武"。宋代重文轻武论之所以备受质疑,原因主要在于重文轻武不是赵宋王朝的明规矩,而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疑者往往以北宋初年的史实为例。其实,当时尚处于从武人政治到文官政府的转换阶段。宋太祖文武并重,只是开始注重文治而已。对于重文轻武的简单化解释和绝对化理解,也是人们怀疑宋代重文轻武的重要原因之一。文臣、武官作为宋代统治集团中的两大群体,既非一概势如水火,也非各自铁板一块。文臣、武官内部均有争斗,两者之间又有交叉,其情势相当错综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重文轻武 文武并用 文武并重 武官内斗
下载PDF
从“人民内部矛盾”到“公共供给不足”——中国当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向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0-56,共7页
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理论,半个世纪之后,胡锦涛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这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内部矛盾"逐步转变为"公共供给不... 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理论,半个世纪之后,胡锦涛提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这说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内部矛盾"逐步转变为"公共供给不足"。这一转移,肯定了中国当代社会主体从"人民"到"公民"的转变,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政府职能要按照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公共供给不足 社会主要矛盾 政府职能转变
下载PDF
理想化的通向和谐之路——评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8-14,71,共8页
歌德在其"古典"主义初期的代表作《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中通过人物内在、外在冲突的展示和解决表明了这样的主题:女主人公所拥有的"纯洁的人性"是消除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从而抵达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 歌德在其"古典"主义初期的代表作《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中通过人物内在、外在冲突的展示和解决表明了这样的主题:女主人公所拥有的"纯洁的人性"是消除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从而抵达人与自我、人与他人的内在、外在和谐之境的途径。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一条以道德化的"超我"克服和消除人自身以及他人的现实的"自我"和原始的"本我"并由此获得人自身以及人与他人之间和谐的途径——它虽然反映了作者美好的道德理想及其对于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憧憬和愿望,但却不符合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现代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和认识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一般的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状况。此外,作者在创作这部剧作时的"古典"主义时期所提出的通过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这一途径促使现代人和社会重获古希腊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和谐统一的主张,也带有明显的理想化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内在冲突 外在冲突 纯洁的人性 理想化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内在延宕的审美特征
11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一是间接的心灵无所皈依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廷宕 腺胧象征 心灵矛盾 直接 间接
下载PDF
对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若干新思考
12
作者 席富群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直是其在马克思主义创新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史上的地位,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今天社会分化明显,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直是其在马克思主义创新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史上的地位,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今天社会分化明显,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本文结合当时的背景,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人民内部矛盾 理论
下载PDF
戏剧独白的特征与体现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智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70,共10页
"独白"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美质。正是这种美质决定了它可以在心理分析层面达到对话所达不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美质使得戏剧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得到充分加强;也正是这种美质让观众在经历精神陶冶的同时享... "独白"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美质。正是这种美质决定了它可以在心理分析层面达到对话所达不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美质使得戏剧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得到充分加强;也正是这种美质让观众在经历精神陶冶的同时享受着言语表现过程中美的愉悦。这是"独白"的美,也是戏剧的美。如何准确、鲜明地体现经典独白,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所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白 戏剧台词 内心冲突 美质 性格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戏曲中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和审美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9-61,共3页
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未提及过"悲剧"一词,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1]、"惨绝悲极"[1]的戏曲创作,这些"惨杀"、"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中国戏曲... 我国古代的戏论和曲论中未提及过"悲剧"一词,但存在着大量被戏论家称作"悲愤激烈"[1]、"惨绝悲极"[1]的戏曲创作,这些"惨杀"、"苦情"戏已具备了明显的悲剧观念和悲剧意识。中国戏曲中的"忠义惨剧"(英雄悲剧)最接近西方古典悲剧的概念与内涵,笔者试图从题材、角色、结构、冲突等各方面分析我国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与精神实质,确立中国古典英雄悲剧独特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悲剧 忠义剧 内在形态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惊心动魄的灵魂之战——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山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9-52,共4页
《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舍身为别人昭雪冤案前有过一场极为紧张激烈的内心冲突,最后决定“直赴天国所在的深渊”,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之战,一段完整的心灵朝圣历程,它可以给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心灵激战 天国 深渊 心灵朝圣 精神价值
下载PDF
Shakespeare's Four Principal Tragedies
16
作者 张庆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S1期156-159,共4页
本文分别从悲剧人物、悲剧结构、悲剧主题三方面探讨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引起悲剧情感的缘由。首先 ,主人公身居高位 ,才能卓越 ,其惨遭厄运的很重要原因是个人性格倾向 ;其次 ,低调开场 ,悲剧结局 ,内心斗争描写等结构手法的运用加强了... 本文分别从悲剧人物、悲剧结构、悲剧主题三方面探讨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引起悲剧情感的缘由。首先 ,主人公身居高位 ,才能卓越 ,其惨遭厄运的很重要原因是个人性格倾向 ;其次 ,低调开场 ,悲剧结局 ,内心斗争描写等结构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悲剧效果 ;最后 ,人类社会中善恶相争 ,进而造成个人的悲剧存在 ,是莎剧体现的悲剧思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GIC character tone-setting OPENING TRAGIC ENDING inner conflict individual′s TRAGIC EXISTENCE dualnature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内在矛盾运动的驱动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岩 张俊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驱动力,是驱使思想政治工作前沿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这种驱动力主要表现在协调矛盾的协调力、解决矛盾的支配力、扩大矛盾的逆向激发力。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联结点驱动着...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驱动力,是驱使思想政治工作前沿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这种驱动力主要表现在协调矛盾的协调力、解决矛盾的支配力、扩大矛盾的逆向激发力。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联结点驱动着前沿不断地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 内在矛盾 驱动力 前沿发展
下载PDF
论中西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8,共7页
内心冲突是中西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它是中西文化内在矛盾的结果,也是中西悲剧精神英雄主义的变异。西方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理性主义文化框架深刻裂痕的审美表现,中国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礼"与"理"... 内心冲突是中西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它是中西文化内在矛盾的结果,也是中西悲剧精神英雄主义的变异。西方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理性主义文化框架深刻裂痕的审美表现,中国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是"礼"与"理"深刻悖论的审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冲突 理性主义 裂痕 “礼”与“理”悖论
下载PDF
论人格的内在冲突在《名人录》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立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奥登一代"包括路易司、司班德和奥登。其中奥登的成就是最大的。《名人录》是奥登的名篇之一。人格的内在冲突是了解这首诗的主要线索。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可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 "奥登一代"包括路易司、司班德和奥登。其中奥登的成就是最大的。《名人录》是奥登的名篇之一。人格的内在冲突是了解这首诗的主要线索。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可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名人录》的主人公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所以冲突不可避免。这首诗对于现代社会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对于一个压力很大的现代人来说,只有通过自我的作用,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才能达到心理的平衡,从而避免名人的悲剧,拥有健康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本我 自我 超我 内在冲突
下载PDF
论心理型探索戏剧
20
作者 宁殿弼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73-79,85,共8页
在1980年代戏剧探索大潮中戏剧家们顺应人类更深刻地认识本体、完善自我的社会心理和文艺思潮,将探索方位"向内转",将笔触聚焦在人的内心世界,于是应运而生出一批心理型探索戏剧。它们着力深度剖析人的灵魂空间,尽展人的心理... 在1980年代戏剧探索大潮中戏剧家们顺应人类更深刻地认识本体、完善自我的社会心理和文艺思潮,将探索方位"向内转",将笔触聚焦在人的内心世界,于是应运而生出一批心理型探索戏剧。它们着力深度剖析人的灵魂空间,尽展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无穷的差异性、复杂性、变异性。这对沿袭千百年的从外部性格特征上塑造人的传统观念产生强大冲击,使人的心灵从长期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是戏剧思维的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显现出探索戏剧秉具的现代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型 探索戏剧 内心冲突 心理时空 内向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