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爆方式对柱形炸药空爆冲击波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谷鸿平 柳雯 李广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研究起爆方式对柱形炸药爆炸能量输出的控制效应,运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作用下的炸药在空气中爆炸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参考位置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得到了起爆方式对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比例距... 为研究起爆方式对柱形炸药爆炸能量输出的控制效应,运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作用下的炸药在空气中爆炸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参考位置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得到了起爆方式对爆炸冲击波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比例距离小于5 m·kg-1/3时,起爆方式可改变爆炸冲击波场的局部分布形态,其在不同的方向和距离对冲击波超压影响存在差异;比例距离大于5 m·kg-1/3时,起爆方式对冲击波场分布基本无影响;柱形炸药长径比一定的条件下,同一起爆方式作用下的爆炸相似律仍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方式 爆炸 冲击波场 爆炸相似律
下载PDF
隧道掏槽爆破中起爆点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及其比选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启栋 靳军 +3 位作者 王亚琼 冷振东 卢文波 周海孝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2,共13页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等传统起爆方式下孔口岩体的破裂形态及地表爆破振动峰值,佐证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依次建立了普通单孔爆破和隧道掏槽爆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3种传统起爆方式下的炸药爆轰加载特征与爆破损伤演化规律,评价了传统起爆方式下掏槽爆破效果的优劣,并探讨了掏槽孔起爆方式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理源于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爆炸应力场叠加的时间效应,柱状药包起爆后爆轰产物和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传输,其应力场也在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叠加增强;试验结果显示,反向起爆时孔口岩体破裂与鼓包痕迹最为显著,中点起爆次之,而正向起爆最小;传统的反向起爆、正向起爆和中点起爆均有各自的利弊,反向起爆利于形成爆破漏斗,但易于造成根底,限制了掏槽爆破进尺,正向起爆虽有助于孔底岩体破碎,但容易在孔口形成大块,岩体抛掷效果也较差,中点起爆可兼顾孔口与孔底岩体的破碎,但孔中部岩体的破碎不充分,为此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孔反向传爆的混合起爆方式,其结合了传统起爆方式的优点,且增强了邻孔之间的拉伸和剪切效应,岩体破碎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掏槽爆破 试验研究 起爆点位置 爆炸能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TNT装药水中爆炸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庞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采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下TNT装药水中爆炸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中心起爆、端面中心起爆和端面面起爆情况下,在装药不同方位的水中冲击波压力峰值随距离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起爆方式下TNT装药水中爆炸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中心起爆、端面中心起爆和端面面起爆情况下,在装药不同方位的水中冲击波压力峰值随距离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端面起爆状态下,装药径向的冲击波压力峰值均大于端部;中心起爆状态下,一定距离处,装药端面的压力峰值大于径向。改变起爆方式,可以实现水中爆炸冲击波能量的定向增益,提高特定方位爆炸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起爆方式 TNT装药 水中爆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次起爆条件对小型燃料空气炸药爆轰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敏潇 刘大斌 吴秋洁 《爆破器材》 CAS 2017年第2期11-15,共5页
对装药主要由铝粉和环氧丙烷组成的3 kg级液固燃料空气炸药(FAE)进行静爆场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次起爆药(钝化黑索今)质量及多点起爆方式下FAE的爆炸情况,探讨了爆炸超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次起爆药质量能提高FAE爆... 对装药主要由铝粉和环氧丙烷组成的3 kg级液固燃料空气炸药(FAE)进行静爆场试验,研究了不同二次起爆药(钝化黑索今)质量及多点起爆方式下FAE的爆炸情况,探讨了爆炸超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次起爆药质量能提高FAE爆炸超压,二次起爆方式的改变对FAE爆炸超压的影响较小。在二次起爆药质量较小的情况下,FAE抛散形成的云雾中,部分燃料在较低起爆能的激发下无法充分燃烧,甚至不能被点燃,存在爆炸不良效应。二次起爆药质量为120 g时,FAE的爆炸空中超压峰值是二次起爆药质量为60 g时的2.80~6.41倍,此时爆炸场超压趋于稳定。建议采用质量为120 g的起爆药柱作为二次起爆药来进行3 kg级液固型FAE的爆炸试验。研究结果有助于小型FAE试验中二次起爆药质量的选择,促进燃料的高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空气炸药(FAE) 二次起爆药质量 起爆方式 爆炸超压
下载PDF
C_2H_2-O_2-Ar和C_2H_2-N_2O-Ar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能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 白春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2-598,共7页
采用高压电点火进行直接起爆形成爆轰,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并对比C2H2-O2-Ar和C2H2-N2O-Ar等2种混合物在各种初始状态下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状态下C2H2-N2O-A... 采用高压电点火进行直接起爆形成爆轰,起爆能量通过放电过程中电流的输出信号确定。首先通过实验测定并对比C2H2-O2-Ar和C2H2-N2O-Ar等2种混合物在各种初始状态下直接起爆形成爆轰的临界起爆能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状态下C2H2-N2O-Ar混合物的临界起爆能量显著高于C2H2-O2-Ar混合物的。进一步基于各物质爆炸特征长度和爆轰临界管径的参量关系对临界起爆能量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到了C2H2-N2O-Ar混合气体的爆轰临界管径预测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得出C2H2-N2O-Ar混合物爆炸特征长度与临界管径的关系为r0=2.5dc,而C2H2-O2-Ar两者关系为r0=2dc。结果清晰地表明,使用N2O作为氧化剂,爆炸特征长度与爆轰临界管径之间的比例因数增大,表明该物质直接起爆形成爆轰所需的起爆源单位能量增大,因而直接形成爆轰的临界能量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临界起爆能量 直接起爆 C2H2-O2-Ar 爆轰 爆炸特征长度 爆轰临界管径
下载PDF
刍议煤矿掘进中深孔爆破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振凯 《机械管理开发》 2017年第2期111-112,115,共3页
从炮眼位置、掏槽方式、起爆方式分析了煤矿掘进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方法,探讨了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拒爆原因及解决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拒爆原因,重新连接线路进行二次爆破等。实践得出,工作人员仍需不断总结煤矿爆破技术经验才能在实... 从炮眼位置、掏槽方式、起爆方式分析了煤矿掘进中深孔爆破技术的应用方法,探讨了中深孔爆破技术的拒爆原因及解决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明确拒爆原因,重新连接线路进行二次爆破等。实践得出,工作人员仍需不断总结煤矿爆破技术经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煤矿掘进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掘进 中深孔爆破 炮眼 掏槽 起爆 拒爆
下载PDF
光辐射起爆乙炔银-硝酸银光敏炸药同步性能
7
作者 徐海斌 杨军 +3 位作者 仵可 陈博 随亚光 王等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91-2797,共7页
研究光敏炸药光起爆技术及其同步性是光敏炸药加载技术逼真模拟X光热-力学效应的关键。利用自研的镀膜光纤探针作为测时传感器,表征钨丝电爆炸产生强脉冲闪光引爆光敏炸药涂层的光起爆同步性能。结果表明:镀膜光纤探针作为测量单点起爆... 研究光敏炸药光起爆技术及其同步性是光敏炸药加载技术逼真模拟X光热-力学效应的关键。利用自研的镀膜光纤探针作为测时传感器,表征钨丝电爆炸产生强脉冲闪光引爆光敏炸药涂层的光起爆同步性能。结果表明:镀膜光纤探针作为测量单点起爆时间的传感器,可以较高精度地获取光敏炸药涂层各点起爆时间;光照度越高则起爆同步性越好、光起爆延滞期越短;钨丝数量由1根增加至2根可以明显改善光起爆同步性,相邻测点最小起爆时差由0.6μs降为0.1μs,各测点光起爆延滞期由33.7~57.7μs降为13.0~20.4μs,为大面积光起爆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光敏炸药 乙炔银-硝酸银 同步性 电爆炸 光辐射起爆
下载PDF
浅析煤矿乳化炸药在爆破作业中拒爆、半爆的产生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全锋 《煤矿爆破》 2016年第6期20-23,共4页
本文对煤矿乳化炸药在井下爆破作业中出现的拒爆、半爆现象,从乳化炸药的起爆感度、雷管起爆能力、起爆药卷制作方法和煤岩性质与爆破参数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指导爆破作业、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煤矿乳化炸药 起爆 拒爆 半爆
下载PDF
聚焦腔型面对环形激波聚焦起爆的影响
9
作者 陈祥 赵宁波 +3 位作者 郑洪涛 李智明 贾雄斌 杨家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3-1311,共9页
为研究聚焦腔型面对起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规律,以恰当比氢气/空气为反应物,对具有相同深度的半圆形、抛物线形和锥形3种型面聚焦腔诱导的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半圆形和抛物线形聚焦腔相比,锥形聚焦腔的诱导起爆距... 为研究聚焦腔型面对起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规律,以恰当比氢气/空气为反应物,对具有相同深度的半圆形、抛物线形和锥形3种型面聚焦腔诱导的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半圆形和抛物线形聚焦腔相比,锥形聚焦腔的诱导起爆距离分别缩短33.5%和12.1%。在3种型面聚焦腔内均发生了激波聚焦对撞和隔板反射造成的2次聚焦现象,其中,半圆形聚焦腔的一次聚焦压力最大,但是其回传压力损失也最大,这使得半圆形聚焦腔在一次聚焦后的火焰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结构。抛物线形和锥形聚焦腔内波系演变过程中的腔壁反射激波具有加强二次聚焦的作用,腔壁反射激波越强聚焦诱导的起爆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 激波聚焦 起爆 爆燃转爆轰 聚焦腔 火焰加速 爆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电毫秒雷管网络系统串联起爆技术在井下采矿场的应用
10
作者 占永刚 曹开春 聂建军 《江西冶金》 2010年第4期26-28,共3页
为解决井下采场一次爆破规模和顺序起爆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非电毫秒雷管网络串联起爆技术,并以乌石山矿某采场为实例对该起爆技术的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非电毫秒雷管 爆破 应用
下载PDF
孔内双点起爆条件下的爆炸能量传输与破岩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冷振东 范勇 +2 位作者 卢文波 高启栋 周俊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51-2462,共12页
爆破破岩过程中,起爆方式对爆炸能量传输和破岩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两相向传播的爆轰波的碰撞聚能效应,分析孔内双点起爆条件下的爆炸能量传输特征。采用张拉–压剪统计损伤模型计算不同起爆方式下的岩石爆破破碎范围,并结... 爆破破岩过程中,起爆方式对爆炸能量传输和破岩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两相向传播的爆轰波的碰撞聚能效应,分析孔内双点起爆条件下的爆炸能量传输特征。采用张拉–压剪统计损伤模型计算不同起爆方式下的岩石爆破破碎范围,并结合台阶爆破现场试验对比不同起爆方式下的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孔内双点起爆时两束相向传播的爆轰波在炮孔中部发生正碰撞,碰撞点附近的压力大于两冲击波的强度之和,局部破岩能力显著增强。双点起爆条件下炮孔附近岩体的张拉破坏区和压剪破坏区体积均大于常规的孔底、孔口、中间起爆,当改变孔内双点起爆的起爆点位置时,压剪破坏区域体积变化不大,而张拉破坏区域体积有明显的改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起爆点的位置和数量,利用爆轰波、冲击波的碰撞来调整炸药爆炸能量的空间分布,从而显著提高局部爆破破岩能力,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岩石破碎 双点起爆 爆轰波和冲击波碰撞 能量传输
原文传递
反向起爆破碎效果优于正向起爆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段卫东 马建军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0-14,共5页
通过分析反向起爆和正向起爆,应力的强度分布、岩石的质点运动、裂缝的形成方向和扩展速度以及爆生气体对裂缝的扩展作用等,得出,反向起爆之所以能提高岩石破碎效果,是因为其应力波的传播方向。
关键词 反向起爆 正向起爆 应力波 爆轰产物 岩石爆破
下载PDF
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防爆性能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鲁长波 朱祥东 +2 位作者 王浩喆 安高军 熊春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采用不同起爆能量的激波管、等效静爆试验和30mm杀爆燃弹炮击试验模拟实际应用中球形阻隔抑爆材料的防爆性能。试验表明:激波管内球形阻隔抑爆材料(Q-EPM)比金属铝合金抑爆材料(J-EPM)的防爆效果高28%;等效静爆试验中Q-EPM可阻止弹药爆... 采用不同起爆能量的激波管、等效静爆试验和30mm杀爆燃弹炮击试验模拟实际应用中球形阻隔抑爆材料的防爆性能。试验表明:激波管内球形阻隔抑爆材料(Q-EPM)比金属铝合金抑爆材料(J-EPM)的防爆效果高28%;等效静爆试验中Q-EPM可阻止弹药爆炸引燃燃料,不会形成高温场及地面池火;30mm杀爆燃弹炮击试验中Q-EPM阻止了燃料的燃烧或爆炸,与空白燃料和装填J-EPM的油箱相比,保持了油箱的完整性。球形阻隔抑爆材料能有效阻止燃料燃烧与爆炸等"二次效应"带来的危害,适用于用油设备的安全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阻隔抑爆材料 非金属 起爆能量 抑爆性能
下载PDF
液体碳氢燃料云雾爆轰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干兵 解立峰 刘家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3-549,共7页
采用升降法和烟迹技术在立式激波管中分别实测了液态燃料(环氧丙烷、硝酸异丙酯、己烷、C5~C6、庚烷、癸烷)与空气混合物直接起爆的临界起爆能和胞格尺寸。数据表明,气液两相云雾爆轰的临界起爆能与当量比呈U形曲线关系,这与气相... 采用升降法和烟迹技术在立式激波管中分别实测了液态燃料(环氧丙烷、硝酸异丙酯、己烷、C5~C6、庚烷、癸烷)与空气混合物直接起爆的临界起爆能和胞格尺寸。数据表明,气液两相云雾爆轰的临界起爆能与当量比呈U形曲线关系,这与气相爆轰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临界起爆能的最小值并不是对应于等化学当量的混合物而是偏向于富燃料;根据三波点运动的烟迹记录.分析了云雾爆轰作用机制。认为液滴的碎解、汽化过程以及燃烧区前导是控制气液两相云雾爆轰的主要步骤。此外。还测定了无限空间下可燃气云的临界起爆能,并将激波管内得到的临界起爆能数据外推到无约束气云的临界起爆能,理论推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临界起爆能 升降法 碳氢燃料 云雾爆轰 胞格结构
下载PDF
不同起爆方式对含铝炸药水中爆炸近场冲击波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金河 赵继波 +2 位作者 谭多望 王彦平 张远平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采用SJZ-30和GSJ-15型高速扫描相机,对端面点起爆、侧边点起爆和中心点起爆方式下,HLZY-1含铝炸药水中爆炸近场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通过数字化方法得到了炸药近场冲击波沿狭缝方向的扫描曲线和冲击波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 采用SJZ-30和GSJ-15型高速扫描相机,对端面点起爆、侧边点起爆和中心点起爆方式下,HLZY-1含铝炸药水中爆炸近场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实验观测,通过数字化方法得到了炸药近场冲击波沿狭缝方向的扫描曲线和冲击波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起爆方式对炸药水中爆炸初始冲击波峰值压力以及近场冲击波峰值压力的衰减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水中兵器战斗部的设计以及毁伤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方式 水中爆炸 近场 冲击波 含铝炸药
原文传递
可燃液体爆燃特性及其抑制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解立峰 李斌 +1 位作者 沈正祥 龙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9-664,共6页
设计了一套可燃液体爆炸特性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和立式爆轰管对RP-5油料、RP-3油料及工业酒精的爆炸特性、1301惰性气体对这3种燃料的抑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P-5油料、RP-3油料及工业酒精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1.53%~7.73%、0.... 设计了一套可燃液体爆炸特性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和立式爆轰管对RP-5油料、RP-3油料及工业酒精的爆炸特性、1301惰性气体对这3种燃料的抑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P-5油料、RP-3油料及工业酒精爆炸的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1.53%~7.73%、0.82%~7.17%及3.38%~18.25%;酒精云雾爆轰的临界起爆能为2.11MJ/m2、爆速和爆压分别为1609m/s、1480kPa,爆轰波传播的胞格宽度为14.5mm,长度为16.2mm。1301惰性气体对RP-5油料、RP-3油料及工业酒精的最小惰化体积分数分别为6.75%、6.8%及5.56%;二氧化碳和氮气对RP-3油料的最小惰化体积分数分别为45%和49%;1301惰性气体对油料爆炸抑制效果明显好于二氧化碳与氮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范围 爆炸参数 可燃液体蒸气 临界起爆能 爆炸抑制
下载PDF
N,N'-二[(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的热安全性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荣祖 赵凤起 +5 位作者 高红旭 马海霞 张海 徐抗震 赵宏安 姚二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5,506-513,共9页
借助N,N'-二[(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的恒容标准燃烧热(Qc),不同加热速率(β)非等温DSC曲线离开基线的初始温度(T0)、onest温度(Te)、最大峰顶温度,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所得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K,EO)和指前因子(AK),... 借助N,N'-二[(2,2,2-三硝基乙基-N-硝基)]乙二胺的恒容标准燃烧热(Qc),不同加热速率(β)非等温DSC曲线离开基线的初始温度(T0)、onest温度(Te)、最大峰顶温度,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所得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K,EO)和指前因子(AK),从方程lnβi=ln[A0/be0(orp0)G(α)]+be0(orp0)Te(orp)i所得的值be0(orp0),从方程lnβi=ln[A0/(ae0(orp0)+1)G(α)]+(ae0(orp0)+1)lnTe(orp)i所得的ae0(orp0)值,从方程ln(βi/(Tei-T0i))=ln (A0/G(α))+bTei所得的b值,从方程ln(βi/(Tei-T0i))=ln (A0/G(α))+alnTei所得的a值,估算的比热容(cp)、密度(ρ)、热导率(λ)和分解热(Qd,取爆热之半)数据,Zhang-Hu-Xie-Li公式,Hu-Yang-Liang-Xie公式,基于Berthelot方程和Harcourt-Esson方程计算热爆炸临界温度的公式,Smith方程,Friedman公式,Bruckman-Guillet公式,热力学公式和Wang-Du公式,计算了由理想燃烧反应和Hess定律得到的BTNEDA的恒容标准燃烧能ΔcU(BTNEDA,s,298.15K)和标准生成焓ΔfHmθ(BTNEDA,s,298.15K),β→0时的T0、Te和Tp值(T00,Te0和Tp0),热爆炸临界温度(Tbe0和Tbp0),绝热至爆时间(tTIad),撞击感度50%落高(H50),热点起爆临界温度(Tcr),被350K环境包围的半厚和半径为1m的无限大平板、无限长圆柱和球形BTNEDA的热感度概率密度函数,相应于S(T)与T关系曲线最大值的峰温(TS(T)max),安全度(SD),临界热爆炸环境温度(Tacr)和热爆炸概率(PTE)。得到了评价BTNEDA热安全性的下列结果:(1)ΔcU(BTNEDA,s,298.15K)=-(3478.11±6.41)kJ.mol-1和ΔfHmθ(BTNEDA,s,298.15K)=-(53.546.41)kJ.mol-1;(2)T00=438.73K,TSADT=Te0=440.73K,Tp0=446.53K;Tbe0=449.88K,Tbp0=455.28K;(3)当EK=199.5kJ·mol-1,AK=1020.45s-1,cp=1.12J·g-1.K-1,Qd=3226J·g-1,T0=Te0=440.73K,T=Tb=455.26K,f(α)=3(1-α)2/3,a=10-3cm,ρ=1.87g·cm-3,t-t0=10-4s,Troom=293.15K和λ=0.00269J·cm-·1s-·1K-1,H50=15.03cm,tTIad=1.25s,Tcr,hot,spot=333.86K;对无限大平板,TS(T)max=350K,Tacr=345.47K,SD=28.55%,PTE=71.45%;对无限长圆柱,TS(T)max=354.5K,Tacr=349.73K,SD=39.31%,PTE=60.69%;对球,TS(T)max=35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TNEDA 热分解 热安全性 自加速分解温度 热爆炸临界温度 绝热至爆时间 撞击感度50%落高 由撞击引起的热点起爆临界温度 安全度 临界热爆炸环境温度 热爆炸概率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nder double-endinitiated close-in explosion 被引量:4
18
作者 Bin Rao Li Chen +3 位作者 Qin Fang Jian Hong Zhong-xian Liu Heng-bo X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27-539,共13页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al component might suffer a great damage under close-in explosion.Different from distant explosions,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close-in explosion are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RC) structural component might suffer a great damage under close-in explosion.Different from distant explosions,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close-in explosion are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 and may cause both local and structural failure. In this study,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RC beams under doubleend-initiated close-in explos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blast loads generated by the double-end-initiated explosion is much more non-uniform than those generated by single-point detonati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self-Mach-reflection effects. A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in LS-DYNA by employing the modified K&C model. Intensiv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tion way, scaled distance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and failure modes of RC beam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C beam suffers greater damage as the cylindrical explosive is detonated at its double ends than the scenario in which the cylindrical explosive is detonated at its central point. RC beams mainly suffer flexural failure and flexure-shear failure under the double-end close-in explosion,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RC beams change from the flexural damage to flexure-shear damage as the scaled distance or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decreases. The direct shear failure mode is not usually observed in the double-end-initiated explosion, since the intense blast loads is basic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span of RC beam, which is due to self-Mach-reflection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 Close-in explosion Failure mode Dynamic response Double-end-initiation
下载PDF
几种燃料云雾爆轰临界起爆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述忠 彭金华 +1 位作者 陈网桦 解立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立式激波管 ,测定了几种燃料与空气混合物不同当量比时的临界起爆能 ,并且从理论上将激波管内得到的起爆能数据外推到无约束条件下的临界起爆能 ,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这一结果对预防意外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及研究其... 采用自行设计的立式激波管 ,测定了几种燃料与空气混合物不同当量比时的临界起爆能 ,并且从理论上将激波管内得到的起爆能数据外推到无约束条件下的临界起爆能 ,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这一结果对预防意外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及研究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爆轰 激波管 临界起爆能 爆炸长度 爆轰
下载PDF
射弹冲击起爆带壳炸药临界速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颖资 王伟力 +1 位作者 黄雪峰 傅磊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4,296,共5页
为研究射弹材料对冲击起爆带壳炸药临界速度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射弹武器设计提供数据依据,采用LS-DYNA软件,应用冲击起爆Lee-Tarver点火增长模型,对相同质量的三种材料射弹撞击带壳炸药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冲击起爆过程,得出了不... 为研究射弹材料对冲击起爆带壳炸药临界速度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射弹武器设计提供数据依据,采用LS-DYNA软件,应用冲击起爆Lee-Tarver点火增长模型,对相同质量的三种材料射弹撞击带壳炸药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冲击起爆过程,得出了不同长径比下三种材料射弹对带壳炸药的临界起爆速度,并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采用冲击起爆理论判据验证了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射弹材料对带壳炸药的引爆能力有明显差异;冲击起爆点并不位于炸药和壳体的交界面,冲击速度越大,起爆点越接近交界面;射弹长径比越大临界起爆速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弹 带壳炸药 冲击起爆 临界起爆速度 爆炸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