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鸭嘴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黄凤杰
宋建晓
刘佳健
赵爱华
贾伟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附属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
文摘
目的:对老鸭嘴乙醇提取物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老鸭嘴提取液不同极性部位进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筛选,活性部位应用常规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手段相结合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波谱技术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新化合物8-羟基-8-甲基-9-亚甲基-环戊烷[7,11]-1,4,6-三羟基-四氢化萘-12-酮,命名为山牵牛素A(1),3,4-二氢-4,5,8-三羟基-2-(3-甲基-2-丁烯基)萘[2,3-b]环氧乙烯-1(2H)-酮(2),8-(β-葡萄糖吡喃型-O-)-3,4-二氢-2-(3-甲基-2-丁烯基)萘[2,3-b]环氧乙烯-1(2H)-酮(3),高良姜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6),5,6,3',4'-四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7)和羽扇豆醇(8)。结论:老鸭嘴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四氢化萘衍生物山牵牛素A,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环氧萘类化合物及其苷,还有4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三萜化合物。
-
关键词
爵床科
山牵牛属
老鸭嘴
醛糖还原酶活性
山牵牛素A
-
Keywords
Acanthaceae
Thunbergia
inhibition of aldose reductase
thunbergia A
-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黄酮类化合物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 2
-
-
作者
张可
蒋慕蓉
杨文丽
刘秋梅
刘弘毅
-
机构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9-354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3609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60856)
+1 种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项目面上项目(202001AZ070001-054)
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联合项目面上项目(202001AZ070001-060)。
-
文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积极控制血糖、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镇痛等治疗效果有限。中药因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与重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血糖水平、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产生、改善血脂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恢复自噬平衡、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神经营养信号转导等改善DPN。通过对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为阐明黄酮类化合物改善DPN的机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槲皮素
芦丁
白藜芦醇
木犀草素
调节血糖
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改善血脂
抑制氧化应激
抑制细胞凋亡
-
Keywords
flavonoid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quercetin
rutin
resveratrol
luteolin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inhibition of aldose reductase activity
improvement of blood lipids
inhibi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