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子对哈密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慕彩芸 屠月青 冯瑶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B09期75-79,共5页
采用2007—2008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哈密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速风向、沙尘天气、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偏西风能够明显增大PM1... 采用2007—2008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哈密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速风向、沙尘天气、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偏西风能够明显增大PM10浓度。当平均风速<2.0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减小;平均风速≥2.0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增大。沙尘天气能够显著增大PM10浓度,降水对PM10浓度有明显的消减作用,气温与PM10浓度负相关,气压与PM10浓度正相关。当相对湿度<40%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减小;当相对湿度≥40%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因子 空气质量
下载PDF
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死亡率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贾健 阚海东 +2 位作者 陈秉衡 徐伟 夏德祥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索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和STATA6.0中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2000年6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在调... 目的探索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和STATA6.0中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2000年6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死亡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整气象因素并采用1∶4双向对称性对照模型中,PM10、SO2及NO248h平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与总死亡率(损伤中毒除外)的OR分别为1.007(95%可信区间1.003~1.011),1.011(95%可信区间1.001~1.021),1.010(95%可信区间1.000~1.020),其中PM10与死亡率的联系在敏感度分析中不随模型参数的改变而不同。PM10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有关,NO2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关。结论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物暴露对居民死亡率有急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病例交叉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下载PDF
深圳市气象因素对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淑苑 张隽 +4 位作者 彭朝琼 刘国红 刘宁 李思果 翟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建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模型。方法收集深圳市2002—2007年气象资料(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气压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及建立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关系的模型。方法收集深圳市2002—2007年气象资料(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气压差、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风速)和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资料,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日最小相对湿度与大气中SO2、NO2浓度呈负相关,日最低气温与大气中NO2浓度呈负相关,日平均相对湿度、风速与大气中PM10浓度成呈负相关,日气压差与大气中PM10浓度呈正相关,SO2、NO2、PM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象因素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利用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相互关系可建立反映两者内在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因素
下载PDF
深圳市2006—2010年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振 余淑苑 +5 位作者 彭朝琼 何龙 刘国红 周国宏 方道奎 林楚雄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9个国控环境监测点2006—2010年空气中SO2、NO2和PM10的逐日日均浓度,其检测采用大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监测,系统以光谱法仪器(DOAS仪器)为主。结果深圳市... 目的探讨深圳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9个国控环境监测点2006—2010年空气中SO2、NO2和PM10的逐日日均浓度,其检测采用大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监测,系统以光谱法仪器(DOAS仪器)为主。结果深圳市2006—2010年空气中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SO2从0.031 0 mg/m3下降至0.011 2 mg/m3,NO2从0.054 4 mg/m3下降至0.046 0 mg/m3,PM10从0.065 0 mg/m3下降至0.058 4 mg/m3;每年日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天数和达标标准亦逐年上升。季节趋势看,每年夏季各污染物平均浓度最低。关外两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高于关内。结论深圳市2006—2010年SO2、NO2和PM10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大气质量逐年改善,季节趋势明显,需重点关注改善关外大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PM10) SO2 NO2
下载PDF
2012—2014年南昌市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志强 赖肖 +2 位作者 谢许情 陈应平 章英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规律,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规律,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现场监测,结果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864个监测点结果中,质量浓度平均值存在年度差异、季度差异和行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温度与可吸入颗粒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和空调管理,注意过滤网及时规范清洗,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环境空气质量的监管,更加积极地防治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室内空气 可吸入颗粒物 温度
下载PDF
2006年武汉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石斌 陈文革 张启生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38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共检测164个出风口,38个冷却塔。检测的污染物指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送风口细菌总数、风管内... 目的了解武汉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38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共检测164个出风口,38个冷却塔。检测的污染物指标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送风口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嗜肺军团菌。结果164个出风口样品中,PM10、送风口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4个指标均合格的占70.12%;38件冷却塔水样品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63.16%。结论武汉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仍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可吸入颗粒物 细菌总数 嗜肺军团菌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大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连 张秀珍 +6 位作者 吴俊 汪庆庆 陈晓东 丁震 杭维琦 程义斌 徐东群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2001—2010年南京地区大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O2、NO2、PM103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的秩相关系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0年间南... 目的评价2001—2010年南京地区大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O2、NO2、PM103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的秩相关系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0年间南京地区SO2年均浓度保持平稳状态(P>0.05),NO2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PM10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南京市大气中NO2污染较为严重,提示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SO2 NO2 PM10 秩相关系数
下载PDF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水平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宇骏 邢琪 +1 位作者 陈能坚 刘振斌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19-24,共6页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在广州市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Φ<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Φ<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5~30d,每天采一个2...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在广州市城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Φ<25μm,PM25)和粗颗粒物(25≤Φ<10μm,PM25-10),两者之和为PM10,每季度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5~30d,每天采一个24h样品.污染点1995、1996年的污染水平接近,对照点1996年的污染水平明显低于1995年的.1995、1996年污染点PM25的24h均值分别为0025~0506和0017~0402mg/m3,年均值分别为0160和0140mg/m3,比对照点分别高975%和1545%;PM10的24h均值分别为0080~0558和0067~0560mg/m3,年均值分别为0258和0213mg/m3,比对照点分别高804%和1536%.1995、1996年污染点PM25的超标率分别为837%和871%,对照点的分别为574%和349%;污染点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771%和710%,对照点的分别为370%和97%.PM25占PM10的56%~66%.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的污染相当严重,尤其是细颗粒物的污染,应引起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可吸入性颗粒物 广州市
下载PDF
2002--2007年深圳市关内和关外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淑苑 张隽 +5 位作者 彭朝琼 刘国红 何龙 刘宁 吴辉 翟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2—2007年关内、关外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市2002—2007年9个国控环境监测点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浓度,对大气污染物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及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2—2007年关内、关外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深圳市2002—2007年9个国控环境监测点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浓度,对大气污染物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及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2—2007年关内、关外大气SO2、NO2、PM10浓度的月变化均呈"V"字型分布,即1—6月逐渐下降,6—12月又逐渐上升;关内、关外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是秋季高,夏季低;深圳市2002—2007年关内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是2002—2004年逐渐上升,2005年有所下降,2006—2007年又再次上升,而关外2002—2006年变化趋势与关内相似,而2007年并没有继续上升,反而3个指标监测值均有所下降;关外地区SO2浓度连续6a高于关内,NO2与PM10浓度关外2002—2006年连续5a高于关内,而2007年关内首次超过关外;2002—2007年深圳市关内、关外大气SO2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但关内接近一级标准,NO2浓度符合国家三级标准,PM10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深圳市大气SO2、NO2和PM10浓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深圳市空气质量尚可,污染物浓度存在空间与时间变化并且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变化规律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原文传递
湍流环形通道热泳脱除可吸入颗粒物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涛 杨瑞昌 赵磊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湍流中PM 2.5粒子的热泳沉积是国际上研究热门课题。但目前单纯热泳沉积效率也不过20%左右。依据热泳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湍流方环形双壁冷却式通道。计算表明,该类型通道比一般单管通道有着较高的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同时,利用... 湍流中PM 2.5粒子的热泳沉积是国际上研究热门课题。但目前单纯热泳沉积效率也不过20%左右。依据热泳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湍流方环形双壁冷却式通道。计算表明,该类型通道比一般单管通道有着较高的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同时,利用湍流的沉积效率,加上热泳沉积效率,可以达到较高的总泳沉积效率。通过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冷却 热泳 可吸入颗粒物 湍流 沉积效率
下载PDF
阿克达拉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力福 李娟 刘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10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μ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10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μ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本底浓度采暖期是非采暖期的两倍左右。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月平均本底浓度最高为12月,次高为3月。PM10本底浓度的日变化不规则但基本呈上升趋势,PM1.0和PM2.5的本底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特征,本底浓度1d内的最高值和次高值出现的时间段与城市相关研究结果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经济区 阿克达拉 可吸入颗粒物 本底浓度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部分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红亚 邵龙义 +2 位作者 孙玉壮 王伟 孟志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室内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较少,尤其是其中的酯类物质,更是被研究者忽略。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及色质联用法对采集的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得出了颗粒物中的脂肪烃、芳香烃和酯类物质... 室内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较少,尤其是其中的酯类物质,更是被研究者忽略。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及色质联用法对采集的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进行分析,得出了颗粒物中的脂肪烃、芳香烃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及浓度,并且分析了这些有害物质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色谱法 色质联用 脂肪烃 芳香烃 酯类
下载PDF
层流环形通道热泳脱除可吸入颗粒物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涛 杨瑞昌 赵磊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依据热泳基本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型层流方环形双壁冷却式通道。经过计算 ,该类型通道比一般管通道有着较高的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效率。同时 ,在不同的气流进口温度下 ,利用速度温度充分发展流与速度温度正在发展流的有不同热泳沉积效率... 依据热泳基本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型层流方环形双壁冷却式通道。经过计算 ,该类型通道比一般管通道有着较高的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效率。同时 ,在不同的气流进口温度下 ,利用速度温度充分发展流与速度温度正在发展流的有不同热泳沉积效率工况 ,可以达到较高的沉积效率。通过结构设计 ,可以达到较高的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 ,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脱除 技术研究 依据 工况 气流 沉积效率 新型 进口温度 冷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