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9级和缅甸7.2级地震热辐射表现特征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元生 郭晓 +2 位作者 魏从信 沈文荣 惠少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75-2580,共6页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获得其相对功率谱信息,对大范围全时段的相对功率谱信息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日本9.0级和缅甸7.2级地震发生前存在显著的亮温变化,震前6个月左右异常开始出现,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这两次地...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获得其相对功率谱信息,对大范围全时段的相对功率谱信息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日本9.0级和缅甸7.2级地震发生前存在显著的亮温变化,震前6个月左右异常开始出现,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这两次地震的异常区域大小和时间变化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地质和气候环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热红外 亮温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3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汤倩 高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震例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震前热异常具有明显时空特征,2013年3月底震中及其北部区域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幅度陡增;4月13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缓慢收缩,异常持续时间近一个月,异常幅度最大值达到9倍多,最大值后3天发震。该次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显著,易于识别,进一步验证了卫星热红外异常在地震预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芦山7 0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相对功率谱 亮温变化
下载PDF
地基热红外亮温遥感云底高度可行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章文星 吕达仁 常有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363,共10页
本文利用Modtran4.0模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强度(以地面能见度表示)和不同类型气溶胶情况下,晴空和各种云所形成的天空红外亮温Tb(InfraredBrightnessTemperature)随地面观测天顶角的变化,从中发现利用Tb观测来遥感云底高度CBH(CloudB... 本文利用Modtran4.0模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强度(以地面能见度表示)和不同类型气溶胶情况下,晴空和各种云所形成的天空红外亮温Tb(InfraredBrightnessTemperature)随地面观测天顶角的变化,从中发现利用Tb观测来遥感云底高度CBH(CloudBaseHeight)的可行性,以及定量分析气溶胶层的影响.并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推出了由地面温度和湿度来计算晴天和不同CBH的中低云天天顶Tb的统计算式,以及由观测Tb和地表温、湿值反演CBH的方法.从模式计算和试验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低云和中云,地基观测的Tb对CBH的变化有相当的敏感性,因此可以用于CBH的反演.地面气溶胶(能见度和气溶胶类型)对天空背景Tb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订正.但由于其影响对不同天顶角的贡献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底高 红外亮温 地基遥感 辐射传输模式
下载PDF
地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发震断裂的关系研究——以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梅花 邓志辉 贾庆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0 0年同期平均亮温的增温区沿发震断裂呈条带状分布 ;从震前 1个半月的 2 0 0 1年 10月开始 ,断裂带内外的相对温差发生明显变化 ,断裂带内的平均亮温与其外围的平均亮温差从 - 2℃增加到 1℃ ,相对增温幅度达 2~ 3℃左右 ,地震之后相对温差又回到正常状态。由此可见 ,震前卫星红外增温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震前沿断裂带的红外增温大于其它地区。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是定量研究红外增温与活动断裂的时空关系、挖掘震前增温异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裂 卫星红外异常 亮温均值 亮温差值
下载PDF
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2 位作者 魏从信 田秀丰 冯红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 针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5.7级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面积热红外异常,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E红外遥感亮温资料,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震源区附近存在明显的热异常区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迁移;在2012年9月1日左右异常面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收缩,相对变化幅度达10倍以上。同时发现该次亮温异常沿断层呈带状分布,应与活动构造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彝良5 7级地震 静止卫星 热红外遥感 亮温变化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的云型分类及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方翀 郑永光 +1 位作者 林隐静 朱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5-915,共11页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星观测的定量特征分析表明,对流云团中IR1通道和水汽(WV)通道的亮温差基本为负值,其值的不断减小预示着强对流在持续发展;在监测和预报雷暴大风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长椭圆形强对流云带的右侧和其右侧的孤立对流云团,尤其是TBB(红外亮度温度)低负值区、TBB高梯度区、IR1和WV通道亮温差值区及大梯度区均配合的区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止卫星IR1与WV通道的亮温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获得了雷暴大风出现站点附近的红外亮温、水汽亮温、IR1与WV通道亮温差和红外亮温梯度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站点的雷暴大风天气出现在以下时段:红外亮温由急剧下降到平缓下降之间的过渡期;IR1与WV通道亮温差由迅速下降转为缓慢下降或稳定少变的时间点前后,且多数处于IR1和WV通道亮温差由正转负临近的时间段内;红外亮温梯度达到最大的时间点附近或开始下降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云型 红外亮温 通道亮温差 亮温梯度
下载PDF
基于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云浩 宫阿都 李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2-467,共6页
基于消除多时相遥感影像图像差异的重要性,在地表实测数据的支持下,分析了多时相热红外遥感影像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方法,采用了辐射一致化和初温一致化2个步骤对图像进行处理,并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基于消除多时相遥感影像图像差异的重要性,在地表实测数据的支持下,分析了多时相热红外遥感影像地表辐射亮温标准化的方法,采用了辐射一致化和初温一致化2个步骤对图像进行处理,并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消除不同成像条件对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影响,为城市空间热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和剖面分析表明,上海城市的扩展对城市热场的年变化幅度有放大作用;上海城市热中心并不在市中心,而位于能耗大、热源强度高的工业区.城市能耗和下垫面性质差异是影响城市热场差异的主导因素;通过剖面分析城区热场的细部结构,反映出城中心区亮温差异有正在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热红外 遥感 亮温 辐射标准化
下载PDF
Satellitic thermal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y image——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cursors 被引量:19
8
作者 强祖基 赁常恭 +5 位作者 李玲芝 徐旻 戈风沙 柳涛 赵勇 郭满红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3期313-324,337,共13页
Mechanism of satellitic thermo-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s studied. Experiments are made with a gas sample taken around the epicenter area. The gas sample is proved to contain green h... Mechanism of satellitic thermo-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ing is studied. Experiments are made with a gas sample taken around the epicenter area. The gas sample is proved to contain green house gases such as CH4 and CO2 which have increased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times. In addition, lab research also proves that CH4 and CO2 can obtain energy under the action of transient electric field and release heat, thus resulting in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2-6℃ . Also a brief account of practices since 1990 is given; altogether 40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s have been made, with 9 precise ones whose three main factors of an earthquake are clearly depicted, and 12 fairly good ones. These predictions include 3 earthquakes of Ms≥7, 4 of M8≥6.0 and the rest are around MS5.0. Yet there are earthquakes left out of prediction. Finally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ing characters of satellitic thermo-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before the Lijiang earthquake on Feb. 3, 1996 and Tang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14, 1998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onclusion makes a study on the regularities of connection among time, space and stress when there appears the satellitic thermal-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ghtness temperature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CURSOR l.ijiang EARTHQUAKE satellitic thermo-infrared image.
原文传递
FY-2B气象卫星红外通道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与在轨辐射定标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戎志国 邱康睦 +1 位作者 胡秀清 张玉香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12,共5页
FY 2B是自旋稳定卫星 ,红外通道无法进行在轨星上绝对定标 .FY 2B发射前的地面实验室定标方案参照了FY 2A在轨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 ,定标结果十分理想 .在轨电子学定标数据修正红外通道的量化关系 。
关键词 FY-2B气象卫星 红外通道 发射前实验室定标 在轨辐射定标 自旋稳定卫星 比较研究 亮温 辐亮度
下载PDF
基于红外实时阈值的全天空云量观测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树贞 马舒庆 +2 位作者 陶法 乔晓燕 张春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红外测温传感器在旋转平台控制下定时对全天空进行扫描,拼接全天空红外辐射亮温图像。利用天空中的云点与非云点在红外波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特性,考虑不同仰角方向天空中云点与非云点的温度差异,结合地面环境参数,实时拟合天顶到水平区间... 红外测温传感器在旋转平台控制下定时对全天空进行扫描,拼接全天空红外辐射亮温图像。利用天空中的云点与非云点在红外波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特性,考虑不同仰角方向天空中云点与非云点的温度差异,结合地面环境参数,实时拟合天顶到水平区间内晴空时刻的温度阈值函数,利用阈值分割方式得出全天空云分布及云量信息。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地面环境参数及太阳光照对云图的影响,能够全天实时运行。将利用该方法获取的数据分别与人工观测数据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可见光测云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云量观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量 红外辐射亮温 旋转平台
下载PDF
GMS-5红外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万彪 刘盈辉 +1 位作者 朱元竞 赵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1-638,共8页
建立了用GMS-5红外亮温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分裂窗统计法。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分裂窗统计法反演的RMS误差为0.37gcm-2。优于用GOES的分裂窗资料反演可降水量的精度,达到或超过用AVHRR分裂窗资料反演可降... 建立了用GMS-5红外亮温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分裂窗统计法。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分裂窗统计法反演的RMS误差为0.37gcm-2。优于用GOES的分裂窗资料反演可降水量的精度,达到或超过用AVHRR分裂窗资料反演可降水量的精度。对月平均水汽分布的比较显示,反演可降水量分布与实际探空资料获得的分布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5 可降水量 红外亮温 分裂窗统计法 大气
下载PDF
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宾 师春香 +1 位作者 姜立鹏 孟俊耀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7-1014,1069,共9页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提供约束条件,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观测信息与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集成,综合了两类卫星观测的优势。同时业务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多数据分级管理、多业务单元的协同工作和插件式的系统整体框架,为业务系统合理、快速处理多种来源的红外观测数据、微波降水数据,以及未来的数据更迭和算法更新提供了必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 微波降水反演 红外亮温 多卫星集成 拉格朗日集成
下载PDF
从卫星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看地震前的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晓静 邓志辉 +2 位作者 陈梅花 杨竹转 高祥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46-2751,共6页
一些强地震前地表可产生热异常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但能否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到地下热异常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热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值的关系,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地震热异常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 一些强地震前地表可产生热异常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但能否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到地下热异常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热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值的关系,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地震热异常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亮温随大地热流值的升高而升高,升高的速率平均为0.057℃/mW·m^(-2).如果地震引起的大地热流异常为100 mW·m^(-2),则有可能产生卫星红外平均亮温约5.7℃的异常.(2)不同地区亮温随大地热流值变化速率不同,即使地震前出现了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但不同地区表现也是不同的.(3)在一些地区一些季节,亮温与大地热流值关系不明显,可能是亮温数据受气象因素干扰所致.这说明地震前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是复杂的,甚至有时是难于观测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亮温 大地热流 卫星遥感 地震异常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孔达 龚文峰 +2 位作者 赵惠新 范文义 冯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本文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哈尔滨市不同年代时相的LandsatTM/ETM+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地面亮温反演、正规化和等级划分等处理,研究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和温度场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 本文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哈尔滨市不同年代时相的LandsatTM/ETM+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地面亮温反演、正规化和等级划分等处理,研究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和温度场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道外区和铁路沿线区域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分布地带;地面亮温等级分布图表明,市区地面亮温发生以下转变:特高温-高温-中温,热岛效应区域由集中走向分散,且有所缓解;植被和水体区域的地表亮温较低,其边缘亮温更低.对市区热岛效应的动态分析,可为监测城市化进程和城区的扩展以及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和地面热源调查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热红外图像 地面亮温 反演
下载PDF
Lansat-7 ETM+热红外波段高低增益状态数据反演亮度温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春国 卢晓峰 高松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61-566,共6页
为比较Landsat-7 ETM+热红外6H和6L通道反演地表亮温差异,在分析热红外数据的辐射特征和可用温度范围等参数基础上,以一幅Landsat-7 ETM+图像的6H和6L数据为例计算了亮度温度及其差值,分析了6H和6L地表亮温图像及差值图像的空间结构特... 为比较Landsat-7 ETM+热红外6H和6L通道反演地表亮温差异,在分析热红外数据的辐射特征和可用温度范围等参数基础上,以一幅Landsat-7 ETM+图像的6H和6L数据为例计算了亮度温度及其差值,分析了6H和6L地表亮温图像及差值图像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统计特征.表明6H和6L反演的地表亮温数据只有微弱差异,较大的差值出现在高亮温处,差值正负的分布与亮度温度大小、地物类型没有显著关系.6H数据反演地表亮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L数据具有较宽的可用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卫星-7 ETM+ 热红外波段 高低增益数据 亮度温度
下载PDF
中国大陆卫星红外亮温与海拔高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晓静 邓志辉 +2 位作者 陈梅花 祖金华 王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2-572,共11页
海拔高度与卫星热红外亮温的关系是尚待深入研究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热状态的重要信息,也是影响地震热红外异常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亮温降低的幅度称为亮温梯度,在系统筛选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把中国... 海拔高度与卫星热红外亮温的关系是尚待深入研究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热状态的重要信息,也是影响地震热红外异常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亮温降低的幅度称为亮温梯度,在系统筛选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把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青藏、川滇、东北、华北和华南6个地区分别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1)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亮温梯度的总体趋势相似,但又存在细节上的差异;2)各个地区的亮温梯度都小于前人根据气温资料计算得到的气温直减率(0.64℃/(100m)),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0.4℃/(100m),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15~0.35℃/(100m)之间;3)除青藏地区以外,其它5个地区的亮温梯度总体上表现为夏大冬小的特点。分析认为冬季冷空气的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衰减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等是影响亮温梯度时空动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温梯度 卫星遥感 红外亮温
下载PDF
利用MODIS数据监测夜间雾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旋 周晓中 +1 位作者 吴耀平 翟景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83,共3页
在分析雾、云、地表、水体等目标物红外辐射特性的基础上,针对MODIS数据提出了夜间雾监测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将低云大雾与中高云、水体和地表区分开。
关键词 MODIS 夜间雾 红外辐射特性 亮温差
下载PDF
岩石受力红外与微波辐射变化机理及地应力遥感关键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立新 毛文飞 +4 位作者 刘善军 徐忠印 李志伟 齐源 苗则朗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6-161,共16页
地应力遥感是遥感科学的新范式,是打开地震遥感预测大门的金钥匙;岩石受力附加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感知模型及定量分离是地应力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红外及微波遥感异常研究的历程,系统梳理了固体力学中电磁辐射实验观... 地应力遥感是遥感科学的新范式,是打开地震遥感预测大门的金钥匙;岩石受力附加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感知模型及定量分离是地应力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地震红外及微波遥感异常研究的历程,系统梳理了固体力学中电磁辐射实验观测的研究成果,包括材料应力与损伤的热像分析、岩石受力破裂过程的红外成像观测、红外波谱辐射观测及微波辐射观测。系统总结了岩石受力电磁辐射变化机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包括矿物晶体压电效应、裂纹尖端放电效应、自由电子逃逸效应、孤立系统能量平衡等岩石物理机制;分析了岩石受力附加电磁辐射变化的量子力学机理,包括晶体原子振动能级跃迁及矿物分子转动能级跃迁;讨论了岩石介电常数变化效应、地表发射率变化效应等遥感物理机制。结合地应力变化驱动下的地球系统耦合现象,分析了地壳岩体电流激发效应、地下氡气逸出效应的原理与不足,总结提出了地球系统地震响应的多尺度性。最后,面向中国地球物理卫星重大计划,提出了地应力遥感亟待突破的三大关键问题,即地应力遥感卫星的波段优选与组合配置、构造活动及地震前兆的遥感识别与复合诊断、地应力响应现象的协同观测与智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卫星 地应力遥感 地应力场变化 地应力响应 红外亮温 微波亮温 遥感—岩石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亮温光谱的红外背景压缩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方晓 方勇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2-287,共6页
大部分污染气体在红外波段具有明显的发射或吸收特征,被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遥感技术可以对污染气体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当利用移动平台对污染气体进行遥测时,背景辐射是未知的,且光谱中包含大气等干扰物特征,需要研究相应的背景... 大部分污染气体在红外波段具有明显的发射或吸收特征,被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遥感技术可以对污染气体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当利用移动平台对污染气体进行遥测时,背景辐射是未知的,且光谱中包含大气等干扰物特征,需要研究相应的背景压缩方法,提取目标光谱特征。研究了基于亮温光谱的红外背景压缩方法,认为背景辐射在亮温光谱上是缓变的基线,并利用中光谱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软件包模拟大气干扰物特征,根据最小二乘拟合原理实现红外背景压缩。实验以氨气作为目标气体,以低平天空作为背景。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成功扣除背景辐射和大气干扰特征,提取氨气的光谱特征,并计算了氨气的浓度程长积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红外 亮温光谱 背景压缩 污染气体
原文传递
区域红外亮温背景场建立方法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温少妍 屈春燕 +3 位作者 闫丽莉 宋冬梅 万剑华 单新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7,共9页
本文主要利用NOAA/AVHRR热红外亮温图像建立活动构造区域亮温背景场的方法,对背景场建立过程中NOAA图像的几何精校正、云和干扰噪点、噪线的去除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年的NOAA卫星资料,建立了... 本文主要利用NOAA/AVHRR热红外亮温图像建立活动构造区域亮温背景场的方法,对背景场建立过程中NOAA图像的几何精校正、云和干扰噪点、噪线的去除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年的NOAA卫星资料,建立了首都圈地区(38°~42°N,112°~118°E)的旬、月、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亮温背景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的亮温背景场变化主要受季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时间维上整体表现为夏高冬低的年变特征,符合季节变化规律;空间维上总体表现为东南部华北平原区亮温高,西北部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亮温逐渐降低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遥感 校正方法 背景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