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护坡的局限性及其对深层滑坡孕育的贡献 被引量:58
1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1 位作者 唐正光 王苏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50,共13页
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是显著的,植被能够遏制面状水土流失及浅层滑坡。但是,由于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地表以下1.5m的深度以内,其加固深度远小于深层滑坡的滑面埋深;另外,蒸腾能够显著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降雨事件的间... 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是显著的,植被能够遏制面状水土流失及浅层滑坡。但是,由于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地表以下1.5m的深度以内,其加固深度远小于深层滑坡的滑面埋深;另外,蒸腾能够显著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降雨事件的间歇期或旱季,而且进展缓慢,不能有效控制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大幅抬升及应力环境的恶化,因此,植被在深层滑坡防治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与植被相关的干裂缝、动物通道、膨胀裂缝及结构性孔隙等在岩土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大空隙系统可以显著优化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使得斜坡能够吸收除植被拦截之外的几乎所有降雨量;植被发育斜坡的“渗入-径流-蒸腾”复合型水循环将引起地下水径流模数持续增大及岩体综合质量的渐进性衰退,为斜坡整体滑移奠定基础。植物根系呼吸及枯枝落叶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会向土体中释放CO2及有机酸等酸性物质,提高土体酸度及渗入水的侵蚀性。同时,植被发育斜坡中地下水的新老交替可以使水岩交换相饱和指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保证水岩化学作用的持续进行。因此,植被对深层滑坡孕育的贡献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植被 浅层滑坡 水循环 水岩化学作用 深层滑坡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中降雨入渗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萍 李同录 +3 位作者 付昱凯 常维 侯晓坤 梁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51-3560,共10页
在甘肃省正宁县建立一监测站,对天然降雨入渗后的10.0 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全年观测,结合降雨量、蒸发量及气温数据分析黄土中的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水分通过降雨补给,蒸发排泄;1.2 m内土壤水分受降雨和... 在甘肃省正宁县建立一监测站,对天然降雨入渗后的10.0 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全年观测,结合降雨量、蒸发量及气温数据分析黄土中的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水分通过降雨补给,蒸发排泄;1.2 m内土壤水分受降雨和蒸发影响较大,具有周年的背景变化趋势,当降雨量小于18mm/d时,水分仅在表层循环,土壤含水率在其背景趋势上波动很小,大于该值时,才会引起土壤含水率骤升,该趋势和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降雨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幅越大,影响深度越大,随着深度增加,增幅减小,时间上渐有滞后。深部的非饱和黄土中,水分以非饱和渗流或水汽形式迁移,水汽迁移量很小,因此土壤含水率增幅小且非周年性变化,遇到透水性差的土层时,会在其顶部富集,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降雨入渗过程,模拟结果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降雨入渗 影响深度 水分迁移 降雨量 蒸发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种间水分竞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冯金朝 陈荷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中油蒿(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对环境资源利用(包括时间、空间和水资源)所表现出的不同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性,阐明了环境... 本文通过研究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中油蒿(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对环境资源利用(包括时间、空间和水资源)所表现出的不同生长状况和生理生态特性,阐明了环境条件的动态变化,尤其是沙地表面结皮的形成、降水入渗浅层化对固沙植物水分利用与竞争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油蒿以其较强蒸腾耗水能力和根系的浅层密集分布,在与柠条的水分竞争中占据优势,能够更好地利用作为唯一水分来源的降水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降水 水分竞争 固沙植被 植被
下载PDF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对土壤水势动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鹏 宋献方 侯士彬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7-1476,共10页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壤水势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水势在3~6月缓慢下降,7~8月波动上升,9~10月下降,且3种植被在丰水年的土壤水势差异大于枯水年。从土壤水势剖面可以看出,荒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集中在0~50 cm土层,刺槐林地在0~90 cm都有较大水分消耗,侧柏林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较小的水分消耗。通过降水后土壤水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刺槐林地土壤对降水入渗的反应时间最快,侧柏林地土壤在雨后的持水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势 典型植被 负压计 降水入渗 太行山区
原文传递
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文松 刘荣花 +1 位作者 朱自玺 马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5-188,207,共5页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溢满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有明显...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溢满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三者的增大而渗透深度加深;其中初始土壤湿度影响最大,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相继其后。土壤性质对渗透深度的影响是:当土壤质地由轻变重,或由砂变粘,则渗透深度由深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降水 土壤湿度 雨后日数 土壤质地
下载PDF
建筑地下结构渗漏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公胜 孙文 张志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建筑地下结构防水问题是影响整个建筑物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该建筑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工程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地下结构防水问题是影响整个建筑物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该建筑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工程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外加地下室施工期间降水不到位,上覆土层回填不及时,局部抗浮不满足底板强度从而导致开裂,造成地下水从施工缝、后浇带、结构裂缝处渗出。后期采用注浆法对渗透部位进行了处理,渗漏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尚需对地下室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渗透 地下水 降水 抗浮 加固
下载PDF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磊 张科利 +2 位作者 李业桐 王国鹏 张卓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块石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特征之一。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中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个坡度(15°、20°、25°)、3个面积(小、中、大)、5种形状(斜条形、横条形、近圆... 块石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特征之一。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中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个坡度(15°、20°、25°)、3个面积(小、中、大)、5种形状(斜条形、横条形、近圆形、三角形、竖条形)块石出露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3种坡度下,各形状块石出露下和裸露坡的入渗率均随着坡度增加而减少。总体上,块石面积越小坡度越缓,入渗过程变化越平稳且入渗率高,块石面积越大坡度越陡,入渗过程变化波动大且入渗率低。2)初始、稳定、平均入渗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5°坡面,最小值均出现在25°坡面。总体上坡度和块石面积越大,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越高。3)与裸露坡面相比,块石出露下,15°、20°、25°坡度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2.63%、20.88%、76.49%。小、中、大面积块石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46.39%、32.88%、20.73%。形状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31.50%(斜条形)>27.66%(横条形)>27.08%(近圆形)>10.81%(三角形)>4.36%(竖条形)。4)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裸露坡拟合度最高,均大于0.89,而斜条形块石拟合度都最低,均为0.60左右。Horton模型的拟合度最好,Kostiakov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hilip模型的拟合度一般,故Horton模型更适用于喀斯特坡耕地不同块石出露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拟合。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促进农业水土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为该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降雨 模型 喀斯特 块石出露
下载PDF
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2期21-23,54,共4页
主要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引污灌溉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排泄过程对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的分析 ,了解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大同盆地浅层地... 主要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引污灌溉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排泄过程对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的分析 ,了解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受污染原因 ,建议该地区必须控制污染源 ,同时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降雨入渗 地表水入渗 污染
下载PDF
氢氧同位素在地下水流系统的重分布:从高程效应到深度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韩鹏飞 王旭升 +1 位作者 蒋小伟 万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具有高程效应,降水入渗后参与地下水循环,其高程效应如何受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转化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的深度效应?现有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缺少定量认识。文章构建单向倾斜盆地和双峰波状盆地的稳态地下水循环理... 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具有高程效应,降水入渗后参与地下水循环,其高程效应如何受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转化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的深度效应?现有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缺少定量认识。文章构建单向倾斜盆地和双峰波状盆地的稳态地下水循环理论模型,采用MODFLOW模拟剖面二维地下水流场、采用MT3DMS模拟重同位素分子的对流-弥散过程,得到地下水D和18O含量的空间分布,探讨了氢氧同位素高程效应在地下水流系统转化为深度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斜盆地,补给区大气降水D和18O含量的高程效应转化为排泄区地下水δD和δ^(18)O值随埋深增大而指数型衰减的深度效应;在双峰波状盆地,当含水层渗透性相对入渗强度较大时(K_(0)/w=1 000),仅发育一个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在区域地下水的排泄区δD和δ^(18)O随埋深增大呈现S形曲线分布;当含水层渗透性相对入渗强度较小时(K_(0)/w=250),双峰波状盆地发育多个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区域地下水的排泄区δD和δ^(18)O随埋深增大呈现S形曲线,而局部地下水排泄区的δD和δ^(18)O随深度增加呈单调衰减趋势。本研究从理论上推进了地下水流系统对溶质运移影响机理的认识,揭示了氢氧同位素对地下水流系统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流系统 含水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加压渗透下隧道喷射混凝土钙析出与水环境变化试验装置研发及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合军 汤九科 +2 位作者 刘禹阳 张鹏鹏 席龙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788,共10页
为探究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孔隙渗透作用下钙析出规律与水环境改变特征,考虑隧道排水路径和加压渗透作用,研制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钙析出与水环境变化试验装置,开展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加压渗透试验,分析围岩水渗流作用下喷射... 为探究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孔隙渗透作用下钙析出规律与水环境改变特征,考虑隧道排水路径和加压渗透作用,研制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钙析出与水环境变化试验装置,开展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加压渗透试验,分析围岩水渗流作用下喷射混凝土渗透断面酸碱度分布特征,明确初期支护水钙离子体积质量与水质参数的时间历程变化规律,并与文献对比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与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1)该试验装置由围岩水密封加压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试件仓和排水管回液仓组成,可实现200 kPa加压渗透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钙析出与水环境变化的模拟。2)渗流断面内喷射混凝土pH值降低,钙流失明显,钙析出流失引起的喷射混凝土劣化呈不均匀性。3)喷射混凝土渗透作用下初期支护水呈现高钙离子体积质量(大于100 mg/L)、高碱性(大于3000 mg/L)、高pH值(大于11.5)和高可溶解性固体总量(大于8×10^(-6) mg/L)特征;其钙离子体积质量与水质参数均经历1~4 h极速增大、4~18 h短暂稳定、18~68 h波动下降及68 h后基本稳定4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变化特征与试验开始时间、渗透水量与钙离子结晶沉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试验装置 喷射混凝土 加压渗透 钙析出 水环境变化
下载PDF
基于颗粒模型的风积砂层降雨入渗深度计算及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德文 陈建生 詹泸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9-134,共6页
为了研究沙漠干旱区降雨对砂层非饱和带水分的贡献,该文对风积砂层水分入渗过程中的水分存在形式和运移机理进行了理论和力学分析。通过以触点水为主要储水单元的立方布局颗粒模型推导出水分入渗过程中湿润深度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验证... 为了研究沙漠干旱区降雨对砂层非饱和带水分的贡献,该文对风积砂层水分入渗过程中的水分存在形式和运移机理进行了理论和力学分析。通过以触点水为主要储水单元的立方布局颗粒模型推导出水分入渗过程中湿润深度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验证。物理和力学分析表明,砂颗粒表面很难形成较厚的薄膜水,砂层非饱和带水分大部分以触点水的形式存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入渗的湿润深度与入渗水量和触点水湿润角有关。模型验证表明,水分入渗湿润深度的解析表达式在风积砂层入渗深度计算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触点水湿润角与砂颗粒粒径的函数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当设定触点水湿润角为π/4时,比例常数为11.5。该研究可为干旱区农业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土壤水 降雨 干旱区 风积砂 触点水 湿润深度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降水入渗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锴 杨泽元 +1 位作者 黄金廷 郝俊卿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2期565-573,共9页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滞后响应时间,确定补给滞后的影响因素,为该地水文生态保护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试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对降水...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滞后响应时间,确定补给滞后的影响因素,为该地水文生态保护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试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对降水入渗的响应机制,运用土壤水均衡分析探讨降水入渗响应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小雨型降水土壤含水率响应深度为0~10cm,中雨型为10~90cm,大雨型与暴雨型均>90cm。最大响应深度z与降水量P显著线性相关。在地下水位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前期累计降水增大,当前降水入渗响应深度也增大,前期累计降水对当前降水入渗的影响时段在144 h以内。雨后土壤水分与地下水补给均存在滞后。入渗响应滞后时间与土壤深度呈正比,与降水强度和土壤初始导水率的差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 滞后响应时间 土壤水分分布 累计降水量 地下水浅埋区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YDRUS-1D in understanding soil water movement at two typical sit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 Shi-qin SONG Xian-fang +1 位作者 WEI Shou-cai SHAO Jing-li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uch as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water cycle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area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se processes, ...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uch as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water cycle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area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se processes, soil water movement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ainfall infiltration to groundwater. The soil water movement models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HYDRUS-1D software at two typical experimental sites in Cangzhou(CZ) and Hengshui(HS) with different soil, vegetation and similar climate conditions.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the comparison in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sites is distinct. The soil water experiences strong evapora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which accounts for 63% of the total infiltration at the HS site where the soil is homogenous. It is this strong evaporation effect that leads to slight increase of soil water storage. At the CZ site, where the soil is heterogeneous, the evaporation effect exists from July to October of the simulation period. The total evaporation accounts for 33% of the total infiltra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rate is slow. At the end of the simulation period, the soil water storage increases and the water table decreases, indicating a strong storage capacity at this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software Soil water movement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Groundwater RECHARGE
下载PDF
降水入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升堂 王明新 沙海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5,共3页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降水入渗模型,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降水入渗模型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问题。
关键词 降水 入渗模型 水文模型 入渗能力
下载PDF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RECHARGING EXPERIMENT OBSERVATION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15
作者 王学全 高前兆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3期92-96,共5页
This is a certain quantity of avail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freshwater len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drilling experiment along the oil transporting highway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which is the se... This is a certain quantity of available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freshwater len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drilling experiment along the oil transporting highway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which is the second largest moving desert in the world,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China. As the primary freshwater sources, local precipitation in the heartland of Taklimakan Desert, not only forms the runoff on the clayey ground, but also feeds the groundwater. After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 records of the rainfall and the formation of clayey sediments,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recharg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 natural rainfall runoff proces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studied area referred to this pape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desert, within 6 km wide and 60 km long along the new oil transporting highway.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in the center of the desert an event of storm (4?mm)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runoff produced on the clayey ground. The rainfall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sand dunes are over 0.46 for the erosion side, thus, rainstorms and runoffs as main fresh water sources feed the ground water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UNOFF Taklimakan DESERT
下载PDF
论某高速公路路基水文地质病害工程治理方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成祥 《山西建筑》 2016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分析了某公路路基病害形成的原因,针对该段路基水文地质条件,提出采用井点渗透降水的方案,清除路基水文地质病害,并对其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相应的质量保证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公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基 渗降水 水文地质 渗水井
下载PDF
基于降雨渗流场变化的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机制与预测 被引量:25
17
作者 尚敏 徐鑫 +2 位作者 Dave Chan 张国栋 梁鸿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白水河滑坡位于三峡大坝以西56 km,为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自2003年9月被纳入二期专业监测点以来,该滑坡一直被严密监测。2007年汛期该滑坡曾出现险情,并发布蓝色与橙色预警。目前,通过对该滑坡的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包括:... 白水河滑坡位于三峡大坝以西56 km,为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自2003年9月被纳入二期专业监测点以来,该滑坡一直被严密监测。2007年汛期该滑坡曾出现险情,并发布蓝色与橙色预警。目前,通过对该滑坡的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包括:地表GPS监测点位移、地下水位、钻孔测斜、滑坡推力、大气降雨以及三峡水库水位等。根据近十年的野外监测数据,该滑坡自2003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降雨与库水位变化造成白水河滑坡地下水位变化,进而影响其整体稳定性。在强降雨和库水位同时下降的极端条件下,滑坡有可能加速变形。本文利用加拿大Geo-Studio岩土仿真软件SEEP/W模块模拟白水河滑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瞬态渗流场,量化分析了白水河滑坡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与大气降雨之间的关系,并使用SIGMA/W模块,将瞬态孔隙水压力分布运用于滑坡变形分析中,探讨了该滑坡地表变形幅度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极端天气下水库区松散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和变形机理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白水河滑坡 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分布 降雨型滑坡 渗流场 变形分析
下载PDF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综合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金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3,共5页
文章利用河北省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渗透仪实测的降水入渗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岩性、不同年降水量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降... 文章利用河北省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渗透仪实测的降水入渗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岩性、不同年降水量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对降水入渗补给的最佳地下水埋深和大埋深稳定点存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最佳地下水埋深 大埋深稳定点
下载PDF
50年来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孟素花 费宇红 +3 位作者 张兆吉 雷廷 钱永 李亚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3-929,共7页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针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和包气带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大的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将华北平原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单元,以埋深7 m作为降水入渗稳定点,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钻孔岩层赋予入渗系数值,应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降水入渗系数分布图。利用华北平原1956—2008年水资源四级区逐月降水量数据,求得华北平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各分区单元的降水入渗量。结果表明,50多年来华北平原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降水入渗系数呈增加的趋势,降水入渗量呈增加的趋势。3个年代的降水入渗量分别是118.86×108,147.91×108和174.33×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入渗量 降水量 降水入渗系数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echarge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n the Shen-Dong Coal Field,China 被引量:11
20
作者 ZHANG Fawang SONG Yaxin +2 位作者 ZHAO Hongmei HAN Zhantao WANG 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993-1003,共11页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s a universal 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 in mining areas. By selecting the Shen-Dong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s the research fiel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in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is a universal 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 in mining areas. By selecting the Shen-Dong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as the research fiel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echarge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by means of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the unstable stage of subsidence, three types of subsidence in the Shen-Dong mining area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recharge, and the type of full-thickness bedrock subsidenc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In the stable stage of subsidence,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process after long- term drought and the moisture migration in the aeration zone undergo three different stages: evaporation-infiltration befor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upward infiltration-infiltration during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infiltra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During a heavy rainfall infiltration process,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in fine sand, coarse sand and dualistic structure of fine-coarse sand consists of two stages: the stage of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uring precipitation, in which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has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th, and the stage of wetting front movement after precipitation, in which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distance has the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th. The wetting front movement velocity is influenced by the rainfall amount and the lithology in the aeration zone. However, as the depth increases, the movement velocity will decay exponenti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simulatio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Shen-Dong mining a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