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372
1
作者 吴宏伟 陈守义 庞宇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4,共14页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斜坡失稳与雨水入渗有密切关系。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可以深化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针对香港地区一种典型非饱和土斜坡,用有限元法模拟雨水入渗引起的暂态渗流场,然后将计算...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斜坡失稳与雨水入渗有密切关系。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可以深化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针对香港地区一种典型非饱和土斜坡,用有限元法模拟雨水入渗引起的暂态渗流场,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斜坡的极限平衡分析。计算中采用延伸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以便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研究了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坡面防渗处理等因素对暂态渗流场和斜坡安全因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雨型对暂态渗流场及斜坡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土体的渗透系数,尤其是渗透系数各向异性的影响特别显著;斜坡中相对隔水层的存在以及斜坡防渗护面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入渗 非饱和土坡 稳定性 滑坡 影响参数
下载PDF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被引量:223
2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因此较易产生滑动型破坏且滑坡体的规模也较大;此外,降雨型滑坡存在"门槛累积雨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用降雨强度与累积雨量作为雨量预警基准所需的参数,其中降雨强度参数可用时雨量表示,时雨量可用以衡量流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而累积雨量则有助于评估滑动型滑坡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入渗 降雨特性 雨量预警基准
下载PDF
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影响模拟试验 被引量:197
3
作者 李卓 吴普特 +3 位作者 冯浩 赵西宁 黄俊 庄文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5,共6页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3种典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容重均呈对数负相关,砂壤120min累积入渗量与容重呈幂函数负相关,中壤、黏壤则呈线性负相关。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随容重增大递减,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则随容重增大递增,说明土壤初始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入渗能力衰减速度随容重增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土壤容重 模型
下载PDF
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1
4
作者 刘新喜 夏元友 +1 位作者 张显书 郭瑞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39-1444,共6页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后,滑坡将可能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暴雨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根据三峡库水位调控方案考虑库区极端暴雨情况,利用有限元模拟库水位在175~145m波动和降雨时红石包滑坡Ⅲ的暂态渗流场,将... 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后,滑坡将可能成为三峡库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库水位下降和暴雨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根据三峡库水位调控方案考虑库区极端暴雨情况,利用有限元模拟库水位在175~145m波动和降雨时红石包滑坡Ⅲ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并考虑基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不同降雨速度、降雨条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受控于滑坡土的入渗能力和滑坡结构形态,当暴雨强度为300mm/d时,红石包滑坡Ⅲ的临界降速1m/d。其成果将为库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库水位下降 饱和与非饱渗流 滑坡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考虑入渗和蒸发影响的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07
5
作者 陈守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12,22,共6页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分布。在此基础上瞬态的斜坡安全因数即可通过常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非饱和土 入渗 蒸发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3
6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时,降雨入渗和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面平行坡面垂直向下整体运移,坡面降雨入渗过程可以简化为一维;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时,初始含水率越高,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越大,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与土体的湿润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坡面上方来水(径流)虽然对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不大,但对入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沿坡向下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坡面 土壤水分 湿润锋 入渗 再分布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森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124
7
作者 饶良懿 朱金兆 毕华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较弱 .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累积吸持水量与吸持时间之间的关系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 :四面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1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在 7 84~ 1 8 87mm范围内变动 .土壤入渗实验表明 :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强于对照荒地 .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四面山
下载PDF
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04
8
作者 汪志荣 王文焰 +1 位作者 王全九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4,共6页
由不同质地土壤的点源入渗实验 ,得出了在不同滴头流量情况下 ,实际滴灌可以形成两种入渗边界 ,边界一是非充分供水点源入渗边界 ;边界二为变边界积水点源入渗边界 .本文对两种边界条件特点及其滴头流量、灌水时间、湿润锋、含水量分布... 由不同质地土壤的点源入渗实验 ,得出了在不同滴头流量情况下 ,实际滴灌可以形成两种入渗边界 ,边界一是非充分供水点源入渗边界 ;边界二为变边界积水点源入渗边界 .本文对两种边界条件特点及其滴头流量、灌水时间、湿润锋、含水量分布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认为湿润比可以作为确定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之一 ,对于实验滴灌的适宜湿润比以小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 变边界积水 湿润比 入渗 水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9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统一体,以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和土壤水相互转化过程和机制为基础,研究坡面土壤—植被—大气界面水分运动和转化规律,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地 土壤水分运动 转化机理 入渗 再分布 水量转化
下载PDF
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 被引量:72
10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62,共6页
20世纪以来,入渗与产流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该文从入渗影响因素、入渗计算与分析、坡地产流、流域产流4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成果和进展,并做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入渗 产流 进展 评述 降雨 水土保持 土壤
下载PDF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82
11
作者 余新晓 赵玉涛 +1 位作者 张志强 程根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长江上游以峨嵋冷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流域土壤质地较粗 ,属于壤质砂土 .随着森林演替的发展 ,林地土壤砂粒含量逐渐降低 ,粉、粘粒含量逐渐增加 ,以过熟龄峨嵋冷杉纯林的粉粘粒含量为最高 .就坡积物而言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砂粒含... 长江上游以峨嵋冷杉为主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流域土壤质地较粗 ,属于壤质砂土 .随着森林演替的发展 ,林地土壤砂粒含量逐渐降低 ,粉、粘粒含量逐渐增加 ,以过熟龄峨嵋冷杉纯林的粉粘粒含量为最高 .就坡积物而言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砂粒含量逐渐增加 ,粘粒含量逐渐减小 .随森林演替的进展和土层深度的减小 ,土壤容重逐渐减小 ,土壤孔隙度和土壤贮水力逐渐增大 .研究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和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减小 ,并与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负指数递减 .不同土层到达稳渗的时间有差异 ,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稳渗时间增加 ,平均在 110min左右 .该流域暗针叶林带土壤质地上的变化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分异以及土壤水分的高入渗性是该暗针叶林流域水文循环中森林对水分传输调节的具体体现 ,也可以为该流域很少见到坡面径流或地表径流 ,而大部分以壤中流、回归流和地下渗漏等径流形式出现的机制作出有力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 土壤水分 渗透
下载PDF
黄土中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被引量:86
12
作者 王文焰 汪志荣 +1 位作者 王全九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水入渗模型。该模型不仅可计算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深度,而且还可估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状况。经甘肃秦王川地区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入渗 模型 验证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增加土壤降雨入渗减少侵蚀的模拟试验研究 Ⅰ入渗 被引量:71
13
作者 唐泽军 雷廷武 +1 位作者 张晴雯 赵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土壤 (特别是黄绵土 )在雨水作用下 ,表面会形成结皮 ,显著地降低降雨入渗率 ,聚丙烯酰胺 (PAM)能有效地抑制降雨过程中土壤结皮的形成 ,提高降雨入渗率。为了获得PAM使用量和覆盖率与入渗率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降雨模拟试... 土壤 (特别是黄绵土 )在雨水作用下 ,表面会形成结皮 ,显著地降低降雨入渗率 ,聚丙烯酰胺 (PAM)能有效地抑制降雨过程中土壤结皮的形成 ,提高降雨入渗率。为了获得PAM使用量和覆盖率与入渗率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试验采用了三个雨强 :5 0、1 0 0和 1 5 0mmh- 1,四个坡度 :8.74%、1 7.63 %、3 6.4%和 46.63 % ,及五种地表处理 :对照、秸秆覆盖和三个PAM覆盖率 (A、B和C) ,试验设三次重复。试验分Ⅰ、Ⅱ两个降雨阶段进行 ,第Ⅱ阶段在第Ⅰ阶段降雨结束土壤放置 2 4h后进行。分析建立了降雨入渗率与PAM的覆盖率间的相关关系 ,确定了PAM的覆盖率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土壤 侵蚀 模拟试验 人工模拟降雨 入渗量
下载PDF
三维饱和非饱和稳定非稳定渗流场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4
14
作者 张家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8,共4页
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补给条件的三维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作为模拟手段,并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解方程组,编拟了计算程序US3D。通过简例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程序通用性强,使用方便,模拟结果合理,并使得... 建立了考虑降雨入渗补给条件的三维饱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作为模拟手段,并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解方程组,编拟了计算程序US3D。通过简例和实际工程应用表明,程序通用性强,使用方便,模拟结果合理,并使得山地暴雨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的模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区 渗流 模型 有限元 水力学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与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81
15
作者 李帅霖 王霞 +3 位作者 王朔 张永旺 王杉杉 上官周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5-144,共10页
研究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的影响,可为旱区农业与生态建设中应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水文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生物炭施用方式A(施在表层0-10 cm)、B(施在下层〉10-20... 研究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的影响,可为旱区农业与生态建设中应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水文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生物炭施用方式A(施在表层0-10 cm)、B(施在下层〉10-20 cm)和C(施在耕层0-20 cm)和4种质量添加比例(0、1%、2%和4%)对土壤水分湿润峰、累积入渗量及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的影响受施用方式和用量的共同制约。与对照(不施生物炭)相比,A与C施用方式在1%和2%用量均可以减缓湿润峰运移速度,而较高用量(4%)可以促进湿润峰运移;B施用方式2%用量明显促进湿润峰运移,1%与4%用量无明显影响;以入渗时间50 min为例,A4%能显著增加累积入渗量,增量达对照的10.63%(P〈0.05),而B1%、A1%、C2%、C1%、C4%可显著降低累积入渗量(P〈0.05),减少量分别达对照的13.90%、12.46%、8.49%、5.32%、4.66%,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用方式下,除C2%和C1%外,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均随生物质炭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各处理土壤湿润峰运移距离与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关系可用Kostiakov入渗经验公式描述,Philip入渗模型可用于描述耕层(0-20 cm)混合生物炭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各处理35d累积蒸发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A4%可显著增加耕层土壤入渗能力,在改良质地较黏土壤入渗性能时,在土壤表层添加较高用量(4%)生物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蒸发 生物炭 入渗 旱地
下载PDF
秸秆隔层与地覆膜盖有效抑制潜水蒸发和土壤返盐 被引量:78
16
作者 赵永敢 王婧 +1 位作者 李玉义 逄焕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9-117,共9页
为了揭示秸秆隔层与地膜覆盖的蓄水控盐机理,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秸秆隔层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及结合地膜覆盖对蒸发过程和水盐运移的影响。入渗试验设置了均质土(对照)和秸秆隔层处理,蒸发试验在均质... 为了揭示秸秆隔层与地膜覆盖的蓄水控盐机理,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秸秆隔层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及结合地膜覆盖对蒸发过程和水盐运移的影响。入渗试验设置了均质土(对照)和秸秆隔层处理,蒸发试验在均质土和秸秆隔层处理的土表分别增设覆膜和不覆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秸秆隔层不但降低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湿润锋推进深度,还引起了湿润锋的不稳定性,即优先流现象的出现;2)秸秆隔层能抑制潜水蒸发,对累积蒸发量的抑制率可达75.07%~95.42%;3)秸秆隔层改变了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在入渗过程中可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含盐量;蒸发过程中可将盐分控制在底土层中,抑制了土壤返盐;4)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和减弱盐分表聚,而秸秆隔层结合地膜覆盖对潜水蒸发和土壤返盐的抑制效应更强,淡化耕层作用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农田抑盐、保水和合理的耕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入渗 蒸发 覆膜 水盐运移
下载PDF
考虑裂隙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1
17
作者 袁俊平 殷宗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581-1586,共6页
包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中的渗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采用常规试验测定非饱和膨胀土膨胀时程曲线,定量地描述了膨胀土中裂隙在入渗过程中逐渐愈合的特征, 建立了考虑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 包含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中的渗流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采用常规试验测定非饱和膨胀土膨胀时程曲线,定量地描述了膨胀土中裂隙在入渗过程中逐渐愈合的特征, 建立了考虑裂隙的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入渗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坡地形、裂隙位置、裂隙开展深度及裂隙渗透特性等对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 坡上位置的裂隙对边坡入渗影响较大;裂隙对边坡入渗的影响随裂隙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存在一最大的影响程度;裂隙的存在加快了膨胀土的入渗速率;考虑裂隙随入渗而愈合时, 入渗达到平衡的时间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 入渗模型 有限元法 愈合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 被引量:75
18
作者 姚志华 黄雪峰 +1 位作者 陈正汉 张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4,共10页
对兰州地区Q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 对兰州地区Q3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10 m以上基本由6段组成,10~22.5 m由5段组成,而22.5 m以下则由3段组成;25 m以上范围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该深度以下土层,由于上部土体发生湿陷压密以及空隙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了水分入渗缓慢;离试坑周边较远的裂缝的产生由于试坑较近裂缝剧烈活动引起;水分运移基本呈现椭圆状形态入渗(长轴位于水平向),后期整个椭圆状湿润区的离心率越来越小,椭圆更扁;浸润角随着外部水源不断供给逐渐扩大,本次试验其变化范围在0°~55°;场地中水分入渗率基本呈现出幂函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体积含水率 吸力 渗透 浸润角
下载PDF
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19
作者 陈力 刘青泉 李家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7,共7页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及坡长、坡度等因素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规律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产流 坡面 动力学 降雨 数值模拟 水壤水蚀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73
20
作者 肖茜 张洪培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8-134,共7页
为了揭示生物炭对黄土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该研究选取黄土区3种典型土壤(风沙土、黄绵土和黑垆土),设置质量分数0、0.5%、1%、2%、3%和5%共6个比例的生物炭梯度,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 为了揭示生物炭对黄土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该研究选取黄土区3种典型土壤(风沙土、黄绵土和黑垆土),设置质量分数0、0.5%、1%、2%、3%和5%共6个比例的生物炭梯度,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湿润锋进程与累积入渗量受生物炭添加量及土壤质地的影响。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风沙土和黑垆土的水分入渗速度和累积入渗量逐渐降低(P<0.05);黄绵土水分入渗和累积入渗量呈先增大后减缓的趋势(P<0.05)。生物炭未显著影响试验条件下黄绵土和黑垆土的累积蒸发量(30 d),但显著改变了风沙土的蒸发特征,抑制前期蒸发。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3种土壤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运移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Philip入渗模型可描述添加生物炭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过程。生物炭可减少黄土区3种质地土壤的硝态氮淋溶量,表明适量生物炭添加能够增强土壤氮素固持能力,降低硝态氮淋失及环境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降低硝态氮淋失,有利于黄土高原旱地作物的生长;同时该研究可为农田选择合理生物炭施用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蒸发 生物炭 土壤质地 入渗 硝态氮淋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