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长期趋势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卫东 袁媛 +1 位作者 范秋萍 胡东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动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所有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 目的研究某医院1993~2000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暴露率的变动趋势,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监测某医院1993~2000年所有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结果 13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有6项因素的暴露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即为患糖尿病、ICU、导尿、引流、夏季住院、预防用抗生素;仅手术时间均数呈减少趋势;其他6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无明显变化,为化疗、患恶性肿瘤、动静脉插管、污染切口、急诊手术、透析;仅导尿1项因素的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他因素的暴露率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无相关关系;除手术时间外的12项危险因素中有9项因素的暴露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该监测医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下降主要不是危险因素暴露率的下降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手术切口 暴露率 长期趋势
下载PDF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锡瑶 惠锦林 +2 位作者 李丹 于刚 史加宁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办法和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共65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7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切口类...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办法和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共657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7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1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感染有关联(P<0.05),而性别因素则与切口感染无关(P>0.05);各类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最多的是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而在肝脏手术、甲状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则没有发现切口感染。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规范操作技能,应用微创技术,提倡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术切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春梅 解晨露 +4 位作者 胡爽 孙强 李光辉 牛志兴 孙明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封闭负压引流 切开引流
下载PDF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 被引量:30
4
作者 蒋利 陆恩辉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医疗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400例,对其手术时间、用药、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0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5%;骨科手术...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医疗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400例,对其手术时间、用药、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0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5%;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患者感染率较未用药患者低,分别为3.84%和14.29%(P<0.0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4.18%,未进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9.76%。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是否有参观人员为切口感染的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情况为切口感染的手术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下载PDF
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虞伟琴 陈小娣 +2 位作者 马一鸣 夏伟仁 童海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探讨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600例,所有患者填写统一制定的感染回顾调查表,详细记录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骨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7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患者600例,所有患者填写统一制定的感染回顾调查表,详细记录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详细记录感染部位、感染时长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病原菌检查,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评估分界点,分析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骨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11.33%,其中交通事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占26.48%,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例占32.35%;68例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35例占51.47%,切口感染12例占17.65%,胃肠道感染19例占27.94%;将68例感染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共检出革兰阳性菌36株52.17%,革兰阴性菌32株占46.38%,真菌1株占1.45%;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类型为II型、手术时机为急诊期医院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及手术时机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外科术后住院患者中股骨粉碎性骨折、跌倒骨折、交通事故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群体,其中呼吸道感染为多发医院感染类型,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II类、急诊手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武丽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229-230,共2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干预组...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四肢骨折 手术室 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下载PDF
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燕 彭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根治术后是否有切口感染分别为非感染组(65例)和感染组(61...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根治术后是否有切口感染分别为非感染组(65例)和感染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当天及3天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当天和3天免疫细胞含量的比较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术前1天、术后当天和3天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16^+CD56^+、CD19^+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同一组内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当天、术后3天CD3^+CD4^+、CD3^+CD8^+、CD16^+CD56^+、CD19^+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当天和3天炎性因子含量的比较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术前1天、术后当天和3天血清中hs-CRP、TNF-α、IL-1β、PCT、MCP-1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同一组内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当天、3天hs-CRP、TNF-α、IL-1β、PCT、MCP-1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状态在预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免疫功能低下、高炎性状态会增加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对于减少根治术后并发感染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结直肠癌根治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浩 张来健 +2 位作者 徐伟 闫忠义 陈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日、感染间隙、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运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伴发基础疾病、住院日、感染间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致病菌、治疗要点、疾病发展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67例,14例伴DM(20.9%),住院病程平均(9.4±6.3)天,最长33天。牙源性感染30例(44.8%),多间隙感染23例(34.3%)。患者入院后均立即予以抗感染+基础疾病治疗。切开引流52例,单纯抗感染治疗14例。脓液培养示31例有菌生长,链球菌17株(25.3%)。随访2例死于基础疾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及时诊断及治疗是治愈的关键,注意全身及局部治疗相结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抗生素 切开引流
下载PDF
骨科植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锦 王虹 +1 位作者 邵明鑫 邓乃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96-598,601,共4页
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该医... 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该医院骨科行植入手术患者1 92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BMI指数偏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大和手术时间长为植入物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5株,革兰性阴性菌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91.3%。结论该医院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高,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术 切口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0
10
作者 丁小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6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22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122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开腹阑尾炎切除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及术后个体化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和脓肿发生率分别为6.6%(4/61)和3.3%(2/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12/61)和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3.9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切口发热及粘连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7,0.70;P>0.05)。观察组患儿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上术后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切口感染,改善切口的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阑尾炎 护理 儿童 切口感染
原文传递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 wound infiltrationfor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fter open gastrectomy 被引量:15
11
作者 Xing Zheng Xu Feng Xiu-Jun C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5期1902-1910,共9页
AIM: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 wound infiltration(CWI) for pain management after open gastrectomy. METHODS: Seventy-five adult patients with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 AIM: To p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 wound infiltration(CWI) for pain management after open gastrectomy. METHODS: Seventy-five adult patients with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ASA) grade 1-3 undergoing open gastrectomy were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Group 1 patients received CWI with 0.3% ropivacaine(group CWI). Group 2 patients received 0.5 mg/m L morphine intravenously by a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PCIA)(group PCIA). Group 3 patients received epidural analgesia(EA) with 0.12% ropivacaine and 20 μg/m L morphine with an infusion at 6-8 m L/h for 48 h(group EA). A standard general anesthetic technique was used for all three groups. Rescue analgesia(2 mg bolus of morphine, intravenous) was given when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 was ≥ 4. The outcomes measured over 48 h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VAS scores both at rest and during mobilization, total morphine consumption, relative side effects, and basic vital signs. Further results including time to extubation,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 surgical wound healing,mean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fter surgery,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All three groups had similar VAS scores during the first 48 h after surgery. Group CWI and group EA, compared with group PCIA, had lower morphine consumption(P < 0.001), less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1.20 ± 0.41 vs 1.96 ± 0.67, 1.32 ± 0.56 vs 1.96 ± 0.67, respectively, P < 0.001), earlier extubation(16.56 ± 5.24 min vs 19.76 ± 5.75 min, P < 0.05, 15.48 ± 4.59 min vs 19.76 ± 5.75 min, P < 0.01), and earlier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2.96 ± 1.17 d vs 3.60 ± 1.04 d, 2.80 ± 1.38 d vs 3.60 ± 1.04 d,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fter surgery was reduced in groups CWI(8.20 ± 2.58 d vs 10.08 ± 3.15 d, P < 0.05) and EA(7.96 ± 2.30 d vs 10.08 ± 3.15 d, P < 0.01) compared with group PCIA. All three groups had similar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wound h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pain GASTRECTOMY Woundinfiltration EPIDURAL ANALGESIA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 incision infection ROPIVACAINE
下载PDF
切口保护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学颖 赵峰 +2 位作者 王萃 杨春波 周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494-4496,共3页
目的观察切口保护套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研究应用切口保护套对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择期手术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切口保护套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研究应用切口保护套对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择期手术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套(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常规应用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术中对两组手术切缘进行细菌学监测,将切缘与感染切口病原菌进行菌种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切开腹膜时,观察组、对照组切缘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3%和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备关腹前,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缘及感染切口病原菌分析,其菌株构成前3位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受到污染有关,应用切口保护套可阻隔切缘与污染物接触,可有效降低术中切缘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保护 切口感染 细菌学监测
原文传递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晶 代成林 张淑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研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切开引流,n=42)与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v... 目的:研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切开引流,n=42)与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n=47)。评估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脓肿范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变化。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患者创面疼痛程度。结果:VSD组疗效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 VSD组WBC、NEUT、hs-CRP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VSD组脓肿直径低于常规组,张口度及张口度缓解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24 h、72 h、1周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VSD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可快速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创面修复,缓解张口受限及创面疼痛感,减少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颌面部 间隙感染 闭式负压引流 切开引流
原文传递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的手术时机及技巧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顺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557-1558,共2页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感染就应尽早手术摘除瘘管。传统的方法是先切开引流,后择期手术摘除。然而,不少患者长期换药,久治不愈,不仅治疗周期长,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因此,探讨其手术时机及技巧...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感染就应尽早手术摘除瘘管。传统的方法是先切开引流,后择期手术摘除。然而,不少患者长期换药,久治不愈,不仅治疗周期长,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因此,探讨其手术时机及技巧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瘘管 感染 手术 切口
原文传递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晓林 宋展 +3 位作者 于桂青 王耿泽 刘延娟 钱国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4 07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病原菌鉴定,以纸片法(K-B)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 目的了解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4 07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病原菌鉴定,以纸片法(K-B)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47例,感染率为3.60%,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54%、3.63%、8.55%;送检标本121份,检出病原菌94株,检出阳性率为77.69%,其中革兰阴性菌67.02%、革兰阳性菌32.98%,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90.00%,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耐药率均为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77.00%。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呈现感染病原菌分布多样性,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属多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医院感染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普外科切口感染病原菌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新厅 黄金莲 周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普外科124例切口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结果124例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感染菌127株,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7.24%...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普外科124例切口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结果124例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出感染菌127株,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7.24%、肠球菌占18.9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60%、肠杆菌属占7.87%、真菌占7.09%、克雷伯菌属占6.30%。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41%,革兰阳性菌占31.50%,真菌占7.09%。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相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吡肟、亚胺硫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肠杆菌属仅对亚胺硫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5%,除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尚处于低水平。结论细菌耐药性是引起术后感染、治愈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采用合理预防控制措施,能减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术切口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愈合情况,护理前后SAS评分、... 目的:探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愈合情况,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在改善不良情绪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四肢骨折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严汝庆 李瑞龙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骨科14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出16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骨科14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出165株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1%;革兰阳性菌及棒状杆菌占32.1%,真菌占2.4%,病原菌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37.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为4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分离率分别是50.1%和38.1%。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菌,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细菌变迁及耐药,注意仪器消毒灭菌,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感染患者的隔离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术切口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Healing time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 treated by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被引量:8
19
作者 Wen-Jie Ma Yong Zhou +10 位作者 Hui Mao Rui-Hua Xu Anuj Shrestha Fu-Yu Li Alex Lorance Qin Yang Yong-Qiong Zhang Ting Jiang Huan Feng Wei Zhang Nan-Sheng C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2期15815-15819,共5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with butterfly tape and traditional secondary suturing techniques in treating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three patients... AIM: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with butterfly tape and traditional secondary suturing techniques in treating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 following hepatobiliary surgery at a tertiary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90 patients were closed by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which gradually closed the incision wound when drainage from incision infection was visibly decreased and healthy granulation tissues had grown; 79 patients were closed by butterfly bandage; another 54 patients were closed by traditional secondary suturing technique. Healing time of incision infection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dressing change to the healing of the incision. RESULTS: Healing time in the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group (24.2 +/- 7.2 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butterfly bandage group (33.3 +/- 11.2 d) and the traditional secondary suturing group (36.2 +/- 15.3 d) (P < 0.05). Healing time in the butterfly bandage group appeared to be sligh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ary suture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could gradually close the infection wound at the same time of drainage and dressing change, thereby shortening the healing time. (C) 2014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ision infection Needle-free incision suture closure Secondary suture Drainage Wound healing Hepatobiliary surgery
下载PDF
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切口类型、不同危险指数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率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向丽佳 郑兰 +1 位作者 乔甫 潘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了解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不同危险指数术后切口感染率,确定该院感染管理控制的重点干预方向。方法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对该院纳入监测范围的手术科室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手术患者术...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了解不同手术切口类型、不同危险指数术后切口感染率,确定该院感染管理控制的重点干预方向。方法利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对该院纳入监测范围的手术科室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情况。结果 1 331例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术后感染率为0.60%,其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31%,Ⅱ类切口感染率为0.69%,Ⅲ/Ⅳ类切口感染率为1.78%;危险指数评分0分者感染率为0.13%,1分者感染率为0.84%,2分及以上者感染率为1.74%,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切口、不同手术危险指数评分患者手术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Ⅲ/Ⅳ切口类型和手术危险指数评分2分及以上患者术后感染率最高,应加强该类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干预,通过主动监测,有效降低切口术后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术切口 手术危险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