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纺布法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波 白杨 +1 位作者 岛津光明 井上二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72,共5页
利用无纺布培养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和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对无纺布上布氏白僵菌分生孢子的自然扩散能力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在风向西北0.9m/s风速条件下,分生孢子的扩散距离... 利用无纺布培养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和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对无纺布上布氏白僵菌分生孢子的自然扩散能力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在风向西北0.9m/s风速条件下,分生孢子的扩散距离达40m以上,扩散方向与风向有密切关系。无纺布上布氏白僵菌分生孢子在野外自然林地内的发芽率19d内达到70%以上。利用无纺布培养布氏白僵菌后,在网箱内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成虫的感染死亡率为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布氏白僵菌 光肩星天牛 无纺布
下载PDF
我国医院内肺炎流行病学现状:20世纪90年代发表论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2
2
作者 胡必杰 何礼贤 +2 位作者 张杏怡 董伟贤 李锡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医院内肺炎 (NP)的发病率、病死率、常见临床表现和病原谱 ,为今后制订 NP的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搜集 ,采用近年来国外已频繁应用的统计新概念 Meta(荟萃 )分析 ,对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发表的... 目的 研究我国医院内肺炎 (NP)的发病率、病死率、常见临床表现和病原谱 ,为今后制订 NP的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和搜集 ,采用近年来国外已频繁应用的统计新概念 Meta(荟萃 )分析 ,对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发表的专门研究院内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 344篇 ,有 88篇进入 Meta分析 ,总计报告 NP病例 870 5例 ;其中 32篇论文可用于 NP发病率的统计 ,所监测的 17885 1例住院患者中 ,发生 NP416 6例 ,NP总体发病率为 2 .33% ;不同人群 NP发病率差异很大 ,老年、ICU和机械通气患者 NP发病率分别为普通住院患者的 5 .39、12 .78、43.2 7倍 ;5 1篇研究提供有关 NP预后即死亡的数据 ;监测的 44 6 8例 NP中死亡 10 76例 ,总体病死率为 2 4.0 8% ;6 3篇提供 NP病原学检查结果 ,大多数为经咯痰细菌培养获得检出的 6 0 2 6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杆菌 42 2 6株 ,占 70 .1% ;革兰阳性球菌 12 41株 ,占 2 0 .6 %。结论 我国 NP的平均发病率为 2 .33% ,高于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 1.0 %~ 1.5 %的发病率 ,病死率2 4.0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肺炎 荟萃分析 发病率 病死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tic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被引量:68
3
作者 Ibrahim A Al Mofle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Approximately 20%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develop a sever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and high risk of mort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e... Approximately 20%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develop a sever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mplications and high risk of mort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An extensive medline search was undertaken with focusing on pathogenesis,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SAP. Cytokine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marker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urse of SAP and can be used as prognostic markers in its early phase. Other markers such as simple prognostic scor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s e^ective as multifactorial scoring systems (MFSS) at 48 h with the advantage of simplicity, efficacy, low cost, accuracy and early prediction of SAP. Recently, several laboratory markers including hematocrit,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creatinin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and serum amyloid A (SAA) have been used as early predictors of severity within the first 24 h. The last few years have witnessed a tremendous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SAP. In this review we classified the prognostic markers into predictors of severity, pancreatic necrosis (PN), infected PN (IPN) and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ancreatitis PATHOGENESIS PREDICTION SEVERITY NECROSIS infected necrosis mortality
下载PDF
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柴家科 郭振荣 +5 位作者 陈文元 朱兆明 杨红明 庄殿琪 韩献忠 盛志勇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为了评价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总结了我科近14年住院治疗的热力烧伤患者940例,其中吸入性损伤175例,轻度15例。全部治愈,中度25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52.0%,重度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88.6%,统计分析表明... 为了评价吸入性损伤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及其对死亡的影响,总结了我科近14年住院治疗的热力烧伤患者940例,其中吸入性损伤175例,轻度15例。全部治愈,中度25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52.0%,重度35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88.6%,统计分析表明,合并吸入性损伤者69.3%在密闭空间发生,同时伴有面部烧伤者达96.0%。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加,吸入性损伤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应增加,有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较无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率为高(P<0.01),发生时间早,两组同等烧伤面积、深度、年龄患者、有吸入性损伤组发生死亡的危险比无吸入性损份组大17.2倍(P<0.001)。烧伤面积、深度和年龄相近,合并肺部感染者明显增加了死亡的机会(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肺部感染 死亡率 烧伤
原文传递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修文 崔俊昌 +1 位作者 赵进 倪文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其中46例接受抗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与单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病死率为40.0%(24/60)。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1.15,95%CI为1.0~1.3,P=0.048)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纳入抗菌治疗方案研究中32例接受联合用药(包括二联、三联或四联抗菌治疗方案),14例接受单药治疗,28 d总体病死率为34.8%,经单因素分析,28 d病死率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卯建 单斌 +1 位作者 宋贵波 邵天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株)为观察组,非多重耐药(N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1例(31株)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和好转组61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除替加环素外,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的耐药率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病死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43.2%比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MDR组(69.4%比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NMDR鲍曼不动杆菌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耐药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肠球菌属血流感染92例临床及病原菌特点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黄仁刚 杨兴祥 +3 位作者 喻华 龙姗姗 林健梅 江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感染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成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BSI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分离出粪肠球菌21例,屎肠球...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细菌耐药性及感染易患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成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BSI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92例患者中分离出粪肠球菌21例,屎肠球菌71例;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25例,医院感染67例。粪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尿毒症(42.9%)、心脏病(23.8%)、肺部疾病(19.0%)和神经系统疾病(19.0%);屎肠球菌BSI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各种肿瘤和肺部疾病,分别占40.8%;主要易感因素包括中心静脉置管(73.2%)、30 d内手术史(62.0%)、年龄65岁以上(52.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32.4%)和有创机械通气(26.8%)。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敏感率为95.2%,对利奈唑胺敏感率90.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6.9%,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于90%。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在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合理抗菌药物应用是BSI患者15 d内免于死亡的保护因素;基础疾病为肝、胆、胰腺疾病患者病死率较低。结论肠球菌属BSI以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年龄65岁以上、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和罹患肿瘤是肠球菌属BSI患者入院15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8 h内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血流感染 微生物 病死率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irrhosis 被引量:24
8
作者 Tony Bruns Henning W Zimmermann Andreas Stallmac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0期2542-2554,共13页
Viable and non-viable pathologic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promote a self-perpetuating circle of dysfunctional immune activa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facilitating infections and organ failure in advanced cirrhosi... Viable and non-viable pathologic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promote a self-perpetuating circle of dysfunctional immune activa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facilitating infections and organ failure in advanced cirrhosis.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sepsis are now recognized as a distinct stage in the natural progression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s they accelerate organ fail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high mortality observed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The increasing knowledge of structural,immunological and hemodynamic pathophysiology in advanced cirrhosis has not yet translated int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utcom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over the last decades.Therefore,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the highest risk for developing infections and infec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is required to tailor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measures of surveillance,prophylaxis and therapy to the patients in ne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rimental outcome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ITY infectION CIRRHOSIS Chronic liver diseas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Risk factors mortality
下载PDF
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patients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drug susceptibility,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 mortality 被引量:22
9
作者 Chen Rong Yan Zhong-qiang +3 位作者 Feng Dan Luo Yan-ping Wang Lei-li Shen Ding-xi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6-229,共4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clinical impact of methicillin resistance on mortality of hospital-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ifferent viewpoints about the clinical impact of methicillin resistance on mortality of hospital-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ortality of hospital-acquired BSI with S.aureus in a military hospital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hospital mortalit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performed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biggest military tertiary teaching hospital in China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May 2011.All included patients ha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nosocomial BSI with S.aureu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aureus BSI.Results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patients of more than one year old were identified as clinically and microbiologically confirmed nosocomial bacteraemia due to S.aureus,and 75 out of 118 patients were infected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 (MRSA).The overall mortality of nosocomial S.aureus BSI was 28.0%.Methicillin resistance in S.aureus bacteremia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and high proportion of inappropriate empir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Aft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the severi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PACHE Ⅱ score) (odds ratio (OR) 1.22,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2-1.34) and inadequacy of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OR 0.25,95% CI 0.09-0.69) remained as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 mortality.Conclusions Nosocomial S.aureus BSI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in-hospital mortality.Methicillin resistance in S.aureus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al bacteremia.Proper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bloodstream infection hospital mortality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晓伟 孙天胜 +2 位作者 刘智 张建政 赵建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 30 天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肺部感染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 30 天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 30 天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肺部感染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 30 天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符合入选标准的髋部骨折患者1004 例,其中肺部感染组 131 例 (13.0%),无肺部感染组 873 例 (87.0%)。平均年龄 (80.01±8.14) 岁,男 / 女比例为 329 / 675,股骨转子间骨折 584 例,股骨颈骨折 420 例。术前合并症主要有高血压 590 例 (58.8%)、冠心病 266 例 (26.5%)、糖尿病 272 例 (27.1%)、痴呆 79 例 (7.9%)、脑卒中 359 例 (35.8%)、肾功能不全57 例 (5.7%)。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髋部骨折术后 30 天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后 30 天、6 个月及总体病死率。结果高龄 (OR=1.063,95% CI=1.033~1.093)、延期手术 (OR=1.799,95% CI=1.037~3.120)、合并症数量≥ 4 (OR=4.929,95% CI=2.952~8.228) 是术后 30 天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随访时间为 (27.28±16.70) 个月,肺部感染组术后 30 天、6 个月、总体病死率分别为 9.9% (13)、15.3% (20)、34.4% (45),而无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后 30 天、6 个月、总体病死率分别为 3.4% (30)、9.0% (79)、28.5% (249),两组相比,术后 30 天、6 个月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 30 天,P=0.001;术后 6 个月,P=0.026),术后总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72)。结论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其病死率远远高于无肺部感染患者,高龄、合并症数量≥ 4、延期手术是术后 30 天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肺炎病毒感染 肺炎球菌感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 Report of 1606 Cases 被引量:21
11
作者 Wan-li JIANG Xiao-ping HU +5 位作者 Zhi-peng HU Zheng TANG Hong-bing WU Liang-hao CHEN Zhi-wei WANG Ying-an JI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8年第2期329-335,共7页
Nosocomial infection (NI)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arising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and leads to increased mortality,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 (NI)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arising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and leads to increased mortality,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I following open heart surgery. We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 the records of 1606 consecutive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patients to identify those that developed NI. The NI selection criteria were based on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guidelines. The term NI encompasses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VCR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pneumonia (RTIP), as well as other types of infections. Of 1606 cardiovascular surgery patients, 125 developed NI (7.8%, 125/1606). The rates of NI following surgery f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valve replacement,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were 2.6% (15/587), 5.5% (26/473) and 13.6% (32/236), respectively. The NI rate following surgical repair of aortic aneurysm or dissection was 16.8% (52/310). Increased risk of NI was detected for patients with a prior preoperative stay 〉3 days (OR=2.11, 95% CI=1.39-3.20), diabetes (OR=2.00, 95%=CI 1.26-3.20), length of surgery 〉6 h (OR=2.26, 95% CI=1.47-3.47), or postoperativ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4.08, 95% CI=1.79-9.29). Great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ward compliance with ventilator and catheter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decrease NI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cardiovascular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ocomial infectio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MORBIDITY mortality
下载PDF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国扬 杨鹏凤 +5 位作者 王秀菊 李益清 肖洁 刘红云 常建星 马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242例次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出26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37.2%),革兰阴性菌164株(61.7%),真菌3株(1.1%)。血流感染患者死亡42例(1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活动状态(P=0.007,OR=5.622,95%CI 1.586~19.924)、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7,OR=4.978,95%CI 1.560~15.884)、合并心功能不全(P=0.001,OR=11.878,95%CI 2.760~51.120)、白蛋白水平<35 g/L(P=0.036,OR=3.468,95%CI 1.087~11.066)、多种病菌感染(P=0.010,OR=6.024,95%CI 1.540~23.563)以及感染病菌为肠球菌属(P=0.002,OR=15.266,95%CI 2.817~82.728)或溶血性葡萄球菌(P=0.001,OR=19.308,95%CI 3.392~109.888)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及具备任何一个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总体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死亡率高。及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流感染 抗菌治疗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成人原发血流感染49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黎 刘正印 +3 位作者 徐英春 李太生 杨启文 王爱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94-898,共5页
目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原发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至2009年确诊的原发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结果494... 目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原发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至2009年确诊的原发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结果494例患者诊断为原发血流感染,复数菌血流感染80例(16.2%),共分离出586株病原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5株(29.9%),大肠埃希菌93株(15.9%),肠球菌属60株(10.2%),链球菌属41株(7.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6.7%)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从临床角度分析感染来源,108株(18.6%)能够找到可能的感染来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常见。排除有可能感染来源的108株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45.3%保留中心静脉置管,其患者置管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者(χ^2=10.419,P=0.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114(23.0%)例,因血流感染死亡59例(11.9%)。复数菌感染增加归因病死率(OR=2.159;95%CI1.165—4.002;χ^2=6.194,P=0.013)。多因素分析表明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结论引起原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G+球菌。复数菌感染增加原发血流感染的归因病死率。年龄≥65岁、神经系统疾病、保留中心静脉导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均为原发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面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时,应该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细菌感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氯胺酮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死亡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洁莹 杨皓庄 +1 位作者 张穗梅 颜亮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 (KT)对腹腔感染小鼠死亡率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盲肠结扎并穿孔 (CL P)制作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 P组、KT(CL P加 KT)组、阴性对照 (C...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 (KT)对腹腔感染小鼠死亡率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盲肠结扎并穿孔 (CL P)制作腹腔感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 P组、KT(CL P加 KT)组、阴性对照 (CL P加戊巴比妥钠 )组。 KT组经肌肉注射不同剂量 KT,观察 1周内死亡情况 ;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 TNFα含量。结果 :KT 5 0 m g/ kg、每日 3次时 ,小鼠死亡率最低 ,且注射KT能够降低 CL P小鼠血浆 TNFα含量。结论 :一定剂量的 KT可以降低腹腔感染小鼠的死亡率 ,并抑制血浆 TNFα浓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腹腔感染 死亡率 脓毒症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6种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荣 王磊利 +3 位作者 沈定霞 杨继勇 罗燕萍 叶丽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6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以及血流感染后患者死亡情况。方法对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致的492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6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以及血流感染后患者死亡情况。方法对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致的492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总体死亡率分别为22.29%、23.44%、28.28%、28.30%、36.25%、38.46%。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9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2.63%,多耐药菌株占所有铜绿假单胞菌的23.44%,耐碳青霉烯菌株占所有鲍曼不动杆菌的54.72%,耐高单位庆大霉素菌株在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分别占71.25%和56.41%。结论粪肠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患者死亡率最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死亡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死亡率高于非耐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细菌 耐药性 死亡率
下载PDF
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细菌革兰染色特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秀英 张军 +4 位作者 刘磊 冀蓁 陈琛 杨继勇 李绵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颅脑术后不同革兰染色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感染检验参数的差异,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减少超广谱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采取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 目的比较分析颅脑术后不同革兰染色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其他感染检验参数的差异,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减少超广谱抗菌药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采取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颅脑手术后诊断为颅内感染的病历资料,分析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抗感染疗程及预后。结果5年期间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813例,发病率为5.43%(813/14986),脑脊髓液培养阳性率9.72%(79/813),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本研究的病例数量为71例,其中46例检出革兰阳性菌(G+菌组),占64.8%(46/71),25例检出革兰阴性菌(G-菌组),占35.2%(25/71)。G+菌组的发病距离手术时间及抗感染疗程分别为5.0(4.0,6.0)d、(18.3±6.8)d,均短于G-菌组的9.0(7.0,11.0)d、(29.2±9.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84、t=-5.245,均P〈0.01)。G+菌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为1.02(0.83,1.27)μg/L,低于G-菌组的2.68(1.97,5.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9,P〈0.01);脑脊髓液葡萄糖含量为(2.13±1.30)mmol/L,高于G-菌组的(1.09±0.9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P〈0.01);蛋白含量为(1615.93±848.83)mg/L,低于G-菌组的(2480.60±1105.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1);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为(96.2±46.1)、(117.8±46.3)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4,P〉0.05)。G-菌感染组死亡率为16.0%(4/25),G+菌感染组无死亡病例。结论G+菌与G-菌引起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时间、血清降钙素原浓度、脑脊髓液葡萄糖与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在未获得病原学报告时可根据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脑膜炎 死亡率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原文传递
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申苏建 徐昌隆 +5 位作者 王建嶂 郑波 闫峻 林李淼 王文星 薛战雄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12期1853-185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24 h时开始肠内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72 h时开始肠内营养),分别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接种...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24 h时开始肠内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72 h时开始肠内营养),分别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接种检测结果、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经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超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肠道菌群接种结果方面与早期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超早期肠内营养组仅在感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而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面,较早开始肠内营养在降低感染率方面能发挥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感染率 病死率
原文传递
重点护理干预对 ICU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少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点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ICU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点护理干预,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重点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ICU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点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转出ICU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重点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转归,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护理干预 ICU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晓 付睿 +2 位作者 胥杰 曾小峰 马小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中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蛋白血症、多部位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真菌血症可能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E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曲霉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真菌感染 死亡率 曲霉菌
原文传递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中华 宋新杰 +2 位作者 龚浠平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48h内进行了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5d内进行了气管切开者55例(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后进行了气管切开者47例(延迟气管切开组)... 目的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48h内进行了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5d内进行了气管切开者55例(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后进行了气管切开者47例(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病死率、镇静药物的用量、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镇静剂的用量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94)hvs(266±162)h,P=0.03;(10±5)dvs(13±4)d,P=0.006;(9±4)dvs(12±4)d,P=0.03;(139±39)mgvs(186±48)mg,P=0.001)]。两组病死率和HA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vs36.2%,P=0.45;49.1%vs63.8%,P=0.13)。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气管切开术 肺炎 交叉感染 病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