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11
1
作者 董梅 王丹华 +3 位作者 丁国芳 刘艳云 赵时敏 王智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 对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 3 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本组患儿出生体重 ( 13 14&...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 对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并痊愈出院的 3 8例婴儿进行喂养相关因素和体重增长情况调查。本组患儿出生体重 ( 13 14± 180 )g。按是否有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腹胀、胃残余超过喂入量的 3 0 %、胃内咖啡样物、被禁食 >2次、第 2周末喂入量 <8ml/ (kg·次 )分为喂养不耐受或耐受两组 ,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危险因素 ;按早开始 (≤ 6d)和晚开始 (≥ 7d)胃肠喂养分成两组 ,比较有关临床因素。结果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 5 5 % ( 2 1/ 3 8)。喂养耐受和不耐受两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达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胎龄小、脐插管、应用氨茶碱及开始胃肠喂养日龄晚是喂养不耐受的显著相关危险因素。早开奶组达足量喂养日龄 [( 2 9 0± 11 2 )d]和住院天数 [( 41 7± 12 4)d]较晚开奶组明显缩短 [分别为 ( 41 8± 16 9)d和 ( 5 5 4± 17 5 )d],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如果VLBWI的生命体征平稳 ,在出生 6d内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或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道营养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7
2
作者 刘桂华 钱小芳 +4 位作者 欧萍 葛品 徐玉英 黄龙生 谢燕钦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04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00例,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04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00例,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9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于早产儿2月龄、4月龄、6月龄、8月龄、10月龄和12月龄收集两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得分、体格发育状况及再入院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早产儿总发育商及各能区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身高、体重均稍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产儿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降低了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护理 儿童发育
原文传递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被引量:134
3
作者 林良明 刘玉琳 +2 位作者 张新利 米杰 曹兰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人、女 10 76 6人 )。多胎率和早产率分别为 1 8%和 3 5 %。城市、农村和全国加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6 2 6 %和 5 87%。低出生体重儿中 6 1 2 %为足月儿 (≥ 37周 ) ,在农村则占 71 6 %。城市和农村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30 1g和 32 2 5g,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2 80g、3173g ,接近WHO推荐的出生体重均值。沿海、内地、边远地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在城市为 5 0 0‰ ,农村为 179 4‰ ,全国为 15 1 5‰ ,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结论中国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但地区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 ,应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 抽样调查
原文传递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与脑性瘫痪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02
4
作者 李松 洪世欣 +4 位作者 王太梅 刘惠丽 赵凤临 林庆 李竹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明确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 (SGA)与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的关联程度。方法  1997年 5~ 7月对江苏省 7个市的 1~ 6岁儿童进行了现况普查 ,共查 30 5 2 6 3名 ,并对其胎龄、出生体重及胎龄别出生体重与脑瘫的关系进行了... 目的 明确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儿 (SGA)与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的关联程度。方法  1997年 5~ 7月对江苏省 7个市的 1~ 6岁儿童进行了现况普查 ,共查 30 5 2 6 3名 ,并对其胎龄、出生体重及胎龄别出生体重与脑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本组儿童共发现脑瘫 4 84例 ,发生率为 1 5 9‰。早产儿及过期产儿脑瘫发生率相对危险性 (RR)分别为足月儿的 2 5 16倍及 2 4 0倍 ;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的脑瘫发生率RR分别为正常出生体重儿的 19 6 3倍及 1 34倍 ;SGA及大于胎龄儿(LGA)脑瘫发生率RR为适于胎龄儿 (AGA)的 4 34倍及 0 84倍。先按胎龄别出生体重分层再按胎龄分组 ,发现各层内早产儿脑瘫发生率均较足月儿高 ,RR最高AGA层为 2 8 34倍 ,其次LGA层为 2 1 4 1倍 ,最低SGA层为 9 2 9倍 ,各层内过期产儿脑瘫发生率也较足月儿高 ,RR最高AGA层为 2 6 3倍 ,其次SGA层为 1 90倍 ,最低LGA层为 1 5 5倍 ;先按胎龄分层再按胎龄别出生体重分组发现各层内SGA脑瘫发生率均较AGA高 ,RR最高足月儿层为 4 4 1倍 ,其次过期产儿层为 3 19倍 ,最低早产儿层为1 4 5倍 ,各层内LGA脑瘫发生率均不比AGA高 ,除足月儿层相近为 0 98倍外 ,早产儿及过期产儿层均较AGA低 ,RR分别为 0 74倍和 0 5 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胎龄 脑性瘫痪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90
5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集登记的胎龄≤34周且住院时间≥28d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的临床资料。纳入符合条件的768例患儿,其中男376例(49.0%)。按临床诊断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BPD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高危因素。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68例患儿中非BPD组577例、BPD组191例,BPD发生率24.9%,其中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73.3%(140例)、23.6%(45例)、3.1%(6例)。BPD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非BPD组[29(28,30)比30(29,31)周、1170(990,1300)比1300(1160,1400)g,Z=-9.959、-7.202,P均=0.000],其中胎龄<28、28~31、32~34周BPD发生率分别为51.7%(46/89)、24.8%(139/561)、5.1%(6/118);出生体重<1000、1000~1249、1250~1500gBPD发生率分别为62.3%(48/77)、25.9%(70/270)、17.3%(73/421);BPD组男婴率[55.5%(106/191)],住院期间常频机械通气率及时间[48.7%(93/191)、120(72,259)h],产房复苏初始吸入氧浓度及最大吸入氧浓度[0.35(0.30,0.40),0.40(0.30,0.50)],红细胞悬液输注量[53(30,90)ml]均高于非BPD组[46.8%(270/577)、14.9%(86/577)及80(29,144)h、0.36±0.18及0.39±0.22、38(28,55)ml,χ^2=4.350、91.640,Z=-3.557、-2.848、-3.776、-4.677,P均<0.05];而BPD组产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例低于非BPD组[12.6%(24/191)比19.4%(112/577),χ^2=4.614,P=0.032];BPD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贫血、早发败血症、临床败血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15.2%(29/191)比4.5%(26/577)、91.1%(174/191)比56.7%(327/577)、2.6%(5/191)比0.2%(1/577)、43.5%(83/191)比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我国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结局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75
6
作者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400,共7页
目的统计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1)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临床决策及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线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 目的统计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1)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临床决策及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线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第一年(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基线数据。协作单位为我国1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研究对象为所有胎龄〈34+0周、出生体重〈1500g、生后7d内入住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通过标准数据库采集临床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其纳入VLBWI2956例,包括446例(15.1%)超低Ⅲ生体重儿 (extermely low birth weightinfant, ELBWI)。所有患儿中22.6%(668/2956)自动出院。积极治疗患儿的院内病死率为8.0%(182/2288),积极治疗的ELBWI院内病死率为27.3%(83/304),出生体重1000~1499g患儿的院内病死率为5.0%(99/1984)。所有患儿的总病死率为23.9%(705/2956),ELBWI的总病死率为47.5%(212/446)。VLBWI主要早产儿疾病——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Ⅱ期坏死小肠结肠炎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Ⅲ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3.9%(707/2956)、18.9%(432/2288)、11.5%(283/2469)、5.6%(144/2561)和3.4%(61/1795);在ELBWI中这几种疾病的发生率分圳为28.9%(129/446)、49.0%(149/304)、21.6%(68/315)、7.2%(23/318)和13.9%(29/208)。45.9%(1050/2288)的积极治疗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或至少发生1种早产儿主要疾病;ELBWI死亡或以上任意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为76.0%(231/304)。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VLBWI的病死率及早产儿主要疾病发生率高,需进一步评价并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死亡率 发病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7
作者 丁文雯 向奕瑾 +1 位作者 马佳莉 张莹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目的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生长和发育 危险因素 喂养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初乳口腔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季福婷 张玉侠 +1 位作者 胡晓静 吕天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滴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到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使用生母冷藏初乳进行口腔滴注,1次/4h,0.2 ml/次,持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其余干预措... 目的探究口腔滴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配到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使用生母冷藏初乳进行口腔滴注,1次/4h,0.2 ml/次,持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滴注,其余干预措施一致。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状况,包括:每日预计完成奶量、实际摄入奶量、潴留次数及潴留总量;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及完全不潴留时的胎龄;发生喂养中断的例数及原因。结果1出生后第10天、第11天、第13天两组患儿的潴留次数、潴留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营养以及完全不潴留时胎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喂养中断发生人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初乳口腔滴注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减少胃潴留的发生,缩短患儿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胎龄,降低喂养中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初乳 口腔滴注 胃潴留
原文传递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8-264,共7页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基于循证实践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前瞻性采集中国2...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基于循证实践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前瞻性采集中国25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生后7 d内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标准数据库采集临床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对象为原始数据库中住院期间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排除先天畸形,共纳入8 835例患儿,男性占52.6%(4 643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IVH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重度IVH组和未发生或轻度IVH组,采用单因素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重度IV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 835例患儿中,重度IVH的发生率是7.4%(65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28周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是13.5%(160/1 185)和13.1%(368/2 800)。出生体重<750 g、750~999 g、1 000~1 249 g、1 250~1 499 g的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1.1%(31/147)、12.4%(129/1 038)、8.3%(246/2 966)、5.2%(244/4 684);出生胎龄<26周、26~28+6周、29~31+6周、32~33+6周的早产儿重度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5.2%(55/218)、12.1%(313/2 582)、5.2%(243/4 649)、2.8%(39/1 386)。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重度IVH的独立保护因素是出生胎龄(OR=0.752,95%CI:0.687~0.823,P=0.000)和剖宫产出生(OR=0.733,95%CI:0.592~0.907,P=0.004);独立危险因素是5 min Apgar评分≤3分(OR=1.897,95%CI:1.194~3.013,P=0.007),生后第1周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1.499,95%CI:1.207~1.862,P=0.000),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093,95%CI:1.724~2.541,P=0.000)。结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重度IVH的发病率仍较高,小胎龄、非剖宫产、5 min Apgar评分≤3分、生后第1周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脑室内出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10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3 位作者 马晓路 林慧佳 许燕萍 杜立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 评价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 目的 评价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支持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1至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共有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其中男24例、女12例,出生胎龄(27.5±2.5)周,出生体重(980 ±318)g,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nHFOV的参数设置、不良反应、应用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及最终结果.nHFOV应用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两相关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不同治疗方式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6例患儿中共有32例(89%)切换为nHFOV后避免了气管插管.17例患儿在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进行营救性治疗,19例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模式直接改nHFOV预防性治疗.营救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 h内呼吸暂停的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0.85的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O2)均较应用前24 h内明显下降[(1.2±1.1)比(6.3±2.1)次,(1.1±1.2)比(4.3±1.5)次,(43±8)比(56±10) mmHg,0.30±0.07比0.39 ±0.11,1 mmHg =0.133 kPa,t=7.562、8.913、4.179、3.437,P均<0.01].预防性治疗患儿应用nHFOV后24 h FiO2及PaCO2水平与应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2 ±0.12比0.40 ±0.10,(49±8)mmHg比(48±7)mmHg,t=0.872、0.501,P均>0.05],但平均气道压较前下降[(7.9±2.6)比(9.6±1.6) cmH22O,1 cmH2O=0.098 kPa,t=2.198,P=0.041].4例患儿发生鼻中隔黏膜损伤,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nHFOV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支持失败后的治疗或有撤机失败高风险患儿的预防性治疗,从而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频通气 无创辅助通气
原文传递
广东省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救治分析 被引量:56
11
作者 吴繁(整理) +1 位作者 冯周善(整理) 崔其亮(整理)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4-942,共9页
目的探讨2013-2017年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临床救治状况.方法前瞻性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2392例EPI与ELBWI的住院资料及其母亲的分娩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趋势... 目的探讨2013-2017年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临床救治状况.方法前瞻性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2392例EPI与ELBWI的住院资料及其母亲的分娩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分析各年EPI与ELBWI在出院患儿、出院早产儿中的构成比,EPI与ELBWI在各年、各地区、各类型医院之间的存活率及各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92例患儿在2013-2017年的数量分别为331、418、458、574和611例;其中,男1352例(56.5%),出生胎龄(27.7±1.9)周,出生体重(919±158)g.占2013-2017年新生儿科出院患儿的构成比和在各年出院早产儿的构成比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68.636、73.463,P均<0.01).整体救治存活率为60.4%(1445/2392),2013-2017年的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11.424,P<0.01);珠三角地区的存活率高于非珠三角地区[61.7%(1325/2146)比48.8%(120/246),χ^2=15.505,P<0.01];妇儿专科医院的存活率高于综合性医院[66.5%(702/1056)比55.6%(743/1336),χ^2=29.104,P<0.01].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9.0%(2130/239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2.2%(1041/144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0.5%(625/154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3%(237/1922)、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31.0%(578/1865)、医院获得性感染34.1%(656/1922)、动脉导管未闭26.9%(625/232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4%(82/186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呈逐年减少趋势(χ^2=6.093,P=0.014),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χ^2=24.476、11.741,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min Apgar≤7分(OR=1.830,95%CI 1.373~2.43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407,95%CI 1.222~1.621)、有创辅助通气治疗(OR=1.825,95%CI 1.241~2.683)、母亲患宫颈机能不全(OR=2.044,95%CI 1.002~4.169)、放弃积极治疗(OR=25.532,95%CI 18.867~34.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预后 存活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 Multi-center Study 被引量:54
12
作者 Hui-Jia Lin Li-Zhong Du +33 位作者 Xiao-Lu Ma Li-Ping Shi Jia-Hua Pan Xiao-Mei Tong Qiu-Ping Li Jian-Guo Zhou Bing Yi Ling Liu Yun-Bing Chen Qiu-Fen Wei Hui-Qing Wu Mei Li Cui-Qing Li Xi-Rong Gao Shi-Wen Xia Wen-Bin Li Chao-Ying Ya Ling He Kun Liang Xiao-Yu Zhou Shu-Ping Han Qin Lyu Yin-Ping Qiu Wen Li Dong-Mei Chen Hong-Ru Lu Xiao-Hong Liu Hong Liu Zhen-Lang Lin Li Liu Jia-Jun Zhu Hong Xiong Shao-Jie Yue Si-Qi Zh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0期2743-2750,共8页
Background: With the progress ofperinatal medicine and neonatal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survived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ontcome... Background: With the progress ofperinatal medicine and neonatal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LBW) survived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ontcomes of ELBW infants during thei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stay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Methods: All infants admitted to 26 NICUs with a birth weight (BW) 〈1000 g were included between January 1,2011 and December 31,2011. Al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clinical records by a prospectively 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each NICU transmitted to the main institution where the results were aggregated and analyzed. Categorical variables were performed with Pearson Chi-square test.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ct risk factors. Results: A total of 258 ELBW infants were admitted to 26 NICUs, of whom the mean gestational age (GA) was 28.1 ± 2.2 weeks, and the mean BW was 868 ± 97 g.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at discharge was 50.0%. Despite aggressive treatment 60 infants (23.3%) died and another 69 infants (26.7%) died after medical care withdrawal. Furthermore,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astal areas than inland areas (53.6% vs. 35.3%, P = 0.019). BW 〈750 g and GA 〈28 weeks were the largest risk factors, and being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related to mortality.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a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The incidenc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was 26.2%, 33.7%, 6.7%, 48.1%, and 41.4%, respectively.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the most commo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s: Our study was the first survey that reveal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ELBW infant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ELBW infants remained high as compared to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MORTALITY National Survey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罗飞翔 陈朔晖 +3 位作者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尹雅郡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期间所拍摄的胸片,记录胸片上的导管尖端位置,采用椎体定位计算导管尖端位置改变。计算拍摄胸片当日和首次定位时相比的体重增长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胸片上导管尖端移位和体重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5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246张胸片纳入研究。首次拍摄胸片当日体重为0.60~1.46(1.06±0.25)kg;日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5(3,7)d。末次胸片时间为置管后(24.0±9.1)d;体重增长率为11.8%~114.8%,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1.5%(27.1%,65.3%);全部患儿的PICC尖端位置出现改变,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3(1.8,3.5)个椎体,其中75%出现2个椎体以上的移位,50%有3个椎体的移位。导管尖端偏移的幅度和体重增长率相关。在体重达到40%、70%、100%的增长率时,相对应的PICC尖端出现近似2个、3个和4个椎体的移位。PICC尖端位置改变和体重增长显著相关(r=-0.7,P<0.01);但不同体表穿刺部位二者的相关性有差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ICC尖端位置受体重增长影响。结合PICC首次定位,体重增长40%、70%是导管位置追踪的关键时机。体重增长>100%应拔除或更换导管。通过易受骨骼生长和肢体动作影响部位穿刺的PICC,需提高导管定位的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体重变化 异位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患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唾液酸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50
14
作者 郑伟 杨小福 +1 位作者 叶晓静 姚琦玮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关系。 方法 我们采用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比色检测法 ,检测了 10 4例胎膜早破孕妇和 80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唾液酸酶水平。 结果  10 4例胎膜...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关系。 方法 我们采用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比色检测法 ,检测了 10 4例胎膜早破孕妇和 80例足月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菌唾液酸酶水平。 结果  10 4例胎膜早破孕妇中 38例 (36 .5 4 % ) BV呈阳性 ;80例足月正常妊娠孕妇中 9例 (11.2 5 % ) BV呈阳性 (P<0 .0 1)。胎膜早破孕妇中合并早产 4 6例 ,其中2 6例 (5 6 .5 2 % ) BV呈阳性 ,平均出生体重为 2 180 g;足月妊娠胎膜早破 5 8例 ,其中 12例 (2 0 .6 9% )BV呈阳性 (P<0 .0 1)。 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可使胎膜早破、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唾液酸酶 早产 出生时低体重 神经氨酸酶
原文传递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0
15
作者 王陈红 施丽萍 +2 位作者 吴秀静 陈正 罗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 目的 分析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预后.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159例接受>14 d胃肠外营养(PN)的体重<2000 g和(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分析,以其中发生PNAC的40例作为PNAC组,另将剩余的119例非胆汁淤积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PNAC组患儿的胆汁淤积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胆汁淤积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PANC的相关因素.结果 PNAC平均发生在胃肠外营养后(3.3±1.6)周,一般持续(13.3±5.4)周,其直接胆红素峰值为(135.2±65.5)μmol/L;PNAC患儿中73.7%伴有肝功能损害,肝损一般发生于胃肠外营养后(6.6±3.0)周,常持续(9.5±5.4)周,谷丙转氨酶峰值(121.5±48.4)U/L,谷草转氨酶峰值(239.8±122.3)U/L.对可能的PNAC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开始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窒息、SGA、颅内出血与PNAC的发生相关.结论 PNAC的预后良好.在条件允许下,尽早的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避免一些并发症如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可以减少PNA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原文传递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新利 刘玉琳 +2 位作者 林良明 曹兰华 米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 7~ 10月 ,对我国 11个省 4 4个县市的 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 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特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1998年 7~ 10月 ,对我国 11个省 4 4个县市的 999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 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我国低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多胎、孕周不足、孕期异常、孕期营养差、母亲疾病史及母亲文化程度低等 ,其OR值分别为 10 6 9、18 79、3 4 2、1 93、2 6 1和 1 4 3。各危险因素在沿海、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农村低体重儿的原因主要为宫内发育迟缓 (71 6 % ) ,城市低体重儿的原因还包括多胎和早产。早产及宫内发育不全的低出生体重儿之间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是降低我国低体重儿出生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胎儿生长迟缓 新生儿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桑田 王颖 +5 位作者 胡秀丽 冯琪 张欣 李星 茹喜芳 宋秀婷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动态监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指标,探寻其宫内生长、生后早期及院外生长速率与婴儿期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生后24 h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并存活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 5... 目的动态监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指标,探寻其宫内生长、生后早期及院外生长速率与婴儿期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生后24 h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并存活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以头围和体重的标准差分数(SDS)表示,智力运动发育情况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使用LMS growth软件进行SDS计算,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共221例,排除参与其他随访项目的患儿52例,纳入分析169例,规律随访患儿138例,随访率81.7%,随访中位校正年龄34.3周,出生、出院及末次随访时生长迟缓(体重SDS≤-2)发生率分别为21.0%、35.0%和7.2%;头围SDS≤-2发生率分别为14.5%、14.5%和19.6%。中位校正周数37.9周的Gesell发育筛查提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发育商(DQ)轻中度落后的比例分别为3.8%、19.1%、4.8%、4.8%和2.9%。以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智力运动发育预后的相关因素,提示生长指标中,头围增长(随访头围SDS-出生头围SDS)与大运动显著相关(P=0.028)。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大运动发育落后最为常见。绝大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在院外实现了追赶性生长,但头围发育落后比例呈上升趋势。头围增长与大运动发育显著相关,提示生后早期营养情况对远期神经发育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生长迟缓 神经发育 随访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生长发育状态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1
18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院的VLBWI的住院资料,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的9家医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出院的VLBWI的住院资料,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组(n=63)]和非IUGR组(n=120),非IUGR组又根据其出院时是否发展为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而分为EUGR组(n=71)和非EUGR组(n=49),对比性研究IUGR组和非IUGtl组住院期间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及各组的院内营养摄入情况、生长速度和相关疾病因素的影响。结果(1)出生时IUGR和出院时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34.4%和72.1%,IUGR组的日均体重增长速度高于非IUGR组[(12.5±2.7)g/k vs(11.3±2.5)g/kg,t=3.068,P=0.002],但IUGt/组发展为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96.8%vs59.2%,X^2=29.145,P=0.000)。(2)IUGR组在生后1、2、4周、达完全经口喂养前和住院期间的日均热卡摄入[62(51,69)kcal/kg vs 56(45,64)kcal/kg、83(71,94)keal/kg vs 76(66,88)keal/kg、107(94,120)keal/kg vs 95(85,108)kcal/kg;103(96,110)keal/kg vs 97(89,106)kcal/kg、121(111,131)keal/kg vs 111(101,119)kcal/kg](1kcal=4.1840kJ)。蛋白质摄入[1.7(1.3,2.0)g/kg vs 1.6(1.2,1.8)g/kg、2.6(2.1,2.9)g/kg vs 2.3(1.9,2.7)g/kg、3.3(2.7,3.6)g/kg vs 2.7(2.4,3.2)g/kg、3.1(2.6,3.4)g/kg vs 2.8(2.4,3.3)g/k、3.4(3.1,3.8)g/kg vs 3.1(2.8,3.5)g/k]均高于非IUGR组(P〈0.05)。热卡累积损失[407(360,483)kca]/kg vs 448(393,527)keal/kg、534(369,689)kcal/kgw612(453,758)keal/kg、367(12,724)kcal/kg vs 718(330,996)kcal/kg、381(231,609)kcal/kg vs 656(394,959)k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早产 营养疗法 胎儿生长迟缓 生长障碍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41例追赶生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孙秀静 万伟琳 +2 位作者 董梅 戈海延 王丹华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时期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活出院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定期随访,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1例早产儿进行追赶生长的评估。结果41例极低或超... 目的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婴幼儿时期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存活出院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定期随访,给予生长发育监测和营养指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1例早产儿进行追赶生长的评估。结果41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以体重计生长迟缓(低于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的发生率:出生时为58.5%,出院时为80.5%,校正胎龄足月(37~42周)时为56.1%,3个月时39.2%,6~12个月时22.0%,24个月时仍为22.0%。生长落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低胎龄、宫内生长迟缓、合并窒息、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本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通过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多数可在6个月内追赶至相应月龄的第10百分位以上。这种快速追赶生长的利与弊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生长和发育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广东省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38
20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9-735,共7页
目的 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存活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20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8-2012年出院的888例EP与ELBWI的住院资料.分别计算和比较不... 目的 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存活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20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8-2012年出院的888例EP与ELBWI的住院资料.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出院年份、出生地区EP与ELBWI的治愈率与存活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分析.结果 共888例EP与ELBWI入选该研究,达治愈出院284例(32.0%),转院41例(4.6%),院内死亡178例(20.0%),放弃治疗或提前出院385例(43.4%).放弃治疗或提前出院的385例中,116例(13.1%)存活,269例(30.3%)出院后死亡.2011-2012年与2008-2010年比较,EP与ELBWI在同期新生儿科出院人数的构成比和早产儿出院人数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0.56%(514/92 298)比0.45%(371/82 834),2.01%(514/25 629)比1.63% (371/22 716),x2=10.318、9.290,P=0.001、0.002];治愈率与存活率增加[37.1%(182/491)比28.7%(102/356),50.1% (246/491)比43.3%(154/356),x2=6.558、3.878,P=0.010、0.049],病死率降低.EP的总体治愈率和存活率为29.7%(140/471)和38.0%(179/471),而ELBWI的总体治愈率和存活率为31.4%(203/646)和45.8%(296/646).随着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治愈率与存活率增加,病死率降低.广深地区(广州市与深圳市)与广东省其他地区相比,医院治愈率与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201/457)比21.3%(83/390),51.2% (234/457)比42.6%(166/390),x2=48.653、6.302,P<0.001、0.012].结论 EP与ELBWI的救治和存活均有逐年增加趋势,其治愈率、存活率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广深地区的医院治愈率和存活率高于广东省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存活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