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工业题材小说中情感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娇娥 何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上将两部作品归为工业题材小说。其实,由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作品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本文从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入手,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进行比较和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点来分析并探讨盖斯凯尔夫人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工业小说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时代精神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欣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不同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展示出内涵不同的时代精神,工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热情、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心理特征等都具有时代的差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新世纪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工人精神面貌的梳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制、下岗... 不同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展示出内涵不同的时代精神,工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热情、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心理特征等都具有时代的差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新世纪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工人精神面貌的梳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制、下岗危机、机器取代人力、工厂生态环境等现实问题的文本分析,可以洞见辽宁工业题材小说蕴含的时代精神流变,从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到改革初期的硬汉精神、从转型时期的慷慨悲壮到新世纪工人子弟的伤痛记忆,背后反映出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时代精神 辽宁作家 工业文明
下载PDF
新中国“工业小说”的现代性及其走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鲍婷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农兵"文学之首的工业小说并没有获得如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二:一、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农兵"文学之首的工业小说并没有获得如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二:一、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这使得工业小说总体置身于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语境中,难免呆板、僵化。二、作家自身经验的缺乏也是导致工业小说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工业小说 现代性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民族国家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露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1,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题材小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成为构建民族国家想象、增强工人群体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它将国家置于现代化的时间序列上,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现实,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为核心,试验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题材小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成为构建民族国家想象、增强工人群体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它将国家置于现代化的时间序列上,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现实,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以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为核心,试验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促进现代化的可能性与代价;"工业史"小说则尝试修复国家与工人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叙写工业历史,缓释了当下工人群体的身份焦虑。工业题材小说记录了中国改革进程,蕴含了民族国家想象的不同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工业题材小说 民族国家想象
下载PDF
中国当代工业题材小说中的工人身份认同探析(1949—1966)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本文从1949—1966年间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入手,来探究工人身份认同问题。首先,工人身份来自工人自身的认同,自身的认同是整个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工人身份认同来自社会群体的集体认同,工人作为其中的个体在集体的荣光与自豪中不断... 本文从1949—1966年间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实践入手,来探究工人身份认同问题。首先,工人身份来自工人自身的认同,自身的认同是整个身份认同的基础;其次,工人身份认同来自社会群体的集体认同,工人作为其中的个体在集体的荣光与自豪中不断地获得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构成从国家到个人,从个人到集体的双向身份认同;再次,劳动不仅是作为工人阶级应有的阶级品质,而且是获得工人阶级属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工人身份 劳动
下载PDF
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文化资本视野中的《美好的工作》
6
作者 何畅 王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84-188,200,共6页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恢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和主题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好的工作》不啻为工业小说传统的延续,并体现了洛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洛奇 《美好的工作》 文化资本 工业小说
下载PDF
“一个主题三种模式”——论苏联工业题材小说对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范式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骧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8-152,共5页
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苏联工业题材小说为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可资模仿和借鉴的样本。概括说来,前者对后者的范式作用主要体现在主题思想和叙事模式上:苏联工业题材小说以"劳动"为主题,集中表现人们在社会主义... 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苏联工业题材小说为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可资模仿和借鉴的样本。概括说来,前者对后者的范式作用主要体现在主题思想和叙事模式上:苏联工业题材小说以"劳动"为主题,集中表现人们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承袭了这一基本主题;而苏联工业题材小说的三种典型叙事模式("外来者领导"模式、"两方斗争"模式和"生产生活中心"模式)亦为十七年中国工业题材小说作家所仿效,成为中国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十分常见的行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工业题材小说 苏联影响 主题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华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3,共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并充当经济引擎角色。我国的经济起飞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定价策略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在阐述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并充当经济引擎角色。我国的经济起飞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定价策略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价策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 定价策略
下载PDF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评价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思广 廖海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当下已在学界成为常识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是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建构的观念。其成就不高,从创作层面上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与工业生产间的互动决定了其"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创... 当下已在学界成为常识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是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建构的观念。其成就不高,从创作层面上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与工业生产间的互动决定了其"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创作模式,狭窄化了作家的创作空间;从接受维度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关于人性和经济的基本假设与构建当今社会秩序的主流经济文化相悖,造成了文本内真实性的破溃。放在世界文学中看待,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高度关联的存在,它呈现了一种迥异的经济想象,是特殊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学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工业题材小说 《百炼成钢》 《乘风破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