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4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203
1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8-1057,共10页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2和49.65t/hm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2/hm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2/hm2。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 碳足迹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中国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1
2
作者 郭朝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0,共6页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 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6-2009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定量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对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估算了2020年之前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碳减排的贡献。基本情况是,1996-2009年中国碳排放增长464 678万t,其中,经济总量效应531 337万t,产业结构效应49 887万t,能源消费强度效应-223 940万t,能源消费结构效应107 395万t,诸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4.3%,10.7%,-48.2%和23.1%。产业结构变动驱动了碳排放增长,尽管它不是最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耗能产业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增加或减少2.2-2.9亿t。依据对高耗能产业结构变动值的预测,到2020年,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约为-5亿t,占期间碳排放增量的-15%。这表明,与此前产业结构变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情形相反,未来产业结构变动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LMDI分解方法 碳排放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潜力评估 被引量:106
3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6,共13页
本文从投入产出理论出发,在消费和出口产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以投资作为调整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最优化技术预测了2020年的消费产品结构,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测,给出了不同的消费率和出口率... 本文从投入产出理论出发,在消费和出口产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以投资作为调整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最优化技术预测了2020年的消费产品结构,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测,给出了不同的消费率和出口率组合下,经济均衡增长的增长率以及对应的均衡产业结构,并根据均衡产业结构计算了高、中、低GDP目标下2020年的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结果表明:虽然城乡居民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有加剧中国重工业化的趋势,不利于低碳产业结构调整,但消费率的提高依然会使得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演进:如果能源结构和各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仅仅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2020年生产能耗减少17.6488亿—25.3144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9.3137亿—56.3893亿吨,使生产能源强度和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25.5600%—31.0102%,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最高可达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最终需求结构 均衡增长 碳排放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93
4
作者 吴振信 谢晓晶 王书平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碳排放 面板数据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状 被引量:56
5
作者 余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89-91,113,共4页
介绍了中国工业锅炉现状,锅炉平均容量逐年增加,燃煤锅炉的容量和台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总台数的65%左右。对近年来锅炉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技术... 介绍了中国工业锅炉现状,锅炉平均容量逐年增加,燃煤锅炉的容量和台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总台数的65%左右。对近年来锅炉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单机容量小;除尘与脱硫技术水平低,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高;自动控制水平低;锅炉用煤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锅炉设计要求;锅炉节能工作监督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提出在城市中心区采用燃油、燃气锅炉或电加热锅炉,推广新型高效煤粉锅炉,对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改造给以投融资扶持等措施,以提高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燃煤 优质煤 减排 排污费 投融资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及驱动因素——基于Tapio脱钩和LMDI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凤婷 方恺 于畅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40,共9页
本文基于1996~2017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996~2017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3.50%,增... 本文基于1996~2017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996~2017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3.50%,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工业、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增加技术投入、借助经济杠杆、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能源 碳排放 Tapio脱钩 LMDI模型 京津冀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宁夏干旱地区工业区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美娥 彭驰 陈卫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32-3539,共8页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曾经被冠以"净土"的西北干旱地区受到了工业排放污染的威胁.本文以宁夏某县枸杞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以工业区为中心,结合当地主导风向,沿着黄河进行带状布点采样,分析工...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曾经被冠以"净土"的西北干旱地区受到了工业排放污染的威胁.本文以宁夏某县枸杞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以工业区为中心,结合当地主导风向,沿着黄河进行带状布点采样,分析工业区的建立对农田土壤重金属Zn、Cr、Ni、Mn、Co、Cu、Cd、Pb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较轻,只有少数样点发生人为Zn和Cd累积;工业区土壤中除了Ni元素以外,其它7种元素都有累积,其中Cd元素浓度达到污染水平的样点占总样点数三分之一.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地土壤中Cd、Zn、Cu、Mn和Pb等5种元素的分布与工业区位置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角度来看,研究区的工业区影响还未造成枸杞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且由于该区域土壤的pH值普遍较高(平均pH值为8.54),因此,可以认为目前还不存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工业区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趋势的影响较为明显.此外,工业区对灌溉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工业排放 枸杞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废水蒸发浓缩工艺在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吴志勇 《华电技术》 CAS 2012年第11期63-66,81,共4页
反渗透浓缩法和晶种法是目前常用的脱硫废水后续深度处理方法,但处理效果都不太理想。采用预处理软化+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三效混流强制循环蒸发结晶+离心干燥包装工艺,解决了常用处理方法的不足。废水通过软化、蒸发、结晶、干燥... 反渗透浓缩法和晶种法是目前常用的脱硫废水后续深度处理方法,但处理效果都不太理想。采用预处理软化+机械蒸汽再压缩循环蒸发+三效混流强制循环蒸发结晶+离心干燥包装工艺,解决了常用处理方法的不足。废水通过软化、蒸发、结晶、干燥、包装等工艺处理,最终以蒸汽的形式排出,或以污泥等形式封闭、填埋处理,可实现废水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脱硫 反渗透浓缩法 蒸发浓缩 物料循环利用 零排放
下载PDF
工业燃煤链条炉细粒子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书肖 赵秀娟 +2 位作者 李兴华 魏巍 郝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3-968,共6页
链条燃煤锅炉是当前我国工业锅炉的最主要应用炉型,其容量占到了工业锅炉总容量的85%,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之一.本研究在3个地区选取了5种典型容量的链条炉,应用自行设计的二级稀释系统现场测试其细粒子(PM2.5)和各种气态污染物... 链条燃煤锅炉是当前我国工业锅炉的最主要应用炉型,其容量占到了工业锅炉总容量的85%,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之一.本研究在3个地区选取了5种典型容量的链条炉,应用自行设计的二级稀释系统现场测试其细粒子(PM2.5)和各种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链条炉烟气中的PM2.5质量粒径呈单峰或双峰分布,第1个峰值在0.14μm处,第2个峰值在1μm后;湿法除尘和旋风除尘对PM1.0的细粒子仍具有有效的去除效率;在相同或相似除尘控制技术的条件下,PM2.5的排放水平随锅炉容量的增大而减小.在PM2.5中,SO4^2-是最丰富的离子,质量分数在20%-54%范围内;C是最丰富的元素,质量分数在7.5%-31.8%之间,其次是S,质量分数为8.4%-18.7%.采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出PM2.5、NOx和SO2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46-0.486 g.kg^-1、1.63-2.47 g.kg^-1、1.35-9.95 g.kg^-1,这为建立我国的工业锅炉排放清单及大气污染来源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颗粒物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江苏省工业VOCs排放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秋月 夏思佳 +2 位作者 李冰 穆肃 李荔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结果显示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医药制造、装备涂装是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基于江苏省VOCs排放与控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石油化工行业是工业VOCs管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总结国内... 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结果显示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医药制造、装备涂装是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基于江苏省VOCs排放与控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石油化工行业是工业VOCs管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应在加快制定排放标准、制定企业监管措施、加强监控能力建设等建议,对地方大气环境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业源 排放现状 管理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明华 蒋文化 韩一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82-2887,共6页
在油品对外依存度、进口天然气价格和化学品成本竞争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现代煤化工已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是石化产业原料多元化的路径之一,能够带动和促进煤炭等行业转型升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很大的制约和挑... 在油品对外依存度、进口天然气价格和化学品成本竞争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现代煤化工已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是石化产业原料多元化的路径之一,能够带动和促进煤炭等行业转型升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很大的制约和挑战,如在低油价下竞争力较弱,受环境制约较大和用水矛盾突出等。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低油价下竞争力、环境保护、碳排放、水资源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通过解析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国家"十三五"计划期间的发展环境,对产业新的发展方式进行了展望,并就发展方式、竞争能力、产业布局、科技创新、标准规范和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 产业竞争力 碳排放 环境保护 水资源
下载PDF
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锐源 钟美芳 +8 位作者 赵晓雅 卢诗文 田俊泰 李银松 侯墨 梁小明 黄皓旻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69-5179,共11页
为阐明近年来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特征,对排放源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并采用动态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从2011年11122.7 kt增长到201... 为阐明近年来我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特征,对排放源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并采用动态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1~2019年中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从2011年11122.7 kt增长到2017年13397.9 kt,而后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并略有下降,到2019年下降至13247.0 kt.4个环节的排放结构发生改变,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汽油储运、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和工业防护涂料涂装等排放源对相应环节的排放贡献不断上升,相反汽车、集装箱制造与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等行业排放贡献有所下降.2019年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中,工业涂装、印刷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排放量大(共占总量的39.2%),且近9年排放占比不断增加,是今后需关注的重点排放源;空间上,华东和华南地区VOCs排放最多,山东、广东、江苏和浙江是贡献最大的4个省份,合计占总量的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工业源 排放特征 排放清单 中国
原文传递
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区域及行业分布格局 被引量:23
13
作者 范小杉 罗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5-662,共8页
掌握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区域及行业分布格局,是有针对性开展全国性重金属污染防控的必要前提.GIS空间分析表明,2003-2010年间,工业废水重金属Hg、Cd、Pb、As排放主要集中在以湖南为核心、包括江西、云南、广西在内的南方四省区,和北方... 掌握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区域及行业分布格局,是有针对性开展全国性重金属污染防控的必要前提.GIS空间分析表明,2003-2010年间,工业废水重金属Hg、Cd、Pb、As排放主要集中在以湖南为核心、包括江西、云南、广西在内的南方四省区,和北方甘肃、陕西两省,而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区Cr6+排放所占比重较大;在行业分布格局方面,南方和北方省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与当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和加工行业密切相关,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多与当地电子、电器、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工、金属制品、纺织、皮革制品等行业密切相关.各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重金属排放特征及减排成效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工业废水重金属防控亟需多学科研究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工业废水 区域 行业 排放
下载PDF
成都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源成分谱 被引量:22
14
作者 周子航 邓也 +6 位作者 周小玲 吴柯颖 谭钦文 尹代娟 宋丹林 陈秋宇 曾文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42-3055,共14页
选取成都市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典型工业行业,通过瓶采样和SUMMA罐采样及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汽车制造各工艺环节均有各自的优势组分,其中喷漆排放以烷烃(32%)和芳香烃(35%)为... 选取成都市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典型工业行业,通过瓶采样和SUMMA罐采样及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汽车制造各工艺环节均有各自的优势组分,其中喷漆排放以烷烃(32%)和芳香烃(35%)为主.家具制造排放特征与使用原辅料高度相关,以芳香烃(50%)和OVOCs(38%)为主.石油化工各装置区VOCs浓度范围为49~1 387μg·m-3,不同装置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炼油区主要产品为C5~C9的汽油和苯系物等,化工区则较多使用了溶剂同时生成烯烃类产品.电子制造均以OVOCs为主,占VOCs总排放的50%以上.制鞋行业排放VOCs主要由烷烃和OVOCs贡献,平均占比分别为52%和36%,与所用溶剂组分高度相关.汽车制造VOCs排放组分差异较大,主要以正十二烷和2-丁酮等为主.家具制造排放组分主要为苯乙烯、乙酸乙酯和间/对-二甲苯等,为涂料和稀释剂的典型组分.石油化工各装置区排放组分有差异,炼油区以苯乙烯等为主,化工区主要为1,3-丁二烯等,仓储区主要为C3~C5烷烃等,废水处理则主要为C6~C8烷烃等.电子制造主要组分均为乙醇和丙酮等醛酮组分.制鞋企业排放组分以C5和C6等烷烃为主.通过臭氧生成潜势计算比较,汽车制造和石油化工行业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排放组分以烯烃和芳香烃为主,具有较高的污染源反应活性.研究表明各工业行业OVOCs排放比例(17%~96%)和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均较为显著,因此在进行VOCs排放控制时,除重点管控芳香烃和烯烃外,亦应提高对OVOCs组分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工业排放 源成分谱 石油化工 电子制造 臭氧生成潜势(OFP)
原文传递
工业源VOCs末端治理技术浅析及减排展望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永明 邓娟 梁健 《环境影响评价》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工业污染源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VOCs,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大力削减其排放量。在调研各行业大量现有VOCs末端治理技术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性行业企业的实际监测数据,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分析了不同行业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及适... 工业污染源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VOCs,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大力削减其排放量。在调研各行业大量现有VOCs末端治理技术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各代表性行业企业的实际监测数据,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分析了不同行业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应用状况及适用条件。吸附、催化燃烧、生物处理这几类技术因其工艺成熟、处理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在进行VOCs末端治理技术选择时,应综合考虑VOCs气体特性(成分、浓度、温度、湿度等)、末端治理技术的处理效果及经济性能、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可行性、排放标准等因素。力求为VOCs的治理及减排提供依据,也为相关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VOCs 末端治理技术 减排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工业污染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比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74,共16页
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对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学界尚没有统一的结论。鉴于不同形式的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机理不同,使用2005-2014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制造... 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对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问题学界尚没有统一的结论。鉴于不同形式的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机理不同,使用2005-2014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比的视角,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制造业集聚显著增加了城市污染排放,服务业集聚降低了城市污染排放。而对细分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发现,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均具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 污染排放 环境污染 固定效应回归方法
下载PDF
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曾海鹰 岳欢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4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20年的面板数据,将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结合在一起,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空间特征,采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结构、对外贸易...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4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20年的面板数据,将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结合在一起,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空间特征,采用空间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结合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联系。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2)从直接效应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本地区碳排放量的增长,但会增加邻近地区的碳排放量;(3)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会增加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对外贸易 碳排放 空间计量模型 环保政策 能源消费结构
下载PDF
工业园区恶臭污染源排放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孟洁 翟增秀 +2 位作者 荆博宇 崔焕文 王亘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62-3972,共11页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园区恶臭污染情况、保障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以珠海市某工业园区为分析对象,采集园区内涉及8种行业类型、14个工业恶臭源的主要工艺流程中通过有组织方式排放的恶臭废气,分析了14个排放源的恶臭VOCs排放特...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园区恶臭污染情况、保障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以珠海市某工业园区为分析对象,采集园区内涉及8种行业类型、14个工业恶臭源的主要工艺流程中通过有组织方式排放的恶臭废气,分析了14个排放源的恶臭VOCs排放特征,测定了感官臭气浓度,应用理论臭气强度法确定了各排放源的特征恶臭物质,并对各排放源的恶臭废气进行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14个排放源排放的物质种类相同、含量差异较大,纤维和电池制造及烃类、酸酐、酯类和溶剂合成的恶臭VOCs排放以烷烯烃为主;炼油源、PTA合成源和乳胶合成源废气中苯及苯系物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是活性炭加工、树脂合成源和喷涂源废气排放的主要物质;陶瓷制造源和添加剂合成源排放的废气以羰基化合物和硫化物为主;②14个排放源的废气均具有较为强烈的感官刺激性,润滑油添加剂合成和乳胶类合成排放的废气感官刺激性最严重.其中,添加剂合成源的特征恶臭物质为乙硫醇、乙硫醚、正丁醇和甲苯,乳胶合成源的特征恶臭物质为苯乙烯、丙苯、异丙苯、丙烯酸丁酯和1,3-丁二烯;③14个排放源恶臭废气的终生致癌风险LCR值范围为3.06×10^-7~1.06×10^-2,其中炼油源、PTA合成源、酯类合成源和乳胶合成源排放废气存在较大潜在风险;非致癌风险HI总值范围为0.02~51.66,其中乳胶合成、酯类合成、炼油、PTA合成和纤维制造存在一定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乳胶合成源、酸酐合成源和树脂合成源厂界均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恶臭污染 排放特征 特征恶臭物质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珠三角2010~2017年主要工业源VOCs排放结构与组分变化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黄鹤雯 沙青娥 +10 位作者 朱曼妮 王毓铮 陆梦华 张雪驰 唐明双 黄志炯 史博文 白莉 黄江荣 颜敏 郑君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41-4651,共11页
以工业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2010~2017年主要工业源VOCs排放趋势清单和成分谱数据集,识别了VOCs总量排放趋势和组分结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典型工业行业VOCs排放结构与组分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10~2013年珠三... 以工业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2010~2017年主要工业源VOCs排放趋势清单和成分谱数据集,识别了VOCs总量排放趋势和组分结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典型工业行业VOCs排放结构与组分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2010~2013年珠三角主要工业源VOCs排放量从38万t上升至41万t,而后由于VOCs减排政策的落实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32万t.VOCs组分以间对二甲苯、甲苯、乙苯等芳香烃、乙酸乙酯、丁酮等含氧VOCs和异丁烷等烷烃组分为主.水性涂料替代和末端治理设施等控制政策对工业源VOCs排放与组分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排放结构上,金属表面涂装、家具制造、橡胶与塑料制品等行业排放贡献有所下降,组分结构上,芳香烃组分总体下降显著,而烷烃和OVOCs组分占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清单 VOCs成分谱 组分结构 珠三角地区 工业源排放
下载PDF
煤粉空气分级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慧 周建明 +3 位作者 刘刚 杨石 肖翠微 牛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7-20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改进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及降低煤粉工业锅炉NOx的排放,在自建一维滴管炉系统中进行了煤粉空气分级燃烧和空气不分级燃烧2种试验,探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主燃区温度以及二次风比例对NOx排放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气不分级燃... 为了进一步改进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及降低煤粉工业锅炉NOx的排放,在自建一维滴管炉系统中进行了煤粉空气分级燃烧和空气不分级燃烧2种试验,探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主燃区温度以及二次风比例对NOx排放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空气不分级燃烧时,过量空气系数相同,NOx排放浓度随着主燃区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主燃区温度相同,NOx排放浓度随着空气过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空气分级燃烧时,二次风比例相同,随着主燃区温度的升高,NOx排放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主燃区温度相同时,随着二次风比例的降低,NOx排放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二次风比例为0.56时,NOx排放浓度最低,煤粉的燃尽率最高可达到98.14%,且与空气不分级燃烧相比,NOx的脱除率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锅炉 煤粉燃烧 NOX排放 NOX脱除 空气分级燃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