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被引量:385
1
作者 周振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2,共7页
在信息化进程中 ,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 ,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 ;开辟了新市场 ,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 ;增强了竞争... 在信息化进程中 ,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 ,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 ;开辟了新市场 ,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 ;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 ;促进了资源的整合 ;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 ;并派生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因此 ,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 ,它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 ,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发展 经济增长 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20
2
作者 马代夫 李强 +4 位作者 曹清河 钮福祥 谢逸萍 唐君 李洪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73,共5页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资料,阐述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内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了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综合多年来组织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中...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资料,阐述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据国内近年来研究进展,阐述了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现状;综合多年来组织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了中国甘薯产业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产业发展 产业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被引量:391
3
作者 龚强 张一林 林毅夫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6,共13页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结构也必将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在中国经济由成熟制造业主导的阶段,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许多产业不断接近世界技术前沿,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金融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发现与相关经验事实一致,能够为解析中国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结构 发展阶段 银行 金融市场
原文传递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 被引量:184
4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储量、投资、产能(包括运输能力)、价格(机制和承受力)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工业资源短缺性危机,一是价格问题,二是产能和投资问题,三是自然储量问题。历史地看,对于工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权衡,必须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过程,而且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蒂,是竞争力决定着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可行标准。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或者一个工业部门实现了以耗费资源技术为主向以节约资源技术为主的转变,称之为“竞争力突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竞争力突变的含义是: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认同的管制标准直至尽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管制标准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工业发展 工业竞争力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被引量:149
5
作者 陈佳贵 王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0,33,共7页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是在市场化、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存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缺口。因此,如何保持集群优势的持久化和最大化,实现中国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演进视角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集群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划锁定、社会资本锁定和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按照如何规避和摆脱锁定状态的思路,提出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 路径依赖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被引量:201
6
作者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3,共19页
本文从产业成长、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就,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从产业成长看,本文通过数据和事实分析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 本文从产业成长、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和工业化的成就,概括了工业化"中国方案"中的逻辑和经验。从产业成长看,本文通过数据和事实分析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的最基本经济国情;从工业化进程看,改革开放40年,总体上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阶段快速地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产业结构演进看,可以将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按照市场化改革划分为市场经济方向探索、市场经济构建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三个大的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中制度变革、要素流动、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分析,刻画出40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动力;从产业政策看,中国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在产业政策操作层面努力做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资源配置但又要尽量避免直接介入资源配置,这个"度"总体把握相对合理。归结起来,工业化"中国方案"的核心经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中求进"保证产业持续成长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效率和促进产业迈向高端化;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培育全面持续的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正确处理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形成全面开放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效率提升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产业发展 工业大国 后工业化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192
7
作者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3,共19页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针对处置"僵尸企业"问题,降低制造企业成本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战略,论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供给侧问题 结构性矛盾 改革政策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88
8
作者 林毅夫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一概都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应该要...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一概都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应该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为何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文章指出,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共同作用,进而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运用产业政策时为何会失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将我国的产业分为追赶型、领先型、退出型、弯道超车型、战略型这五种类型,阐述了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文章指出,应根据各种产业的特征,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业升级还是短期经济增长 被引量:183
9
作者 孙早 席建成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67,共16页
尽管实施效果差异显著,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发展史上,产业政策都曾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前提出发,以"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与企业"两组重要... 尽管实施效果差异显著,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发展史上,产业政策都曾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从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政策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前提出发,以"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与企业"两组重要关系为背景,通过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的双重任务目标,同时还受制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进程。本文利用中国钢铁工业的相关数据所做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①中央政府考核目标从"偏增长"向"重转型"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政府在落实产业政策和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之间配置努力的水平:②在欠发达地区,因为地方政府有更强激励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更大;③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落实产业政策的激励,降低政策资源错配的程度,进而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发展水平 市场化
原文传递
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79
10
作者 邓仁菊 范建新 蔡永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8-192,共5页
为给我国火龙果的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和依据,综述了国内外火龙果研究进展及产业的概况,阐明了火龙果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并对火龙果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火龙果 研究现状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167
11
作者 李先跃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220,229,共10页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 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期刊和博硕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和发展初期(2009—2017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高产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间和研究机构间合作少;研究机构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居多,主要为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研究主要方向是产业融合发展、区域研究、新产业、新业态。从研究内容来看,受政策导向明显;以经济效益研究为主导;区域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未成熟。在国家“宜融则融、能融则融”思路指导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朝广泛融合和深度融合方向发展,未来区域融合研究仍占主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是研究重点,应重视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采用多学科与多方法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文旅融合 文化创意 创新发展 新业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被引量:158
12
作者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胁迫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44
13
作者 刘卓然 陈健 +2 位作者 林凯 赵英杰 许海平 《电力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32,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行列。首先概括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市场状况、技术研发、产业扶持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及我国的电动汽车发... 随着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行列。首先概括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市场状况、技术研发、产业扶持等方面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及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并提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之后从电机驱动技术、电控能量管理技术和锂离子电池技术这3个方面提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产业政策 技术研发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 被引量:137
14
作者 史丹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42,共17页
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经济并促进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开辟了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虽然数字经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充分显示了不同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趋势。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数字经济独有的主要特... 数字技术催生了数字经济并促进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开辟了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虽然数字经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充分显示了不同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趋势。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数字经济独有的主要特征:一是生产过程中数据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二是数字化基础设施,三是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四是国民数字素质。本文在对上述四个基本条件深入分析后,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对传统产业经济理论的挑战,提出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四个趋势:一是数字技术主导的产业升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成数字经济的两大组成部分,传统的技术创新一般仅推动与技术相关产业的兴起,数字技术主导的经济在形成数字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外,还通过数字要素渗透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代表产业升级的方向。二是融合式发展,包括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的融合和市场的融合。结合融合式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本文认为欧美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全球制造业占比上升的本质是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附加值的影响。三是平台型企业处于重要地位,对产业资源配置和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平台型企业反垄断也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难点。四是拥有前置性的生态环境约束,基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形成的治理理论,无法用于指导温室气体减排,数字经济的高耗能特性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必须与绿色化协同推进。最后,针对影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助力还是阻力——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35
15
作者 王兵 聂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89,共15页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一致结论,且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城市、产业等宏观层面,鲜有上述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开发区作为中国最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厘清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匹配河流水质观测点与开发区的地理信息,利用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开发区后周边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恶化,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指标显著上升。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设立开发区后出现了明显的规模扩张,而新进入的企业是导致上述扩张的重要原因。本文结果表明,短期内产业集聚的确可能成为环境治理的"阻力",且上述环境污染现象更多表现为污染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排放"。因此,严控集聚区内污染企业新增产能,特别是严格把关集聚区内新企业的环保准入,是解决上述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解释了中国产业集聚区周边环境恶化的原因,同时为实现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水污染 开发区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与路径——产业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131
16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5,共11页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
下载PDF
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 被引量:112
17
作者 李美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通过对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从旅游景点业与动漫业之间的产业边界特征出发,探讨了两者融合的过程和模式,以及如何通过两者融合而成的动漫景点业实现两大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最后提出了加速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吊点业 动漫业 产业融合 互动发展
下载PDF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 被引量:119
18
作者 张俊飚 李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3-21,共9页
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征,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确立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解决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征,准确把握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确立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解决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1)总产量增长迅速,由1978年的不足6.00万t增至2010年2 201.16万t,增加至366.86倍;(2)品种繁多,平菇、香菇、双孢菇、木耳和金针菇为大宗品种;(3)产业大省不断涌现,其中山东、河南、福建、江苏等省产量、产值一直居于全国前列;(4)出口虽时有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势头,日本、东南亚、欧盟及北美则是我国食用菌的主要输出市场。进而就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规模化程度偏低、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方式粗放、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加工业发展缓慢是困扰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发展 规模化 市场流通体系 政策思考
下载PDF
中国无人机遥感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综述 被引量:109
19
作者 晏磊 廖小罕 +5 位作者 周成虎 樊邦奎 龚健雅 崔鹏 郑玉权 谭翔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95,共20页
无人机是未来网络环境下一种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而无人机遥感则是无人机应用最重要的引领性产业。本文首先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概述了中国无人机遥感21世纪以来"十五"到"十三五"所获得的... 无人机是未来网络环境下一种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而无人机遥感则是无人机应用最重要的引领性产业。本文首先以国内外无人机遥感发展现状为背景,重点概述了中国无人机遥感21世纪以来"十五"到"十三五"所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支持与推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定标场,航空航天定标场的建立以及应用验证,包括无人机遥感系统的载荷与系统技术发展;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以遥感定标场、地物参量引导载荷性能、系统模型为代表的中国无人机遥感的相关技术跨越;接着,概略介绍了无人机遥感在国防反恐安全以及跨国应急救援,国土测绘与海洋岛礁测绘应用,地质灾害应用以及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产业应用;最后,介绍了中国在无人航空遥感领域展开的跨越性的工作,包括组网智能控制、精度和实时性度量基础、载荷平台自组织冗余容错、遥感大数据云处理技术和无人机遥感组网实用化等内容。未来无人机遥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具备迅捷信息获取能力的无人航空器组网观测系统,实现无人航空器组网技术由项目层面跨越到遥感领域,同时也为中国成为世界遥感强国的国家战略跨越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产业发展 技术突破 智能组网 发展综述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09
20
作者 杨帅 闵凡祥 +4 位作者 高云飞 郭梅 王文重 吕典秋 谷风暴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5期311-316,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着重介绍了中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近10年来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及现实概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而说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着重介绍了中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近10年来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及现实概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而说明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发展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