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5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被引量:663
1
作者 范剑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2-81,共10页
本文从产业集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距相互的紧密联系出发,认为非农产业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是产业集聚的源泉,并提高了该区域劳动生产率,进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年地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数据,我们发现大陆地区... 本文从产业集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距相互的紧密联系出发,认为非农产业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是产业集聚的源泉,并提高了该区域劳动生产率,进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年地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数据,我们发现大陆地区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对非农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为8.8%左右,高于现阶段欧美国家5%左右的水平。同时这一集聚效应在省际之间有存在差异和没有差异两种情况,在非农产业分布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这都扩大了劳动生产率在各省之间的趋异,将地区差距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 被引量:327
2
作者 路江涌 陶志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本文利用Ellison and Glaeser(1997)衡量行业区域聚集和共同聚集的指标体系,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聚集程度在1998至2003年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我们还注意到,无论就行业... 本文利用Ellison and Glaeser(1997)衡量行业区域聚集和共同聚集的指标体系,考察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聚集程度在1998至2003年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国际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仍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我们还注意到,无论就行业区域聚集程度还是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而言,中国目前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区域聚集 行业区域共同聚集 国际比较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6
3
作者 吴学花 杨蕙馨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6-43,共8页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 文章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等指标,对中国20个二位数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中5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集中度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被引量:218
4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7-135,共19页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出口产品质量 集聚经济 过度竞争 资源再配置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3
5
作者 王子龙 谭清美 许箫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水平 空间集聚指数 集聚弹性
下载PDF
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 被引量:191
6
作者 杨仁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9,共7页
本文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构建一个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 本文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构建一个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在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加剧环境污染;而在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环境污染,"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而环境规制并没有改善我国环境污染,且能源消费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客观看待产业集聚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动态处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产业集聚水平发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对于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的同时,选择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更加严厉的环境规制等政策组合,以改善环境污染,避免"先污染再治理";在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积极鼓励产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集聚方向,引导向高端研发与设计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在积极引资过程中,引导外资向清洁产业转移,注重引进具有环保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运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环保标准,实现引资与环保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门槛效应 集聚水平
下载PDF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90
7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0-1347,共8页
论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 论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创新在决定"拐点"的位置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其中沿海省份比内陆省份位于左侧曲线的更高位置,意味着较高的集聚水平对应了更强的环境污染,但沿海省份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小于内陆省份,表明沿海省份的集聚正外部性正在减弱,其集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关联效应 环境污染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 被引量:172
8
作者 周圣强 朱卫平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22,共11页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拥挤效应 规模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拐点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67
9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被引量:163
10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胡江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9,共13页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保护
下载PDF
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被引量:154
11
作者 闫逢柱 苏李 乔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120,共6页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加剧和产业集聚研究的深入,国外少数学者开始关注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基于此,运用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两位码的行业分类数据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这一关系。结果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有利...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加剧和产业集聚研究的深入,国外少数学者开始关注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基于此,运用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两位码的行业分类数据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这一关系。结果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但长期内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中国制造业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助力还是阻力——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35
12
作者 王兵 聂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89,共15页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一致结论,且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城市、产业等宏观层面,鲜有上述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开发区作为中国最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厘清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匹配河流水质观测点与开发区的地理信息,利用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开发区后周边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恶化,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指标显著上升。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设立开发区后出现了明显的规模扩张,而新进入的企业是导致上述扩张的重要原因。本文结果表明,短期内产业集聚的确可能成为环境治理的"阻力",且上述环境污染现象更多表现为污染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排放"。因此,严控集聚区内污染企业新增产能,特别是严格把关集聚区内新企业的环保准入,是解决上述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解释了中国产业集聚区周边环境恶化的原因,同时为实现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水污染 开发区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10
13
作者 张宇 蒋殿春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82,共11页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 文章首先对FDI、东道国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HHI指数,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集聚的关系;再利用DEA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我国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FDI在其中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FDI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地理集聚,并由此推进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一效应在高技术行业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跨国公司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下载PDF
生产要素拥挤与最优集聚度识别——行业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133
14
作者 沈能 赵增耀 周晶晶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集聚经济具有两面性,集聚正(负)外部性在不同的集聚阶段可能交替出现。本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入手,引入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重新考察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采用非线性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不同类型产业集聚效应的门槛特征并确... 集聚经济具有两面性,集聚正(负)外部性在不同的集聚阶段可能交替出现。本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入手,引入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重新考察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采用非线性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不同类型产业集聚效应的门槛特征并确定最佳的转移时机和区位选择。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递减),其影响系数在不同行业、不同集聚区间是有所差异的,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由弱变强,会对行业生产率产生先提高后降低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三重非线性门槛特征。根据集聚程度与生产率两者的匹配关系给出了集聚推进、集聚适中和集聚过度判断的标准。中国行业生产率与集聚活动呈现空间错配特征,集聚转移的区位选择取决于集聚经济与重新选址的沉没成本之间的权衡比较。本文政策涵义明显:政府应重构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机制实施多层次多极的空间战略;产业政策切忌走入盲目提高集聚度或降低集聚度的误区,应针对不同的行业要素特征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集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门限回归 拥挤效应 规模效应
原文传递
产业聚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8
15
作者 刘军 徐康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102,共12页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同时导致区域差距的产生。区域差距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落差;二是四大区域之间产业聚集增...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同时导致区域差距的产生。区域差距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落差;二是四大区域之间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产业聚集程度的不同导致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并验证了当前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处于"倒N"型曲线的中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经济增长 区域差距 “倒N”型假说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6
16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2,共9页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制造业
原文传递
市场化、工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5
17
作者 李筱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9-45,共7页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本文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环境污染 市场化
下载PDF
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8
作者 张华 梁进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产业区位论、新产业区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聚的理论阐述。并从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国内产业集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效应 外部性 规模经济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3
19
作者 贺灿飞 谢秀珍 潘峰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3-635,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空间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地理集中;大部分省区的制造业结构逐渐多元化,90年代后期以来趋于专业化。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存在显著的产业间差异,出口加工型产业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原材料指向型更加接近资源地而比较分散,消费市场导向型产业需要就近市场也趋于分散,各地区竞相发展的高利润、高税收产业也更趋于分散。本文系统考察了影响各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的区位因素,发现影响我国制造业省区分布的重要因素依次为政策和制度因素、劳动力素质和成本、规模经济、自然资源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类型产业的地理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地理分布 自然优势 集聚经济 产业政策 中国
下载PDF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 被引量:97
20
作者 刘军 李廉水 王忠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1-198,共8页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但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略低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和制度创新。...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但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略低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和制度创新。分行业比较分析表明,不仅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区域创新,传统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也有正的影响,这为各地区结合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多数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抑制区域创新,这主要是因为过度依赖资源对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区域创新 行业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